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五十六章 東海退潮,嶺南有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盤檐踞角,慵懶不怠,想必燭是要化蛟種了。”

  “魚龍化蛟需走水,常興萬里澤國,然黃龍、赤龍等等卻是蟄龍種,須以靈材鑄巢,蟄伏而蛻……”

  管道人與黎卿二人對坐,只是一觀那盤踞在前的“燭”,立時便知曉其現在正處于蟄伏化蛟的階段。

  這頭從墓中龍虬蛻變而來的赤龍,以豢龍璧鑄就了不凡根基,終于要在這個時期化作真正的蛟龍種了。

  龍種類別繁多,虬龍無足能騰空,螭龍無角踏水云,蜃龍善妄,蝶龍稀少……但最接近完美形態的唯有蛟龍!

  真龍完美,但于先天血脈根腳本就有極大地要求,數百載難出一頭純血真龍,似是那五溪龍君,也僅僅是一頭不甚完美的“真龍”,相傳延綿東海之中便有一頭繞海真龍,翻一翻身即能讓大浪傾覆萬丈之高。

  蛟龍虐勇,雖談不得一個“真”字,但已經盡具龍相,飽含龍威,浸染龍氣,蛟中悍者,足并肩真龍!

  “明白了……”

  轉頭望了那院中無精打采的盤檐赤虬一眼,黎卿心中有數,將那八角蟠龍柱一轉,且將“燭”收入馭獸閣中,立時就知曉接下來該如何為它準備了。

  該于飛瀑道府取來火屬靈材,為其鑄一座火龍巢,以炎道靈韻供其蟄而蛻變。

  “管兄囑咐,黎某銘記在心,改日有閑定當再聚!”

  拱手對向兩位豪俠道人,他卻是要暫且拜別了。

  天池引雷法脈開山,黎卿代臨淵山天南觀趕赴一場,又置辦了不少賀禮相送,暫聚幾日,足聊慰昔日情誼。

  而這幾日,縱使東海仙城坊市、太玄門、弱水羊氏等等府派先后有人投帖拜山,欲與這幽篁道人見上一面,卻是皆為裴九派人將他等引入了別府小憩,不教諸般功利侵染了幾人的生死之交。

  作為名頭最盛的東海豪俠之一,裴九為人向來誠摯,也未曾想過就要借助黎卿達成什么政治訴求。

  黎卿自是樂得如此,可接下來回歸山門前,他還得先去嶺南道一趟,曾念叨了許久要去嶺南補充白骨道的“魂瓶”,因雜事纏繞終究未能去成;

  如今手上的紙靈秘錄也并非完本,即便黎卿以紙靈入猖道,走出了屬于自己的路,還是應當去求取全本一觀。

  還有那寒衣鬼君的素衣欠債,黎卿也得以嶺南鬼道資材祭品償還。

  這重重堆積之下,黎卿不得不盡快去往嶺南一趟……

  如今裴九昇入紫府上基,引雷法脈人氣頗盛,那些游俠兒、巫覡老道也同樣在這天池山中有了立足之所,昔年渡海為生的樓船諸士,在如今也有了個不錯的結局。

  黎卿自是為他等欣喜,可他終究在此已駐足多日,且與裴九、管云仲共飲數杯后,轉身拜別二人,驅策天舟便要遠跨云海而去。

  修道途一路,隨著道行越高,塵世煩擾、修行難題也一樣接踵而來。

  朝游北海暮蒼梧,餐風飲露觀星月,這固然是逍遙仙道,可現實中往往會有各不相同的庶務纏身。

  黎卿已算是仙門中最少近功利的那一批,也同樣會有無法耽擱的繁碌!

  且以天舟御風,轉到南府,入得嶺南一道。

  嶺南道古稱百越,下轄金平、清平、嶺南三府,有仙門三座,旁門七家,宗族法脈數百,乃是自有數萬載傳承的古老地帶。

  即便是一道道紀元的迭代以來,嶺南本土的傳承也依舊留有保存,便如遠古的巫術,上古的言靈咒法,六天時代的鬼神宗族,以及貫穿數個時代的玄學仙道……

  道統繁雜而多,法術繽紛繚亂,這是嶺南道的一大特色,此處乃是鬼神宗廟保存最為完善之處,連幾座仙門在此都要敬諸族三分。

  清平、嶺南二府臨近南海之處,千島百城,有諸多已尋不得源頭的民間法脈傳續其中,金陵都曾敕封千島諸法脈,尊以為“南海百家”,銜令監察南海,遏制鮫族。

  真論起來,嶺南道其實比之東海還要繁盛上許多,只是這近南海的修行圈子又是別開一面,少與南國州縣交流,故而在州府之間名聲不顯。

  “嶺南一道,北有宗族歷祈祖先鬼神,奉為宗廟之制,南有法脈百家,紛繁繚亂,白骨道與六靈山在這幾府之地的掌控力,遠不如其他府道的仙門。”

  “尤其是如今白骨夫人出走白骨道,嶺南之地可謂是暗流洶涌……”

  柳老道徒手持一枚竹簡,卻是立于天舟之上向黎卿匯報著嶺南近況。

  他等并不去嶺南極南,倒與那南海無甚交集,只是去一趟嶺南本府,求取些魂道資材。

  可嶺南府中,各方勢力也算是頗為復雜,白骨道與御鬼鐘氏分別為嶺南仙門與旁門的代表,五鬼將軍乃是地方鬼神的領頭人。

  而各方宗族之中,又有諸多日游宗族,遍布州府之間,號為陰隍鬼判二十一姓。

  在嶺南這般密集的修行勢力影響之下,通曉法術的民間道人比之其他府道多上太多,素質也是良莠不齊,嶺南鬼道人的“美名”在整個南國也算是排的上號的。

  “嶺南暗地里情勢如何洶涌倒是與我等無關,不過是補充些靈材,礙不著他們的事兒。”

  “何況,歸根結底也就是些日游宗族,不至于掀起什么風浪來!”

  那彩蝶兒隨著黎卿目光下眺,望向那連綿南嶺,重重迭迭的城郭坐落于起伏之間,再由一條條馳道貫通州縣,將南嶺數萬里地界連作了一道天網。

  嶺南多丘陵,州縣之間常有重重關隘,毒蟲虎豹層出不窮,連金陵都令都未必能傳達鄉里。

  而一方鄉土,則必有一脈宗族,結祠而居,以德行推舉,規矩約束,也自成宗族法度。

  嶺南不信神明,每逢三節四時卻是唯祀祖先陰靈,謂之曰:神明不佑,自有吾祖庇佑,風雨不調,社令鬼神來調……

  是以嶺南子民自有祖先倚仗,民風頗為悍勇,此地生宗鬼,亦多出豪俠!

  對于這位道主的過往履歷,彩蝶兒也并非不知,真要說這嶺南之地的宗脈要有什么為難,怕是半個嶺南都要被掀翻。

  唯獨有些不可預測的便是那座白骨山,五方仙門之一的白骨道與自家這位黎道主,恩怨可是著實不淺。

  一縷擔憂之色被這女冠埋下,轉過頭來,卻見黎卿負手于天舟艦首,目光已經投射到了兩千里外的某座修行坊市中去了。

  “無妨!”

  “南國府道雖多,但還從未有不聽號令的,嶺南承于百越,古風不減,也并非是什么窮山惡水地。”

  隨著黎卿一指點向云下嶺中,這尊無上天舟當即便橫跨嶺上云海,登風躍波,往那南嶺坊市落去。

  天舟橫世,若鯤鵬垂天,遮云蔽日,自南嶺上空一路拖拽著巨大的倒影橫過,諸州縣中,以各方宗祠為首,不住地有日游陰隍抬起頭來,望向那透過云層垂下天舟影幕。

  這嶺南之地,民間法脈駁雜,修行坊市遍布,連普通人手中也時常能弄到符箓術器之流,飛舟倒也算是常見,可這般若云天巨獸般的龐然大物,真還是頭一遭見到。

  便在各方宗族背后的日游陰隍鬼判隱于虛空,相互垂念交流之時,那座大天舟已落在了某處高嶺的坊市之前。

  石龍崖!

  這是嶺南府東路的一座大坊市,百余年前由嶺南大族與數尊左道法脈合力所筑,這坊市最初不過是一座石窟,以供游方散修與宗族嫡系交換靈材,但在南國鎮世繁興之后,百年間,這石龍崖便從一座普通的石窟攤位變化作了占地六十余里的巨大坊市。

  坊市依絕崖而建,斑駁的石壁間有千載老藤纏繞,灰斑古巖與靈藤相伴,將那重重樓閣傍崖而建,黃瓦青磚之間,結界拱衛,幾作一方道場城池。

  而那主崖之側,更是立有一座龐大的機關禁制,此物由墨家秘術與元磁結界共鑄,可在數息之間將崖底萬鈞之重的靈材貨物送到六百丈高的主崖坊市之上,亦是可供坊市諸道出行挪移,諸般異像,各蘊法理,實有“仙城”之雛形。

  這一元尊道大天舟落于坊市后的巨大平臺上,大大的古舟孤零零的落在諸多小筏之間,著實顯得有些碩大了。

  舟上紙兵人馬搖旗掣幡,道道詭異的身形影影幢幢,卻又難以看清其尊榮。

  只待那天舟結界收斂,風沙平息之際,那坊市前聽候差遣的道童小廝立刻迎了上來,稽首喚道:

  “仙長,仙長留步。”

  “小道是坊市中的引路童子,專為游歷石龍崖的仙師領路,還請隨我來。”

  巨大的天舟盤踞,卻也只是教那幾名小道人滿足好奇地多看了一眼,而后立時便向黎卿與隨身的彩蝶兒指引出了坊市內外的變化。

  這坊市之間,極為干凈,層層建筑排列,再加之四處持燈引路的道童兒,可見石龍崖背后諸族付出的心血亦是同樣不小。

  “可,吾要去往坊市進補些靈材,就請童兒帶路罷……”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