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朝賀覲見——”
伴隨著黃門一聲嘹亮地呼喊,文武百官們齊齊拱手下拜:
“為大王賀!”
“為我大秦賀!”
“天下一統,泱泱大秦!”
秦時與姬衡端坐在玉階之上,看著大臣們依次進入這寬闊高遠的章臺宮,腳步聲震,銅爐生溫,又有一股莫大的豪情生於胸間。
不管是階下的臣子,還是高坐在上的君主與王后,在此時此刻,都真心誠意的企盼著大秦來日更加繁盛。
太史令帶著祝官在一旁念誦著長長的禱詞。
宗正與奉長也自有一套宏大的流程參拜。
綴在殿末尾、只將將挨著章臺宮的門邊的巴夫人與烏由心情激盪,臉頰升溫,額頭滲汗。
此刻站在那里,渾身慄慄。
這是、這是章臺宮啊!
是大王接見臣子處理政務商討國家大事的地方!
他們這樣的身份、這樣的身份!
饒是二人精於謀算,老成持重,此刻眼眶中也仍忍不住包住一汪淚水,鼻頭髮酸。
倘若能有機會衝到殿前,二人將毫無保留的躬身下拜——
為大王、為王后!
有此殊榮,萬死不辭!
秦時不得不承認,這種需要廢棄一段時間政務,甚至可以說是勞民傷財的元日朝賀,在必要的時候,仍有著凝聚人心的作用。
便如接下來那忙碌的祭祀,敬告天地祖宗,不僅敬的是這些外物,也敬為君者的心。
她想到這里,略疲憊的精神也格外振奮起來。
此刻雙眸熠熠,瞧著臺下諸位臣工,亦是灑然一笑。
姬衡敏銳的察覺出了她的精神變化,忍不住又沉吟:
王后身體嬌弱,下次再有大典,他還需謹慎些……
朝賀之后,該是諸位臣工向大王獻禮。
這禮物不拘是什么珠玉珍寶,也並不以世俗價格來論其忠心與否。
比如相國王復,獻上的就是他自己手作的一幅瑞雪圖。
而御史大夫王雪元的愛好向來十分專一,獻上的也與他的喜好相關,是一尊約有兩米高的九羽鳳凰盤旋青銅燈柱。
鳳鳥頭部的翎羽高高揚起,尖喙微張,恰能口銜一豆燈火。
而長長的尾羽自上而下繞著中心的銅柱盤旋蔓延,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處盛放燈油之處。
明明是青銅所鑄,這盤旋毛髮的飄逸與繁復卻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般技藝,實在巧奪天工。
太史令獻上某地嘉禾一穗,秦時多看兩眼,決定朝賀之后仔細問問,倘若這粟米果然產量頗豐,就要多留一些來做種子。
接下來,諸多臣工一一獻上賀禮。
秦時饒有興致的看著,雖里頭沒什么她想要的東西,但一樣樣看過來,親眼見證如今的藝術與技藝,也著實很有意思。
她恍惚又想起來,朝中諸位臣工要給大王獻禮,六宮之中自然也要為她這王后獻禮。
只是大家在年前都忙得腳不沾地,且除了深有背景的鄭夫人與楚夫人,恐怕其余人也都囊中羞澀。
不知又要獻上來些什么——大約是自己親手做的東西居多。
大年初一,雖然是十月版的大年初一,有禮物可收,秦時仍舊十分期待。
而秦國如今有資格進行元日朝賀的大小臣工逾上百人,能入章臺宮殿內的,則只在百數。
還有一些此刻人在殿外,靜悄悄將禮獻上以示尊崇。
而等到這些流程走完,天光已然大亮。
太史令將時辰拿捏的格外優秀,周巨亦有著同樣安排。
在即將出發的時間段,獻禮剛好就告一段落。
而后姬衡率先起身,攜王后一同離開章臺宮。
簡單沐浴更衣后,再著一套更正式的鈞玄服,就出發前往極廟。
天子車駕,六駿雄奇。
身后百官士大夫們也乘坐著與各自身份相當規格的馬車,或四駿,或二匹,成群結隊,浩浩湯湯,跟隨著他們一同離開咸陽城,來到了渭水河畔的極廟。
此處門戶洞開,太牢犧牲各就其位。
姬衡下車時,就立刻有侍從奉上素衣,為他穿在鈞玄服的外面,以此敬告先祖,並恭送那些在即將來臨的蕭條冬日中死去的生靈。
兩側服侍的人中,有人正奉上晨起收攏的霜露一盞,需要姬衡親自用其勾兌酒水,讓這略渾濁的酒水在霜露的稀釋下變得清凈透明,以示心意無暇。
又有太牢犧牲中牽出活豬一頭。
秦時還未來得及驚訝,就見姬衡利索的扒下左側肩頭的衣裳,精壯有力的手臂於寒冬中裸露出來,肌肉雄渾。
此乃左袒,是以身體的這般姿態,表示對上蒼與祖先的極致虔誠與敬畏。
也是彰顯秦王衡這位一國之君、乾天之子的祭者身份。
秦時深吸一口氣,同樣靜靜侍立一旁。
兩側樂者們奏響樂器,同時開始歌唱——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在這一遍遍的樂曲聲中,就見姬衡手持尖刀,手臂青筋驟起!
“噗哧”一聲。
面前活豬已被了結性命,豬血沸騰而下,以其至陽生氣之意,仍由姬衡收了一碗,與酒水一同祭告先祖。
秦時有些驚訝的看著這一套流程。
既神圣又野蠻,既端莊又更接地氣。
與她所更熟知的其余朝代的祭祀風俗又大有不同。
而那只被宰殺的豬很快被拖了下去,在偏處自有人盡力去收拾。
她回過神來,在這宏大的祭祀場中,恍惚中有種立於天地中心的飄飄然之感。而身側的姬衡眉目專注,顯然已不再關注周圍諸人諸事。
有侍者持匜,往他的手上澆清水。
而姬衡雙手承接水流,水流沖刷向下,下方還有侍從正單膝跪地,舉著和盤,承接著這些盥洗之水。
如此,方為對祖先之敬。
身為王后,秦時在此刻遞出布巾來供姬衡擦拭手掌,而在前方已經被簡單收拾過的那頭祭祀用的豬,正又一次被抬上祭臺,等待著姬衡親自來分割。
秦時略鬆了口氣。
雖是需要君主親自分肉,但這祭祀大典中,他只需精巧割上一刀,卸下豬肘即可。
而這漫長的流程結束,秦時需提心弔膽注意著自己的儀態與站位,並牢記自己要做之事的祭祀禮,也算是完成大半了。
祭祀結合了先秦與漢代的風俗,略有取捨。
有些枯燥,但想給不了解的朋友們科普到,大家可以多看兩遍,也算是一個用處不大的知識點。
(查資料很苦!看太快了我會更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