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克卡萊爾排這樣一個抽象的陣容,實在也是迫不得已。
因為在美國夢之隊,教練如何安排陣容,并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來。
大家都是明星,有些是聯盟的老大哥,有些是NBA力捧的超級新星,你不論資排輩,不按照輿論意見排,大家就會有意見。
比如在得分后衛的位置上,卡萊爾其實想讓雷阿倫,他精湛的射術和出色的跑位能力,絕對能給美國隊制造很大的戰術空間。
但問題是,你讓雷阿倫了,基德、卡特、佩頓這三個大佬怎么辦?
基德是控衛的頭號人選,他的實力和梳理進攻能力的確是球隊最需要的。
基德,佩頓就沒辦法占據控衛,可讓他做替補,又萬萬不可能。
因為佩頓是這支夢之隊里資歷最老的球員,是球隊更衣室領袖。
而且按照他的性格和大嘴巴,你讓他坐板凳?他能嘮叨到你精神失常。
于是,卡萊爾只能讓基德和佩頓搭檔后場,讓兩個控衛占據位置。
然后卡特怎么辦?按理說卡特是得分后衛,后衛位置沒了,你就坐板凳吧,你資歷比雷阿倫都差點呢。
可卡特人氣高啊,在夢之隊各地打熱身賽的時候,很多球迷慕名而來,就是為了看卡特扣籃。
如果卡萊爾不讓卡特登場,球迷就瘋狂的喊,或者對卡萊爾噓,賽后更有媒體抨擊卡萊爾“將最大的明星摁在了板凳上”。
就連美國籃協都說,“多讓卡特登場,他的人氣太高了”,沒辦法,卡萊爾只能強行把卡特排到了三號位,也就是FIBA前鋒的位置。
這個位置本來最合適的人選是史蒂夫史密斯,他是本屆夢之隊唯一一個較為標準的三號位球員。
實際上,史蒂夫史密斯本職也是二號位,實際夢之隊一個標準三號位球員都沒有,帶了一堆后衛。
這樣,夢之隊的板凳上就坐著雷阿倫、史蒂夫史密斯、阿蘭休斯頓等多個得分后衛,投籃準的全放在替補席了。
這是外線的問題,內線夢之隊同樣有漏洞,凱文加內特阿隆佐莫寧的組合看起來不錯,但一個瘦一個偏矮,且重守輕攻,在技術上都有比較大的短板,關鍵時刻的持球攻擊力一般。
這樣一套整體上防守強于進攻,防守端逼搶能力強大,而進攻端缺少箭頭的陣容,明顯和里克卡萊爾的戰術執教理念不符。
反而更像是拉里布朗搗鼓出來的玩意兒,事實上這確實是拉里布朗推崇的“防守反擊”陣容。
布朗堅持認為,美國隊最大的優勢就是防守,全場緊逼是他們輕松制勝的法寶。
至于進攻?有球員的個人能力就夠了,只是投籃不太準而已,又不是不會投,再說我們還能突破上籃。
總之,拉里布朗是球隊中資歷更高的那個,他看似是助理教練,實際上統領全局,可明面上遇到問題,背鍋的都是主教練卡萊爾。
沒辦法,誰讓卡萊爾太年輕呢,夢之隊這趟子水實在太深,他把握不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現在,就這個破面對中國隊,如果只看紙面,美國隊竟隱隱劣勢。
別的不說,三號位就沒有人能對得上打三的甘國陽,卡只能讓加內特去防。
可加內特去防了以后,四號位王治郅怎么辦?這家伙在老鷹隊表現不錯的。
布朗給出的策略是外線的延誤和夾擊,畢竟他們有佩頓和基德這兩個防守、搶斷能力極強的后衛。
問題是,基德是佩頓的小弟,而佩頓又是阿甘的小弟,兩人登場比賽,面對阿甘氣勢和心理上就弱了一頭。
尤其是佩頓,大嘴噴八方,逮著誰都能一頓輸出,而且他輸出垃圾話完全是下意識,不用過腦子,仿佛流淌的水龍頭,完全不影響他打球發揮。
可一遇到阿甘,水龍頭自動關上,嘴巴的唯一作用就是嚼口香糖,連和隊友喊話、喊戰術都要溫柔很多。
仿佛怕驚擾到阿甘,過來給你來一下,沒辦法,像佩頓這種缺少投射,依賴背身技術的控衛,甘國陽就是完全的克星。
而令甘國陽比較困擾的三號位高大投射型前鋒,夢之隊是一個都沒有,卡萊爾對中國隊的這場較量,充滿了焦慮。
果不其然,雙方比賽開始后,中國隊迅速得分取得領先,球隊的第一分來自王治郅的投籃。
甘國陽在高位接球吸引防護注意力,分球給到底邊王治郅,王治郅接球直接兩分中距離出手命中。
他的手感相當柔和,在大個子算得天獨厚的天賦,在老鷹的一個賽季里,王治郅聽從甘國陽的建議,沒有死練肌肉,而是不斷提升自己的投籃技藝。
其中提升最大的就是出手速度。
王治郅在國內比賽時,投籃出手速度稍微有些慢。
因為他個子高,臂展出色,運動能力在國內球員中算很出眾的。
所以他的投籃很難被干擾,他有足夠時間做動作,以最穩妥的姿勢把球投出去。
可是到了NBA就不行了,防守人的身體素質普遍比他強,速度快,力量強,彈跳出眾。
一旦出手速度太慢,就會被蓋,或者被干擾,命中率大大下滑。
在NBA必須快,一切都要快,跑動快,出手快,反應快。
經過一個賽季的磨練,王治郅的接球投籃出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開局,他成為了中國隊得分的頭號利器。
一個中距離,一個反擊中的接上籃,還有接球沖擊籃下造成加內特犯規,兩罰全中。
王治郅連得了6分,幫助中國隊6:2的領先,給了美國夢之隊一個下馬威。
而美國隊發現,中國隊內線防守相當可怕,三個高塔在內線,進去就是吃帽。
姚明和王治郅一主一副,就蹲在籃下,你就進來吧。
卡特開局就吃了姚明一個大帽,顯然他準備不足,對姚明的身高沒有做充足準備。
攻擊內線變得異常困難,而低位單打,莫寧和加內特的背身,在缺少空間,以及三秒區是梯形的FIBA賽場,實在缺少威力。
結果,美國隊開局使用最多的進攻方式,就是球員自己拿球中距離扔,扔進了就算進了,沒進,就回防阻止中國隊反擊吧。
過去兩次奧運會,美國隊真正殺人的武器,就是他們的防守。
在FIBA受到聯防,梯形三秒區以及小場地的影響,NBA球員的拉開單打能力受到遏制。
所以,防守反擊是他們的法寶,往往一個時間段的高強度全場緊逼防守,逼迫對手連續失誤打反擊,不僅能很快打開比分差距,還能極大的打擊對手的比賽士氣,可謂殺人誅心的不二利器。
這次美國隊同樣按照這個思路去打造陣容,拉里布朗在防守上確實很有造詣,他對陣型的把控在整個聯盟都是有名的。
佩頓基德的后場雙鬼緊逼搶斷能力更是驚人,當下放眼全球很難找到比這兩個家伙更厲害的后場防守組合了。
但問題是,中國隊是有甘國陽的。
甘國陽的強壯和嫻熟的運球能力,讓外線對他的包夾、緊逼往往無功而返。
想當年皮蓬喬丹的防守組合都難以遏制他,佩頓和基德這倆小弟和小弟的小弟,就更難了。
中國隊進攻時,甘國陽就在后場跟著李曉勇,一旦包夾李曉勇,李曉勇馬上把球給甘國陽。
甘國陽接球就迅速開沖,一沖,夢之隊的防守體系就亂了,他從中路切入,不管是分球給側翼的王治郅、胡衛東,或者吊球給內線姚明,進攻威脅都非常大。
更不用說他自己還有很強的進攻能力了。
結果,首節打了5分鐘,中國隊竟然完全壓制住了美國隊。
開局打了美國隊一個13:5,領先了8分,讓人大跌眼鏡。
如果不是中國隊球員終結能力稍差,美國球員單防能力確實強,雙方的差距還會更大。
凱文加內特在三分線內的防守能力盡顯無遺,他可以在高位盯住甘國陽,然后沖到籃下,蓋掉王治郅的上籃。
這種移動協防速度,已經有巔峰甘國陽85的水準——現在甘國陽已經不再這樣防守,沒那么多精力了。
美國隊逐漸收緊防線,他們的狀態在好起來,又防下一次中國隊的進攻,基德策動了一次快攻反擊。
精準的傳球到前場,文斯卡特接球沖擊籃下,甩開防守人,單臂扣籃得手!
經典的美國式防守反擊,甘國陽知道美國隊已經緩過勁兒來,而中國隊開局的這一波攻勢已經到了盡頭。
此時,要么叫暫停,要么就自己進行調整,甘國陽當然選擇后者,他要逼著美國隊叫暫停。
“我去低位,大郅你到弧頂來,小姚你到弱側去,假裝搶前場籃板,給我球,給我球!”
甘國陽自己運球過半場,指揮隊友走位,然后球給胡衛東,胡衛東在強側和甘國陽打Insideout。
甘國陽接球,美國隊包夾立刻上來,甘國陽再分,胡衛東接球直接三分出手,但沒有命中。
姚明牽制住了莫寧,甘國陽在籃下和加內特角力,搶占位置后拿到籃板球,運球往里擠,轉身上籃命中。
雖然是三號位,但實際上甘國陽在內線依舊有著絕對的力量和技術優勢,他的前場籃板一如既往的兇猛。
卡萊爾見狀知道阿甘要開始發力了,他馬上叫了暫停斷甘國陽的狀態——美國隊的暫停比以往來的早的多。
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鮑比貝爾曼只在決賽用了暫停,其它比賽一次暫停都沒用。
卡萊爾則是沒轍了,雖然球隊攻防逐漸有了起色,但這個進攻是真的不能看啊。
佩頓兩次中投出手全部不中,基德就沒投過,只靠加內特的兩次中投拿下4分,卡特快攻拿下2分。
和1992年相比,中國不再使用純聯防,而是半聯防半盯人,因為球員能力上來了,同時甘國陽沒辦法在三秒區一人鎮天下。
姚明固然高,力量和經驗還有很多不足,聯防純依賴他,會有風險——今年的中國男籃更加團隊。
暫停中,卡萊爾換人,他想上雷阿倫,但一思量,還是上了資歷更老的阿蘭休斯頓,這就是夢之隊論資排輩的現狀。
阿蘭休斯頓頂替下佩頓,佩頓嚼著口香糖嘴里罵罵咧咧,他開局的表現相當糟糕,面對阿甘和高大的中國隊,突破受限的他打得很難受。
而休斯頓登場后,馬上有所斬獲,接到加內特的策應,右側接球急停跳投命中拿下兩分,美國隊進一步迫近了比分。
中國隊則不緊不慢,圍繞著甘國陽為核心打陣地,甘國陽知道不能急不能快,否則進入美國隊的反擊亂戰節奏,就很難打了。
中國隊最重要的就是成功率,一旦不中被美國隊打反擊,僅靠甘國陽一個人,退防阻擋有難度。
上半場比賽20分鐘,在沒有各種暫停的干擾下,比賽進行的非常順暢,中國隊進攻成功率確實相當高。
甘國陽節奏把控已經到了化境,什么時候該怎么打,進攻從什么地方發起,如果打不中后招怎么辦,他腦子里都想的很清楚。
他確實沒有伯德、魔術師約翰遜那樣靈光一現的超強的傳球天賦,但他的賽場感知力和大腦計算力是歷史頂級的。
而且他積累了非常豐富的賽場經驗,很多時候他的傳球、轉移,已經不再依賴戰術套路,而是下意識。
貝爾曼在訓練中心給中國球員上課,讓大家背戰術是有效果的,中國球員的戰術素養有顯著提升——前提甘國陽來掌舵。
他接連看到王治郅在側翼,姚明在籃下,胡衛東在三分線有機會,他會做出最好的選擇:自己中路突破。
連著打幾個,再傳球,再策應,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弄得美國隊摸不準中國隊的進攻路數。
就這樣,中國隊開局5分鐘建立的優勢,竟然一直勉強維持到了半場結束,中國隊54:50,領先美國隊4分。
美國隊后面經過調兵遣將,逐漸找到了比賽狀態,他們利用中國球員個人能力相對不足的弱點,不斷打反擊,不斷打錯位。
中國隊這邊也不夾擊,因為不知道夾誰,美國隊陣容均衡,每個點都能抗一定進攻量,所以包夾誰都不行,干脆就堅持聯防和單防。
當然,在中國隊的比賽預案中,是有包夾策略的,而且對誰包夾如何包夾有細致的研究,只不過小組賽第一場,教練組不準備用這些招數。
和1992年不同,這次奧運會甘國陽回歸,男籃兵強馬壯,秣馬厲兵,目標就是奧運會金牌!
在準備會,熱身賽階段,甘國陽反復和大家強調了,我們的目標就是金牌,美國就是最大的對手。
不過在通往最終之地前,中國隊需要講究一些戰略,畢竟論整體實力,中國隊在各支球隊中并不具備絕對優勢。
下半場比賽開始后,美國隊進行了策略上的變化,佩頓和基德不再盯著中國隊的持球人進行緊逼、壓迫,轉而合力去圍攻王治郅、姚明這些內線。
這一招的目的就是斷中國隊的陣地進攻,讓中國隊高成功率、慢節奏的陣地戰打不好。
果然,中國隊接連幾次進攻不中,美國隊抓住機會反擊,打了一波6:0的沖擊波,反超了比分!
但甘國陽馬上進攻中在右側45度角回敬了一個三分強投,沒有任何戰術配合,純個人能力。
中國隊重新取得了領先,不過從比賽勢頭看,美國隊已經重新掌握了節奏和局勢,他們的整體實力確實強。
但令美國球員和教練組心驚膽戰的是,每當美國隊抓住一兩次機會,就要一波拉開比分了,甘國陽總能很輕松的站出來,用三分、中距離或者前場籃板給予回應,并很快將比分追上。
雙方的比分犬牙交錯,卡萊爾在一次暫停中,終于決定對甘國陽展開包夾。
然而包夾用處不大,個子高的出來包夾他就突,矮的直接就投,他三分神準。
從動作速率看,甘國陽明顯比巔峰期慢了,他更依賴節奏和感覺。
外線連續的運球戲耍美國隊的包夾緊逼防守,在外線大范圍的移動。
時不時一個背后運球,胯下運球,靈活的指尖挑球,籃球像小狗一樣拴在甘國陽手中,誰都搶不走。
雖然這樣導致中國隊好幾個回合進攻不暢,甚至出現了超時的情況,但甘國陽這種類似足球比賽里的精彩盤帶表現,還是贏得了現場球迷一片歡呼和掌聲。
里克卡萊爾不僅感慨,阿甘的狀態似乎比退役前更好,放松,身體充滿彈性,運球更是靈性十足。
這家伙,難道會逆生長嗎?還有他在這種身高、體型下,運球卻如此精細,如張飛繡花,李逵起舞,有著驚心動魄之美。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甘國陽這是在留力,沒有和美國隊拼命,只是在進行反復的試探,甚至調戲美國隊的防線。
凱文加內特一整場都在盯甘國陽,他感到疲憊,比賽還剩五分鐘,暫停的時候,加內特感到小腿有些酸。
他寧可和阿甘在低位硬剛,也不想在外線被甘國陽秀得腳踝發麻。
“幸好他退役,這家伙打法越來越靠外,越來越難防了。”加內特大口喘著粗氣。
此時美國隊領先中國隊2分,雙方差距毫厘之間。
美國隊一個巨大的優勢在于,他們能打球的人非常多,可以12人輪換,然后進行全場高強度的攻防對抗。
這東西卡萊爾熟啊,當初波特蘭開拓者就是這樣,所以越到后面,美國隊打得越順暢,優勢越大。
他們的體能和壓迫式防守,能給對手造成巨大壓力,如果不是阿甘撐著,中國隊在上半場后半段就崩盤了。
暫停結束回來,美國隊上下打起12分精神,卡萊爾使用了卡特、基德、加內特、麥克戴斯、史蒂夫史密斯的陣容。
這無疑是個更加合理,戰斗力更強的組合,他們要在最后階段扛住阿甘的爆發,拿下比賽。
然而令美國隊感到意外的事,阿甘在最后階段并沒有爆發,他只是正常的進攻攻防。
該傳球傳球,該投籃投籃,沒有變節奏,也沒有強行攻擊籃下造犯規,始終四平八穩。
結果,美國隊抓住機會,轟了中國隊一波16:5的進攻沖擊波,中國隊只有甘國陽進了兩次罰球,胡衛東進了一個三分。
靠著這一波反擊潮,美國隊在最后時刻占據了優勢,領先擴大到了兩位數。
全隊逐漸放心下來,基德甚至敢于去問甘國陽:“桑尼,你是不是累了?”
甘國陽笑道:“還沒到真正干你們的時候,怎么可能會累。”
基德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阿甘的意思,這家伙要為決賽做準備。
真是自信啊,基德心想,要是我們進不了決賽,阿甘你不就白準備了嗎?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