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百二十四章 向榮還在趕來的路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周先生誠不欺我。”

  桂林城外,望著眼前碳酸鹽巖為主的喀斯特地貌,看著那山山水水,林道連連頷首表達贊嘆。

  唯一讓人不是那么滿意的,就是大部分的山頭,都是光禿禿的。

  越是靠近人類活動的區域,這等光禿禿的山頭就越多。

  只有距離遠的大小山頭,方才能見著植被覆蓋。

  沒辦法,植被是這個時代里,最為主要的燃料來源。

  燒水做飯,離不開這些。

  四周眾人對于眼前的山水,毫無波瀾可言。

  什么山啊,水啊的,他們從出生就在看,從小看到大不說,還經常在水中暢游,在山上砍柴割草。

  會首如此喜歡這些山水,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里人挺好的。”

  收回目光,林道笑呵呵“宰客的小刀子沒那么鋒利,不像是呵呵”

  這話就更加聽不懂了。

  心情不錯的林道,繼續邁步前行。

  爬上了一處山頭,呈現在眼前的,就是層層迭迭的梯田。

  這里,就是著名的龍脊梯田。

  “廣西這里,田地過于貧瘠了。”

  林道感慨“若是能在平地上種田,誰愿意跑山上種呢。”

  這里的梯田很有名,可就像是他說的那樣,有的選的情況下,誰愿意在山上種地呢?

  要知道抬水上山,那可是真正的力氣活。

  “廣西人口太多,耕地面積又少。”

  “絕大部分都被集中在了地主老財與官府手中。”

  “普通百姓平均下來連一畝地都沒有,這日子怎么過”

  “只能是靠著吃紅薯過日子了。”

  在林道看來,土客矛盾,宗族壓力等等,都是能夠克服緩解的事情。

  真正的壓力在于,依靠不算多的貧瘠田地,養活這么多的人。

  他可不是螨清衙門,嫌人口太多導致社會問題,隨便一個縣每年都是成百上千的砍腦袋,用消滅人口的方式來緩解矛盾。

  林道來這兒,是帶著被壓迫,生活貧苦不堪的中土百姓們過上好日子的。

  那種靠紅薯續命,路邊到處都是餓殍,死亡率高的可怕的場景,必須要改變。

若是全靠自己從其他時空送物資來支援  這時候的廣西,單單是在冊的人口數量,就有九百多萬接近一千萬的規模。

  若是加上隱藏戶,山里的各族人等等,至少一千多萬人。

  廣西的土地養不活這么多人。

  “得帶走一大批人。”

  行走于梯田之中,林道心思轉換“最主要的是消滅螨清的官吏與地方上的地主鄉紳。”

  “將他們占有的絕大部分田地,分給留下的百姓們。”

  土地養不活太多人,很重要的原因是土地分配不公。

  少部分的官吏與地方上的地主鄉紳,甚至遠在京城的大佬們,瓜分了絕大部分的土地。

  林道若是分田分地,必然能養活大部分人。

  再解決土客矛盾,以及宗族勢力的影響,安心生產生活,能養活的人更多。

  至于土匪問題,林道打算交給留下駐守廣西的太平軍。

  “XX的,實在不行,就干脆南下一趟去越南,搶越南的良田土地。”

  林道早就有這個打算了。

  何止是秋葉海棠,所有的土地他都要收回來!

  至于再遠些的地盤,他也要用歐羅巴人發明的方式拿下。

  憑什么幾億的中土人,就得死窮死窮的擁擠在一起,吃不飽穿不暖朝不保夕。

  不就是洋槍大炮嘛,我也有!

  占據世界十分之一人口數量的中土人,擁有的土地財富太少了。

這不公平,林道掃平胡虜禍患之后,必然是要向整個世界  討回公道!

  之前因為野豬皮的屠殺而丟失的機會與果實,他都要拿回來。

  “桂林被圍,十萬火急!”

  “向榮呢,向榮在干什么?”

  “他還在趕往桂林的路上”

  規模龐大的起義軍,緩慢卻堅定的向著桂林城移動。

  那是一種讓人絕望的壓迫感,猶如泰山壓頂。

  桂林城內的文武們,以每天一次的速度向著京師發送緊急軍情。

  從一開始的四百里加急,到后來的六百里加急,甚至史無前例的動用了八百里加急。

  城內的文武們都要瘋了。

  打探回來的情報顯示,圍過來的起義軍規模,至少幾十萬大軍!

  雖然說因為老弱婦孺眾多,導致移動速度緩慢。

  可守土有責啊,城內的螨清文武們,又不敢逃跑。

  只能是不斷的給京城送消息,請求援軍來救命。

  那可是幾十萬大軍,一人一泡尿都能把桂林城給淹了。

  他們如今最為期盼的,就是新任廣西提督向榮,能夠趕緊的過來履職。

  “閔正風你個王八蛋!”

  桂林城內,廣西巡撫鄭祖深破口大罵。

  “你個王八蛋跑的挺快!”

  朝廷擼了閔正風的旨意來的時候,這位前任廣西提督還在各種抱怨哀傷,甚至眼淚都落下來了。

  可得知反賊接連擊敗了官軍,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著桂林城開過來的時候,這個混蛋卻是跑的比兔子都快,帶著家眷‘嗖’的出城往老家跑。

  他被擼了,無官一身輕,可以大搖大擺的跑路。

  可桂林城內的一眾文武們,卻是要在這里死守。

  兩廂一對比,留下來的人自是怨氣滔天,各種羨慕妒忌恨。

  而接替這個混蛋的向榮,還在趕來的路上!

  甩鍋都沒人能接得住!

  如今的局面,只能是鄭祖深一個人扛起來。

  以螨清朝廷里互相推諉甩鍋的傳統來說,他找不到人背鍋,或者是分擔罪責,心里那叫一個難受。

  罵了一陣閔正風,又罵了一陣向榮。

  實在是沒辦法的鄭祖深,把一眾文武們都給召集起來商議如何應對。

堂內的氣氛,有些喪  所有人都是耷拉著臉,垂頭喪氣的模樣。

沒辦法,那可是幾十萬大軍  這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實打實的全都是人,一眼看不到盡頭的那種。

  “周鎮臺。”

  鄭祖深看向了唯一能打的人“你說派兵去試探,結果如何?”

  周鎮臺,就是貴州鎮遠總兵官周鳳岐,總兵官雅稱就是鎮臺,之前在蒼梧縣被干掉的伊克坦布,就是他的部下。

  若是提督的話,那就是軍門了。

  北洋水師里,丁汝昌就被稱為丁軍門。

  “試過了。”

  周鳳岐苦笑搖頭“一千五百精兵,想打個突襲。”

  “結果藏在山上還沒發動,就被反賊的哨探察覺,反倒是被圍起來打。”

  “最后只跑回來了幾百人。”

  一千五百精兵是吹牛,就是普通的綠營兵。

  不過是實打實的一千五百人,并非是賬面上一萬,實際上兩千五的那種。

  被拿著望遠鏡等先進裝備的太平軍哨兵發現是真的,可被圍之后突圍出來幾百人就是瞎扯。

  實際上是帶隊的副將,在山上觀察四周,察覺到情況不妙。

  清軍將領,在察覺危險與逃跑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或者說是技能點滿。

  他們趕在太平軍的包圍圈形成之前,匆匆忙忙的跑路。

  損失掉的人,是被追擊的太平軍追上干掉的,而不是被圍之后突圍。

  被追殺,與被圍困之后突圍殺出來,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戰斗力表現。

  哪怕現在形勢危急,周鳳岐也得把門面給撐起來。

  “城里。”黑著臉的鄭祖深詢問“有多少守軍?”

  朝廷的援軍,那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短時間內只能是依靠自己了。

  “各營,約八千余人”

  話沒說完,鄭祖深已經是暴怒拍桌子“我要聽真話!真話!”

  “這都什么時候,還跟本官說這些廢話!”

  “你們綠營,什么時候有過八千人的實數!”

  大家都是在官場上廝混的,什么樣的手段其實都清楚的很。

  都這個時候了,還報軍冊上的數字,的確是有些不知死活了。

  “實數”

  “實數差不多一千三百多人。”

  “這幾天一直有逃兵,數量一直在下降。”

  廣東那邊,因為直面洋人,朝廷盯得緊,所以綠營空餉方面還所有控制。

可廣西這邊,至少在明面上一直都是無事  綠營的空餉就大的多。

  而且隨著數十萬反賊靠近的消息傳開,綠營那些老油條們,也是不斷的逃跑導致人數持續下降。

  “爾等的刀,莫不是提不起來了?”

  承受著巨大壓力的鄭祖深,惡狠狠的瞪過去“逃兵是哪家的少爺公子,殺不得?”

  “是是”此時城內身份最高的綠營軍將是一名副將,被罵的抬不起頭“一定嚴懲。”

  “持續!”

  “撫標提標約有八百人。”

  綠營是螨清朝廷的重要軍事力量組成部分。

  各地綠營除了前后左右中各營之外,總督巡撫提督總兵都有直屬的親兵,統稱為本標。

  分稱總督標,巡撫標,提督標,總兵標。

  簡稱督標,撫標,提標,鎮標。

  兩廣總督不在桂林城,督標自然也不在。

  鄭祖深的撫標與閔正風留下的提標,說是八百人,實際上還是有水分的。

  “貴州綠營援軍,約有兩千七百人。”

  “衙役捕快巡檢約千人。”

  “生員三百余人。”

  “鄉賢團練約四千余人。”

  “召集丁壯約有上萬之眾”

  明面上來看,規模已經不小了,用來守城足夠用。

  可實際上的狀況,大家都清楚的很,基本都是不堪用。

  守城,只能是硬撐。

真正的希望是援軍  鄭祖深遙望北方,深情呼喚。

  “皇上,求您速發援軍,救救廣西吧”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