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將軍呼吸一頓。
他沒見過裴青禾。
可在幽州,有這份霸道凌然殺氣的少女,除了裴青禾再無旁人。
匈奴蠻子圍住了遼西城。裴青禾是怎么進的城?
李錫人在何處?
李將軍掌兵多年,絕不是廢物。心里倏忽一沉,已經想到了最壞的結果。他吃力地轉頭,看著李馳:“外面到底如何了?”
李馳咬咬牙,在床榻邊跪了下來:“將軍,昨日匈奴攻城,李錫戰死。是裴將軍領兵來救援,否則,昨晚匈奴蠻子就沖進遼西城了……”
李將軍肥碩的臉孔慘白。
他有三個兒子,次子幾年前戰死沙場,小兒子也在去年一戰中被匈奴蠻子殺了。只剩李錫這個長子,也死了。
裴青禾領兵進了遼西城。
這意味著什么,他心里很清楚。
正因清楚,才更痛苦。
早知如此,他何必硬撐到今時今日。早些時日向裴青禾低頭,或許李錫就不會死了……
“就是早些低頭,我也不會來。”裴青禾冰冷的聲音響起:“李狗賊,你殺我的人,搶我的馬,屢次派人羞辱我。這筆賬,今日該好好算一算了。”
李將軍瞳孔驟然收縮,呼吸急促起來,斷續吃力地說道:“你、你要做什么?軍隊給你,遼西城以后也是你的。你還想做什么?難道連我一條命都容不下?”
裴青禾冷然扯起嘴角:“你的遼西軍,爛透了根,你以為我想要嗎?我來,是為了救遼西城里的百姓。”
“你想留一條命,先問過李將軍。”
李將軍震驚地看向李馳。
李馳喉嚨發干發緊,下意識地移開目光,正好和裴青禾對了個正著。
裴青禾淡淡道:“李家的家事,我不管。給你一炷香時間,料理干凈。我去外面等著。”
說完,便轉身走了出去。
裴燕沖著李將軍狠狠吐了一口口水。
李將軍沒力氣也顧不上擦掉,咬牙切齒地怒罵:“李馳,你想做什么?你別忘了,你姓李,是李家人。沒有我帶你進軍營,你早就被餓死了……呃……”
李馳赤紅著雙目,眼淚不停掉落,手下卻毫不遲疑,猛然用力:“將軍,你就安心合眼吧!我李馳對天立誓,一定會將匈奴蠻子趕出遼西,為將軍和李錫報仇雪恨。”
李將軍臉孔發紫,眼中光芒漸漸熄滅。
不知在死前,有沒有后悔當初派兵搶裴家軍的馬殺了裴家軍的人。
待李將軍徹底沒了呼吸,李馳才無聲慟哭起來。
他沒敢哭太久,從李將軍枕下摸出一大串鑰匙,用左手抹干凈臉,大步走了出去。
李馳將鑰匙呈到裴青禾面前:“將軍,這是庫房鑰匙。遼西軍攢了十幾年的家底,大半在這里。還有一些,在遼西軍營。”
正好一炷香時間。
慈不掌財義不掌兵,是個狠人。
真正能獨立領兵的將軍,誰手上不是沾滿了鮮血。對他人對自己都得狠得下心。
裴青禾沒有推讓客氣,伸手接了鑰匙:“庫房在何處?”
李馳叫來一個親兵,令親兵帶路。自己留下處理李將軍的身后事。
李將軍被匈奴蠻子重傷,已經一個多月不在人前露面。李錫昨日戰死,李將軍驚聞噩耗,一口氣沒上來,也跟著去了。
合情合理。
父子兩個的喪事,正好一起辦了。
打仗時期,一切都要從簡。郡守府懸掛起白幡,找些軍漢來哭一回,將李將軍父子的尸首放進棺木里。都不用停靈,當天就下葬。
遼西城里的百姓,聽到郡守府傳出的動靜,聽聞是李將軍死了,沒有人為李將軍傷心痛哭。相反,百姓們都覺暢快。
“這個狗賊,總算是死了。”
“我們遼西城,都被他禍害成什么樣了?”
“這等人,早死早好。”
“可李將軍死了,以后遼西軍怎么辦?能不能守住遼西城?”
“怕什么!裴將軍已經來了!裴家軍就在城門上守著!聽說匈奴蠻子昨天吃了大敗仗,今日都沒敢攻城。”
“真的是裴家軍來了嗎?老天開眼了!裴將軍來救我們了!”
相比起聲名狼藉的遼西軍,裴家軍的軍聲實在是太好了。遼西郡里的大戶,暗中逃去燕郡的不在少數。普通百姓沒錢沒糧也沒出過遠門,想去投奔裴家軍也不知道該怎么去。
聽說來的是裴青禾,百姓們激動不已,甚至有人大著膽子,悄悄開了鎖,探頭往外張望。
“這個李狗賊,竟存了這么多家底!”
郡守府的庫房里,裴燕瞪大了眼,連粗話都爆出口了。
觸目所見,全是寬大的木箱,打開后,要么是成箱的金銀,要么是各式珠寶首飾玉器,光芒閃瞎人眼。
裴青禾也有些驚嘆:“李狗賊打仗能耐平平,搶殺大戶搜刮百姓壓榨軍漢倒是一把好手。”
“現在,這些都歸我們裴家軍了!”裴燕咧嘴一笑,高聲宣布。
裴青禾笑著白她一眼:“胡說什么!打了勝仗,什么沒有?如果守不住遼西城,這就都成了匈奴蠻子的戰利品!”
“再去隔壁庫房看看。”
接下來的幾間庫房里,堆放的滿滿的都是糧食。
糧袋上還有不同糧鋪或是各大戶家的印記。
裴青禾有些后悔:“真該帶時硯一同來。”
可不是么?
這么多金銀和糧食,總得先清點入賬,再行分配。
穿著白衣孝服的李馳過來了,帶來了三個賬房:“他們三個都是管庫房的。將軍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差遣。”
裴青禾略一點頭,毫不客氣,先讓他們拿賬本來。平日有時硯在,她不必操心,賬本她當然看得懂。
翻看一回,對庫房里所有的財物錢糧大致有了數。
裴青禾下了第一道軍令:“派人去街道上喊一圈,就說從今日起,遼西城說話做主的人是我裴青禾。讓百姓們來郡守府外領糧,每戶派一個人來,可以領五斤糧。”
裴燕積極領命:“我帶人去巡城。”
女兵是裴家軍獨有的風景。裴燕帶著一眾女兵浩浩蕩蕩地巡城,比什么都有說服力。
很快,便有百姓鼓起勇氣出了家門,瑟縮地來了郡守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