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229.頻陽來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230章  遷宮入甘泉,最適應的應當是姬衡。

  因為馬車至蘭池宮,哪怕不耽誤正事,一路緩行也仍是讓人覺得不便。

  但從章臺宮抑或芳宮到甘泉宮,馬車慢行,來回不過半個時辰。若稍稍行快一些,單程也就是一炷香便可抵達。

  對于工作狂魔姬衡來說,如此,才更適合王后居所。

  不過當晚,他并未歸來。

  周巨特意早早來回稟:

  “臨近新年,公務繁多,大王已日看竹簡逾百六十斤,夜間再無時間盤桓,又恐擾了王后歇息,因而便暫住芳宮。”

  這個秦時是明白的,因為她的案頭,此刻也堆出了層層簡牘。

  不過,姬衡不回來,肯定是單純為了防止耽誤正事,而不像周巨說的那樣體貼。

  她因而也嘆了口氣,做一個沒那么體貼的王后:

  “我知道啦!記得提醒大王保養身子。”

  周巨見她滿腹柔情依依不舍,此刻頓了頓,又恨自己這張死嘴怎么之前不曉得這樣奉承大王呢?——

  總之!

  王后這樣的赤誠,也該讓大王知道啦!

  周府令離開后,赤女烏籽侍奉在側,又小心看著秦時的面色,而后低聲道:“大王每逢節慶新年便格外繁忙,王后不必擔憂……”

  話音未落,就見秦時沖她們眨了眨眼:

  “王后心情很是低落啊,都無心處理政事了。”

  “兩位長史若有閑暇,不如幫我將這案上的竹簡都先處理一遍吧。”

  宮中瑣事,無非是節禮俸祿獎金爭執與各處安排,她此前放權給宮中諸人,但大家日日仍是來回稟,顯然做的不怎么有底氣。

  但沒關系,她身邊二位長史在宮中跟隨姬衡多年,行事風格又與自己契合,如此這般代為處理,出不了一點差錯的。

  至于自己嘛……

  秦時看了看被赤女單獨呈送到一邊的幾份帛書,隨后又高興起來:

  “頻陽來人現在何處?”

  赤女才剛整理著手中竹簡,還未看得兩行字,就聽王后已然吩咐起來——

  哪里是王后不耐煩處理宮中瑣事,分明也是同大王一樣,有更重要的事要安排,分身乏術。

  倒讓她與烏籽這長史身份,十足十做的牢固了。

  果然自己的決定沒錯,做王后的長史,比做大王的長史,要有前途得多啊!

  她想到這里,又看看王后飛揚的神采,此刻心中也格外雀躍。

  因而不由笑道:

  “昨日深夜才到,因入不得宮禁,今日才叫他們梳洗休整,如今就在偏殿候著。”

  “宣。”

  頻陽來人正是燕將軍府中家將。

  他們雖因燕將軍與秦王特赦免于殉葬,但主將亡故,為表忠義,仍也是在家中一同守孝。

  如今被派遣來咸陽送信:一來是燕老夫人愛惜人才,不忍他們在家中蹉跎,荒廢武功。

  二來,也是向王后隱約表達善意——您當初還未冊王后時的吩咐,我等依舊銘記在心。

  如此,既向大王表達了忠心,也向王后表達了他們燕家的支持意愿,其中種種復雜心思,秦時如今是沒空去細想的。

  她老早就考慮過這事。

  若論政治敏感度,和平時代普通人家出身的自己,絕比不上如今土生土長的文武百官。

  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費心揣摩呢?

  人能專注的區域是有限的,她的長處并不在于此。

  只要持正自己的身份,有姬衡的信任,所行諸事就完全不必考慮下位者。

  如今也是如此。

  雖在心里略感念一番燕家人的心思,但首先盈上心頭的,仍是滿滿的期待與喜悅。

  因為此次前來的,除了燕將軍家將,還有一名名叫“丑兒”的農家姑娘。

  秦時還記得她。

  當初自己在頻陽詢問柿樹諸般事宜,下方諸多農婦孩童,只有她率先大膽,且敢言山中有早熟柿樹。

  自己當初曾許下80錢一斗的新柿餅,如今對方既然來報,想來定是做成了。

  這只是一件小事,80錢的生意也不足王后來親自問詢。

  但——

  秦時卻從中看到了農民的窘迫之處。

  畢竟如今人們只相信故老相傳的種地之法,規行矩步。

  稍有創新突破,一來法律并不支持,二來于貧家本身也是冒險。

  但偏偏自己一提,頻陽就有人能做出嘗試,可見百姓們的活路,實在已窄之又窄了。

  試想一下,若放在后世,農科院專家親自指導如何種地,百姓都未見得買賬。

  除非是災后受損,政府派遣專家速速前來補救,才能得到配合。

  于如今,也是一樣的道理。

  只有吃不飽飯,過不下日子,才會大膽嘗試其他可能。

  她如今還未得到巴夫人等人的奏報,因而并不曉得煤炭、獨輪車等一應資源推廣的如何。

  但若是秦國上下都是如今這般遭遇和心態,想來難處應會大大減少。

  種種思慮之間,丑兒被帶到了甘泉宮正殿。

  她只不過是個年剛10歲的小姑娘,此生去過最豪富的地方,就是當初貴人召見的那處燕家偏院所在。

  未曾想,只是大膽向燕家兜售自己聽貴人令做出的柿餅,竟被稀里糊涂送到了咸陽。

  也不知阿母在家中如何擔心……

  她心中忐忑,人卻還是一樣大膽,此刻梳洗干凈后,露出黑黢黢的皮膚底色和一雙燦燦眼眸——

  容貌實在稱不上好看,卻自有一分質樸色彩。

  抬頭向上看去時,就聽身側如神仙一般的侍女姐姐回稟,道稱王后。

  丑兒無聲的在心中喊叫起來。

  是王后啊,是秦國的王后!當初那位貴人竟是王后!

  她有些哆嗦的想,倘若是王后的話,應當不會計較自己去山中偷摘柿子吧?

  又或者,80錢一斗,還肯買嗎?

  她拜倒在地,卻聽王后仍是那樣和煦愛笑,還吩咐人擺下桌案來,給她上些吃食水……

  仿佛又回到了在頻陽,從王后那里得來的賞,可讓他們家撐過了好一段日子。

  丑兒驟然放松下來:縱使王后不買,待自己回了頻陽,告訴別人她曾見過王后,這柿餅也有其他人買的。

  她在小心吃喝的同時,秦時已經看著碟子里的柿餅——

  并不是自己童年記憶中那種略硬又耐儲存的柿餅,那是硬柿子制成的,如今還沒有。

  但若說像富平柿餅那樣柔軟如蜜,也沒有。

  此時的柿子核大果小,做出柿餅來顏色也并不橙紅鮮亮,反而有些暗褐發黑。

  只上頭微微一層天然霜,向人無聲展示著它的甜美。

  既然能呈送上來,自然已經有人驗過毒性。

  秦時微微咬了一口——

  出乎意料的,味道竟還不錯。

  表皮略有些硬澀,很快又被淡淡的甜味中和,并不顯得難吃。而略一咀嚼,下方的肉質軟韌又帶著些許水分——大約儲存時間是達不到自己預期的。

  但這等天然成熟的甜味,在如今最味貧乏的秦國,已然算得上是上等蜜餞了。

  再多咬兩口,就能咬到里頭的干癟柿核,但只小心分出來即可,并不影響果肉的口感……

  “叫宮廚將如今的蜜餞果脯都上上來。”

  這些她都曾吃過。

  用飴等做出的果脯蜜餞并不能很好的綜合那些酸澀之感,飴的甜度也略有不足,在如今是貴人們才能享用的美食。

  但跟這天然如蜜的柿餅而言,又仿佛差了些許。

  若非如此,頻陽之前的干柿片以及柿子,也不會在貧瘠困苦的如今還略有市場。

  只她自己是吃慣了甜品的,對甜食的最高評價就是不那么甜,但這與如今人們的口味又大有不同。

  因而待所有東西呈送上來后,秦時便直接吩咐:

  “叫上不當值的侍女黃門禁衛等都來嘗嘗,然后評一評哪個最好吃吧。”

  下方的丑兒小心又盡量小聲的喝下一口甜蜜蜜的熱騰豆漿來,并不知這是何物,只是對比柿餅的甜蜜也毫不遜色。

  這讓她心中又起了忐忑。

  見王后在高階之上吩咐著什么,她又小心的抬頭去看,卻見對方也看了過來,而后沖她微微一笑,安撫之意格外明顯。

  丑兒的心登時熱燙起來。

  再看王后身邊那位認真聆聽著吩咐的侍女姐姐,她抿了抿唇,不知怎么的,也想做這樣的人。

  但具體是想做王后的侍女,還是想做為王后辦事的人……

  她還分辨不出來。

  赤女的效率在姬衡和秦時的影響下,也格外能直奔主題。

  王后只略作吩咐,她便迅速將這些分成不知名的等份,然后任人嘗試評選。

  等丑兒終于吃完、又被人帶下去洗漱更衣回來后,她的回稟也剛好送到。

  “王后,大家都選了柿餅。”

  切成小塊的柿餅,既無果核,甜蜜度又直達,在其余夾雜著微微酸澀或飴清淡口感的對比下,越發顯得突出了。

  秦時也高興起來。

  “丑兒。”

  她看著階下的幼小女童,此刻問道:“這柿餅做成,能放置多久?”

  這個問題,丑兒回答不上來。

  她有些訥訥,又有些羞愧:80錢一斗,比之以往不知貴出多少來。她竟然還不能細致回答的,又或者再耐心些,待年后再送來咸陽……

  那王后的問題,她就能答出來了。

  但秦時也并不在意。

  因為從頻陽到咸陽,再到第一斗柿餅與最后一斗,中間最起碼也要有十天半月的時光能保存。

  這些時日,足夠柿餅在咸陽城的販賣了。

  至于其他的,小小農戶,顯然是沒有資本去長時間放置儲存,以觀察保質期的。

  她又問:“你家今年做了多少柿餅?”

  丑兒猶豫起來。

  但很快,她又深吸一口氣,大膽說道:“我,我,我去山上摘了柿子,如今加上那些,已做了40斗。”

  她家中人丁稀少,阿父服兵役至今還未歸來,與阿母二人度日就格外艱難。

  耕作種粟,也常常不得飽食。

  如今好不容易有貴人相見,還說80錢一斗……

  她年紀尚輕,不知道貴人的承諾就像是隨口吹下的泡沫,很有可能轉瞬即逝,根本無人在意。

  但只憑著這口心氣兒,竟能與寡母一同咬牙,不僅收集了自家的柿子,連鄰居們嫌澀口、以及山中的柿子樹,都一一收拾慢慢積攢。

  母女倆日以繼夜,小心拾掇,如今攢下這足足40斗,也意味著,她們壓根未做來年的耕地準備。

  如此破釜沉舟又走投無路的心思,秦時并不知道。

  但她卻能明白,小門小戶,想存下40斗的柿餅,其中所承擔的風險,不啻于傾家蕩產。

  因而便又溫和笑了起來:

  “40斗都是這樣甜美嗎?”

  丑兒又猶豫了。

  頓了頓,她實話實說:“王后娘娘,我,我家窮苦,柿餅能賣錢,因而我與阿母只小心嘗了兩枚,并不敢多吃……”

  “所以,所以……”

  她其實也不知道剩下的是不是這般口感。

  “但都是一般做的!都是按照侍女姐姐教的方法做的,一點未曾差錯。”

  “沒關系。”秦時已經笑出聲來。

  好有魄力、好有執行力的小姑娘!

  倘若她麾下的人才都有這份勁頭,便是本事缺一些,也可以慢慢學嘛。

  “既如此,80錢一斗,我全收了。”

  不過,千金買馬骨,要讓眾人都知道響應王后吩咐的好處,這顯然還不夠。

  她又道:“因你大膽且信任我,因而,我再單獨賞你百斗粟。”

  “這樁生意,你可愿意否?”

  丑兒已茫然了。

  她未曾學過術數,不知四十斗能賣出多少枚秦半兩來。

  但這百斗粟,卻已讓她渾身顫栗,而后止不住的哆嗦起來。

  百斗!百斗!她與阿母吃的少,粟中也可添野菜雜糧,這一百斗,二人儉省些,一年也盡夠了!

  “我,我!”

  她不知如何是好,又干脆的趴伏在地上,想了半天,才終于又問道:

  “這百斗粟,我能每月來取一斗嗎?”

  干菜、野菜、雜糧,配上一斗粟,還有家中那幾畝下等田……

  應是餓不死的!

  但如果自己家中突然有這么多粟,她們母女倆卻是守不住的。

  她年紀小,不懂得其中稚子抱金于鬧市的道理,可卻是真實經歷過貧苦人生的。

  因而如今問出這個問題來。

  而秦時看著她,卻是真的想要好好培養她了。

  來啦來啦!今日參加商戰喝了霸王茶姬……猛猛如霸王!

  此刻正在認真盤點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做了什么,不知道今晚為何思路如此絲滑……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