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向他們提供一款先進的且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的護衛艦!
看似簡單的要求,可實際上一丁點都不簡單。當天,東寧船舶公司的工程師們就收到了一個簡易的設計要求。
這是一款“出口型護衛艦”的設計要求——排水量3000噸至4000噸,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
如此種種設計要求提出的同時,真正讓那些工程師們感到驚訝的是什么?
是為了兼顧未來發展,要求采用隱身設計。
“準確的來說是低探測要求,就是要盡量降低它的雷達反射面積,運用隱身概念設計的戰艦,采用低可偵測性隱身技術,更加突出上層建筑的簡約性特征,同時具備成角度的艦體側面結構。在創新船體設計的基礎上,該護衛艦應該充分搭載了諸多現代化電子系統……”
在會議室里,顧正宏替未來的甲方提出了他的構想,或者說提出了他的設計要求。
在他的構想之中,隱身性將是新型護衛艦的最大優勢。
“這恐怕非常困難,顧主任,我們對于軍艦的隱身設計研究還不夠深入。在這種情況下,采用這樣的設計會不會太冒險了?”
面對船舶工程師的反對,顧正宏卻直截了當的說道:
“我們需要的是一款讓所有的眼前一亮的軍艦。
他們看到它后首先想到的是——他非常先進。這意味著它的外形必須要和普通的軍艦有所區別。
隱身性……我們可以在結構上做文章,然后才是吸波材料。”
雖然顧正宏并不是船舶工程師,但他卻是一個非常稱職的經理人,對于武器的設計,他有著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理念。
“當然它的先進性并不僅僅只是這一點,他還會采用垂直導彈發射系統……”
不等顧正宏把話說完,就有工程師接著說道。
“在3000t級的軍艦上采用刑天之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短時間內海軍也不會批準向國外提供刑天之盾。”
“刑天之盾是我們的殺手锏,他們肯定不會立即向國外提供。”
顧正宏直截了當的說道。
“而且我也沒說過要采用刑天之盾。我們不還是有海麻雀嘛。”
當年用響尾蛇導彈技術從美國交換了麻雀導彈技術之后,麻雀導彈不僅被空軍采用用作空對空導彈。還被用于海軍防御的近程防空系統,這就是第一代海麻雀防空系統。
麻雀空空導彈幾乎未做修改就被移植到了艦上,配套的MK3箱式發射裝置。
在過去的十幾年,麻雀導彈家族在sEA不斷的進行改進的同時,海麻雀同樣也經過多次升級換代,
目前一直是海軍近程防空系統的主力。
“現在南洋防務工業公司那邊已經研制了新一代海麻雀防空導彈系統,它采用垂直導彈發射器。
射程更遠,性能更加優良,雖然比不上天箭,但是總體上來說,仍然是一款極其出色的防空導彈,所以,我們可以采用它。”
在東寧船舶工業公司的會議室內,一款新型護衛艦的設計要求被不斷的提出,并且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被完善。
在這個時候。無論是作為這一概念的提出者,還是參與其中的工程師們,都不知道他們將會設計出什么,或者說將會開創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有時候,武器系統的革命往往是在出人意料的時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就這樣,在這一天,一場海軍技術革命以其特有的方式拉開了序幕,而此時,全世界都是不曾知曉的。
不過,盡管這天的序幕拉開了,但是卻也趕不上東寧防務以及軍警裝備展覽會了,與下半年舉行的長安防務裝備展不同,東寧防務以及軍警察裝備展,每年三月舉行,雖然不像長安防備展那么名聲在外,卻也是全世界最知名的軍事裝備展覽會之一。
自從其十五年前舉辦以來,總能吸引來自各國的客商以及各國軍官,當然其中有很多都是“技術軍官”,通過公開渠道獲得武裝裝備信息,一直都是各國情報部門最擅長干的事情。
在機場上,各國軍方代表的身影穿梭在鋼鐵裝備之間,相機快門聲、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以及俄語等語言的交談聲混在一起,織成一張彌漫著技術焦慮與野心的網。最熱鬧的區域圍著兩層——那里停著的F15戰斗機,它與F16戰斗機都是首次公開參展,麥道公司的職員正在那指著一架F15的機翼下比劃:
“推重比1.02,實用升限18300米,可掛載8枚空空導彈,是目前全球最頂尖的制空戰斗機。”
人群里的驚嘆聲此起彼伏,連蘇聯代表團都忍不住湊上前,眼神里藏著不易察覺的凝重,或者說震驚。
從幾年前得知F15的情報,到現在開公開展示,蘇聯軍方一直都視為其心腹之患,而現在,他們終于看到了F15,在他們拿著相機不斷的懟著飛機的各個方向拍照的時候,蘇聯展臺那邊展示的米格23戰斗機,反倒被冷落了,這很正常,別說是它了,就是同臺展出的F16戰斗機,也被忽視了。更何況是早就落伍的米格23。
不過,即便是如此,蘇聯裝備展覽區域附近,仍然被人群圍得水泄不通,到處都擠滿了踮腳張望的人。
那輛橄欖綠的坦克是這場展覽會上真正的明星,當它從安22運輸機里駛出的那一刻,就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這是它第一次在西方世界顯現其真容。
這輛從服役以來就給西方各國帶來坦克,像一頭蘇醒的鋼鐵巨獸,每一寸裝甲都泛著冷硬的光澤。炮管微微上揚,125毫米口徑的炮口在陽光下漆黑幽深,仿佛能吞噬眼前所有視線,那是西方情報里無數次提及的“致命武器”,此刻正毫無遮攔地直指展臺前方的人群。
而現在,他們終于能夠一睹真容了!
不過,他們看到的并不僅僅只有坦克,還有美女。
坦克艙蓋上站著兩名美女模特,身上的蘇聯陸軍迷彩服被改得貼身緊致,收腰設計勾勒出纖細的腰線,短褲褲腿只到大腿根部,走動時能看見她們修長的大長腿。她們穿著軍靴,靴跟輕敲在坦克的裝甲板上,發出“嗒嗒”的清脆聲響,與履帶的沉重形成詭異的呼應;另一人則扶著炮管支架,指尖劃過冰冷的金屬,指甲上的珠光色美甲在燈光下閃著柔和的光,她微微側過身,裙擺被風掀起一角,雪白的大腿與履帶邊緣鋒利的金屬棱角擦肩而過,那抹柔軟瞬間刺破了鋼鐵的凜冽。
她們不時對著鏡頭扭動腰肢,金發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偶爾俯身貼近裝甲板,胸前的曲線在緊身迷彩服下若隱若現。可圍觀的人群里,沒人真的為這份柔美駐足——所有人的目光,都繞過她們的軀體,牢牢鎖在T72坦克的炮管、裝甲和履帶之上。有個攝影師舉著相機,鏡頭先對準模特,卻又不自覺地下移,最終定格在坦克主炮的炮口,仿佛那漆黑的洞口里,藏著比女性軀體更吸引人的秘密。
人群后排,四個穿著綠色無軍銜軍裝的身影格外顯眼。他們沒像其他人那樣舉著相機,只是并肩站著,雙手背在身后,神情嚴肅得像是在參加一場重要的會議。
最左邊的人個子不高,他盯著T72坦克的正面裝甲,喉結不自覺地上下滾動:
“這就是T72坦克嗎?”
旁邊的人緩緩點頭,聲音壓得很低,帶著難以掩飾的沉重:
“是它。情報里說的125毫米滑膛炮,還有復合裝甲,都和照片上一模一樣。”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坦克履帶外側的裙板,目光中完全沒有其它:
“咱們現在列裝的反坦克炮,根本打不穿它的正面裝甲;連最新的反坦克導彈,有效射程都沒它的主炮遠——這東西,就是個移動的堡壘。”
這句話像塊石頭砸進四人心里,沒人再說話。他們都堅信精神原子彈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可此刻面對真實的T72坦克,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手里的武器,在這種級別的鋼鐵巨獸面前,幾乎和燒火棍沒什么區別。
而坦克上那兩名模特展示的窈窕的身姿刺破了在場所有人試圖維持的鎮定——戰爭機器本該是冰冷的、殘酷的,可此刻卻被裹上了一層柔美的薄紗,這種反差并沒有改變戰爭機器的殘酷性。
展臺另一側,西方各國武官的表情同樣凝重。美國陸軍武官戴維少校扶了一下他的眼鏡,他的眼睛瞇成一條縫,拿著筆的手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
“主炮口徑125毫米,推測炮口初速1700米/秒,正面裝甲厚度約400毫米等效RHA……”
他身邊的英國武官輕輕搖頭,目光掠過模特,語氣里帶著焦慮:
“蘇聯人故意讓美女站在坦克上,就是想弱化它的威懾力,可這東西的性能不會騙人。我們的挑戰者1還在測試,豹2剛列裝不久,現在T72坦克就公開亮相,這是在告訴我們,他們的裝甲部隊已經領先了。”
何止是領先啊。
當這種坦克在過去的幾年中,一再的出現在偵察衛星照片上,不斷的出現在各個軍營的營地和演習上的時候,整個西方處于前所未有的惶恐之中,它的產量還比西方坦克更大!這幾乎是一款足以碾壓整個北約的先進坦克,所以西方出現“T72坦克恐慌”也就不難理解了。
“它的火控系統怎么樣?”
一個法國武官低聲問。沒人回答他,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即便T72坦克的火控不如西方坦克精準,可那門125毫米主炮和厚重的裝甲,已經足夠讓它成為戰場的主宰。艙蓋上的模特重新調整姿勢,她們的笑容依然是嫵媚的,她們的手中拿著蘇聯最長知名的武器AK步槍,雖然她們的身姿動人,但是所有人都明白:這不是舞臺,而是承載著殺戮力量的戰爭機器。
四個綠軍裝軍人還站在原地,他們的目光在T72坦克的身上停了很久,直到照相機里的膠卷拍完了,他們才緩緩轉身離開。偶爾的,他們還會回頭去看那輛坦克,但是對于第一次參加這種展覽會的他們來說,還有更多的展臺在等待著他們。
T72坦克,對于他們來說,只不過是開胃小菜而已,他們之所以會選擇首先參觀蘇聯展區,是因為這位老大哥才是當下最現實的威脅。
在蘇聯武器的展臺前,依然有很多人,不過,除了這輛T72坦克之外,就再也沒有什么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了,有人在爭論T72坦克的性能,有人在拍攝坦克的細節,穿著軍裝的兩個俄國模特,對著鏡頭擺出更嫵媚的姿勢,她們同樣也是這場展覽會的明星……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