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910章 不想賺錢的才能賺大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幾乎囊括了目前所有HK的知名影視歌星!

  內地觀眾都得多少年以后,才陸續知道港片、港劇的藝人賺不到多少錢。

  還是習慣了內地演員明星吃盡了各種人口紅利。

  從八十年代起,內地稍微出名的演員,各種收益福利就超越了普通人。

  更有各種機會出國,投奔自由世界。

  因為巨大的內地市場,各種指縫流出來的好處,滋養一小撮演藝明星都不要太爽。

  HK不是,直到八十年代前這里再大的明星都不過是戲班子的名伶。

  除了極個別名角兒有點地位還要有商業頭腦才能發財,基本上都只是在單位打份拋頭露面的工而已。

  而且還是跟婊子劃到一個級別的戲子。

  戲子拍戲拍電影,賺的都是來自于HK那幾百萬人口能提供的市場。

  不可能出現多大的豐厚利潤。

  七八十年代逐漸開啟右岸市場,才算是多了塊肥肉,間接推動港片開始繁茂輝煌。

  能到東瀛、東南亞產生票房收益的,除了龍哥,也就現在的發哥這么寥寥幾人。

  至于內地收益更不要想。

  包括發哥拍了《滬海灘》,在內地熱播紅到發紫,他也沒從內地拿到一分錢。

  那是電視臺之間的版權合約,更何況八十年代的內地還不認可版權意識,連電視臺都收不到幾個錢。

  內地完全放任不管的盜版錄像帶,更是泛濫橫行的奪走所有收益。

  所以“百年潤發”的洗發水廣告,才算HK藝人在內地賺到的開門紅利。

  在這之前,只有那位唱中國心的藝人少少賺了點。

  絕大多數HK藝人,還是只能吃本地市場。

  拿到的錢跟普通工作差不多,好多龍套演員甚至得打兩份工才能養家。

  所以整個春節,隨著秦羽燁得意洋洋的把消息放出去,HK演員們聞訊都在扎堆報名。

  當然這也是從過去幾個月,接連幾部電影走紅,亞洲電視獨辟蹊徑的鋪墊出來的局面。

  哪怕有各種各樣的合約,也想方設法的來跟亞視、繽紛影業簽約。

  因為秦羽燁的思路也夠開闊,甭管音樂錄影帶、未來片約、廣告代言合約,各種各樣的合約只要能簽,就能有資格參與這個“集資房”。

  池世明當然是如數家珍:“TVB那邊最頂尖的電視明星,也就是在郊區片場有分到別墅住,所有權還不是明星的,是老板賜給當紅演員的胡蘿卜,過氣就得騰出來滾蛋。”

  那片場就在去清水灣的半路上,所以他跟詹妮都很熟悉。

  讓衛東吃驚資本家的殘酷,倒也不意外:“嗯,我們是按照集資房的模式便宜賣出所有權,那就得限制二三十年內不得轉賣?”

  本意是想保持住戶鄰居都是業內人士,而不是立刻牟利轉售。

  但變相的幫演職員們囤積到三十年后的高房價時代。

  池世明也覺得這個思路好:“我們并不是拿這個明星村賺錢,而是把沙田這一帶的地價炒起來,先屯點地塊沒問題吧。”

  讓衛東自己不做房地產,總不能限制手下大將做。

  池世明不惜當贅婿,都要爭取上桌子,這份狠勁強行壓住只會逆反。

  結合程朗對他未來的描述,雖然讓衛東依舊不知道這是哪路神仙,但能帶動自家地產版塊,池世明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明顯是手里的資金充裕起來了:“國際社區那邊的資金量有了?”

  池世明更加眉飛色舞:“到現在一千二百多套入伙,全款購買都有兩百套,加上銀行按揭放款現在總計二十五億港幣,春節好多飛過去看房探親的!”

  這就是讓衛東和池世明聯手的特殊效果。

  一邊有人脈地位在內地拿下國際社區來墊資建設,一邊又有能力到HK開盤銷售。

  除了他倆,基本沒人能做到。

  甚至德叔女婿、亞視新掌門人這些身份都缺一不可。

  粱嘉輝的地產廣告肯定也算是起到了宣傳的畫龍點睛。

  才會把遠在萬里之外的滬海地產,大家還懷有敬畏防范之心的內地市場,賣出去這么多套房。

  甚至遠超廣告說的幾百席,連期房樓花都賣了不少。

  對于兩百萬方的國際社區,這就差不多賣出去十分之一了!

  主公的眉毛都忍不住飛揚了下:“貸款也沒問題了?”

  池世明很肯定:“德叔的銀行雖然前兩年轉手給了新坡加銀行,這點行業口碑還是沒問題,再有你收購亞視的資金實力,有的是銀行承接這么大的房貸業務,當然,我們要是能再有些HK本地的地產項目放款,銀行信用肯定就更好了,這個明星村的項目來得剛剛好。”

  讓衛東自己基本不借貸,從商州老領導提醒,再到平京、滬海的沖殺碰撞,甚至上輩子看那些小視頻、稅務內部的八卦,內地銀行都沒給他留下什么好印象。

  國外他不了解,反正哪怕百業凋零了,內地的銀行才是最終賺錢的主兒。

  生意好的時候錦上添花,搶著塞錢借貸,一旦資金有危險就爭先恐后的拆橋板保證自己不虧損。

  稅務大院的工作人員都沒少罵,銀行這么抽板子,納稅的廠礦公司就沒了啊。

  所以一直都防范得很,董雪晴也是按照他的思路基本不借貸。

  去年最緊要的那會兒訂購集裝箱船,錢不湊手都寧愿找震華港機那邊拆借幫補,都不找銀行借錢。

  也就各種房貸,才充當銀行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

  但HK這邊的思路肯定不一樣。

  挽著詹妮旁聽的秦羽燁都很理解:“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經常借貸才有更多的良好信貸關系,才有以小博大的機會。”

  讓衛東笑罵她:“我說你們HK那些富豪家族、有錢明星,為什么會一夜崩盤欠債無數,就是這種以小博大的賭博心態,我可不會這么干,阿明你可以整理出來交房交付外匯了。”

  目前滬海國際社區有幾百戶洋房、聯排別墅,極少數的獨棟別墅完工,外加就是給德二哥說過一棟中心商住樓大廈封頂,前面已經墊資近億。

  是讓衛東的資金和池世明從德叔那搞來的賣身款支撐。

  現在終于看到幾十倍的資金回來,肯定激動萬分:“把這些港幣都交付了?”

  讓衛東滿意的觀察到池世明沒有半點貪婪舍不得的心態,這點才是最難得的:

  “滬海市里面搞這個國際社區,除了吸引外商、華僑去投資生活,也是為了獲得外匯,這境外銷售的資金全都給他們,自然會換成人民幣在滬海兌付給我們,然后這筆房款就真是我們的嗎?”

  池世明肯定的點頭:“你說過,大頭給市里面,我沒問題,我明白這個道理!”

  讓衛東開心的摟住他低聲:“賣兩千美元一平方,在HK的地產公司也要交稅,要產生各種費用,輝仔的廣告費用,電視臺播出成本,七七八八做點賬都是正規合理的,然后我們在滬海各種配套設施、墊資也有成本,按照匯率一萬四每平方,我們拿四千,其他一萬拆成城市建設費、綠化園林費,甚至土地使用費之類,反正我們幫著列些名目,一并交給市里面,看看反應?”

  換個純港商,可能都要跳起來了,憑什么把七成多都上繳了。

  池世明這個兩地跑的陰陽仔掐指一算:“嘿嘿,我們留了七億多,全部投進后面的建設也能運轉了!”

  現在建設施工不過展開十之二三,還大多是施工現場,早得很呢。

  讓衛東也有算盤:“你說這國際社區的馬路該誰建,樹木綠化該誰掏錢,整個國際社區地塊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我們掏錢,那完工以后房屋賣完這些都是我們的?不可能我們來運營紅綠燈、人行道,指揮交通吧,所以既然我們給了這筆錢,這些事是不是就該市里面來配套?”

  以前在稅務單位就聽過閑聊,一個樓盤周圍的道路、環衛清潔、公交車、水電生活配套,每平方也是多少錢,這錢是政府來掏錢支付。

  所以很多小地方,在房地產瘋狂爆發的年代,也借貸了不少錢來開發配套新區。

  等到地產崩盤就意味著地方上欠債不少。

  這會兒肯定還沒這么完善的制度,每個環節都是模糊探索。

  更別提這種滬海建房、HK賣房的模式,三四十年后也不多見吧。

  池世明二話不說:“其實算成地價,就明白我們付出這些是應該的,只是內地還沒按照這模式來而已。”

  讓衛東才提醒:“德二哥前些日子到滬海跟我談的時候,提到鵬圳在拍賣地塊,我回來一問的確是,各方都在觀望這種可能要改政策,征收地價的模式,所以我們不可能占著兩百萬方的地塊,以后幾年讓人看著心癢癢的來搶吧。”

  池世明佩服得很:“你在大事情上總是清醒正確的,我照著做就行了,不會有其他想法的。”

  讓衛東還是要把地產界的雙花紅棍籠絡好:“我們賺到的港幣雖然都換走了,但你想在HK做地產,電腦這邊的美刀可以再換給你,所以不用擔心在HK沒資金,你的收益想換到HK來都沒有問題。”

  池世明就嗷嗷的撲向沙田地產了。

  但池太太就要把鄒慧敏當成地產代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