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4章發丘秘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對于那位素未謀面的發丘傳人,陳四象很是好奇。

  在他的記憶中,那位發丘傳人名字叫做白旗,縱觀其命運軌跡,大致跟胡八一差不多,都是插隊加當兵,然后走上倒斗路。

  他爹名叫白半拉,年輕時被崔老道忽悠去當了兵,后來在塔山戰役丟了一條腿,一輩子都是半拉命數,最終死于動蕩十年。

  正因為如此,白旗才會淪落到去黑省生產建設兵團插隊。

  至于白旗為何會去開封,并于數日前失去音信,原著里雖然沒有后文,但陳四象也能猜出個大概來。料想是白旗插隊歸來后,舉目無親,又無所事事,架不住趙保義的攛掇,踏上了倒斗之路。

  當然,這些只是陳四象基于原著的猜測,具體情況還有待驗證。

  要問白家為何能成為最后的發丘傳人,還得追溯到明朝。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令劉伯溫督造皇陵,劉伯溫卻以斬龍脈為由推脫,并舉薦了巫山封家接手此事。當時的封家家主名叫封王禮,朱元璋對其考核一番后十分滿意,便賜封其為觀山太保。

  自此,封家逐漸中興,一躍成為了四大官盜世家。

  在督造皇陵之前,封王禮為了報效皇恩,也為了彰顯自身能力,制定了一套熔其印、毀其符、剿其眾、滅其術的驚天計劃。

  隨著這套計劃浩浩蕩蕩展開,發丘、摸金、搬山、卸嶺四派立時遭到毀滅性打擊。卸嶺直接遁入山林,不敢再輕易冒頭。搬山行蹤飄忽不定,損失倒不是很大。摸金流傳于世的九枚摸金符,直接被毀掉六枚。發丘人數最少,不但發丘印被毀,最后一任天官也徹底死絕。

  當然,這只是綠林秘史的記載,并不是全盤真相。

  發丘天官,又叫發丘中郎將,自曹操創立此官職以來,就是一脈單傳。也就是,一位發丘中郎將領導九位摸金校尉,統轄數萬掘子軍。

  這便是發丘與摸金同出一門的由來。

  發丘與摸金的倒斗手藝幾乎一樣,都源自尋龍訣。只不過,發丘的手藝更全面,乃是六十四字尋龍訣,對應八八六十四卦,又稱陵譜。

  故老相傳,將這六十四字尋龍訣融會貫通,可以得道。

  洪武年間那位天官,雖然尚未達到此種境界,但也相去不遠。是以,他早就推算到倒斗四派會遭此大劫,事先便帶著發丘印遁逃山野。

  也就是說,被封家毀掉的發丘印,其實是贗品。

  那位天官一路遁逃到晉西,躲藏在某座無名荒山的山洞中,他自知時日不多,留下幾箱金銀財寶,立下一塊石碑,不久之后便坐化了。

  那石碑上刻了兩行字:“遇虎而開,有龍則興。”

  時光荏苒,因果之輪循循轉動,轉眼到了清朝雍正年間。

  那一年,白家先祖白遇虎,還是皇城根下的一個算命先生。

  說起白遇虎這個名字,還有一個有趣的由來,說是其母夢中遇見老虎,轉天就查出懷了身孕,故而給他取了這個名字。

  一次偶然,白遇虎結識了一個晉西的皮匠,一來二去就攀上了交情。有一年,白遇虎去晉西做布匹生意,順道去皮匠家做客。

  因緣際會之下,他與皮匠在山中發現一個秘洞,洞中有一具坐化的遺體,以及幾箱金銀財寶,正是那最后一位發丘天官。

  這世上,共患難者比比皆是,共富貴者卻極為難尋。

  那皮匠見了這些金銀財寶,紅眼之下立時起了歹心,幸好白遇虎為人機敏,言稱只取天官傳承,不取分文財寶,這才躲過一劫。

  如此這般,兩人各取所需,就此發了跡。

  皮匠家成了暴發戶,又用錢捐了官,再以官身撈錢。結果就是,官越做越大,錢越撈越多,橫行鄉里,魚肉一方。曾經那些地主怎么對他,現在他就怎么對窮人,可謂是屠龍少年變惡龍之典范。

  而白遇虎得了天官傳承之后,并沒有籍此走上倒斗之路,他潛心研習里面的風水秘術,仍舊給人算卦看風水,漸臻天人合一的妙境。

  這個時候,他已然參透了那天官石碑的上句箴言。

  所謂遇虎而開,已然應在了他身上。

  至于有龍則興,卻不知會應在何處。

  天道無常,人道亦復如是,所以才有了人生無常之論。

  沒過多久,權勢滔天的皮匠找到白遇虎,要白遇虎施展尋龍點穴之術,為他家祖宗找一個風水寶地,以庇蔭他家權勢永昌。

  白遇虎早已見識過皮匠的心狠手黑,情知此去必將殞命。因為,皮匠為了保守祖墳風水的秘密,完事后必定會殺了他。

  明知此去必死,為了家小他又不得不去。

  于是,他只能將家小趕去鄉下避禍,隨后又留下遺訓,令白家后世子孫不準為他報仇,也不準再研習天官留下的秘術。

  果不其然,白遇虎最終一去不還,不過那皮匠家也沒落得好下場。

  因為,世間萬物是不斷運動的,風水亦是如此。

  哪怕再頂尖的風水寶穴,也終有風水輪流轉的時候。

  白遇虎給皮匠家遷了祖墳后,那皮匠家確然興旺了好幾年,皮匠的兒子甚至一度坐上了道臺的位置。幾年后的一天,皮匠家所在的縣城西門突然倒塌,正好截斷了皮匠家祖墳與祠堂的中軸線。然后,厄運接踵而至,之前爬得有多高,之后就摔得有多慘,實乃蒼天有眼。

  以雍正皇帝殺貪官的手段為參照,便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

  再說白家這邊,百余年來子孫一直遵循著遺訓,不敢逾矩。

  哪怕是后來傳到著名敗家子白大少爺手里,豐厚家底被敗落得只能討飯,他寧愿受苦上山打獵為生,也沒敢違背這條遺訓。

  直至近代,白半拉被崔老道忽悠去當了兵,將天官傳承轉贈給趙保義。可以想見,趙保義既然攛掇白家后人走上倒斗路,必然已將傳承回傳。這天官傳承,由白遇虎而起,輾轉二百來年,最終還是落在白家后人身上。你看,世事就是這么玄奇,三言兩語又豈能說得清楚?

  話歸正題。

  陳四象由渭水乘船入黃河,到商丘棄水走陸,再乘車趕往開封。剛從車站出來,便有人叫住了他:“少把頭,這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