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50章殿下沙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見此一幕,大老肥頓時目眥欲裂,后話也戛然而止。

  當下,他更不多言,直接朝陳四象猛撲而去,勢如猛虎下山。

  他身高一米九幾,比陳四象還高出小半個頭,腰圓膀闊,肥頭大耳,挺著一副將軍肚,體重足有四百來斤,渾似一座人形肉山。

  然而,如此肥碩的身材,卻絲毫不影響他的靈活。

  之所以有如此反差,純是因為他修練的功夫所致。

  綠林中有三路人所共知的功夫,橫練鐵布衫、鐵砂掌、輕功。這三路功夫之所以廣為流傳,并不是因為不厲害,而是因為難練。

  比如練輕功,其實簡單得很,就是挖個坑反復上下跳。

  一開始不能好高騖遠,就挖個尺余深的坑反復跳。

  跳個一年半載,感覺已經沒有什么壓力了,就在腿上綁著鉛塊繼續跳,重量從十斤開始往上增加,一直加到五六十斤為止。

  如此跳個三年五載,感覺沒有壓力了又將土坑挖到兩尺。

  似此這般,挖坑、負重跳、繼續挖坑、繼續負重跳。跳個二十年往上,輕功就算練成了,飛檐走壁,登萍渡水,皆不在話下。

  再比如鐵砂掌,一開始同樣不能好高騖遠,從冷打細沙開始練,接著是熱打細沙,也就是將沙子裝在鐵鍋里燒熱燒燙,接著是粗砂,最后才是鐵砂,依舊冷熱交替打,同樣需要練個二十年往上才能成。

  修煉這門功夫的關鍵,在于需要配合特制的藥物浸泡手掌。

  此藥物的作用,一是為了活血化瘀,二則是為了將鐵質煉入掌中,如果沒有這種特制的藥物配合,不出半年手就練廢了。

  一旦練成此掌,手掌會變得比常人更細嫩,平素必須戴上手套。因為,此掌一出,摸到就傷,拍到即死,當真是縱橫綠林無敵手。

  而橫練鐵布衫這門功夫,原理幾乎和鐵砂掌差不多。

  區別在于,一個是練手掌,一個是練身子。

  說白了,就是脫光了在沙子里滾,細砂、粗砂、鐵砂依次滾。滾個十幾二十年,渾身上下便似披了一層鐵甲,功夫就算練成了。

  功夫功夫,關鍵就在于那個功字,是練出來的。

  大老肥所練的功夫,正是綠林中流傳甚廣的橫練鐵布衫。他在這門功夫上,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如今已有了些火候。此功練成后,渾身如披鐵甲,有倒拽牛尾之力,一身肥肉不但不是累贅,反而還是防護層。

  此刻,他朝陳四象猛然撲襲而去,便似一輛人形坦克,擋在他面前的手下,還來不及躲閃規避,便直接被撞飛出去。

  這一撞,不啻于被卡車頭撞擊,傷害甚為巨大。

  陳四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大老肥沖撞過來之際,他就已經察覺到了。當下,他仍舊立在原地,絲毫沒有躲閃規避的意思。等對方臨至身前,他倏地右手一翻,手掌化作蛇口,手臂化作蛇身,猶如靈蛇出洞,迅猛襲咬而出,正是六合八法中的“蛇勢”絕技。

  一招既出,蛇口不偏不倚正好命中大老肥的胸口窩。

  霎時間,大老肥那宛若火星撞地球般的沖撞,便似一顆小石子落入大湖,只是蕩起一絲絲漣漪,便迅速消失不見。過了好半晌,他才“噗”的吐出一口鮮血,臉色迅速變得煞白,緩緩向后倒去。

  他苦練了十多年的橫練鐵布衫,竟擋不住陳四象一擊。

  橫練鐵布衫這門功夫,強則強矣,卻有罩門,只要罩門一破,鐵布衫立變破布衫。當然,若將這門功夫練到圓滿,罩門是可以練沒的,但大老肥的造詣顯然還沒達到此等境界。

  陳四象是何等人物,卸嶺魁首,鎮龍殿帥,跟隨陳玉樓闖蕩綠林十余年,江湖經驗不可謂不豐厚。單從大老肥的身形體態,他就看出對方必身負橫練一類的功夫,當即使出專門以點破面的“蛇勢”絕技。

  在龍氣加持下,此招威力更增,大老肥又焉能扛得住?

  “陳把頭,你們快來,我找到目標了。”

  恰在此時,白鳳凰終于在千手千眼大佛身后找到了目標。

  “長征,走。”

  陳四象當機立斷,順手解決掉纏住戚長征的幾個嘍啰,招呼著他一齊撤退。退至大佛身后,就見白鳳凰和陸建設已推開一尊小千手千眼佛,跳進了佛像背后的地洞,正在洞口等他們。

  當此關頭,哪容得多想,兩人立即縱身跳下。

  這地洞里有一顆千鈞重的圓形斷龍石,陳四象和戚長征剛一跳下,白鳳凰就按動機括,石球從上面滾落下來,立將洞口堵死。

  如此一來,己方后路雖被斷絕,追兵也被擋在了外面。

  陳四象這才有空詢問:“白姑娘,這地洞是怎么回事?”

  白鳳凰面上浮起一抹苦笑,緩緩說道:“陳把頭,咱們好像被騙了,那嵌滿珍寶的小千手千眼佛,只是個虛無縹緲的傳說。真正的小千手千眼佛,就是外面那尊把持洞口機關的佛像。”

  聽到這話,陳四象也不覺失望,點頭道:“所謂傳說,總有夸大修飾之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實屬正常。只不過,古人既然布下了這個騙局,相信其中必有緣由,沒準這地洞里真有些門道。”

  白鳳凰贊同道:“沒錯,我也是這么認為的。”轉而又道:“剛才我粗略掃了一眼,這地洞深不可測,不知通向什么地方,洞壁上還刻滿了各種古怪符號,似乎是佛家的經文,料想其中定有隱情。”

  陳四象道:“我對古文字頗有見解,待我看看。”

  說著,他當即進前幾步,打著手電筒左右照視。

  入眼所見,這地洞其實是一條大石壘砌的暗道,整體平坦寬闊,容得下五六人并肩而行,置身于暗道之中,只覺冷風侵肌。

  左右兩邊的洞壁上,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古怪符號。陳四象一眼就看出,這些符號是源自古天竺的梵文,有一半內容是金剛伏魔咒。

  另一半內容,則闡述了這大護國寺真正的秘密。

  看罷,陳四象頓時面色漸凝,緩緩說道:“白姑娘,洞壁上刻的是佛門金剛伏魔咒,以及這大護國寺的來龍去脈,千手千眼大佛之下鎮壓著黃河水妖的傳說,恐怕是真有其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