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四十一章 、道統之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夠了!”

  “要吵架出去吵,別在老子面前礙眼!”

  呼格吉勒忍不住爆了粗口。

  自從建國稱王后,他的脾氣就收斂了很多。

  尤其是惡補了大量漢家文化后,連訓人都文雅了很多,除非是實在忍不住。

  此刻的這些爭執,看似韃靼王國的路線分歧,實際上背后還隱藏著王權爭奪。

  不同于大虞朝繼承制度的完善,草原上的權力更替,更多還是遵循弱肉強食原則。

  眼瞅著呼格吉勒一天天變老,下面的人也漸漸按耐不住。

  不是每個人都有大局觀,想著要奪取大虞帝國的基業。

  大部分韃靼人,都沒有遠大的理想。

  在這些人眼中,能南下搶一次算一次,未來的事情未來再說。

  落后的生產力決定了,他們常年在生死邊緣徘徊。

  與其考慮未來,不如活在當下。

  韃靼王國崛起一共不過數十年,還沒有到改變人心骨子里認知的地步。

  下面人的想法,顯然是呼格吉勒無法接受的,他還沒死呢!

  “大單于息怒!”

  眾人急忙開口勸說道。

  年邁的王者依舊是王者,越是到了晚年,就越不允許自己的威嚴遭到侵犯。

  眾人明顯是看清楚了這一點,只要是呼格吉勒下定決心的事,大家都不敢明著阻攔。

  眼下的對虞政策決策權,就在呼格吉勒手中,其他人只有建議權。

  “哼!”

  “本單于決定,暫時不對大虞朝用兵,并且還要竭盡所能鼓動他們還都京師。

  至于部落的錢糧缺口,讓高句麗王國那邊,再增加三成的歲貢。

  你們這些王國高層,往后也要以身作則,厲行節儉。

  待到魚兒上了鉤,我們再一舉南下蕩平大虞!”

  呼格吉勒面無表情的下令道。

  晉商集團的覆滅,給韃靼王國帶來了沉重打擊。

  沒有來自大虞的物資,韃靼一族不得不勒緊褲腰帶。

  幸好有高句麗填坑,不然這日子,真心沒法過。

  苦,也必須咬牙堅持。

  大虞帝國很虛弱,同樣也很強大。

  前面的徐州之戰,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哪怕是奄奄一息的大虞,只要發起狠來,還是能夠一口吞下數十萬遼東叛軍。

  單純從軍事力量來看,韃靼王國現在的家底,也就巔峰時期遼東鎮的兩三倍。

  看似是強了不少,可真要盲目南下和虞軍決戰,勝負還真無法確定。

  虎踞安南都護府的漢水侯,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掛逼,仿佛什么樣的仗都能打贏。

  遇上這樣的強敵,呼格吉勒心里同樣沒底。

  為了增強勝算,他寧愿拖延決戰時間,也要把虞軍引到北方大地,以便能讓韃靼騎兵盡情發揮。

  韃靼人不牽頭,早就淪為一盤散沙的鬼方各部,也按耐住了南下的心思。

  一時間北方邊境,反而獲得了久違的和平。

  可惜這種和平時光,百姓們注定無法享受。

  隨著天災人禍的持續,大虞北方正在逐步被掏空,邊界地區人口流失尤為嚴重。

  當地百姓要么餓死病死,要么加入了叛軍隊伍,要么移民安南都護府。

  此刻的邊界地區,放眼望去方圓數十里沒有人煙,都成了常態。

  守軍撤了,邊民沒了。

  越過長城想要有所收獲,必須要深入大虞腹地,風險和收益嚴重不成正比。

  “大王,山西這地界上,能搶的大戶基本上都光顧過了。

  繼續留在這里,今年冬天怕是不好過呀!”

  中年書生的話,讓三晉王很是頭疼。

  造反之前,他就一賣肉的,哪里懂這些東西。

  一路混成義軍領袖,純粹是被時代洪流推出來的。

  名義上他掌控了半個山西,地盤在天下義軍中,也是能排上號的。

  可實際上他的控制區,前面就被義軍同行霍霍了一遍。

  無論是財富,還是兵員,都被人家篩了一遍。

  等到關中義軍戰略轉進后,空出了大片的地盤,才給了他機會。

  其他山西反王的情況,也基本上是如此。

  手中的軍事實力,遠不及占據關中和中原的義軍聯盟。

  “軍師,你說現在該怎么辦吧?”

  三晉王揉了揉額頭詢問道。

  “大王,三晉之地殘破,注定不可久居。

  離開山西,這是遲早的事情。

  不過往那邊走,卻是有講究的。

  往北出了長城,就是鬼方人的地盤,我們缺少騎兵,肯定不能過去找揍。

  何況他們也是窮鬼,日子估摸著不比我們好多少。

  除了牲口之外,也沒啥好搶的。

  往東過去就到了北直隸,那邊大部分地區,都在朝廷手中。

  駐守當地的部隊,可是從長城一線撤下來的邊軍,戰斗力放眼天下都是一等一的。

  光我們這點兒家底,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

  西邊的關中和南邊的中原,全都是義軍聯盟的勢力范圍。

  大家都是義軍,在反虞的問題上,同我們可是盟友。

  到他們地盤上找食不行,但問他們借條路南下,應該問題不大。

  據說在湖北川蜀一線,他們可是被官軍擋在門外,戰線不得寸進。

  多一支生力軍加入,想來他們也不會拒絕。

  實在是談不攏,進入中原之后,我們就調頭去打南直隸!”

  王伯兮用通俗的話分析道。

  事實上,相較于前面幾年,今年的山西大地也算是風調雨順。

  可惜一切都來的太晚啦!

  自從朝廷丟失山西后,山西就被義軍禍害的不成樣子,導致當地人口急劇下降。

  送走了外地的義軍,本土義軍執掌山西,同樣沒好多少。

  治理地方,從來都不是他們的強項。

  自始至終,都沒有人想過要組織恢復生產,禍害地方的破事倒是沒少干。

  以至于明明遇上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硬是半點紅利都沒吃到。

  不光山西如此,陜西和河南情況也差不多,都沒人去組織恢復生產。

  缺乏自我造血能力,那就只能去搶去奪。

  “好,那就這么辦!”

  三晉王一拍大腿說道。

  既然自己的腦子不好用,那就干脆別用,他只要聽勸就行了。

  反正前面的基業,就是這么打下來的。

  只不過這一幕落入王伯兮眼中,卻是無盡的憂愁。

  老大聽勸是好事,但太聽勸就成了麻煩。

  帶頭人缺乏必備的戰略眼光,在亂世之中,很難吸引人才投靠。

  光靠他這個師爺,就算是累死,也沒辦法奪取天下。

  “大王,英明!”

  王伯兮當即回應道。

  心里再怎么發愁,面上也不能表現出來。

  或許是前期進展太順,他居然奢望靠著一個草臺班子,跑去和天下諸侯爭奪天下。

  恢復理性之后,他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

  奪取天下難度太大,但退一步割據一方,還是能夠謀劃的。

  不過天下雖大,卻都是有主的。

  想要割據一方,也不是一件輕松事。

  原本坐擁險關的三晉之地,也是一片的不錯的根基之地,可惜太過殘破。

  割據中原腹地更是不可能的,這種四戰之地,他們根本守不住。

  真正能夠謀劃的,還是帝國的西南邊陲之地。

  縱使改朝換代,也是最后被波及的。

  最理想的地方,自然是沃野千里的蜀地。

  不僅坐擁山川之利,還物產豐富。

  一瞬間他決定調整計劃,南下和義軍聯盟匯合之后,就找機會去進攻蜀地。

  至于同樣處于帝國邊陲的云貴,從一開始就被他排斥了。

  倒不是因為兩地窮困,主要是距離漢水侯太近。

  沒有折騰出浪花還好,一旦在當地形成割據,很容易招來鄰居的雷霆一擊。

  永安,漢水侯府。

  大虞局勢風起云涌,安南都護府卻是不動如山。

  內閣多次來信,詢問他的意見,李牧都沒有回應。

  如果是坐而論道,他還能指點一二。

  要落在紙面上,那就一切免談。

  以他的身份地位,寫出去的書信,免不了被深入解讀。

  哪怕只是一個建議,到了最后都有可能變成是他在主導。

  一旦造成既定事實,由此導致的政治后果,他就要負責。

  搞出了爛攤子,還要過去收拾。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肯定不能摻和。

  “侯爺,緬甸人大肆擴軍之后,現在開始屯兵邊界。

  看樣子獲得了西洋人的支持后,他們的底氣也壯實了不少,居然敢試探我們的反應。

  學生提議,讓駐守邊界的部隊給他們一個教訓,讓緬甸王知道天高地厚!”

  聽了蘭林杰的話,李牧總覺得有些別扭。

  最近這些日子,他的一眾心腹大臣,均表示要出兵緬甸。

  主戰應該是武將的活兒,怎么到了都護府這里,文官們一個個也變得這么好戰。

  如果按照這些人的意思,估摸著解決了緬甸王國,也只是一個開始。

  要不了多長時間,南亞次大陸也會被盯上。

  對隔壁的莫臥兒帝國,他可沒有興趣。

  放眼全世界,在人口上能和大虞比肩的,估摸著也就這貨了。

  現在的次大陸有多少人,暫時不得而知,反正肯定超過了一個億。

  如此大的體量,消化融合是不可能的。

  搞不好沒把他們消化掉,反而被種姓制度污染了自家的文明。

  儒家那幫士大夫,就算再怎么貪婪,比起那幫婆羅門道德節操還是要高上許多。

  “此事不著急,先讓他們過上一個好年,等到明年春耕之后再出兵。

  對待緬甸王國,不能光想著消滅,最好是以驅逐為主。

  南亞次大陸的情報,都護府也搜集了不少,你們幾個怎么看啊?”

  李牧笑著問道。

  或許是擴張上了癮,安南都護府的官員一改大虞朝時期,對周邊藩國的不屑一顧。

  一眾官員在搜集鄰居情報上,都表現的非常積極。

  各個部門還根據自身的情況,還制定了相應的分類表,作為制定對外政策的主要依據。

  “侯爺,身毒真是名副其實,渾身上下都是毒啊!”

  “那幫蒙元余孽建立的莫臥兒帝國,完全無視倫理道德,簡直就是世間最大的毒瘤。

  卑劣的種姓制度,骯臟的奇葩文化……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把他們從源頭上抹去,以免留下來禍害天下蒼生!”

  王靖川義憤填膺的說道。

  剛開始獲得莫臥兒帝國的情報,他都懷疑下面的人在編故事糊弄人,世間怎么會有如此變態的文化。

  縱使桀紂在世,也干不出那么多破事。

  偏偏在莫臥兒帝國身上,全部都給集齊了,同從小接受的教育完全背道而馳。

  在有節操的大虞士人眼中,莫臥兒帝國就不應該存在。

  “侯爺,王大人說的不錯,這身毒確實不該存在。

  除了荼毒蒼生之外,當地土地肥沃,適合農業生產。

  在過去的歲月里,也積攢了海量的財富。

  留在那幫畜生手中,實在是太浪費了!”

  主管財政的衛新之,一臉惋惜的說道。

  看得出來,他這是惦記上了莫臥兒帝國的財富。

  安南都護府的財政收入,在飛速增長不假,但架不住花錢的地方更多。

  尤其是開發南洋地區,更是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入。

  甭管有多少錢,到了年底都能花個精光。

  并且還有大量的民生工程,等著財政撥款,才能安排上馬。

  如果不是顧忌臉面,他早就提議讓軍隊出去搶了。

  仿佛是觸及到了痛點,兩人開了頭之后,一眾文官紛紛叫囂著出兵,先滅緬甸再踏平身毒。

  反倒是一眾武將反應慢了一步,請戰的步伐比文官們,還慢了半拍。

  除了利益驅使外,這背后還夾雜著道統之爭。

  在這個道德尚未淪喪的年代,許多讀書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只是大都在中年敗給了現實。

  安南都護府這幫高層文官,算是一個例外。

  盡管和最初的理想,存在一定差異,但他們有一個更宏大的命題“再造華夏”。

  帶著使命感干活,胸中的一腔熱血,并沒有因為年齡增長就涼了。

  看具體操作就知道,都護府的軍隊打到哪里,儒家的道德思想就被帶到了哪里。

  秦始皇推行的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倫,地同域,在這里進一步完善。

  從語言文字,到民風民俗,全部都在走向統一。

  如此的偉業,勢必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眾人眼中,莫臥兒帝國無疑是異端的存在,對安南都護府的一切造成了潛在威脅。

  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當地的毒瘤文官,都有可能未來某一刻沖擊過來。

  畢竟,他們這些人有節操,不代表天下所有人都有節操。

  對那些想要永享富貴的土豪劣紳來說,身毒的種姓文化,正是他們最想要的。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門閥政治,本質上也是種姓制度。

  只不過國人骨子里的傲氣,并不接受他們強加的階層束縛。

  勉強維系到了唐朝之后,門閥政治最終走向了終結。

  身毒在眾人看來,就是門閥世家成功的案例,甚至在此基礎上還更進了一步。

  在道德力量的驅使下,眾人一致決定消滅這顆毒瘤。

  相較于文官們武將讀書少,對歷史不清楚,并沒有第一時間意識到身毒存在的危害。

  叫囂著戰爭,純粹是職業本能。

  畢竟,有戰爭才會有軍功,征服一個龐大帝國正好能豐富他們的個人履歷。

  “行了,踏平身毒是征服緬甸之后的事情,現在還是要以發展為主。

  蒙元余孽建立起來的莫臥兒帝國,體量可不是那些小國能比的。

  要解決這顆毒瘤,就少不了殺戮。

  我們的軍隊不是屠夫,一直殺下去,士兵們的精神會受到很大沖擊。

  所以要完成任務,我們還需要一把刀,一把干臟活累活的刀。

  這把刀可以是鬼方人,也可以是韃靼人,同樣可以是倭人。”

  李牧平靜的回答道。

  剛才的發問,本質上就是一次試探。

  眾人的反應,令他很滿意。

  能夠第一時間,選擇對莫臥兒帝國這個潛在威脅痛下殺手,證明這幫文官還沒有變質。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