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我們的人安排到位了么?”
山海關下,施靖風開口詢問道。
按照大虞律規定,邊軍部隊無詔不得進京。
邁出這座天下第一險關,遼東鎮就踏入了亂世爭霸,不再是一方藩鎮。
能否迅速拿下京師,成為了決定此行是否順利的關鍵。
“大哥,你就放心吧!
一千家丁秘密安排到了,我們在京中的秘密據點中。
每個據點不過數十人,看上去就是普通的商隊護衛,根本不起眼。
晉商那邊也答應,到時候配合我們奪城。
他們腐蝕的朝廷的官員不少,只要能夠獲得他們的支持,我們就不算無根之萍。
三哥誘敵計劃實施的不錯,不光切斷了糧道,還吸引了最精銳的四個團營出京。
現在萬事俱備,就等著我們奔襲京師了!”
施靖林興致勃勃的說道。
計劃實施的如此順利,除了精心謀劃之外,還得益于朝廷自廢武功。
皇帝年幼,百官主宰朝政的年月,自然容不下廠衛這種威脅自身的特務機關。
雖然沒有明令撤銷編制,但戶部還是停了錦衣衛、東廠的活動經費。
廠衛的特權,也陸續被廢除,創收的路子也斷了。
經歷過永寧朝廢除廠衛的風波,這一次大家都學乖了。
稍微有點兒關系的,紛紛想辦法從兩個衙門調離。
沒有關系調動的,也趕緊找借口辭官,唯恐遭到文官們的報復。
威名赫赫的東廠、錦衣衛,就這么悄然無聲的消失在了視線中。
沒了戰斗力彪悍的特務機關,除了朝廷血虧之外,各大勢力都是受益者。
分批將一千家丁,送入一眾將領在京中的秘密據點,硬是沒有激起一絲波瀾。
“嗯!”
滿意的點了點頭后,施靖風轉頭向施靖忠詢問道。
“九弟,太上皇的勤王詔書,準備好了嘛?”
進京奪權,這種高風險的活兒,除了軍事行動要果決外,名正言順也是關鍵。
盡管他們無力接觸到太上皇,但不影響他們擁有太上皇的詔書。
“大哥,你就放心好了。
詔書內容,都是仿獻帝衣帶詔寫的,正好符合太上皇的處境。
糊弄住軍中將領,不成問題!”
施靖忠一臉淡定的回答道。
遼東鎮雖然施家一家獨大,但不等于沒有其他異姓將領。
平常大家愿意跟著施家混,那是能夠吃飽飯,可造反這種事難免還是會有顧慮。
保不齊其中就有一些大虞忠臣,在關鍵時刻反戈一擊,給他們來一個狠的。
有了太上皇的勤王詔書,他們的軍事行動一下子變得師出有名,原本占據大義的朝中百官,反而成了亂臣賊子。
忠于大虞從將領,也不會抵觸這次行動。
既能用來安撫內部,也能拿出去忽悠天下人。
以永寧帝以往的作風,遭遇軟禁之后,搞出衣帶詔也符合大家的認知。
只要大家認為詔書是真的,各方就不會第一時間起兵勤王。
后續是成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淪為眾矢之的的董卓,全靠入京之后的操作。
“既然準備好了,那就立即行動起來,明日在三軍陣前拿出衣帶詔率大軍入關!”
施靖風當即下令道。
相比之前的彷徨,事到臨頭,他反而鎮定了下來。
能夠做的準備,全部都已經做了,接下來就是賭天命的時候。
成則開辟新朝,敗則身死族滅。
到了施家這種地位,遇上亂世不放手一搏,誰也不會甘心。
就算他想忠于大虞,下面的人也會忍不住給他添件衣服。
內心深處,他早早就有過反虞計劃,不過那是等大虞進一步崩潰后的事。
現在倉促起兵,純粹是被缺糧給逼的。
“末將遵命!”
眾人回答道。
謀劃了這么久,就等著這一刻。
許多人已經在幻想入關,奪取天下成功后,成為王侯將相的美好生活。
福臨三年五月十三日,遼東鎮打出了太上皇的旗號,在山海關誓師勤王。
消息傳入京師,百官正在進行大朝會,朝堂上瞬間炸開了鍋。
在此前的廢帝行動中,文武百官中就算有人不支持,也沒人直接跳出來反對。
怕死是一方面,更多的還是永寧帝在位期間,干的破事實在是太多,把好好的大虞朝折騰的稀爛。
大家出于對江山社稷的考慮,才發起了廢帝行動。
除了少數永寧帝的親信被清洗外,朝堂上幾乎沒有流血。
放眼整個華夏歷史,這場政變都是非常炸裂的存在。
為了自己的名聲著想,群臣在政變之后,也沒有苛待永寧帝。
天子退位之后,除了被軟禁在宮中之外,其他一應待遇都沒有降低。
萬萬沒有想到,一時的心軟,還是留下了隱患。
遼東鎮的軍事行動,一下子讓這場“合法政變”,變得充滿了不確定性。
以永寧帝的作風,倘若再次掌權,肯定饒不了他們。
人頭落地都是輕的,株連九族才符合皇帝睚眥必報的性格。
“遼東叛軍,到了什么位置?”
姜書翰關心的詢問道。
局勢發展到這一步,過程已經不再重要,關鍵是要擋住遼東叛軍。
只要擋住了敵軍,就能召集勤王大軍,聯合圍剿遼東叛軍。
縱使這場內戰,可能會讓大虞朝進一步衰落,大家還是沒得選擇。
“山海關距離京師六百余里,以騎兵的速度,三天即可兵臨城下。
叛軍是五月十三日起兵的,快則明天抵達京師腳下,慢則后天抵達。
時間太緊了,現在在外圍布防已經來不及,直接準備京師保衛戰吧!”
鎮東侯神色凝重的回答道。
遼東鎮敢造反,這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大虞朝的政治制度,已經非常成熟。
尤其是在權力制衡上,更是加了無數補丁。
正常情況下,邊將就算是造反,能夠指揮的也就自己麾下家丁。
像遼東鎮這種,聚集數萬大軍造反的事,還是開國以來的頭一遭。
“那就商議一下,怎么部署城防吧!”
姜書翰當即拍板道。
時間這么緊,朝廷根本沒有更多選擇。
權力制衡制度崩潰的問題,先守住了京師,才有討論的必要。
“首輔,一味的防守,實在是太過消極。
叛軍可是打著太上皇的旗號,如果不趕緊出兵鎮壓,勢必影響天下人心。
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信了,那都是后患無窮!”
太仆寺卿曾定方率先反對道。
在他看來固守京師,實在是太慫了,容易引發不可控的政治后果。
唯有以雷霆手段,迅速剿滅叛軍,才能震懾天下人。
勛貴系那么牛逼轟轟,現在到了該他們表演的時候,龜縮在城中算什么事。
“曾大人,你不知兵事,就不要瞎摻和了。
遼東鎮叛軍,可不是普通流寇。
不光有朝廷重金打造的騎兵軍團,還有最精銳的步兵軍團,戰斗力絕非等閑。
想要剿滅他們,沒有數倍的兵力,很難建全功。
何況就算朝廷想要出兵圍剿,也得有錢糧才行,總不能讓士兵們餓著肚皮上戰場吧!”
威遠侯不屑的反駁道。
同一名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腐儒辯論,讓他深感自己受到了侮辱。
如果不是場合不對,他都會直接選擇無視。
“現在是困難時期,爾等世受皇恩,難道就不能為朝廷分憂么?”
曾定方當即怒斥道。
有困難的事情多了,如果因為困難就不干,那么什么事也干不成。
出兵平叛要吃糧,留在駐地不動,不還是要吃糧。
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武將的不作為。
“曾大人說的不錯,國難當頭我輩當奮勇而上,豈能因為困難而退縮!
光祿寺卿楚林杰跟著附和道。
轉瞬的功夫,催促出兵鎮壓的聲音,在朝堂上占據了主流。
突如其來的變化,不光讓勛貴系措手不及,連一眾閣臣也猝不及防。
事發突然,大家根本來不及串聯,眼前的一幕完全是這些官員的心聲。
沒有辦法,高層需要顧全大局,下面的人不需要。
勛貴系在江南的做法,在打擊了清流集團的同時,也讓其他政治派系的官員兔死狐悲。
政治底線既然能突破一次,就會有無數次。
再怎么事出有因,也比不上大家的安全感重要。
有人帶頭點火,大家也樂得往上面添油。
“夠了!”
“叛軍來勢洶洶,江山社稷危在旦夕。
再這么吵下去,我等都要淪為亡國之臣!”
首輔姜書翰當即怒吼道。
現在這種時候,他必須鎮住場子。
一旦讓議事演變為黨爭,江山社稷就危險了。
“首輔說的不錯,當務之急是防守京師,平叛的問題稍后再議。”
在開口附和的同時,費心遠狠狠的瞪了一眼點火的太仆寺卿。
當老大的都沒有表態,一個小弟這么急著跳出來干嘛。
縱使要給政敵搗亂,那也要看是什么時候。
此時逼著勛貴們出兵平叛,打贏了一切好說,萬一吃了敗仗大家都得跟著倒霉。
中下層官員或許有倒戈的機會,六部尚書和內閣眾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必須清算的對象。
縱使當日的廢帝行動,清流黨只是被動參與,那也脫不了身。
不把他們這些領頭者全部干掉,勤王行動就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