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九百三十八章 西北急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越到上層,越能發現是非善惡的混淆不清。

  這是殘酷冰冷的現實。

  石仲先究竟為何而死,在這些接觸到案情的朝臣心里,真相已經不重要了。

  為了朝局的穩定,為了官家的圣名,無論石仲先這個人究竟是忠是奸,他必須只能以壞人的形象公之于眾。

  而且,從事實來說,石仲先在宮門前自盡無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僅憑這一個舉動,就已足夠證明他對官家對朝廷不忠了。

  朝會上,蔡京作了結案陳詞后,拿出了一摞厚厚的罪證。

  罪證有理有據,任何人都無法反駁。

  于是,蔡京宣布石仲先的案子終結。

  朝臣們自然無話可說,無論出于任何原因的考量,石仲先一案就此終結,對朝堂自然是好事。

  民間市井的輿論已經造出了聲勢,如今汴京的街頭巷尾都在罵石仲先是個奸臣,他死得活該,誰叫他阻礙官家推行新政。

  方田均稅法的具體內容,不知被什么人在民間科普,如今的百姓們也都知道了這條新政的好處,他們更知道這條新政能夠給百姓和農民帶來利益。

  為百姓帶來利益的新政,自然是善政,德政,誰若反對,誰就是奸臣。

  自古以來,民間百姓的價值觀就是這么樸實無華。

  民間的輿論已經影響到了朝堂,所以今日的朝會上,也沒有朝臣站出來反對方田均稅法了,畢竟誰也不想抹黑自己的名聲。

  沒錯,文官的軟肋,就是“名聲”,一拿一個準。

  隨著蔡京的話說完,大慶殿內一片沉寂。

  趙孝騫坐在龍椅上,目光平靜地掃過群臣的表情,然后在章惇的臉上多停留了一會兒。

  章惇面無表情,他已意識到嚴重的職業危機了,但他的憂慮和惶恐根本不會表現在臉上。

  “石仲先一案已終結,愿朝堂諸公引以為戒,不可自誤。不是說選擇一種壯烈的死法就能名垂青史,忠就是忠,奸就是奸,真相是不可能瞞得住的。”趙孝騫緩慢的語聲在大殿內回蕩。

  “石仲先的家產抄沒充入國庫,三法司及監察府按大宋律處置石仲先及其親眷,涉案余黨一并查處,此案勿復奏也。”

  趙孝騫說完,殿內群臣無論心里怎么想,只能躬身應是。

  朝會繼續舉行,章惇稟奏國內的各種繁瑣事宜,從農桑到修堤,從商業到軍事。

  君臣有條不紊地商議,爭吵,最后做出決策。

  朝會的效率很高,基本說完一件馬上就是下一件。

  趙孝騫的性格本身很務實,不喜歡虛頭巴腦地跟群臣討論圣賢經義,高喊什么口號。

  一切都是就事論事,遇到爭執比較激烈的問題,就暫時擱置,容后再議,遇到沒有異議的問題,就快速通過,頒行地方。

  朝會的本質,就是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機器運轉的原理,就是高速有效,機器不會停下來跟你討論什么形而上學的東西。

  當章惇奏事完畢之后,殿內又是一片沉寂。

  趙孝騫心里清楚,其實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沒說,也沒人敢提。

  那就是“方田均稅法”最終是否落地,是否施行。

  這是最近朝堂君臣博弈的關鍵問題,也是最近一切混亂的源頭。

  朝臣沒人敢說話,趙孝騫卻微微側身,望向一旁站立侍候的鄭春和,低聲問道:“宮中慶壽殿可有動靜?”

  鄭春和一怔,然后飛快地道:“稟官家,從昨日到今早朝會之前,奴婢并未收到慶壽殿的任何動靜。”

  趙孝騫沉默片刻,然后哂然一笑。

  好吧,估摸向太后還在考慮如何給他交代十二萬頃田產的事。

  畢竟偌大的田產要打著支持官家新政的旗號交出去,它已不僅僅是向太后一人能做決定的事了。

  娘家那么多外戚,他們的名下皆有田產,誰會甘愿將偌大的田產莫名其妙上交朝廷?

  在古代以農耕為主的社會,田產可是他們的命根子啊。

  除了太監宦官,誰會主動把命根子交給別人?

  趙孝騫不是不講道理的人,既然事情解決需要時間,他會給向太后充足的時間,不差這幾天。

  不過如果幾天以后,向太后還是沒能給他滿意的交代,那就別怪他不客氣了。

  十二萬頃土地,就算是皇帝也會眼紅的。

  它最少能安置百萬失地的農民,皇帝能不眼紅嗎?

  “老鄭,散朝之后,以朕的名義,給太后挑一批今年地方進貢的貢品,送去慶壽殿,就說是朕孝敬太后的,你親自送去。”趙孝騫淡淡地道。

  鄭春和急忙領旨。

  時間可以給,但壓力也要適當地加一下。

  向太后還沒有給出交代,今日不宜宣布方田均稅法施行。

  趙孝騫正準備散朝,卻見一名宦官匆匆走入殿內,跪在地上急促地道:“稟奏官家,西北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章楶八百里急奏!”

  “遼軍在西北遼夏邊境,對西夏發起了進攻,西夏軍倉促應戰,遼軍已攻入西夏境內,侵占西夏國土一百余里。”

  “章楶向朝廷請旨,我西北邊軍當如何應對,請官家示下。”

  殿內一片嘩然,群臣震驚。

  趙孝騫依舊神色平靜,眼中卻閃過一道喜意。

  特么的,耶律延禧這貨總算是動手了,蕭奉先果然沒有辜負所望,這遼奸的分量太足了。

  不理會群臣的竊竊議論,趙孝騫當即沉下了臉,道:“散朝吧,樞密院許將和安燾,政事堂章惇和蔡京,散朝后文德殿議事。”

  說完后,在群臣的山呼聲中,趙孝騫起身便朝后殿走去。

  大慶殿內,聽到趙孝騫的旨意,章惇的心頭愈發沉重。

  蔡京,一個剛進政事堂才幾天的人,不過是個門下侍郎,如今居然能成為極少數被官家召入文德殿議事的臣子,這個信號實在是太強烈了。

  顯然章惇這一次面臨的職業危機,前所未有地嚴重。

  沉沉地嘆了口氣,章惇轉身,正要往殿外走,卻見蔡京一臉笑意地看著他,二人目光對視,蔡京笑吟吟地朝章惇行了一禮,然后側過身,主動請章惇先行。

  禮數方面,蔡京做得毫無瑕疵,不給人留下任何話柄。

  章惇也點點頭,朝蔡京擠出一絲笑意。

  文德殿內,幾位朝廷重臣都各自落座,趙孝騫坐在首位,表情仍然很平靜。

  “諸公,朕剛才仔細看過了章楶的奏報,你們也都看看吧。”

  趙孝騫說著,將章楶八百里加急送來的軍情奏報給了許將眾人傳閱。

  許久后,幾位重臣看完了奏疏,表情都有些懵。

  遼國居然對西夏用兵了,這個事實他們直到現在仍不可理解。

  奏疏上,章楶倒是把兩國交戰的前因后果寫得很清楚了。

  首先是從上月起,西夏莫名對遼國邊境的牧民啟釁,他們越過國境,對遼國部落的牧民殺戮搶掠,屠戮了不少部落后揚長而去。

  遼國派出使臣與西夏交涉,可西夏方面卻斷然否認,并且激烈地賭咒發誓,表示絕非西夏所為。

  遼國如今雖然勢弱,國力漸衰,那也是對大宋而言,在別的國家面前,遼國可從來沒放下過強勢高傲的架子。

  當年的西夏可是在遼國的暗中支持下才立國的,西夏對遼國向來也是以藩屬自居,每年朝賀上貢,執禮甚恭。

現在約莫是覺  得遼國與大宋交戰兵敗多次,提不起刀了,于是西夏人竟然敢主動啟釁了,高傲的契丹人豈能忍?

  盡管西夏人力竭聲嘶地表示,這事兒真的不是他們干的,拿九泉之下的祖宗發誓也沒用,遼國不吃這一套。

  于是遼主耶律延禧下旨,在上月調動西北路詔討司的兵馬,共計五萬余騎兵,開始對西夏悍然發起了進攻。

  兩國戰事,就在這猝不及防的當口發生了。

  戰事開始,遼國兵馬便勢如破竹,長驅直入西夏境內一百余里,西夏軍雖然奮力抵抗,終究還是節節敗退。

  遼夏啟戰,正在西北戍邊的邊帥章楶自然是要嚴重關注的,雖然這兩國的交戰與大宋無關,可這畢竟是大事,章楶于是派快馬向汴京奏報。

  文德殿內,眾人看過了章楶的奏疏后,表情愈發古怪了。

  遼夏啟戰的前因后果,是不是過于草率了?

  就因為邊境的沖突搶掠,耶律延禧便不惜發起國戰,他到底是為了什么?

  都是前年的老狐貍,這些停留在表面的理由自然是沒人肯信的,這里面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和理由。

  “諸位都看完了,那就說說吧,遼夏開戰,我大宋西北邊軍如何處之?”趙孝騫平靜地道。

  樞密使許將眉頭深蹙,他還有很多問題沒想通,此時不便多說什么。

  許將沒說完,旁邊的樞密副使安燾自然更不便說什么,這事兒發生得實在太蹊蹺,兩位樞密院大佬都不敢輕易下結論。

  唯獨蔡京卻察言觀色,他先默默地掃視了眾人的表情,然后眼神落在趙孝騫的臉上。

  良久,蔡京見無人出聲,方才小心翼翼地道:“官家請恕臣放肆,剛才章帥急奏傳來,臣見官家臉上似乎并無意外之色……”

  “臣斗膽敢問官家,遼夏開戰的原因,咱大宋事前是否有過籌謀,或者說,此戰根本就是官家暗中謀劃的?”

  趙孝騫吃了一驚,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臉頰,脫口道:“這么明顯嗎?”

  這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話出口,殿內頓時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著趙孝騫。

  神!還真是你干的?三五第一_www.35wx.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