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993章 將科幻照進現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真沒有想到,居然會引起這么多人的關注!”

  袁家騮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之所以推行這一活動,就是為了借助給航天飛機命名,爭取社會輿論的關注。

  畢竟,如果沒有輿論的關注,那么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獲得的撥款,勢必會遭受各方面的責問。

  增加曝光度,這是獲得撥款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

  但是他卻沒有想到會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這樣的轟動,甚至就連同一些外國政要也參與到了其中。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命名委員會原本以為這次活動會收到一些傳統的名字,比如“探索者”、“先鋒”甚至“哥倫比亞“。但他們很快發現,“進取號”(Enterprise)這個源自《星際迷航》的名字的呼聲高得驚人。

  它是《星際迷航》主角們的座艦,此艦也是人類第一艘能夠達到曲速5的星艦。她和她的船員為人類進入宇宙鋪平了道路。

  或許也正因如此,人們才會選擇它作為艦名,當然更重要的是,這部電視劇擁有太多的觀眾和粉絲。

  “是啊,誰能想到呢?相比于現實,他們更傾向于用電視劇里的名字來命名。”

  錢富康的語氣中帶著感慨。

  “科幻電影既是科幻,同樣也是未來。”

  袁家騮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語氣是非常肯定的。

  “我們原本是為了吸引公眾的關注,現在……我覺得我們更應該把科學和科幻結合在一起。”

  “結合在一起?這是什么意思?”

  錢富康說道:

  “我們需要的是公眾的關注,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大多數人所關注的是科幻。

  是電影。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不能夠把我們和科幻電影結合在一起呢?”

  作為科學家的袁家騮,現在在更多的時候更像是一名公關專家,這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實。

  畢竟,作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負責人,他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管理,而不是研究上,這也導致他的研究成果銳減。

  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一面從事這繁瑣的管理工作,一方面還有精力能夠從事科研。

  所以,兩者必須要有所取舍。

  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他在科學界的地位,并沒有因為他作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管理者,而有任何提高反而有所降低了。

  畢竟,科學界從來都是看你的科研成果的。

  “而且,現在每天,公司的郵箱都被成堆的明信片淹沒,上面工整地寫著:

  “請命名為'進取號'。——一名星際艦隊成員。電子郵箱同樣也是如此。”

  袁家騮說道:

  “電視節目開始討論這一現象,報紙刊登了粉絲們在地鐵站拉票的照片,甚至官邸都收到了來自《星際迷航》粉絲的聯名信,國內外的都有。”

  話音稍微頓了一下,然后他又繼續說道。

  “而這樣的關注不正是我們所渴望的嗎?”

  “我們本想提高公眾對航天的興趣,但沒想到他們直接接管了命名權。”

  錢富康苦笑的模樣,讓袁家騮哈哈大笑道:

  “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我們就可把科幻照進現實嘛!”

  所謂的科幻照進現實,當然就是用“進取號”作為艦名了。就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考慮這種可能的時候。這場命名之爭甚至驚動了官邸。

  在參加一次大型活動,在記者提及此事時,李毅安幽默地回應:

  “我聽說‘進取號’這個名字很受歡迎?好吧,我本身和孩子們也都是個《星際迷航》粉絲,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其實,李毅安并不僅僅只是《星際迷航》的粉絲,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他還是這部電視劇的主創人員,在得知亞洲電視臺買下這部劇集的劇本后,李毅安就通過他的影響力,對其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

  他很清楚《星際迷航》在太空系列影視劇中的影響力,既然現在這個大IP到手了,那么理所當然的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改編,從而讓其變得更加精彩。

  事實上這部電視之所以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也和它的改編有直接關系,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它的特效不是歷史上那種五毛錢特效。

  更完美的內容,再加上精彩的特效,最終成就了一部傳奇,讓它在全世界收獲了億萬粉絲,甚至與星球大戰一樣,在世界范圍內行成了他的神話。

  李毅安的一句“不錯的主意”,為這件事情做了最后的拍板。

  幾周后,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

  “經過全世界范圍內的投票和討論,我們決定,人類歷史上第一架航天飛機將被命名為——'進取號'(Enterprise)。”

  這絕對不是什么夸張的說辭,它的命名確實牽動了全世界人們,在全世界范圍內掀開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所以這當然是“全世界范圍內的”。

  消息一出,全世界各國的《星際迷航》粉絲沸騰了。他們中有人來到萬戶角,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總部外集會,高舉星際艦隊的標志,甚至有人用錄音機播放電視劇的主題曲。

  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工程師們看著這一幕,既覺得好笑,又感到欣慰——他們成功讓航天事業成為了全民熱議的話題。

  4月27日,“進取號”航天飛機正式亮相。當蒙在它身上的布被被緩緩拉開,它被推出機庫時,現場不僅有政府官員和科學家,還有數百名穿著星際艦隊制服的粉絲。

  當覆蓋航天飛機的帷幕被拉開,機身上醒目的“Enterprise“字樣映入眼簾時,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歡呼。

  一位戴著斯波克尖耳朵的粉絲激動地對著記者說:

  “今天,科幻不再是科幻——它成為了歷史。它真的成為了歷史!”

  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官員們站在一旁,微笑地看著這一切。他們知道,這架航天飛機的名字,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稱呼,而是一代人的夢想,一個時代的象征。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科幻照進了現實。

  當《星際迷航》的粉絲們在全世界各地歡慶“進取號“的命名時,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控制中心里卻是另一番景象。明亮的熒光燈下,工程師們圍在全尺寸的航天飛機模型前激烈討論著,他們的聲音在空曠的機庫里回蕩。

  “桁架結構的強度測試數據出來了嗎?:”

  首席結構工程師吳成剛推了推眼鏡,手指敲擊著數據板。他的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在熒光燈下閃閃發亮。

  “剛剛通過最后驗證。”張定遠拿出剛剛由超級計算機計算出來的結果,然后說道:

  “但自動對接系統的精度還需要再提高。”

  雖然很快“進取號”就要開始進行第一次發射,但是這并不僅僅只是一次試驗任務,它需要完成好幾項任務——第一是在太空中進行軌道飛行,這是正常的試驗,第二,如果第一任務順利完成,則完成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這是一次無人對接。而這一任務,還有一個子任務,就是把十噸重的桁架送到國際空間站。

  “聽著,伙計們。”錢富康的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這次無人發射必須成功。那些桁架是建造太空船塢的關鍵部件,沒有它們,整個月球運輸系統就是不存在的。”

  會議室里突然安靜下來。所有人都明白這次任務的重要性——那些看似普通的金屬桁架,將在太空中組裝成人類第一個“太空港口“,成為往返月球的樞紐站。

  根據計劃,國際空間站將會成為新一代的太空船塢——月球飛船在國際空間站接受補給,然后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在完成月球任務后,再經過地月軌道返回,在國際空間站的“母港”停靠,人員以及在月球上開采礦物將由航天飛機運回地球。

  這樣一來,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地月飛行的成本——人類再也不需要像現在這樣,從地球上將笨重的登月飛船發射到太空,新一代的地月太空船將會取代登月飛船——它的尺寸更大、更重,可以容納更多的船員與特效,它一經發射后,就不會再返回地球,而是像空間站一樣常駐太空,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間。

  這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月球的探索。

  “對接方案準備好了嗎?”

  對接系統主管管明杰問道:

  “我們需要確保航天飛機在對接時不能出現任何失誤。”

  “已經做了進一步的優化了。”

  工程師趙鴻吉點點頭,說道:

  “自動對接系統已經進行了多次測試,不過,你知道的從工程學的角度來說,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如果出現哪怕微小的偏差……”

  “那就確保它不會出現偏差。”

  錢復康打斷他,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說道:

  “這次任務不容有失,就像我們之前說的那樣,全世界都參與到了‘進取號’的命名之中,同樣,全世界也都在注視著它的發射,它已經不再是我們的‘進取號’而是全人類的‘進取號’,它將帶領著全人類進入新的太空時代!”

  夜深了,但控制中心的燈光依然明亮。

  工程師們像不知疲倦的機器一樣工作著,咖啡杯在桌上排成一列。

  作為動力工程師的趙鄉銘揉了揉酸痛的眼睛,突然注意到窗外繁星點點。他想起小時候,他看星星時說的話:

  “總有一天,人類會真正的進入太空,而不再是太空中的南島人。”

  或許,這就是擺脫束縛的第一步吧!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