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五十三章 、被死亡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侯爺,高句麗王國暫時不宜動啊!”

  “不同于別的藩屬國,高句麗王國對朝廷素來恭順。

  倒向韃靼人,也迫于敵人的兵鋒。

  冒然對他們動手,容易引發非議。

  何況北虜正在南侵,我們有余力進攻高句麗王國,卻不派兵過去勤王,政治上交代不過去。”

  王靖川委婉的勸說道。

  看似在說高句麗王國的特殊性,實際上卻是在隱晦的提醒,安南都護府需要韃靼人南下。

  大虞帝國死而不僵,沒有外力介入的話,南方朝廷還能支撐數十年。

  縱使李牧有足夠的耐心,能夠等到大虞自然崩潰,他們這些渴望從龍之功的臣子也等不起。

  在朝的一眾都護府高層,除了少數軍方將領年富力強外,文官的年齡都到了四五十歲。

  在這個人均壽命有限的時代,四十歲已經是抱孫子的年紀。

  如果不快點兒統一天下,他們這幫老骨頭,就趕不上從龍之功了。

  為了青史留名,都護府內部的官員,暗地里就沒少給大虞朝廷捅刀子。

  地方督撫敢和南京朝廷能對立的這么嚴重,他們也是居功甚偉。

  對眾人的小動作,李牧自然是知道的。

  可作為團隊的老大,他也不能攔著下屬要上進。

  當下安南都護府的文武百官,就只有一個目標——奪取天下。

  為了這個共同目標,其他的政治分歧,都可以擱置。

  內部的高度統一,造就了安南都護府官僚團隊的戰斗力。

  局勢發展到這一步,就算李牧想要叫停,都無法阻止大家從龍的決心。

  沒有直接來一出黃袍加身,那都是顧全大局。

  不斷的挑起對外戰爭,既是為了擴張疆域,同樣也是在釋放內部壓力。

  文武百官都忙了起來,才不會胡思亂想。

  如果沒有持續的對外戰爭,李牧懷疑自己早就被黃袍加身。

  這種事情都不需要串聯,只要有人帶頭,就會有人跟進。

  “嗯!”

  “那就先緩緩,等條件成熟后,再出兵高句麗半島。”

  略加思索之后,李牧順勢接受了建議。

  局勢發展到現在這一步,大虞帝國這座破屋子,已經在風中搖搖欲墜。

  稍微有點兒變故,都有可能轟然倒塌。

  搶救維修的成本,比拆除重建還要高。

  注定無力回天,那就索性推上一把,加速改朝換代的過程。

  具體的行動,無需李牧吩咐,下面的人自己就會完成。

  不光安都護府的官員會出手,搞不好他留在朝中的那些舊部,也會在關鍵時刻推一把。

  從龍之功沒人不喜歡,大虞帝國越是局勢糜爛,愿意支持他的人就會越多。

  “侯爺,英明!”

  眾人齊聲開口說道。

  有了李牧的默許,大家的積極性瞬間高漲。

  明明有實力爭奪天下,卻窩在安南都護府按兵不動,眾人早就憋壞了。

  偏偏出于政治上考慮,為了得國名正言順,他們又不能直接起兵造反。

  韃靼人的入侵,成為了最佳介入點。

  不需要親自上場,只需暗示前線的虞軍將領保存實力,這次入侵就會成為壓死大虞帝國的最后一根稻草。

  哪怕韃靼人打不過長江,叛軍也會打過長江,甚至是兩者一起打過長江。

  一旦南京朝廷崩潰,維系著大虞帝國統一的最后力量,就會跟著煙消云散。

  緬甸王國。

  “陛下,好消息!”

  “韃靼人聯合鬼方人組成草原聯軍,一起出兵三十萬,向大虞發起了猛烈進攻。

  虞朝在北疆兵力不足,算算時間的話,這會兒估摸著已經打到了他們的都城!”

  國相奧三蘭神色激動的說道。

  戰爭爆發了這么久,終于收到了第一個好消息。

  對搖搖欲墜的緬甸王國來說,無疑是黑夜中的一縷曙光。

  “消息確定了么?”

  “草原聯軍真這么厲害?”

  緬甸王難以置信的問道。

  通過前面的一系列戰斗,對虞軍的戰斗力,他也有了大致了解。

  在他的印象中,虞軍已經是天下精銳。

  哪怕傲氣的西洋人,在和虞軍交手之后,也承認他們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強軍。

  擁有這么精銳的部隊,還被草原聯軍打到都城,這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陛下,虞朝現在的情況不一樣,早在遼東軍叛亂的時候,他們就遷都了南京。

  草原聯軍目前打的地方,乃是他們之前的都城,距離邊關比較近。

  不過即便是虞朝人遷了都,北京城依舊被賦予了特殊的政治意義。

  一旦丟了都城,勢必引發天下震動。

  無論是為了政治需要,還是出于戰略安全上的考慮,大虞皇帝也會下旨從南疆抽調兵力。

  到時候我們面臨的軍事壓力,自然會迎刃而解!”

  奧三蘭當即解釋道。

  草原聯軍再怎么強,大虞帝國也不是紙糊的。

  聯軍打到北京城合理,若是指望他們一鼓作氣打到南京城,那就有些扯淡了。

  哪怕是橫掃天下的蒙元帝國,在入侵南宋的過程中,也折騰了許多年。

  大虞再怎么落魄,武德上還是比大宋充裕幾分。

  尤其是打破以文御武的國策后,獲得松綁的武將們,在戰場上更是表現不俗。

  “好!”

  “草原聯軍能打到北京城,本身就是一次偉大的戰略勝利!”

  緬甸王當即肯定道。

  草原聯軍怎么打,他其實并不關心。

  關鍵是盟友的軍事行動,有希望挽救緬甸王國在戰場上的頹勢。

  好心情沒有持續多久,就在緬甸高層慶祝時,一封邊關的加急戰報把他們拉回了現實。

  “莫臥兒帝國的十萬大軍,就這么沒了?”

  “老子就算放十萬頭豬在前線,也比他們堅守的時間長!”

  看著手中的求援信,緬甸王忍不住破口大罵道。

  出于對莫臥兒帝國趁火打劫的不滿,他確實想趁機消耗莫臥兒帝國的實力,萬萬沒有想到盟友居然如此廢材。

  駐守現成的防線,十萬莫臥兒帝國軍隊,被敵軍一口吃掉。

  從戰斗開始到結束,全程不超過兩天時間。

  具體傷亡數字不清楚,反正從敵軍的推進速度來看,雙方根本沒有爆發血戰。

  “陛下,息怒!”

  見緬甸王失態,群臣急忙勸說道。

  吃敗仗這種事,大家早已經習以為常。

  輸了,純屬正常操作。

  倘若前線打贏了,那一定是謊報戰功。

  開戰到現在,緬甸王國就沒有贏過一次像樣的大戰。

  偶爾收到幾份捷報,也全都是在吹牛逼。

  看似上繳了不少敵軍首級,實際上全是殺良冒功。

  勝利長什么樣,他們都不知道。

  “息怒!”

  “敵軍馬上就要兵臨城下啦,你們讓我如何息怒?”

  緬甸王當即質問道。

  為了戰略安全需要,在安南都護府崛起之后,緬甸王國就把首都遷到了帝國中部。

  可惜敵軍推進的速度太快,東部的多個省份均已淪陷,戰火已經燒到了帝國腹地。

  前面的故都,也在前面的戰斗中淪陷。

  眼下敵軍距離他們新首都,也僅有不足一百五十里。

  “陛下,虞人有句古話說的好:君子不立于圍墻之下。

  敵軍來勢洶洶,王都守軍兵力有限,怕是難以維系。

  當務之急是趁敵軍尚未打過來,先帶著朝廷遷都密支那地區,繼續堅持和敵軍戰斗!”

  水塞耶率先提議道。

  敵軍太過兇猛,緬甸軍隊根本不是對手。

  無論是寄予厚望的西洋雇傭兵,還是莫臥兒帝國的軍隊,到了戰場上依舊不少敵軍的對手。

  倘若留下固守王都,那就要被敵人一鍋端了。

  唯有先行遷都到距離敵軍最遠的克欽邦,指揮全國的軍隊繼續和敵軍交戰。

  盟友已經出兵,局勢即將發生變化,眼下緬甸王國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又遷都?”

  鄒了皺眉頭之后,緬甸王變得遲疑起來。

  上一次遷都,他就被國人送上了“懦夫”的稱呼。

  這會兒再次遷都,無疑是在做實這個傳聞。

  想要開口拒絕,可話到了嘴邊,他又強行咽了回去。

  遷都確實慫了點兒,但勝在安全可靠。

  倘若繼續留在這里,要不了多久就會成為敵人的階下囚。

  “陛下,遷都是唯一選擇!”

  “現在敵強我弱,戰場上很難取得勝利。

  為了江山社稷,還請陛下遷都,暫避敵軍鋒芒!”

  奧三蘭跟著勸說道。

  理論上來說,此刻去沿海若開邦,最容易獲得西洋人的援助。

  怎奈這年頭盟友靠得住,母豬都能夠上樹。

  歐洲一眾殖民帝國在海外的口碑,全部都是一塌糊涂。

  稍微打聽一下,就知道他們坑隊友多狠。

  順風局的時候,跟著摻和一手還行。

  遇上逆風局,那就是大難臨頭各自飛。

  至于老鄰居莫臥兒帝國,這貨更加指望不上。

  十萬大軍就和紙糊的一樣,在戰場上被敵軍一戰殲滅,拿什么和大虞帝國打?

  如果沒有外力介入,緬甸王國的今天,就是莫臥兒帝國的明天。

  “罷了,那就遷都!”

  緬甸王語氣低沉的說道。

  底線一旦被突破,就會一再被突破。

  相較于第一遷都時,百官們哭爹喊娘,現在大家則要沉穩的多。

  朝堂上連個反對的聲音都沒有,搞得緬甸王很是無奈。

  爪哇島。

  經過連續半年時間的漂泊,船隊終于在太平三年初,成功回歸文明世界。

  相較于出發的時候,養尊處優的監督團成員,已經被動減員十分之一。

  活下來的人,一個個也變得有氣無力。

  登陸之后,隊伍受到了爪哇地區官員的熱烈歡迎,還準備了當地的特有美食。

  可惜一眾大儒們,對這些陌生食物都不感冒。

  “張大人,這里距離永安府多遠?

  什么時候,能夠安排送我們過去?”

  孔松林關心的問道。

  在海上漂泊了半年,距離赴任時間,早就一拖再拖。

  再不趕緊出來刷存在感,搞不好朝廷那邊就把他們當成了死人,直接來一出集體發喪。

  政治上死亡容易,想要復活難。

  朝堂上從來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一旦朝廷宣布他們死亡,自然會有人頂替他們的位置。

  一旦官位被人占了,再回到朝堂上,那就只能在后面排隊補缺。

  具體能補什么缺,什么時候能夠補上,全部都要靠運氣。

  前面朝廷發放的撫恤金,一應治喪流程,朝廷追封的賞賜,也會全部推倒重來。

  “孔大人,這里南洋腹地,距離永安府足有數千里地。

  路程雖然沒有南京距離永安府近,但這一路上風高浪急,許多海域需要繞行。

  為了諸位大人的身體著想,船舶必須放慢速度,所需時間應該相差無幾。

  諸位大人不如先在這里休整一些時日,讓島上的百姓感受一下儒學的博大精深。”

  張云澤當即糊弄道。

  海上航路走多長時間,根本沒有統一標準。

  出發的季節,選擇的路線,都會影響最終抵達時間。

  故意夸大難度,為的就是留下這幫家伙,免得他們跑去給自家侯爺添亂。

  “需要這么久,那豈不是要耽擱科舉!”

  孟君安皺著眉頭說道。

  既是對路程遙遠的擔憂,也有對這次任務的悲觀。

  一路折騰下來,眾人的心氣都快被磨平了。

  再折騰一番下來,他們這些老胳膊腿就算不躺下,估摸著也沒底氣和漢水侯據理力爭。

  任務一旦失敗,白忙活一場不說,他們的仕途也給搭了進去。

  內閣那幫人本將看他們不順眼,有了合理的借口,肯定不會給他們東山再起的機會。

  “孟大人放心,去歲的縣試在一個月前就已經全面結束,距離下一次府試還有近三年時間。

  終歸是安南都護府文風不盛,學生們水平有限,無法把縣試、府試、院試一起展開,只能拆分開來進行。”

  張云澤的回答,把眾人氣了一個半死。

  不等監督團抵達,安南都護府就完成了科舉考試,擺明是沒把朝廷放在眼里。

  合著他們千里迢迢趕過來,純粹就瞎忙活。

  甭管有多么離經叛道,造成了既定事實,安南都護府都不可能再推翻。

  “張大人,這怎么可以?”

  “按照大虞律,在朝堂派出欽差巡考的情況下,科考必須等欽差抵達才能舉行!”

  孔松林厲聲質問道。

  規矩很重要,這直接關系著他們手中的權柄。

  安南都護府這邊遵守規矩,他們才是朝廷派出來的欽差,反之則啥也不是。

  僅憑他們這幫書生,根本無法撼動安南都護府的決策。

  “孔大人,這不是你們遭遇風浪,朝廷以為你們發生了意外。

  派出搜救船隊,苦尋無果之后,就宣布了死訊。”

  張云澤雙手一攤解釋道。

  朝廷都宣布了死亡,欽差隊伍自然不復存在。

  朝野上下鬧得沸沸揚揚,懷疑是李牧下的黑手,后續想再派人都沒有官員敢赴任。

  遲遲無法確定新的欽差人選,監督之事也無從談起。

  既然沒有了欽差,自然就按沒有的玩法進行。

  到了安南都護府定下的時間,就直接舉行科舉考試。

  事實上,拖到年底舉行,就是因為等消息耽擱的。

  好在安南都護府的疆域,基本上都在熱帶地區,根本沒有冬天這玩意兒,不影響科舉的正常舉行。

  “混賬!”

  “連尸體都沒找到,朝廷怎么能宣布我們的死訊!”

  一瞬間眾人集體失態,再好的涵養,也頂不住被死亡。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