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了一刀的張大將軍,胸口鮮血如泉噴涌。
生死之際,張大將軍竟比平日更兇狠,不顧要命的重傷,高呼一聲:“殺光他們!”
門外的渤海軍士兵,聽到動靜不對,已破門而入,如狼似虎地撲過來。
手無縛雞之力的沈公公,很快被長刀架了脖子。
“天子在何處?”張大將軍以手捂著胸口傷處,神色猙獰如厲鬼。
沈公公身體哆嗦了一下,咬牙道:“你這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張大將軍目光愈發兇狠,以目光示意。刀光一閃,沈公公的一條胳膊落了地,發出一聲驚天動地的慘呼。
“皇上躲在哪里?”張大將軍忍著劇痛,再次寒聲逼問。
沈公公快疼暈過去了,哪里說得出花,拼力呸了一聲。
張大將軍沒耐心和他糾纏不休,再以目光示意,刀光再次閃動,這一次,滾落在地上的,是沈公公的人頭。
人頭在地上滾了好幾圈,才停下,一雙眼兀自睜著。
一百多人對五十天子親兵,幾乎是壓倒性的優勢。不到片刻,御書房內外就被鮮血染紅了。
被駭得面色發白的太醫被拎了過來,手忙腳亂地為張大將軍匆匆裹傷急救。
張大將軍不能再亂動,索性就躺在了龍塌上,然后擠出兩句:“讓宮外的五千人進宮,清理宮廷,找出天子行蹤!”
心腹親兵領命而去。
這一晚發生的事情,是朝代更迭的亂世里常見之事,放在史書上大概就是輕飄飄的一句。
然而在當下,卻意味著真正的血流成河。
五千渤海軍悍然進了宮廷,守衛皇宮的天子親兵立刻動手驅逐,雙方爆發了迅猛劇烈的戰斗。手無寸鐵的內侍和宮人,紛紛慘死在刀下。
哀嚎聲不絕于耳。
地面被鮮血染紅。
被寒風吹得搖擺不定的宮燈,晃出斑駁光影,不忍照出這人間慘劇。
直至半夜,張大將軍的人徹底控制住了皇宮。
換了一身內侍衣服的建安帝,也終于被找了出來。他竟一直躲在沈公公的屋中。
張大將軍胸口挨了一刀,傷勢極重,不能下榻,也不宜動彈。他憤怒地盯著面色慘白的建安帝,吐出幾個字:“你要殺我?”
到兵戎相見的一刻,什么話都顯得蒼白。
建安帝嘴唇動了動,仿佛有話要噴薄而出,卻不知為何,一個字都沒說出口。
躺在床榻上的張大將軍呼吸急促激烈,站在床榻前的建安帝面色煞白身體顫抖。這對昔日親密無間的舅甥兩人,忽然就要生死相見。
張大將軍重重地呼出幾口氣,又擠出一句:“為什么?”
為什么?
怎么還有臉問為什么?
建安帝慘然笑了起來:“還有比朕更窩囊的天子嗎?這些年,朕對大將軍言聽計從,什么政務都聽你的。大將軍跋扈霸道不容人,朕都一一忍了。”
“可你為什么要殺裴氏老婦?為何要逼裴青禾出兵?”
“裴家軍就在城外,已經攻城近兩個月了。照這么下去,渤海郡被攻破是遲早的事。”
“朕不殺你,等裴青禾進城,就要殺朕了。朕用你的人頭換一條生路,為何不行?”
“朕敗了,無話可說。你只管讓人動手殺了朕吧!”
建安帝總算硬氣了一回,閉上眼等死。
張大將軍齜目欲裂。只要他一聲令下,建安帝的人頭就要落地。
門外忽然響起一個女子哭聲:“讓我進去!”
張靜婉花容慘白,踏著滿地的殘破尸首進了寢室,一眼看見躺在床榻上胸口有大片血跡的親爹,再一眼看到的是被長刀抵在脖間的丈夫。
眼淚如泉水一般涌了下來。
“爹,你別殺他。”張靜婉淚如雨下,說話斷斷續續:“就當是為了女兒,留他一命。”
張大將軍根本沒力氣說話,只能兇狠地盯著張靜婉。
張靜婉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苦苦哀求:“爹,你饒他一命。以后龍椅是你的,江山也是你的。我就要一座宅子,和表哥待在一起。”
龍椅?江山?
裴家軍就快打進來了,還有什么江山?
張大將軍腦海中忽地閃過一個念頭,瞇了瞇眼,慢慢吐出四個字:“我不殺他。”
張靜婉大喜過望,重重磕了三個頭。
昂首相對的建安帝,僥幸逃得一死,額上冷汗如柱。下一刻,卻又閉上了雙目,不愿面對張大將軍冰冷的目光。
張大將軍低聲耳語,吩咐親兵幾句。
那個親兵點點頭領命,毫不客氣地將穿著內侍服的建安帝押了出去。
張靜婉大驚失色,想追出去,卻被刀劍攔下了。身后傳來親爹冰冷的聲音:“我不殺他,讓裴青禾來殺!”
“將軍,今日城上不對勁!”
打前哨去城下罵戰的陶峰騎馬去了一圈,很快神色奇怪地回來了:“城上今日不見守城兵,只有一個人立在城頭。”
“離得遠,我看不清那個人的身高長相。不過,總覺得這個人大不尋常。”
裴青禾目光一凝:“我去看看。”
裴青禾騎馬上前,在弓箭射程的最大范圍外停下。此時離城頭一千米光景,遙遙看城頭上孤單單的身影,不過是指頭大小。確實看不清那個人的面容。
可那身明黃色的衣服,實在醒目刺眼。
這個人難道會是……
裴青禾腦海中迅速閃過一個念頭,眉頭陡然皺了起來。
城上又出現了另一個身影,大聲嘶吼:“天子在此,裴家軍不得攻城,速速退兵!”
不知多少士兵跟著一同高呼:“天子在此!裴家軍速速退兵!”
聲音匯聚如雷鳴,在眾人心頭作響。
“真是太賤了!”裴燕第一個怒罵出聲:“這么賤的法子都用出來了!呸!太不要臉了!”
“離那么遠,誰知道是真是假。”裴蕓冷靜多了:“說不定是張大將軍令人假扮天子,以此迫我們退兵。我們只管出兵攻城!這個假扮天子的倒霉鬼,要是死在亂箭下,也是他的命。”
裴青禾看裴蕓一眼:“先不急,等一等探明情形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