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210章 軍事技術的鴻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韋爾內克男爵頓時大喜。

  法國人太急于進攻,以至于連隊形都沒整好。自己這邊雖然也是匆忙列陣,但起碼已經拉起了一道步兵線列。

  只要指揮不出現失誤,法軍的突襲就是給自己送戰績的!

  他當即沉著地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驃騎兵營立刻驅散敵人的炮兵。

  “騎炮兵在南側的樹叢旁展開,攻擊敵軍左翼。

  “后備軍團向南移動……”

  待幾名軍官領命離去,韋爾內克仍覺不夠保險,便帶著衛隊,驅馬趕至前線,親自監督步兵線列作戰。

  十多分鐘后,“松松垮垮”的法軍進攻隊列便已沖到了距離奧地利前軍200多步遠處。

  韋爾內克直到此時都沒注意到,法國士兵的隊形雖然亂,但七八千名士兵卻始終保持著相同的前進速度,彼此間的位置也幾乎沒有變化。

  這根本就是長時間訓練出來的。

  奧地利的騎炮兵此時也抵達了預定陣位。士兵們七手八腳地卸去馬車,準備開始射擊。

  奧地利在經過卡爾大公的軍改之后,也設立了法式騎炮兵部隊,機動速度雖比不上法國同行,但也比普通炮兵快了數倍,能夠突然出現在關鍵節點,實施攻擊。

  然而就在此時,一支六七百人的法國驃騎兵隊伍從東南側的河谷,沖了上來,距離他們僅有3公里多遠。

  是的,早在奧地利騎炮兵剛開始向南機動時,天上的法軍熱氣球就已經發現了他們。波河平原這種開闊地帶簡直就是高空偵查營的最愛。

  莫羅立刻便分出了4個驃騎兵連趕來應對。

  負責掩護騎炮兵的奧地利驃騎兵反應倒也很快,立刻調整隊形,朝法國騎兵迎了上來。

  兩支騎兵在即將撞上的一刻,都按照“套路”朝各自的右側偏轉,相互交錯而過。

  同時,雙方也都抽槍,朝身側射去。

  在疾馳之中開槍很難有效命中,不過聊勝于無,槍聲還能起到威嚇作用。

  一連串的火光閃過,硝煙彌漫間兩邊各有幾人被槍彈擊中。

  奧軍驃騎兵紛紛收起了卡賓槍,準備在前方掉頭整隊,但他們很快就注意到,法國人仍舊舉著槍,不知怎么擺弄了一下,而后槍聲就再次響了起來。

  隨著幾名奧地利騎兵慘叫落馬,法國騎兵那邊拉槍機、撥動轉輪、裝彈,而后又是一輪射擊。

  一連6輪齊射,法國人才滿足地收起了槍。

  這殺傷效果雖然不算大——總共也就擊中了20幾個人——但只能挨打不能還手卻非常打擊士氣,奧地利騎兵的眼中已滿是駭然。

  是的,目前有近一半的法國驃騎兵裝備了約瑟夫1797式轉輪手槍——因為生產工藝太過復雜,導致產量只有這么多。

  這槍雖然射程較近,但因為具備膛線,所以彈道平直,殺傷距離并不遜于普通的短管燧發槍槍太多。

  而在射速方面,那可是碾壓卡賓槍。

  雙方騎兵在遠處同時掉頭。奧地利人明顯被打得有些發懵,直到法國驃騎兵拔出馬刀,朝他們的炮兵陣地沖去,這才慌忙開始整隊。

  正面戰場上,法國散兵集群在距敵130步時,便發起了第一撥齊射。

  韋爾內克不在意地搖了搖頭,暗道這隊法軍應該是新兵,不但隊列凌亂,還胡亂開槍。

  但當他看到自家的步兵線列如同被狂風刮過的枯草般,倒下了一大片時,當即驚得張大了嘴巴。

  如此遠的距離竟然有這么高的命中率?!

  隨后,法軍竟然停了下來,開始原地裝彈。有射程優勢,傻子才不去利用。

  當他們的第二輪齊射又擊斃了七八百名奧地利士兵之后,韋爾內克再也不敢猶豫了,轉頭對傳令官大喝:“全軍前進50步!”

  他的中路軍裝備了3千多支風之槍,只要進入了射擊范圍,就能依靠壓倒性的射速,擊潰法國人!

  奧軍的陣地前響起鼓聲,士兵們雖然詫異于為何防守戰己方要主動出擊,但仍是果斷地執行了命令。

  步兵線列的標準步率是一分鐘70步。這讓奧軍又吃了兩輪齊射,被大炮不斷轟擊的左翼已經出現了崩潰的跡象。

  韋爾內克拼命攥緊雙拳,死死盯著己方的左翼,直到聽到軍官舉起佩劍,下令射擊,這才略松了口氣。

  還好士兵們挺住了沒有崩潰。

  那么接下來,就是己方的反擊了!

  就在這時,法軍士兵卻紛紛就近尋找隱蔽物,甚至伏低了身體。

  氣槍子彈不斷“嗖嗖”飛過,卻幾乎沒射中幾個人。

  韋爾內克頓時怔住,這……怎么像是散兵戰術?

  近萬名散兵?!

  法國人在開玩笑嗎?!

  下一刻,完成裝彈的法國士兵再次從隱蔽物后現身,密集的火光閃爍。

  正好法軍騎炮兵也完成了一次齊射。韋爾內克的左翼在米涅彈和炮彈的雙重打擊下終于崩了。

  韋爾內克是怎么也想不通,具有人數優勢的步兵線列為何會在對射中,輸給一群散兵。

  要知道,散兵通常只是用來騷擾的。一旦對面的步兵線列開始齊射,他們就會撤退,將戰場交給自家步兵線列。

  韋爾內克望向法軍后排的步兵線列。竟然只有單薄的兩排,且間隔很大,顯然不是用來決戰的。

  他咬了咬牙,對傳令官沉聲道:“全軍正面突擊!用白刃戰撕碎敵人!”

  散兵由于站位隨意且相互之間空隙很大,所以在面對步兵線列的集團沖鋒時,很難有抵擋之力。

  韋爾內克選擇拼一把。

  莫羅的前軍指揮官薩瓦里聽到了對面急促的鼓聲,不禁皺了皺眉,奧地利人要沖上來?

  他迅速做出判斷,對傳令官道:“命令士兵們保持自由射擊。”

  按照標準作戰模式,在面對敵方抵近沖鋒時,應讓散兵后撤,在線列后方,轉為橫隊。

  但剛才的交火中,奧軍已經付出了非常大的傷亡。他相信,在敵人沖到白刃戰的距離之前,就會被徹底擊潰。

  很快,超過1萬3千多名奧地利士兵將刺刀斜指向前,大喊著朝法國散兵集群,涌了過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