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欲難辭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榮國府,鳳姐院。

  王熙鳳見平兒雙頰泛著紅暈,明眸直愣愣看著禮單,神情頗有些古怪。

  笑道:“平兒,你這什么嘴臉,丟了銀子還是掉了錢袋,難道這禮單有不妥。”

  平兒一下回過神,說道:“哪有什么不妥,我只是看入神了,夏家的節禮真挺地道……”

  她雖看出事情底細,即便除了賈琮之外,王熙鳳是她最親近之人,她也不想透露半句。

  因自璉二爺流配遼東,二奶奶獨自帶著大姐兒,形同守了活寡,日子過得多少無趣。

  所以日常愛說愛笑,更喜歡看熱鬧,興頭愈發來勁,要被她知曉其中底細,寶二奶奶竟有這等念頭。

  加之璉二爺出事落罪,二太太原以為二房能得爵位,對二奶奶沒少冷落作踐,二奶奶因此死記著仇。

  她們兩人早就卯上了,二太太來西府走動,二奶奶恨不得拿笤帚去轟,對寶二爺更是不待見。

  上回在耳房撿到荷包,二奶奶都等不及過夜,就找由頭把寶二爺趕出西府,這得是多膈應二房。

  她要知道二房媳婦,私下做這等出格事,平兒幾乎可以斷定,王熙鳳必定興高采烈,火上澆油……

  即便她顧著三爺臉面,多半也會惟恐天下不亂,樂得嘴巴沒個把門,必定弄出些風聲。

  到時二太太和寶玉沒臉做人,這倒也罷了,但內宅鬧出這等閑話,三爺名聲也給污了。

  他可是個翰林官兒,即便他沒做出事來,話柄肯定就留下了,這可是要壞了三爺前程。

  平兒對著王熙探究目光,自然不敢透露半句,把奶奶癮頭勾起來,必定就要壞事……

  五兒和平兒朝夕相處,王熙鳳看出她神色不對,五兒自然也能看出。

  笑道:“這禮單這么上路,竟能讓你看入神,我也瞧瞧稀罕。”

  說著順手拿過她手上禮單,不當回事的展開禮單,不過看了兩眼,便不動聲色闔上禮單。

  隨口說道:“夏家的禮數倒是分寸周到,畢竟也是大戶人家。”

  然后把禮單放回小幾上,低頭看手頭家務賬本,顯得毫無異樣。

  王熙鳳一時也沒察覺,對林之孝家的說道:“這份回禮置辦不錯,就按這樣給夏家送去,也算了一樁事。”

  平兒將大姐兒還給奶娘,起身說道:“早上三爺讓二姑娘準備回禮,我見了林大娘置辦的禮數。

  回去告訴二姑娘一聲,讓她辦事有個參詳。”

  平兒剛走到門口,五兒放下手中賬本,說道:“我也坐著乏了,跟你一起走一趟,活動活動腿腳。”

  王熙鳳見兩人一陣風似出門,忍不住笑罵道:“兩個死丫頭,得空就回家偷懶。”

  她突然心中一動,似乎覺得有些不對,看向小幾上的禮單,忍不住拿來翻看。

  只是王熙鳳不知就里,夏姑娘的禮單四平八穩,哪里能看出半點蹊蹺。

  王熙鳳嘴里嘟囔:“這禮單也沒有古怪,這兩丫頭怎搶著來看,神神叨叨的,弄得哪門子玄虛……”

  榮國府內院抄手游廊,平兒見已出了鳳姐院,這才說道:“你也看出這禮單的不妥。”

  五兒臉色古怪,說道:“昨兒三爺沒回家,東府收到夏家禮數,晴雯說的清楚,我們哪個沒聽到。”

  平兒說道:“這事可大可小,這人還沒進門,居然就搞這種事,好在寶二爺搬去東路院。

  要是如今還呆在西府,他們那邊成親之后,必定就要弄出事情,到時候各人都要剝去臉皮。

  這事得空要和三爺去說,讓他日常多留個心,可不要不小心著了道。”

  五兒憋著笑意,說道:“這不是什么好事,用不著去和三爺說,他要根本沒那心思,聽了白讓三爺膈應。

  要他也有這個心思,豈不是勾起他念頭,要說這寶二奶奶長得也挺俊的……

  你往日也是個精明人,怎么如今也沒個算計,必定被三爺折騰狠了,現在愈發糊涂起來。”

  平兒被五兒胡亂調侃,俏臉一片緋紅,冷聲說道:“你看你的樣兒,什么時候變醋娘子了。

  一件裘皮夾襖,八字沒一撇,就先防著三爺偷女人,還在我跟前拿腔作勢,好像你沒被三爺折騰似的。

  那天夜里出去倒水,路過主屋走廊,我都聽見你叫喚……”

  五兒臉色通紅,羞惱說道:“我叫你亂說,必定不會饒你,一氣要撕爛你的嘴。”

  伸手便向平兒腰間抓去,平兒嬌笑著就跑開,五兒碎步小跑后頭追著。

  兩個嬌俏窈窕身影,在抄手游廊上穿梭笑鬧,透著別樣的春色旖旎……

  平兒跑了一段,嬌喘吁吁,沒力氣再跑,笑道:“你還在這里鬧,小心被人聽去動靜,我討饒還不成嗎。”

  五兒在她腰里抓了一把,哼道:“這回先饒了你,下回我也半夜去倒水,你可小心被我抓到把柄。”

  平兒紅著臉擰了五兒一把,說道:“其實你倒是想多了,昨晚你們回去睡了,我跟三爺多說了幾句。

  其實三爺不待見寶二奶奶,聽著像是對她挺膈應,我也不知道什么緣故。

  三爺還把那件玄狐夾襖,隨手就給了晴雯這丫頭,要是他真有那心思,可絕不會這么不經意。”

  五兒說道:“既這樣是最好的,三爺要什么女人沒有,我們還不夠他疼嗎,去捅那個馬蜂窩,鬧出事可壞名聲。”

  平兒忍住笑意,不去打斷五兒的話。

  五兒繼續說道:“不過這事不用特意和三爺說,三爺這么精明的人物,我們能瞧出來的事,他難道會不知道。

  這事說了也是白說,再說大宅門這種事,實在太犯忌諱,我們要真說開,三爺也不自在,不如大家裝糊涂。

  只是晴雯要私下交待,這丫頭是個爆炭,可不要不管不顧,把玄狐夾襖穿出去。

  免得不小心招惹出話頭,讓她留著壓箱底就成。

  我們既已看出底細,日常幫三爺防著就好,不能讓二房那邊沾惹三爺,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平兒笑道:“還是你的主意穩妥,我們都幫三爺防著,哪個女人都不行,讓三爺就疼你一個。

  你這主意打的細密得很,左右是醋娘子做派手段。”

  平兒剛說完,便笑著立刻跑開,等五兒想要追打,卻已經來不及了……

  神京,東城郊外,火器工坊。

  這日天色剛亮,許多滿載大車,排隊從工坊駛出,隨行有禁軍重兵守護,向神京北城門而去。

  賈琮昨日連夜落定城內駐地,劉士振也按他的吩咐,提前整理營造設備、材料、人員、庫存火器。

  今日辰時一過,火器工坊開始搬遷,行動速度可算快捷。

  即便工坊搬遷細項之事,不需賈琮這位工坊主官,事事親力親為。

  他還是一大早就到工坊,監督各項搬遷進度,等到首批槍炮設備,正式裝車啟運。

  他看著車隊向北城門而去,望著空曠的城東郊外,周圍的山川地形,眉宇間若有所思。

  突然撥轉馬頭,向附近一處坡地跑去,身后十余匹快馬,緊緊跟著他身后。

  這些騎士都穿神機營號服,背上都負著長桿火槍,是賈琮從六千精銳之中,挑選的隨身親衛。

  他即將率軍出征,必須培植得力人手,行軍作戰途中,收集戰況,傳遞軍令,護扈安危,都是必不可缺。

  這些親衛之中,有幾個熟面孔,曾經和他同下金陵,應對金陵衛軍大案,如蔣小六、于秀柱等人……

  這些人在遼東就跟隨他出戰,原本就在魏勇胄、郭志貴麾下,也算幾番跟他歷事,都是可信托之人。

  賈琮能快速從神京營挑選精銳,也多半是得他們之助,所以挑選隨身親衛,這些人自然要網羅。

  等到一行人快馬沖上坡頂,賈琮取出那只黃銅千里鏡,坐在馬鞍上向四周眺望。

  身邊的蔣小六問道:“伯爺,這里是否有不妥?”

  賈琮說道:“當初在城郊興建工坊,是因城內寸土寸金,城郊卻能圈占土地,便于工坊后續擴充。

  這里離開北門和東門距離適中,周圍地勢平坦,無遮無擋,便于車馬快捷運輸,原本這些都是好處。

  但是到了眼下戰事,這些可都成了短板,一旦戰事膠著,城外必聚集北邊南下逃民。

  一旦生出叵測之事,工坊便極容易受到沖擊,即便有上千禁軍守衛,也無法萬無一失。

  好在我們出征之前,辦妥了工坊遷移之事,否則率軍出征,難去后顧之憂。

  神機營此次出征順逆,工坊火器營造供給之力,是其中勝敗關鍵……”

  賈琮一邊說話,手中的千里鏡來回巡視,城東郊一處緩坡樹林,陡然進入他的眼簾。

  那處樹林既有零落春樹,在荒芒城外郊地,顯得異常郁郁蔥蔥。

  其中有大片清翠松柏,還有不知名常綠樹木,彼此混雜一起,透著盎然生機。

  在那片蒼翠欲滴之中,掩映著明黃高墻,幾處青黑色飛檐,陡然生韻,肅穆中透著靜謐。

  賈琮很熟悉這處所在,那是城東郊牟尼院,修善師太和妙玉的修持之地。

  城東郊外,牟尼佛院。

  內堂臥室之中,妙玉端坐蒲團上,木魚敲擊持咒,口中低喃誦經。

  身前香案之上,供著觀音大士像,擺三足白瓷香爐,插三根黃檀線香。

  香云繚繞不散,案上兩座靈位,似被煙氣遮蔽,顯得幽深迷離。

  妙玉雖誦念虔誠,臉色透著蒼白,唇瓣也少了血色,眉宇間透著倦怠。

  院中老尼來回話,說山門有客來訪,登門拜會修善師太,說是賈家威遠伯。

  妙玉心頭不禁一顫,手中木魚停下敲擊,心中泛起一絲喜意,他怎么突然來訪?

  她起身出了臥房,親自去院中前堂,見賈琮已進山門,正站天井中背手等待。

  因牟尼院是尼庵,沒得院主允許,賈琮雖來過多次,也不能擅入內院。

  妙玉微笑說道:“玉章,許久未見,今日有空來走動?”

  賈琮笑道:“今日在城外工坊公干,順道過來拜望,另有要緊事要說,修善師太最近安好?”

  妙玉說道:“多虧玉章重新修繕牟尼院,禪房冬日春暖,師傅居住安穩,最近身子也安穩。

  只是今日并不在院中,前幾日洛滄山張天師攜千金,上門拜訪師傅,兩人相談默契。

  昨日張天師又下帖延請,迎師傅去玄天宮切磋術法,今早靜懸師姐陪師傅出門,如今還未回來呢。

  我因身子不適,所以沒有同去,玉章有何要緊事說,師傅回來我轉告便是。”

  賈琮見妙玉雖俏美依舊,但臉色有幾分蒼白,顯得血氣不足,問道:“妙玉姑娘身子沒大礙吧。”

  妙玉臉色微紅,說道:“不過尋常毛病,保養兩日就好,玉章不是外客,請入內堂奉茶。”

  賈琮見她話語隱晦,便不好多問,跟著她身后入內院靜室。

  房內鋪著柏木地板,放一張雕花榆木小案,妙玉讓賈琮坐自己蒲團上。

  她自向風爐上扇滾了水,泡開了一壺香茶,用雕漆填金小茶盤裝了,親手端到雕花小案上。

  然后提壺斟滿兩杯茶,自己用官窯脫胎甜白蓋碗,給賈琮依舊用那只綠玉斗。

  賈琮想起去年他送芷芍回姑蘇蟠香寺,妙玉曾烹茶待客,便讓他用這只綠玉斗。

  這只綠玉斗是妙玉祖傳之物,也是她日常私用茶盞,她以為賈琮并不知底細,但賈琮卻深知根底。

  他看到妙玉舉著官窯甜白蓋碗,放著唇邊輕抿香茶,姿態嫻雅俊美,神態安然寧靜,讓人生出曠然之意。

  他端著手中綠玉斗,觸手生溫,瑩潤如絲,煙煴的茶香之中,似乎蘊著一縷沁人幽香……

  妙玉說道:“前日靜慧和岫煙來看師傅,說起玉章就要奉旨出征,不知何日啟程?”

  賈琮說道:“也就在這幾日,辦完幾樁公差,便要北上了。”

  妙玉微微垂下眼簾,說道:“沙場兇險,刀兵無眼,出征在外,玉章萬事小心。”

  賈琮點了點頭,說道:“這兩日城內已涌入大批北地百姓,隨著戰事綿延,必定愈演愈烈。

  朝廷為防止城內人口過劇,確保神京城內安穩無虞,遲早會嚴守九門,不再讓北地逃民入城。

  到時城外匯聚大批難民,朝廷即便撥糧救助,難免會力有不逮,逃民生事只怕難免,極易釀成禍事。

  今日我在城東郊查看地形,牟尼院孤懸城東郊外,院內又都是僧尼女流。

  戰時形勢紊亂,你們守居院中,實在風險叵測,此事我沒和芷芍提起,免得她心中擔憂。

  我想請你和師太搬去府上暫居,戰時安居城中,可保安全無虞。

  我出征之后,芷芍岫煙有你作伴,彼此也好有照應,她們也能給師太敬孝心。

  等到戰事平息之后,我再送你們返回牟尼院。”

  妙玉說道:“前幾天張天師上門拜訪,曾和師傅提起殘蒙戰事,曾言刀兵衍禍,只怕荼毒深遠。

  牟尼院中藏有貝葉古經,已歷八十余載,乃是佛門瑰寶,這等寶物最懼戰火肆虐。

  昨日師傅還曾提起此事,深有擔憂,本想過移入城內存放,只是未有妥當辦法。

  玉章想的仔細,師傅回來我便告知,她必定是贊成的。”

  賈琮笑道:“如此甚好,我這兩日在工坊辦事,明日此時我再來,你和師太商定遷移之日。

  我會安排車馬和人手,你們攜帶古經搬入府內,以策萬全。”

  妙玉聽了心中生出暖意,伸手在幫賈琮續滿茶水,問道:“玉章,此次戰事會吃緊嗎?”

  賈琮點了點頭,說道:“正月初六,殘蒙興兵四萬,侵占九邊宣府鎮,而且掠走了六十萬擔軍糧。

  此次他們興兵南下,兵員必遠高于四萬,前些日子已攻占紅樹集,不能等閑視之……”

  大周北地糧道沿途,紅樹集以南,一百五十里處。

  天地盡頭,如同烏云翻滾,蔓延覆蓋,威勢驚人,無數兵馬涌入視線,馬蹄轟鳴,刀槍閃光,聲震四野。

  他們跨過路上低矮丘陵,遇過沿途零星村落,踩踏大批豐饒良田,兵峰所過之地,一切皆為齏粉。

  巨大的兵馬狂潮蔓延荒原,途徑的殺戮搶掠層出不窮,卻如颶浪中的細心浪花,頃刻便湮沒無蹤。

  在兵馬環繞中軍大陣,一輛巨大的金頂大帳穹廬車,在十余頭健牛拉馭之下,穩定而迅捷的前進。

  這輛豪華穹廬帳車,是殘蒙安達汗行軍指揮之所,此時帳中聚集七八位將領,在商議南攻戰事。

  正中據案而坐正是安達汗,穿白色金紋刺繡質孫服,身披玄狐長袍,頭戴深檐胡帽,腰懸七寶鑲嵌彎刀。

  四十多歲年紀,身材魁梧,方臉濃眉,頜下蓄滿濃密胡須,雙目炯炯有神,神光內斂,盼顧鷹揚,威勢驚人。

  大案左側坐著鄂爾多斯首領吉瀼可汗,右側坐著永謝倫部首領蓋邇泰。

  案前還站立六七名將領,領頭之人為土蠻部重臣阿勒淌,曾經擔任殘蒙使團首領,代表土蠻部入京議和。

  他正上前說道:“啟稟大汗,我們在神京的細作,剛剛送來密報。

  大周天子已調遼東總兵梁成宗為帥,南下主持戰事,并調集六萬兵馬,增援布置通州、元州一線。

  意圖在神京北向三關,設置重兵抵擋蒙古大軍南下。”

  安達汗聽到梁成宗的名字,目光陡然銳利,令人不可逼視……

  阿勒淌繼續說道:“距此三十里外遙山驛,乃是大周北地糧道中轉。

  原本只有一千守軍,如今從元州征調三千精兵,防守兵員已達四千人。

  周人想以遙山驛為前鋒堡壘,阻撓拖延三部大軍兵馬攻勢。

  遙山驛雖無高大城墻,卻修建堅固的城寨木墻,不利于快馬沖鋒奪取,想要拿下怕多費手腳。

  以臣所見,遙山驛四千兵馬,無關大局,我們不能落入周人彀中。

  所謂兵貴神速,臣建議大軍饒過遙山驛,直取大周重鎮元州,打周人措手不及,必能兵行奇效!”

  一位將領上前說道:“大汗,繞道遙山驛不妥,蒙古大軍自南下,破宣府鎮、東堽鎮、紅樹集。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遙山驛不過數千人馬,竟然要繞道而行,定會損傷大軍士氣。

  末將可領一萬先鋒,明日天亮之時,必定踏平遙山驛!”

  安達汗神情鎮定,似乎運籌帷幄,說道:“如今繞道直取元州,尚且為時過早。

  遙山驛一定要打,但卻要攻而不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