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番外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外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1950年10月底,志愿軍悄悄跨過鴨綠江,給麥克阿瑟好好上了一課。

  挨了一頓劈頭蓋臉的抽打后,麥克阿瑟完全陷入懵逼狀態。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為什么會敗得這么慘。

  這個時候,麥克阿瑟應該做的是想法設法的拿出應對策略。

  結果,他轉頭就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跟華盛頓的拉扯當中。

  麥克阿瑟接連向華盛頓發出了無數的的電報,提出的要求也一天比一天過分。

  一開始他還只是簡單的要人要槍,后面就成了全軍壓上,發動全面戰爭。

  而對于麥克阿瑟的這一要求,白宮只是簡單的一評估,就果斷拒絕這一提議,并明確表示不會擴大朝鮮的戰爭。

  正常來說,一般人到這里應該也就算了。

  但麥克阿瑟不是一般人。

  華盛頓的那點小算盤,外人不清楚,但麥克阿瑟卻是門清。

  他麥克阿瑟對付不了志愿軍,還對付不了你華盛頓?

  麥克阿瑟轉頭就開始要求擴大戰爭范圍,封鎖中國海岸、轟炸中國工業區、讓果軍出兵。

  并且專門發報,稱如果沒有這些,朝鮮美軍在一段時間后就會全軍覆滅。

  這差點把華盛頓的高官給氣死。

  麥克阿瑟這份電報一發,鍋就甩出來了。

  未來美軍不管是撤退還是戰敗,麥克阿瑟都能拿出電報,將責任甩到他們頭上。

  這讓白宮和五角大樓一度陷入僵局。

  所有人都知道麥克阿瑟是在玩弄手段,但是他們卻偏偏沒有辦法。

  畢竟頂著仁川奇跡光環的麥克阿瑟,現在深得民眾的信任。

  搞不好,還真得讓白宮和五角大樓把戰敗的鍋背起來。

  而就在杜魯門騎虎難下的關鍵時刻,南朝士兵出手幫了一個大忙。

  南軍一卡車撞死了沃克,李奇微得以走馬上任。

  而意外上任的李奇微,不但穩住了局勢,而且還打出了一系列的勝仗。

  他突然間就成為了華盛頓的救世主。

  別管傷亡如何,戰線卻是一直都在往前推進,這對華盛頓而言就夠了。

  不過華盛頓高興了,麥克阿瑟就麻煩了。

  在李奇微上任的時候,麥克阿瑟考慮過一切可能,就是沒有考慮過他會打贏。

  現在李奇微每往前走一步,就相當于把他麥克阿瑟的臉扔在地上踩一腳。

  如果可以的話,麥克阿瑟多么希望能把自己發出去的那些電報收回來。

  可是已經留在檔案里的電報,就是一張張證據。

  證明麥克阿瑟不行的證據。

  這個時候,對麥克阿瑟而言,最好的方法是禮貌退場。

  即使離開軍隊,以他五星上將的身份,依舊可以在五角大樓或者白宮有一席之地。

  但之前說了,麥克阿瑟不是一般人,他大風大浪經歷的多了,這點波折根本不算什么。

  只是一晚上的時間,麥克阿瑟就制定出了一連串的應對計劃。

  其中第一步,就是把水攪渾,把勝利攬到自己頭上。

  不管怎么說,他麥克阿瑟都是聯合國軍總司呤,仗打贏了,怎么可能不是他這個總司呤的功勞?

  2月20日,麥克阿瑟從東京起飛,邁出了他的第一步。

  在2月20日以前,李奇微的心情可以說是非常的好。

  自李奇微上任以來,他就一直在尋找一個重拾美軍士氣的機會。

  迪尖里,面對全力進攻的志愿軍,美軍成功死守了兩天。

  最終援軍抵達,志愿軍撤退。

  這對李奇微、對整個美軍而言,意義非同小可。

  這是志愿軍第一次沒有達成戰略目的就撤出戰斗。

  這也意味著,美軍終于知道怎么跟志愿軍打仗了。

  當然了,讓他高興也不僅僅是迪尖里的美軍活了下來。

  在整個2月,聯合國軍向北推進的相當順利。

  雖然速度慢如烏龜,但好歹是一直在前進。

  而且除了第7步兵師和第2步兵師傷亡有億點點多以外,其余部隊的傷亡都在預期之內。

  雖然李奇微不知道志愿軍是什么情況,但他只需要看戰線的進展,就知道美軍現在占據絕對的優勢。

  李奇微決定乘勝追擊。

  在這形勢一片大好的關鍵時刻,李奇微親手制定了一份名為‘屠夫計劃’的進攻計劃。

  而這份計劃,從李奇微接任第八集團軍指揮一職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在醞釀了。

  因此在2月20日,麥克阿瑟飛抵朝鮮,并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李奇微被震驚了。

  麥克阿瑟對著無數的鏡頭宣布,他剛剛已經下令,聯合國軍恢復了攻勢。

  李奇微一口老槽差點噴出來,那份計劃明明就是他提報上去的。

  用盡了自己的畢生涵養,李奇微才強忍住沒有當場跳起來開罵。

  而讓李奇微絕望的是,麥克阿瑟再次成為了新聞發布會的愛好者。

  沒當李奇微向麥克阿瑟匯報下一步的進攻計劃后,他總會在第一時間飛到朝鮮前線。

  當然,麥克阿瑟不是去慰問的前線士兵的,而是在前線召開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麥克阿瑟什么都不說,只是反復的訴說在自己的英明領導下,聯合國軍取得了什么勝利,又將發起什么樣的攻擊。

  就這么來回幾次后,李奇微忍不住了。

  搶功勞也就算了,可麥克阿瑟的做法,完全就是在泄露情報。

  全世界都知道,你麥克阿瑟一到朝鮮,就意味著美軍馬上就要發起攻擊。

  這不是拿著大喇叭,在敵人的耳朵邊上提醒他們嗎?

  被逼無奈的李奇微,只能在一次新聞發布會結束后,硬著頭皮找到了麥克阿瑟。

  經過一陣拐彎抹角的交流,李奇微委婉的向麥克阿瑟提出了建議。

  李奇微希望麥克阿瑟能換個時間來,最起碼也得等打完了再來。

  對于李奇微的請求,麥克阿瑟一口答應了下來。

  畢竟麥克阿瑟現在需要的是勝利。

  這讓李奇微松了一口氣。

  而麥克阿瑟也說到做到,沒有再掐著時間,在攻擊發起前一天準時飛往朝鮮。

  不過李奇微這口氣明顯是松早了。

  麥克阿瑟不再卡點開新聞發布會,但是卻開始在公眾場合不斷的抨擊。

  他輕蔑的稱李奇微每天只推進有限距離,遭到強力阻擊便迅速后撤的打法,是手風琴式的戰斗。

  還說李奇微浪費了他精心策劃的進攻計劃。

  這讓李奇微差點沒當場氣死。

  在后續的多場新聞發布會上,李奇微每次都會點出,麥克阿瑟指揮的部隊當時敗的多么慘。

  不過不管李奇微怎么解釋,麥克阿瑟畢竟有多年攪屎棍子經驗。

  在麥克阿瑟的努力下,朝鮮戰爭到底是誰的功勞,已經成了一個難以論述的話題。

  確認第一步已經完成,麥克阿瑟立刻開啟了他的下一步。

  朝鮮戰爭一定要繼續打下去,最起碼也要堅持到他麥克阿瑟再找到仁川登陸那樣的洗白機會。

  當然,如果能找到機會把朝鮮戰爭的規模搞大,那就更完美了。

  至于仗打大了以后,美國會死多少人,麥克阿瑟表示他根本就不在乎。

  不管怎么說,死的都不是他。

  而在隨后的一個月里,志愿軍采取的是運動防御策略。

  在陣地上完成殺傷、遲滯任務后,志愿軍便會主動撤退,因此美軍也一直在緩步前進。

  經過一個月的撕扯,美軍付出了萬余南軍傷亡的代價后,成功將戰線推回到了三八線。

  這個時候,美國政府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停戰了。

  在朝鮮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莫名其妙的卷入一場戰爭后,美軍除了丟人現眼,根本就沒有獲得一絲一毫的好處。

  美國需要在東亞獲得踏板,但這個踏板是半個朝鮮還是一個朝鮮根本沒有區別。

  如果繼續作戰,即使打到鴨綠江又能怎樣?只會讓中國豁出命去跟自己干。

  要是和中國陷入全面戰爭,不論輸贏,都只會讓蘇俄白撿大便宜。

  在杜魯門眼里,目前美軍可能占據了一些優勢,但這并不足以全面擊潰志愿軍。

  而現在美軍已經回到了戰爭開始的地方,正是停戰的最佳時機。

  在得知華盛頓打算在外交上出力,以求尋得和談機會的時候,麥克阿瑟直接炸了。

  他都沒洗白呢,這個時候豈能停戰?

  當然,麥克阿瑟也清楚,自己單純反對是沒有用的。

  要想朝鮮戰爭繼續,就得用點別的手段。

  而作為一根經驗豐富的攪屎棍,打勝仗麥克阿瑟他不敢說,但要說到挑事,那他就太會了。

  3月底,麥克阿瑟又又又飛到了朝鮮,并在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一個被他稱為‘軍事評論’的聲明。

  “中國缺乏工業基地,無法供應現代化戰爭所必需的重要物資。”

  “他們無法供應進行地面戰斗所必須的裝備,如坦克、重炮、以及其他新科技武器。”

  “他們甚至連建立、維持、運用普通海空軍所必須的原料也極度缺乏。”

  “因為火力的巨大差距,所以雙方的戰斗力差距非常明顯。”

  “這種懸殊的差距,不是單靠勇氣或者是不要命就能克服的。”

  “如果聯合國軍改變將戰爭局限在朝鮮境內的決定,將軍事行動擴展到中國沿海,那么中國就有發生軍事崩潰的危險。”

  這份帶有侮辱性的聲明一出,中美雙方本來就脆弱的談判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

  當然,中國對此其實并不在意,畢竟會咬人的狗,向來是不叫喚的。

  真正被聲明氣炸了的,反而是華盛頓政府。

  就在聲明發布之前,華盛頓的高官們已經連續開了好幾天的會。

  會議的主題就是如何才能促成雙方和談。

  因此在看到麥克阿瑟的評論后,所有人的臉都紫了。

  杜魯門更是當場罵娘。

  這已經不是麥克阿瑟第一次違背政府的意志了,也不是第二次,杜魯門已經數不清是第幾次了。

  第二天,杜魯門再次召集了所有高官開會。

  因為和談的可能已經消失,所以這次會議的內容就只有一個。

  怎么才能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

  對于杜魯門的提議,幾乎所有高官都表示同意。

  麥克阿瑟要是能打勝仗,做點什么大家也就忍了。

  可麥克阿瑟現在不但仗打不贏,反而天天給政府下絆子,那就留不得了。

  不過雖然所有人都同意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但這并不容易。

  對于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麥克阿瑟是剛剛完成仁川奇跡的名將,而且還取得了朝鮮戰場的無數勝利。

  要是一個處理不好,杜魯門政府將會面臨極大的輿論抨擊。

  而就在杜魯門咽下這口惡氣,準備等待一個合適時機的時候,麥克阿瑟又跳了起來。

  4月5日,共和黨的一位議員,在眾議院宣讀了麥克阿瑟給他的一封回信。

  信中明確的說,他要準備動用常瑞元的部隊。

  杜魯門好不容易咽下去的惡氣,直接噴了出來。

  這個時候拉著常瑞元反攻大陸,豈不是世界大戰的節奏嗎?

  這是嫌美國人沒死夠啊!

  此時杜魯門甚至懷疑,這個麥克阿瑟是不是被蘇俄給策反了。

  不然怎么會這么迫切的想將美國拉入戰爭泥潭。

  經過倉促的準備后,4月9日,杜魯門近乎粗暴的解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同時宣布由李奇微接替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職位。

  很快,李奇微在東京見到了麥克阿瑟。

  就在雙方交接的時候,麥克阿瑟陰沉著臉說道:“杜魯門總統患了惡性高血壓。”

  “這種疾病具有腦子糊涂和思想混亂的特征,并且活不過六個月。”

  “你在收到總統電報的時候,一定要多加思考。”

  李奇微并沒有說話,在他心里,腦子有病的是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并不知道,其實在李奇微上任第八集團軍司令之前,杜魯門就專門派人評估過麥克阿瑟的精神問題。

  畢竟就他提出的那些方案,就不像是一個正常人能想到的。

  李奇微不搭話,麥克阿瑟卻是沒有停止說話,在言語中,麥克阿瑟反復強調杜魯門是個傻幣。

  直到麥克阿瑟的助理收拾完行李,他才乘專機返回了美國。

  而就像美國政府擔心的那樣,返回美國的麥克阿瑟受到了美國民眾的盛大歡迎。

  這股狂熱的情緒,當麥克阿瑟在兩院發表演講的時候,達到了頂峰。

  麥克阿瑟看著瘋狂鼓掌的民眾,以為這將是他輝煌生涯的開始。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美國政府很快便召開了針對他本人的聽證會。

  大量事實證據,徹底擊碎了麥克阿瑟的光環。

  等到漫長的聽證會結束,麥克阿瑟基本已經處于了無人問津的狀態。

  哪怕麥克阿瑟四處演講,想要撈取更多的政治籌碼,但結果卻是適得其反。

  美國政府的所有人,都越發的反感麥克阿瑟。

  就連遠在東京的李奇微,也聽說了麥克阿瑟的事情。

  “如果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的第二天就死掉,那么美國的每個城市都會出現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學校。”

  “可惜,他活的時間越長,說的越多,對自己的傷害也就越大。”

  1964年,麥克阿瑟去世,終年84歲。

  終其一生,麥克阿瑟都想證明自己是一個舉世無雙的天才。

  但是他用一輩子,只證明了,他什么都不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