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羅一世上臺之后,俄國貴族們的生活質量就開始直線下降。軍官更是屬于重災區,一邊要多交稅,另一邊收入卻大幅減少。
就如這次遠征印度的軍隊,由于軍官無法克扣軍餉,所以只能減少后勤物資的采購量,其中的大頭是給軍馬準備的燕麥。
畢竟馬沒有槍,再怎么餓,也不會嘩變。
而這次補給短缺令原本就虛弱不堪的馬匹開始大批死亡。
巴霍夫軍團目前距離阿富汗邊境還有40多公里,所配備的1萬5千多匹馬就已死了近9千匹。
當次日清晨,終于有好消息伴隨沙漠中的寒風吹入了巴霍夫將軍的帳篷。
一名滿頭滿臉都是沙子的少校軍官向他報告:“指揮官大人,我們帶來了水和大餅。”
巴霍夫幾步沖到帳篷門口,一腳將他踹倒在地,怒道:“混賬,這些東西4天前就該運到了!我會讓憲兵調查你們在布哈拉喝了多少酒!”
那軍官掙扎著爬了起來,吐出嘴里的沙子,大聲辯解:“您搞錯了,我們是從古里耶夫趕來的!”
他摸出軍官證,用力晃動:“古里耶夫步兵營!我們遇到了您的通訊兵,得知這里補給中斷,繞道去馬什哈德,才搞來了這些食物。”
古里耶夫是俄國最南端的一個城市,按照沙皇的命令,調派了1千名步兵加入巴霍夫軍團。
“米契柯夫少校?”巴霍夫看著證件上的名字,尷尬地向他點頭,“呃,您辛苦了。抱歉!我把您當成了布哈拉輜重團的人,他們遲到了四天……”
米契柯夫抖落身上的砂礫,隨口道:“我們昨天遇到了一個駱駝隊,那些人說近來有匪幫在南卡拉庫姆沙漠劫掠。輜重團不會是被他們影響了速度吧?”
“匪幫?”巴霍夫不屑地冷笑,“那些小老鼠怎么敢搶軍隊?”
他話音剛落,便看到有哥薩克騎兵驚慌失措地狂奔而來,聲音干啞地喊道:“將軍,布哈拉來的補給車隊遭到襲擊!我們在謝拉赫斯附近,發現了大量馬車殘骸……”
巴霍夫頓時呆住。
他的輜重團至少有400名俄國士兵,以及超過1500布哈拉民夫,究竟是什么樣的匪幫能將他們洗劫一空?
他自然猜不到,襲擊后勤車隊的,正是近來與俄國聯手的波斯沙阿派出的軍隊。
由于波斯對俄軍的動向了如指掌,所以這些扮作匪幫的士兵得以提前在阿富汗邊境藏匿,在巴霍夫軍團穿越沙漠最艱難的時刻,冒出來,給了他們致命一擊。
若非米契柯夫恰好帶了些給養來,巴霍夫的人馬得在南卡拉庫姆沙漠渴死一大半。
是的,法塔赫·阿里沙早在5個月前,就已經和英國政府達成了秘密協議。
英國人向波斯提供兩千支燧發槍以及數萬英鎊的援助,而后者則承諾將重新發起對格魯吉亞的進攻——奪取外高加索本來就是波斯無數代君主的夢想,英國的支持只是加快了這一過程。
至于對巴霍夫軍團的襲擊,屬于阿里沙附送的添頭而已。
能將俄國削弱一分,以后他們在格魯吉亞面臨的壓力,就會小一分。
一座沙丘的陰影下,馬拉維耶夫中校如同品嘗佳釀般將清水小心地咽下,一旁的侍從已將裹著腌肉的大餅,遞了過來。
中校揚起大餅向米契柯夫示意:“感謝天主將您派來了,這袋水比我之前兩天喝的都多。等打完了仗,您一定要來波克羅夫斯克,我請您喝最好的伏特加。”
“那我肯定去。”米契柯夫咬了口餅,突然想到了什么,“您家在波克羅夫斯克?”
“啊,沒錯。我在薩涅季克有座莊園,種滿了小麥和向日葵……”
米契柯夫猶豫了一下,還是湊近了些道:“那個……我出發前聽人說,波克羅夫斯克爆發了農奴叛亂。希望您家里沒受影響。”
馬拉維耶夫愣了幾秒,突然揚起馬鞭,猛抽在沙丘上:“該死!這些卑賤的東西。等我回去了,一定用鞭子把他們全都抽死!”
“咳,”米契柯夫低頭干咳了一聲,提醒道,“現在可不讓打死農奴了。”
馬拉維耶夫頓時更加暴怒,在空中胡亂甩著馬鞭:“該死!該死!”
根據保羅一世最新的法令,貴族不得隨意虐待農奴,更不能殺死他們,違者將被沒收土地。
等中校發泄累了,這才再次看向米契柯夫:“對了,那些‘非人’為什么鬧事?軍隊去鎮壓了嗎?”
“非人”是貴族們對農奴的一種蔑稱。
米契柯夫少校道:“似乎是和皇帝陛下的《三日勞役宣言》有關。
“您知道的,現在大家要交地方行政稅,原本就沒多余的錢雇傭人,難道挑水、收集牛糞之類的事情,得讓我們自己做嗎?
“至于那些莊稼,原本就侍弄不好,現在卻要擠出時間,讓農奴先照料自己的地!
“然后就有些愚蠢的自由派在村子里搞什么‘監督執行法令’。那些賤骨頭以為有人撐腰,紛紛開始鬧事。聽說已經死了兩三百人……”
他說完這句話便覺中校的神色不對,忙大聲補充道:“不過總督大人已經派兵了,還從烏拉爾斯克借調了謝布里亞科夫軍團。暴亂這會兒多半已經平息了。”
所謂的《三日勞役宣言》,就是保羅一世諸多拍腦袋政令中比較典型的一個。
內容是規定俄國地主每周只能讓農奴為自己勞役4天,且不能是周日,其他3天則由農奴自行安排。
這是他在做王儲時,就構思出來的得意之作——既能減輕農奴的負擔,又不用像法國那樣分掉貴族的土地,簡直完美!
只是他根本沒考慮到,在俄國的“蛋糕”沒做大之前,你還要從貴族的盤子里切出一塊,又不設置強力部門監督執行。
貴族們誰會理會這種規定?
而農奴看到了希望卻無法落實,隨便有人煽動一下,就會爆發。
實際上,在保羅一世的《三日宣言》頒布之后,俄國的農奴起義從以前的每年十幾次暴增到六十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