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二月,全球都圍繞著兩件事進行。
一邊是越演越烈的黑命貴運動,一邊是病毒開始在各國攻城略地。
亞裔容易感染,容易重癥,已經成為一個公開的秘密。
這也導致亞裔國家在早期,對病毒紛紛采...
林小雨將那段低語反復聆聽、記錄、分析,直到它在她的腦海中形成了一條清晰的脈絡。她開始懷疑,這并不是單純的“未來之聲”,而是一種信號,一種來自母親留下的某種機制的回應。
她決定將這段低語與母親的筆記進行交叉比對。她將筆記本攤開在書桌上,一頁一頁地翻閱,試圖找到與“裂隙”、“開啟”、“命運”、“選擇”等關鍵詞相關的線索。
幾天后,她在母親筆記的某一頁角落,發現了一行幾乎被墨水暈染模糊的字跡:
“當裂隙再次開啟,命運將不再沉默。”
林小雨的手指輕輕撫過那行字,心跳微微加快。
“她早就知道……”她喃喃道。
陳志遠站在她身后,輕聲問:“你在想什么?”
林小雨緩緩抬頭,眼中閃爍著一種久違的光芒:“我在想,母親或許在臨終前,已經預見到了這一切。她沒有把所有答案都寫下來,而是留下了一道門……一道需要我們自己去打開的門。”
陳志遠沉默片刻,低聲說:“你打算怎么做?”
林小雨深吸一口氣,眼神堅定:“我要找到那道門。”
從那天起,她開始重新規劃實驗。她不再只是依賴懷表,而是嘗試將母親的研究與自己的感知能力結合起來。她開始記錄每一次夢境,分析每一次“未來之聲”的出現時間、環境、情緒狀態,試圖找出某種規律。
她甚至開始在深夜獨自前往母親的老宅,在那座她曾經進入裂隙的廟宇前冥想,希望能重新喚起那段被封存的記憶。
某天深夜,她終于聽到了那熟悉的聲音。
“裂隙……正在開啟……”
這一次,聲音比之前更加清晰,仿佛就在耳邊低語。她猛地睜開眼,發現懷表的指針正以一種詭異的節奏微微震動,仿佛在回應某種無形的召喚。
她立刻將這一現象記錄下來,并開始分析當時的環境因素。她發現,那晚的風向、溫度、甚至空氣中的濕度,都與她第一次進入裂隙時的條件極為相似。
她開始頻繁地進行實驗,終于在幾天后,成功進入裂隙。
這一次,她看到的不再是零散的未來片段,而是一幅完整的畫面。
畫面中,母親站在一座古老的石門前,手中握著懷表,臉上帶著溫柔的笑容。
“小雨,如果你能看到這段話,說明你已經走到了這里。”母親的聲音溫柔而堅定,“我知道你一直在尋找答案,但我想告訴你,真正的答案,從來不在未來,而是在你自己的選擇中。”
林小雨屏住呼吸,繼續聆聽。
“時間的裂隙,并不是為了讓你預知命運,而是讓你理解,命運是可以被改變的。”母親繼續說道,“每一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未來。而你,就是那個決定方向的人。”
“我希望你明白,真正的力量,不是預知未來,而是面對未來時的勇氣。”
畫面漸漸模糊,林小雨的眼淚無聲地滑落。
她終于明白了母親的用心。
她不是命運的囚徒,而是命運的引導者。
她睜開眼,發現自己已經回到了書房,懷表靜靜地躺在桌上,陳志遠正焦急地看著她。
“你去了哪里?”他問。
林小雨微微一笑:“我找到了答案。”
陳志遠松了口氣,握住她的手:“那我們現在,該回去了嗎?”
林小雨點點頭,卻忽然想起什么,轉頭看向那本筆記。
她輕輕翻開最后一頁,上面寫著一句話:
“當你真正理解了選擇的意義,命運,就不再是你需要對抗的東西。”
她合上書,將它小心地收好。
從那天起,林小雨的生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她不再執著于預測未來,而是開始專注于當下,嘗試用自己的經歷去影響更多人。
她開始在母親的老房子里開設小型講座,邀請那些對“未來之眼”感興趣的人來交流。她不傳授具體的技巧,而是分享自己的經歷,講述她如何從一個被動接受命運的人,變成一個主動選擇未來的人。
有人問她:“你是怎么做到的?”
她笑了笑,回答:“我只是學會了傾聽。”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她的理念。有人將她的講座錄下來,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也有人寫信給她,講述自己的困惑和掙扎。她一一回信,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鼓勵他們相信自己的選擇。
李昊和影子偶爾也會來老房子坐坐,帶些外面的消息,或者只是靜靜地陪他們喝杯茶。他們也都在嘗試重新適應普通人的生活,雖然偶爾還是會夢見過去的戰斗和失去的同伴。
“你有沒有想過,也許你還可以寫更多?”有一天,李昊看著林小雨在院子里曬干的草藥,忽然開口道。
林小雨抬起頭,微微一笑:“有些故事,不是用來寫的,而是用來經歷的。”
李昊沒有再說話。他知道,林小雨已經將那段記憶封存,而她現在的平靜,是他最不愿打破的安寧。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直到有一天,林小雨在整理母親的舊書時,發現了一本從未見過的筆記本。
那本書藏在書架最深處,封面已經泛黃,邊角有些破損。她輕輕翻開,發現里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母親的筆跡,但內容卻與她之前整理過的資料完全不同。
“時間的裂隙……”她輕聲念著書頁上的標題,心跳忽然加快。
她繼續翻閱,越看越覺得不對勁。這本筆記中,母親似乎在研究一個從未被提及的概念“時間的裂隙”,也就是在某些特定的時刻,時間會短暫地出現裂縫,使得某些人能夠“窺見”另一個可能的未來。
林小雨的手指微微顫抖。她忽然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未來之眼”,或許并不是母親研究的全部成果,而是某種更大計劃的一部分。
“這到底……是什么?”她低聲自語。
陳志遠走進書房時,看到她臉色蒼白地坐在椅子上,手中緊緊攥著一本舊書。
“怎么了?”他連忙走過去,握住她的手。
林小雨抬頭看著他,眼中滿是震驚和困惑:“陳志遠……我發現了一件事。我媽媽的研究,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
她將那本筆記遞給他,指著其中一頁:“你看,她在這里提到‘時間的裂隙’。她說,某些人可以在特定的時刻進入這些裂隙,看到不同的未來。而……這并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可以被引導和控制的。”
陳志遠的眉頭皺了起來,他快速瀏覽著那些文字,臉色也逐漸變得凝重:“也就是說,你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被某種力量觸發的?”
林小雨點點頭:“我之前一直以為,我只是繼承了母親的天賦,但現在看來,可能不是這樣。母親……她或許早就知道會發生什么,甚至……她可能在試圖創造某種機制,讓人類能夠主動掌控未來。”
兩人沉默了很久。
“如果這是真的……”陳志遠緩緩開口,“那意味著,這項研究并沒有真正結束。”
林小雨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是的,它只是被封存了。而現在……我想知道真相。”
從那天起,林小雨開始重新研究母親的所有資料。她將之前整理過的筆記重新翻出來,試圖找出更多關于“時間裂隙”的線索。她甚至開始嘗試重現母親的實驗,希望能找到進入那種狀態的方法。
但奇怪的是,無論她如何努力,都無法再聽見任何未來的聲音。那枚懷表依舊沉寂,仿佛從未擁有過生命。
“也許……那扇門已經關閉了。”陳志遠看著她一次次失敗,忍不住勸道。
林小雨卻沒有放棄。她開始記錄每一次實驗的過程,試圖找出其中的規律。她甚至聯系了曾經在組織中負責時間研究的專家,希望能從他們的資料中找到蛛絲馬跡。
終于,在一次深夜的實驗中,她感受到了一絲異樣。
那天晚上,窗外下著雨,她獨自坐在書房里,手中握著母親留下的懷表。她閉上眼睛,嘗試讓自己進入那種曾經熟悉的狀態。
忽然,耳邊傳來一陣輕微的嗡鳴聲。
她猛地睜開眼,心跳加快。
“聽到了……”她喃喃道。
那聲音并不清晰,像是隔著一層厚重的玻璃傳來,但她確實聽到了。
她連忙記錄下那一刻的感受,以及當時周圍的環境。她開始反復嘗試,終于在幾天后,成功重現了那種狀態。
但這一次,她“聽”到的不是某個具體的未來片段,而是一段模糊的低語。
“……裂隙……開啟……命運……選擇……”
她將這段低語記錄下來,然后開始分析它的含義。
“這不是未來的片段。”她對陳志遠說,“這是一種……引導。”
陳志遠看著她,眼中閃過一絲擔憂:“你是說,有人在試圖引導我們找到某種方法,再次進入裂隙?”
林小雨點頭:“我懷疑,母親的研究并沒有真正結束。她可能留下了一些線索,等待著被發現。而我們現在……也許只是剛剛開始。”
窗外的雨還在下,但林小雨的心,已經重新燃起了火焰。
她終于明白,命運并不是一條單行道,而是一片廣闊的森林,每一步都可能通向不同的方向。
而她,已經準備好,再次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