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章 番外2不知道就是不存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就在印軍后撤尋找掩體的時候,負責迂回的戰士們已經到了印軍的背后。

  看著頭也不回的印軍,戰士們沒有客氣,直接開始集火。

  突如其來的猛烈打擊,讓卡拉姆大吃一驚。

  一旁的印軍2排長立刻喊道:“長官,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前后夾擊,請求撤退!”

  “所有人不要慌張!”卡拉姆高聲喊道:“只有幾個敵人而已!”

  安撫完士兵,卡拉姆命令道:“2排長,你帶兩個班頂住背后的敵人,我親自帶隊攻上山頭。”

  “只要奪取哨所,敵人就會不戰自退!”

  通過槍聲,卡拉姆可以判斷出來,山頭上的中國軍隊剩下的不多,他打算一鼓作氣拿下陣地。

  隨后,卡拉姆帶領部隊分三路對哨所高地展開了強攻。

  面對猛沖的印軍,哨所內的戰士們子彈、手榴彈如雨點般落下。

  剛剛被卡拉姆調動起來的士氣瞬間消失,所有的士兵又開始趴在地上胡亂放槍。

  看著毫無進展的局勢,卡拉姆急得直跳腳。

  他怎么也想不到,只有6個人的哨卡他都拿不下來。

  而就在卡拉姆不知怎么辦的時候,負責阻擊迂回包抄戰士的印軍被幾發破片火箭榴彈給打的四散崩逃。

  原本負責進攻山頭的印軍就已經被戰士們的戰斗力給鎮住了,現在有人帶頭逃跑,其余的那些士兵更是一哄而散。

  他們現在最想的事情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

  在印度,種姓制是一道極其重要社會制度。

  印度人分為四大類,從上到下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不算人的級別,達利特。

  而印度軍隊就屬于剎帝利階層。

  對于印度底層的首陀羅甚至是不算人的達利特而言,當兵屬于一步登天。

  雖然種姓沒有改變,也沒有可能當什么軍官,但是這意味他們獲得了剎帝利之力。

  但是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不能死。

  一旦死了,本身是剎帝利的還好,如果本身是達利特人,這就意味著你沒有被神明保佑,不配接受剎帝利之力。

  之前能當兵是因為你用黑魔法才獲得的剎帝利之力,而死亡就是因為黑魔法的反噬。

  因此只要印度士兵死掉,那這個人的老母算是慘了,絕對會被吃絕戶。

  運氣好,她會被趕去當棒棒雞,這還能多活幾年。

  運氣不好,當場就得經歷羅摩之怒,也就是被活活干死,甚至死了以后,骨頭都會被剔出來賣掉。

  相反,達利特士兵只要不死,不管戰爭的輸贏,不管他是當了逃兵還是當了戰俘,都可以保住自己的身份。

  雖然他們始終會被剎帝利歧視,但擁有剎帝利之力的達利特,回到老家怎么也算是一號人物了。

  他不用再去干掏糞工,而是可以找一份其他的工作,比如黑幫份子。

  從此以后,他唯一需要小心的,也只是防止別的男人通過強行連接,汲取他的剎帝利之力。

  為了能夠逃命,那些印度士兵跑的如同野驢,轉眼就消失在了山溝里。

  但是作為剎帝利的卡拉姆,有些肥胖的身體卻是不允許他像其他士兵那樣奔跑。

  看著追上來的邊防戰士,以及黑洞洞的槍口,卡拉姆和旁邊的服侍他的6個首陀羅士兵乖乖舉起了雙手。

  清點戰場,此戰哨兵班以零傷亡為代價,斃敵9名,俘虜7名,還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

  不過對于這些俘虜的安排,上級很是頭疼。

  最終為了大局考慮,在對俘虜進行批評教育后,邊防戰士便將他們趕回了印度。

  同時上級還對印度政府發出照會,表示中印邊境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雙方應該坐下來以談判解決。

  而對于中國的善意,尼赫魯卻是絲毫沒有接受的意思。

  “談什么判?什么歷史遺留問題?這個地區就一直沒有受到過任何勢力的管轄!”

  話音剛落,尼赫魯就意識到了不太對,咳嗽兩聲后,又補充道:

  “據我所知,在英國統治時期,這個地區沒有人居住,也沒有任何的前哨據點,中國是1597年才進入的這個地區。”

  尼赫魯想起了1958年失蹤的那支巡邏隊。

  既然1598年的時候印軍就被發現了,那就算中國先來一步好了,不過他們只能先來一年,不能再多了。

  至于真正的歷史和人文,尼赫魯選擇了無視。

  在中印傳統習慣線上有一條橫穿兩國的小河,活不桑河。

  活不桑翻譯過來是洗凈的意思。

  按照傳統,印度人不吃牛,而藏省的百姓不吃馬。

  但是自古以來,印度人到活不桑河以北的時候,只要喝三口活不桑河水,便可以吃牛肉;藏民去印度,只要喝三口活不桑河水,也可以吃馬肉。

  這在中印雙方的史料中都有記載。

  不過會議室內的其他人,同樣無視了歷史事實。

  梅農在一旁一臉自信道:“這次空喀山口的戰斗,雙方可以說是打成了平手,但是其實是我們取得了勝利。”

  “連我們的俘虜都不敢關押,這表明他們不敢與我軍直接對抗。”

  “不錯。”尼赫魯點頭道:“這是我們的機會。”

  “接下來要大力推動全面前進政策!”

  在尼赫魯的自信推行下,等到1962年,印軍的入侵據點和中國的邊防哨所,在邊界線上已經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對峙狀態。

  對于中國可能的反擊,印軍其實也有所準備,他們在前線修了很多的地堡。

  印軍高層深入研究過中國的近代戰爭歷史。

  早抗戰時期,鬼子便修建了大量的碉堡,這使得八路軍非常難受。

  到了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果軍和美軍沒有修碉堡,這才導致他們戰敗,美軍開始修建地堡以后,朝鮮戰爭便僵持住了。

  碉堡就是勝利的關鍵!

  印度國防部的這一推斷,讓印軍集體高潮。

  他們在占據地理優勢的工事內想象著自己的勇武。

  如果中國從這個地方進軍,他們可以用長槍短炮挨個點名。

  至于美國在對朝鮮戰爭的各種報告中說到的穿插迂回,印軍表示自己聽都沒聽過。

  既然是沒聽過,那就肯定不存在。

  因為自己占據的超級優勢,再加上美蘇兩國的鼎力支持,尼赫魯覺得中國現在完全可以說是任由印度捏扁搓圓了。

  因此他直接對中國提出了大量的要求。

  除了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外,印度還要將整個XZ劃歸他們。

  而且XJ地區要重新談判,除此之外,印度還要駐兵四川,陜西中國也不能設防。

  最后,又要求將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地區設為緩沖區,印度要派觀察員入駐。

  尼赫魯直言,如果不同意印度的條件,他們就會出兵打到中國同意。

  看著印度遞交過來的要求,中央的所有人都懵了。

  這么多年了,他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要求,就是慈禧來了都不敢簽吶。

  想了十天十夜,首長也沒想明白,印度這是什么腦回路。

  這是幾個菜啊,喝成這樣?

  最終,中央得出結論,印度應該是吃咖喱吃多了,腦子壞掉了。

  對于印度提出的無理要求,中央自然是直接無視。

  跟一個傻幣爭論,只會丟人現眼。

  然而對于中國的無視,尼赫魯覺得這是怕了。

  再加上印度此時正值改革的關鍵時期,尼赫魯需要一場大勝來壓制國內的反對派,于是立刻公開聲稱要使用軍事力量。

  印度國防部長梅農更是聲稱要打到最后一個人,最后一支槍。

  此時的在印度國內,普遍認為一個印度兵能打6個中國士兵,甚至可能隨便開兩槍,中軍就會潰逃。

  眼看印度這么跳,美蘇又因為古巴導彈危險陷入正面交鋒,在加上這么多年印度一直得寸進尺。

  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社論。

  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個標題是第一次出現,因此印軍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們也沒有察覺到任何的異樣,依舊在邊界上全面推進。

  甚至為了方便統一指揮,印度還在10月5號成立了一個新的軍團,第4軍,下轄第2師、第4師兩個步兵師。

  這個第4師是印度的王牌部隊,更是尼赫魯的嫡系軍隊。

  見印度對于我國的明確警告置之不理,中央內心也有些沉重。

  原因很簡單,印度與蘇俄關系很好,又有美國的鼎力支持。

  而且印軍的這一番號,也讓人心情犯嘀咕。

  從民國時期開始,4這個番號就是精銳的代名詞。

  北伐時期的第4軍、井岡山時期的紅軍第4軍、南方八省游擊隊聯合的新4軍,那都是響當當的戰斗力。

  單從這個番號上來看,印度就是來者不善。

  綜合已經知道的情報,參謀部預判,印軍的戰斗力應該跟果黨的精銳軍差不多。

  果黨精銳部隊的戰斗力可是一點都不弱,新1軍在緬甸是把鬼子精銳18師團都能打的滿地找牙。

  因此中央決定拿出解放戰爭中打果黨181旅和11師的勁頭來。

  準備打大仗、硬仗、惡仗,實在不行還要打第二仗、第三仗。

  為此,中央甚至組建了一個超豪華參謀天團,準備為對印作戰出謀劃策。

  老帥們也是多年沒打仗,手癢的很,很快便為即將發生的戰斗進行了全方位設想,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一套完整的作戰方案迅速出爐。

  東線和西線也分別組建了前敵指揮部,同時西北各軍區開始抽調主力,為可能發生的大決戰做準備。

  西線方面,新組建的山地師進入了阿克賽欽地區。

  為了方便戰斗,除了山地師以外,西線參與戰斗的各步兵團,緊急加裝了部分100毫米迫擊炮。

  一開始大家還不愿意,覺得100毫米迫擊炮威力有點小,還是120毫米迫擊炮夠勁。

  可等進了山,炮兵立刻豎起了大拇指。

  尤其是山地師的炮兵部隊,嘴都合不攏了。

  “要不還得說首長呢,這個裝備敏感度遠超常人。”

  “誰說不是呢,在ALD區的時候,我還覺得這炮有點小,勁不足,可進了阿克賽欽,我算是服了。”

  “這個100毫米炮,怕是最適合山地作戰的重迫擊炮了。”

  之前的時候,海拔稍微低一些,還有公路,120毫米迫擊炮的運輸不受影響。

  但是等進山以后,所有物資都只能靠人背。

  如果繼續裝備那些120毫米迫擊炮,炮兵根本就跟不上部隊的行軍速度。

  戰士們光是身上的皮靴、皮帽、皮手套、皮大衣這四件套,就已經很重了,再加上槍支彈藥、糧食和水,基本上達到了單兵攜帶極限。

  如果是120毫米的迫擊炮,步兵根本不可能幫忙運輸彈藥。

  可換成8公斤的100毫米的炮彈,強壯的步兵基本都能額外攜帶1發。

  這對炮兵部隊的火力來說,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只可惜,時間太短,就咱們一個山地師,真跟阿三打起來,不知道能不能占到便宜。”

  按照上級的預判,印軍的戰斗力可能跟果軍精銳兵團差不多。

  再加上印軍占據有利地形,還有更短的補給線,能打成什么樣,戰士們現在也沒底。

  “管不了那么多了,先打再說。”

  而除了山地師以外,西線的各步兵團也感受到了100毫米迫擊炮的好處。

  100毫米迫擊炮總重75公斤,拆成炮管、支架、底板后,三個人扛著可以輕松跟上大部隊。

  而100毫米的炮彈,高原本地的運輸隊員,一個人就可以背4發,還能捎帶腳再背4發60毫米炮彈。

  因此各團果斷向上級報告,120毫米迫擊炮直接扔在了CN縣,后勤緊急抽掉了一批100毫米迫擊炮和彈藥入藏。

  每個步兵團都配備了直屬一個100毫米迫擊炮連,下轄6門100毫米迫擊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