熙豐七年,一月十一。
文德殿。
文武百官,有序肅立。
丹陛之上,官家趙策英扶手正坐,自有一股上位者的沉穩從容。
不過,從其眉宇間,隱隱中還是能望見一股微不可察的衰意。
“當—”
一聲鐘吟,余音綿長。
“這——”
“咦?&"
“大相公呢?”
一般來說,入殿鳴鐘,也即意味著百官議政就要開始。
文武百官,也都會越發肅然,不再作聲,以免殿前失儀,遭人彈劾。
然而,今日卻是一次例外。
入殿鳴鐘,文武百官,竟是越發嘈雜。
凡入殿者,文武大臣幾百人,或是抬頭,或是踮腳,或是轉向,無一例外,都將目光注目于一點——大殿左首的位置!
無它,少了一人。
自立國以來,大周就是以左為尊。
大殿左首,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六位內閣大學士的班列位置。
然而,就在此刻,大殿左首卻僅有寥寥五人。
缺了一人。
而且,缺的一人,竟是宰輔大相公,江昭!
大相公,缺席?
就這樣的兩個詞,單一的拎出來,其實都是相當正常。
但是,組合在一起,就是相當不正常。
文武百官,偶有急事、病痛,可能還有“告假”一說。
但,這所謂的“告假”范圍,肯定是并不囊括宰輔重臣的。
通常來說,宰輔重臣都是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線”。
而今,大相公江昭猛地缺席,其中蘊含的事情,可大可小。
小則小矣,可能就是單純的告假一次。
大則大矣,其中蘊含的政治含義,恐怕都足以震動天下。
于是乎,文武大臣,自是不免連連注目。宦海為官就是這樣的,必須得時刻觀察著一切風吹草動,心存警惕。
可能上位者的一點不經意的動作,就足以讓文武大臣為之心驚。
但,這并非是毫無意義的草木皆兵。
而是唯有這樣,才能在廟堂上活得長久。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這可不是空話!
丹陛之上,趙策英神色如常,心頭卻是松了口氣。
子川,自是值得托付的!
貶大相公,這算是他走的一步頗有考量的棋。
就總體而言,可一魚兩吃:其一,可試探江昭是否仍舊忠誠。
人心易變。
權力會無形的影響人。
有些人,一旦得了權,就會心境大變。
由忠轉奸者,史書上記載的比比皆是。
反之,有的人得了權,卻仍是忠心一片。
類似于蜀漢的諸葛亮,隋代的高題,唐代的郭子儀,都是有權還仍舊忠心的例子。
自熙豐二年以來,吏治革新,其中受益者,可謂成千上萬。
這些人,不乏有江大相公的門生故吏,也不乏有心存恩念者。
甚至于,就連已經位極人臣的文淵閣大學士元絳,其實也承過江昭的情。
短短五年,江系的勢力儼然是樹大根深,被拔高到了一種相當駭人的程度。
滅國交趾、光復燕云,連著兩次暫理國政,更是讓大相公江昭的權勢、名望、影響力都達到了一種先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可以說,江昭就是妥妥的權臣!
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權臣。
論起權勢,恐怕也唯有霍光、尹伊之流,可穩壓其一頭。
而就在這樣的局勢下,江昭是否還是忠心,是否還仍是赤誠一片,誰也不敢保證。
畢竟,文人演戲的水平,實在是公認的厲害。
作為百官之首,江昭的演戲水平,就更是毋庸置疑的存在。
上一次,顧、王、張三人長跪不起,祈求諒解,可不就是典型的“演戲”嘛!
也因此,以江昭的演戲水平,忠與不忠,自然也是能演出來的。
不過,即便如此,趙策英也必須得設法洞悉一切,辨別忠奸。
無它,蓋因可能涉及“托孤”問題!
江山社稷,豈可輕易托付主動以半坦白的方式,讓江昭自貶,無疑就是一種可試探其心中是否仍是忠誠的上乘法子。
歸根到底,戲能演,但行為卻是不能演。
畢竟,一旦貶下去,可是真的會存在不能成功起復的可能性。
甚至于,從人心險惡的角度來考量,焉知這是不是君王為了奪權,從而設下的圈套?
于是乎,以此為契機,自可由此辨別忠奸。
若是忠臣,自會信任君王,甘心暫時放權。
若是不忠,自然殊死一搏,選擇爭權。
這么一來,簡單的試探一下,趙策英就可做好是否托孤的準備。
如今一觀,答案可謂是顯而易見。
讓其致仕,其就主動致仕。
若是這樣的臣子都不是忠臣,那天下也就沒有忠臣了。
其二,自然是道德陽謀。
表面上,可能道德陽謀是不太重要的“流程”。
畢競,小皇子和江昭的關系,儼然是相當親密,根本就不缺一點簡拔起復的恩情。
但實際上,通過道德陽謀,套上一層束縛,可謂是相當有必要。
一方面,誰也不敢保證江昭一直不變心。
暫時的忠誠,不代表一輩子的忠誠。
道德陽謀,就是一種無形的外力束縛。
一念千古賢臣,一念背德小人。
史書評價,更是可能就此兩極分化。
這種束縛的力量,其實一點也不小。
另一方面,經此一舉,最起碼可趙策英心頭安心!
將死之人,唯一能求的,可不就是心安?
&"咳!&"
一聲輕咳。
文武大臣,連忙肅立。
趙策英注目下去,掃視一眼,旋即平和問道:“大相公呢?”
“啟稟陛下。”
殿中侍御史連忙走出,恭聲道:“大相公身子有疾,不便上朝議政,已是上了告假帖。”
僅此一言,文武百官,暗自相視一眼,又是不免議論起來。
大相公可是能上馬開疆拓土的人物,年紀輕輕的,身子骨康健,也從沒聽說過身子有疾,怎么就突然病了呢?
而且,還是病到了不能上朝的地步。
短短幾天,就病得如此之重,騙鬼呢?
大殿左首,五位內閣大學士隱隱都猜到了些許內情,相視一眼,暗自心驚。
就在前幾日,官家才單獨召見幾位內閣大學士,宣布了留任情況,并單獨與大相公談話。
今日,大相公就稱病不出。
這其中,要是說沒有半分關聯,恐怕是鬼也不信!
“有疾?”
趙策英一副很是意外的樣子。
“因何生疾?”
觀其模樣,卻是一臉的關切。
“說是冷暖不濟,生了風寒。“殿中侍御史上報道。
作為從七品御史,殿中侍御史本身不具有上朝議政的資格。
不過,其主要職責是負責百官考勤,也算是勉強有了上朝的機會。
“風寒?”
趙策英皺著眉頭,起身走了兩步,一臉的鄭重,大手一揮:“國之重臣,關乎社稷。今,江卿有疾,萬萬不可粗乎大意。”
“著令,讓內務府的人,從內庫撥去一些名貴藥材,予江卿滋補身子。”
“遣太醫三人,予以診治,萬不可留下頑疾,以小失大。”
“是。6
司禮掌印太監李憲連忙一禮。
內庫,說白了就是皇帝的私庫。
內務府和太醫,也都是專門為宮廷服務的司衙。
短短的幾句話,自有一股潛藏的重視。
“呼!”
相應事宜吩咐下去,趙策英似乎安心不少,又坐到了龍椅上。
約莫幾息,平息呼吸,緩緩道:“內外百司,可即上言。”
.江府,涼榭。
&"虛—“噔——”
松風入弦,聲聲冷然。
丈許木幾,上置木琴、糕點、瓜果、清茶,以及幾道文書。
江昭坐于蒲團,微闔雙目,指尖撥弄,行云流水。
琴聲脆朗,水聲綿綿,二者合一,卻是別有一番風味。
“主君。&"
一聲輕呼,管家禾生走近。
“越國公、代國公、張閣老、章尚書求見。”禾生低聲通報道。
“噔——”
撥弄一止,琴聲漸低。
“讓他們進來吧。”江昭一臉的平靜。
涉及自貶,一些事情肯定是得給其他人交代清楚的。
所謂的告假,也僅僅是開始。
往后的日子,還有包括但不限于上呈文書、君王相勸、執意自請外放等。
當然,在這段時間,江昭也不可能一直閑著。
門生故吏、拓土功臣,一干人等的擢拔,他都得一一安排妥當,不可能說一走了之。
此外,關于小皇子趙伸,江昭也準備布局一二,也算是給貶官生涯添上一把“保險鎖”。
約莫二三十息。
“子川。”
一聲大呼,卻是顧廷燁。
觀其身旁,尚有王韶、張方平、章衡三人。
文臣二人,武勛二人,都是一散職就連忙趕過來的,儼然是代表了不少人都意思,特來探望。
“坐。”
江昭一伸手,平和道。
幾人相繼入座。
“子川,為何稱病啊?”
方一入座,顧廷燁就一臉的正色,連忙問道。
方才在文德殿上,他就覺得江昭的告假可能有問題。
如今一觀,果真如此。
江昭分明未病,偏生又稱病不出。
這其中,要說沒有政治因素,怕是誰也不信。
“說來話長。”
江昭一嘆。
一伸手,傳過去一道文書。
其上,赫然是關于官家病癥的診治記錄。
“這——”
幾人相繼傳閱,皆是面色一變。
特別是顧廷燁、王韶二人,更是為之駭然,心頭大震。
癰疽!這種病癥,對于武將來說,實在是再熟悉不過。
說白了,就是受傷清理不及時,亦或是不到位,從而引起了發炎。
并經發炎,一點一點的轉變為流膠、潰爛。
這是真正的不治之癥!
中癰疽者,幾乎就是百分百的死人!
“這,怎么就中招了呢?”顧廷燁皺著眉,連連搖頭。
通常來說,凡中箭者,染癰疽可達十之三四。
就像是范增、劉表、劉焉、曹休、孟浩然、郭崇韜等一干名人,都是中癰疽而病逝。
其中,不乏宰相、名將一類權勢滔天的人。
當然,這是傷口清理不及時的狀況。
傷口清理及時,估摸著也就十之一二的染病率。
十之一二,概率也不算特別高啊!
官家,怎么就不幸中招了呢?
王韶皺著眉,并未作聲。
官家患癰疽與大相公稱病,有何干系?
莫非王韶心頭微沉。
將死之人,最是難纏了!
“卻說一月初五,官家召六位內閣大學士入宮..”
江昭一點一點的道明原委。
約莫半柱香左右。
“由此,也就有了稱病不出,以求自貶的路子。”江昭搖著頭,無聲一嘆。
沒有誰會想被貶。
但沒辦法,必須得自貶。
而且,與其被找個罪名貶官,主動稱病自貶,無疑是要體面不止一籌。
“自貶?”
顧廷燁心頭一驚,就連坐姿都端正了不少。
“這—。&"
章衡皺著眉頭,不禁“嘶”了一聲。
還真是不得不自貶!
主要在于,官家采取的是半坦白的方式,就差挑明說是“如太宗皇帝、李世績故事”了。
就連這樣,要是都不肯自貶,豈非自認心懷不軌?
屆時,恐怕官家就得著手于“清算”事宜,從而為兒子鋪路了。
說不定,就想著臨走前帶走大相公,一起做伴呢!
“子川,非得自貶嗎?”
顧廷燁皺著眉,欲言又止:“萬一”
幾人望過去。
即便顧廷燁沒有往下說,幾人也都理解他的意思。
自貶,也不是沒有風險的。
若是官家真的托孤,自貶自然是好事。
可萬一官家不托孤,這是官家布下的“一言釋政權”的圈套,可不就一切都毀了?
“唉!”
江昭搖頭,嘆道:“天下一府兩京一十五路,哪有毫無風險的事情呢?”
“仲懷,你要擺正位置。”
“我也要擺正位置啊!”
顧廷燁皺著眉頭,點了點頭。
官家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要貶大相公。
這話說的,實在是太絕了。
話都說到了這份上,君臣二人,無非兩種局勢:要么斗,要么大相公主動自貶,別無他法!
“好在,新政已成。”江昭平和道:“新政一日不廢,江某的影響力一日尚在,仍是存續。”
“自貶的這幾年,就權當是休養生息,無關大礙。”
“嗯。”
幾人相繼點頭,都頗為贊同。
新政是不可能廢的。
自熙豐二年以來,五年變法革新,已經養出了真正發自內心維護新政的利益團體。
就算是官家要廢新政,也不會被同意的。
其中阻力,未必就比變法革新更小。
更建論,變法革新,國富兵強,但凡官家不是瘋了,就不可能廢除新政。
而一旦新政不廢,大相公的影響力就足以存續。
此外,顧廷燁、王韶二人擺正位置,仍舊維持忠君的模樣,也自可繼續掌兵。
憑借著新政和拓土功臣,就算是大相公三五十年不入廟堂,也幾乎不可能存在足以影響大相公權威的存在。
“癰疽的事情,莫要傳出去。“江昭叮囑道:“否則,徒惹是非。”
“是。6
幾人連忙附和。
這種事情,肯定是不能傳出去的。
“此外一些為官之道,江昭一一叮囑。
不過,就總體而言,其實就是一句話—一休養生息,低調為主!
不一會兒,幾人相繼散去。
時至今日,幾人或多或少都已經有了各自的“核心小圈子”。
關于大相公稱病的事情,幾人自是得去通知一二。
“唉!”
江昭搖著頭,嘆息一聲。
一伸手,拾起一張紙,一支筆,徐徐落字——《送燕王趙伸序》!
助趙伸揚名!
這就是江昭對趙伸的布局。
作為將死之人,江山社稷關乎重大,官家不敢過度信任江昭,為此選擇試探一二。
反之,涉及宦海仕途,江昭自然也不敢過度信任官家,為此不得不選擇留一手。
這都實屬正常,人性使然。誰也不敢百分百的無保留的信任其他人。
也即,從人性的“惡”去考慮問題。
正是因此,江昭以最壞的打算論之,卻是決定扶燕王趙伸一把。
如此一來,就算這一切真的是官家“一言釋政權”的圈套,他年,他也還能以東宮班底的機會,被趙伸和皇后向氏二次請出山。
當然,這已經是壞到不能再壞的打算。
所以,也叫“保險鎖”。
《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花雪飄飄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