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艦隊快慢艦隊主力已經快要匯合,根據紅外成像最多半個小時就能靠港進行登陸!”
22時25分,當偵查衛星帶來新一輪的情報后,將將完成所有準備的聯軍下達了全面出擊命令。
中午的失敗雖然導致整個蘇閣南北部不設防形同丟失,但好在聯軍飛機損失很小,補充彈藥后依然足夠組織起“決定性”的攻擊力量,依舊能夠完成畢其功于一役的作戰目標。
在短短的36小時里,這已經是聯軍組織的第四次200架以上戰機規模的決戰行動。
這個數量也許不算最多,但要論單機出動頻次和短時間內的烈度已然超越歷史,達到了新的高度。
整個歐州以及帝國在猝不及防之下全員激活了自身的應急機制,對北極熊死后松懈的戰備力量完成了一次深度考試。
有些飛行員已經連續出動15個架次以上,遠遠超過了正常作戰情況,目前整個聯合空軍99的人都在拼命嗑藥。
不過比起陸軍馬鹿一等人待遇還是要好得多,前者直接磕的是冰糖,而寶貴的飛行員顯然不能這么消耗,藥品力度和后遺癥都小得多。
然而即便如此他們的精力也幾乎壓榨到極限,尤其是托馬斯率領的34架轟炸機,每一個機組從趕往帶英到執行任務都跨越了遙遠距離,基本上都在飛機上待了快40個小時,這次出擊若失敗恐怕接下來48小時都無法再撐起一次出動了。
懷恩和約翰遜也耗不起,雖說大家都默契的把所有開支算在帶英頭上,但隨著一次次夸張的調動和物資準備他們也有些受不了了:
僅僅計算成本帝國就已經墊付了100億美元,這可是在2天里花出去的!
過去幾年里帝國積攢的昂貴兵器跟廉價黑火藥子彈一樣消耗,動不動數百架的出擊規模背后是十倍于此的后勤力量。
短時間來一次還行,再持續真的撐不下去了!
而就在出擊命令下達前,特倫親自向聯軍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
帶英能出動的戰機就這么點鷂式和反潛機了,參戰可以,但能不能單獨指揮負責側翼,反正鷂式的主要工作是反艦,本來也就無法參與正面碰撞。
這個理由合情合理,就算髪雞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如果僅僅比較空戰能力,AV8B“鷂式”還真不比蚊蚋強,頂多半斤八兩水平!
再說這把帶英放血本來也就不少,所有人都一致同意了請求,甚至已經默認帶英可以悄悄劃水摸魚,不強求一定跟上主力。
爭取到獨立指揮權后特倫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統一通訊,簡單粗暴的命令54架帶英飛機停止接受之后奧爾德格羅夫的一切命令,由自己親自指揮!
此時他也已經坐上一架NimrodR1電子干擾/偵察機,像馬克一樣抵達一線。
經受了巨大損失的皇家空軍也自然愿意接受最高長官的命令,隨后特倫獨立頻道中再次強調一切服從命令,未接到命令禁止一切攻擊。
得到全數回應后立即命令前往凱恩戈姆山脈附近,沿著海岸線低空飛行北上。
特倫現在也很緊張,就在他上飛機前失落帝國宣布貨輪已經沉沒成功簽收,隨即告訴他們要交付的4艘軍艦已經在其他軍艦的煙幕掩護下偷偷向東遠離,再南下靠近岸邊。
4艘交易軍艦不會參與開火而是全力隱藏自身,第三艦隊主力會盡量吸引注意,但不保證萬無一失,若被聯軍擊沉不承擔任何責任。
所以獨立出來大的54架戰機首要任務其實是防備聯軍,在后者試圖發動襲擊時保護好22萬噸軍艦,由陸戰隊和菲爾格率領的水兵隊伍登陸接收。
特倫、班德和布萊爾都在心里反復復盤過,這22萬噸軍艦很可能是俾斯麥、布呂歇爾、以及1艘可能的俾斯麥3號艦,航母也大概率基于俾斯麥號艦體發展而來,畢竟漢斯的大軍艦就俾斯麥獨苗。
到時候帶英搶占漢斯軍艦其他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大不了分兩艘戰列艦出去,可別說咱不仗義!
1條戰列艦和1艘航母對現在的帶英已經夠用了,如此處置相當合適。
時間飛快的來到了23時05分,當黑暗中低空飛行的128架聯軍突擊群率先爬升發射AIM120開始,戰斗再次打響。
鷹弗尼斯外的200多架隱身雨燕立即遭到了AIM120洪流的沖擊,猝不及防被主動雷達彈鎖定幾乎沒有逃脫可能。
也是與此同時,第三艦隊在港灣中的快速艦隊開始從煙幕中彈射蚊蚋,稍后方的慢速艦隊開始大批量發射V1,并仍然是每分鐘近200枚的夸張數字。
然而與之前不同的是,奔著一上來就摁死第三艦隊的聯軍并未執著于空戰,由幻影F1、幻影2000和F18組成的48架反艦機群兵分兩路,18架提前繞過鷹弗尼斯北上襲擊慢速艦隊,30架則直撲港灣中的快速艦隊!
聯軍自然也看出來快速艦隊煙幕之下的才是真正的精華,襲擊的30架飛機中有全部18架F18,并且采用了5枚魚叉2枚AIM120掛載方案,和幻影2000C一起擁有114枚反艦導彈!
由于煙幕的干擾加上快速艦隊一直在刻意拉近戰艦距離,聯軍通過雷達和照片認為主力艦數量應當在4至6艘左右,符合此前第二艦隊的主力艦規模,另外可能還有幾條驅逐艦巡洋艦,不過可以忽略。
138枚導彈分配6艘船,平均一條主力艦19枚,即使有煙幕干擾命中率較低怎么也能中10枚,戰艦就算不沉也得喪失戰斗力癱瘓吧!
這一輪過后轟炸機群還有700多枚魚叉,要是還炸不沉第三艦隊約翰遜就可以宣布全世界一起打外星人了。
由于精心策劃的時間安排,在快速艦隊和慢速艦隊還沒來的及大量彈射戰機時兩支反艦機群就發動了攻擊。
陸地的優勢讓聯軍將低空突防的BUFF扳回到了己方,以至于集中發射導彈時唐恩才偵測到兩支艦隊周圍同時出現大量飛機。
而看到巨大規模的空中信號短暫出現了一會兒后又消失不見,他立刻明白這是射完了導彈返航的機隊,而一百多公里距離,顯然是長距離的魚叉!
魚叉速度不快,飛過來起碼得10分鐘以上,加上是亞音速目標其實并非不可攔截。
當然如果僅僅是普通的戰防空炮當然攔不住多少,但此時快速艦隊的防備手段還真不少:
煙幕干擾算一道防線;
4條戰列艦、2巡洋艦都改造了“小獵犬”和“韃靼人”防空導彈,算一道防線;
所有戰艦上都有密密麻麻的20/37/40/105口徑防空炮,理論數值相當不弱,是防空主力。
甚至連蚊蚋的AIM9L也可以參與對魚叉的攻擊,不過效率和火力分配是個麻煩。
所有經過升級的戰艦都配備了相應火控雷達,50年代水平發現導彈問題不大,完全有防御可能!
90枚魚叉和24枚飛魚安靜的低空飛過,加之地面回波的干擾,直到靠近海岸時才被老舊的雷達偵測到。
不需要唐文下令,早就嚴陣以待的各種防空火力自動激活。
“小獵犬”和“韃靼人”導彈以1分鐘的速度從煙幕中飛出,但更引人矚目的是密密麻麻的防空炮同時開火,黑暗中驟然爆發出無數火紅的彈鏈,直接將幾條戰列艦釋放的煙霧照的透紅,像是海面上發光的云朵一樣。
常規目力防空打反艦導彈沒戲,可剩余的6艘戰艦和5艘驅逐艦以一定陣型列陣、加上BUG般的情報聯動機制,可以輕松將多艘戰艦不同的火力集中攻擊一處,通過覆蓋攻擊航向來試圖攔截魚叉。
因為發射的時間差,第一波18枚魚叉12枚飛魚以損失6枚代價率先突破火力幕墻,撲向了個頭最大的兩艘俾斯麥級。
在內灣港口中施展不開的兩艘戰列艦來不及做出大機動,立即有9枚導彈擊中了橫船的提爾皮茨號,另外6枚則鎖定了提爾皮茨號。
魚叉的判定威力幾乎相當于406重彈,唐文立刻聽到了耳鳴的音效,以及眼前彈出來的提示:
(俾斯麥號)“腎上腺素”效果已激活,主炮/副炮裝填時間64
(提爾皮茨號)“腎上腺素”效果已激活,主炮/副炮裝填時間45
“火力全開”效果已激活,戰斗中副炮裝填時間50,精準度502
兩種技能同時激活,兩條戰列艦105毫米防空炮的裝填時間立即迭加下降:
俾斯麥號的105防空炮裝填時間從3.4秒降到了0.61秒,提爾皮茨號降到了0.99秒!
兩艘戰艦此時共有8門雙聯裝105炮開火,加強后火力翻了好幾倍,每分鐘射速總和達到了1270發/分!
這已經差不多和3500發/分鐘的近防炮站在同一量級,可以起到明顯的攔截作用,而且射程從近防炮1公里出頭提升到接近15公里,105毫米VT引信(升級)的威力也遠遠比20mm近防炮強得多!
戰列艦上的105防空炮此時幾乎化作了機關槍,炮彈跟水線一樣帶著耀眼的閃光嘩啦啦飛出去,讓第二輪30枚導彈一頭撞上了彈雨墻,僅有16枚突破防線,其中3枚擊中了沙恩霍斯特號,2枚命中希佩爾號,最后3枚再次命中了俾斯麥號。
沙恩霍斯特號被命中艦首還好只損失24血量,但希佩爾號很倒霉的被命中核心區血量驟減78,俾斯麥號血量下降至19,搭載的105防空炮裝填速度進一步降低到2.7秒、0.75秒和0.65秒!
挨了60枚導彈攻擊、實打實命中23枚后,快速艦隊防空火力密度反而提升了3倍以上!
夸張的射速讓上百門防空炮的火光照耀了整個夜空,后續的54枚導彈僅有25枚突破防線,其中16枚擊中目標,擊沉了來不及使用損管的希佩爾號和1條驅逐艦。
114枚導彈最終39枚命中,讓快速艦隊只損失了2艘輔助艦船卻將綜合防空火力提升了4倍以上!
岸邊的留守士兵看到肉眼可見的密集彈雨也是傻了眼,但卻注意到希佩爾號在煙幕中爆炸時的巨大動靜以及騰起的爆炸云!
經過短暫思考他們不認為老船的防空炮有什么大威脅,上報聯軍總部:
戰果顯著!
而從北方傳來的消息更令人振奮:
快速艦隊都是些皮糙肉厚的戰列艦,可以硬抗傷害后吃裝填時間BUFF,慢速艦隊卻全都是一批脆脆的木質鐵甲艦,并且沒什么像樣火力。
別說挨魚叉了,就算一枚AIM120都能送進海底!
18架前往北方的幻影F1和幻影幾乎沒受到什么像樣抵抗,18枚飛魚全部命中目標,干脆利落的摧毀了9條“國王”級戰列艦!
“國王級“好歹是滿載2.9萬噸的裝甲艦,幻影F1們害怕打不死都是1艦2枚飛魚,結果就看到下面的戰艦只有零星防空火力,緊接著“三萬噸的戰列艦”就在眼皮子底下飛灰湮滅。
不僅是爆炸,而且是整條船直接炸成好幾節,幾乎是瞬間毀滅掉了!
這讓發射導彈的飛行員都目瞪口呆:
飛魚什么時候威力這么大了,還是第三艦隊偷工減料用生鐵皮冒充裝甲?
雖然還不清楚原因,但他們立即信心大振,立刻向總部報告了好消息。
聽到后的約翰遜忍不住狠狠一拍桌子,事情總算是按照他預料的方向走了!
唯一的變數是前方的E3B報告突然在第三艦隊以東20公里發現了2條(實則是挨的很近的4條)戰艦,更新快速艦隊主力艦為8艘。
約翰遜一看航線不像是逃跑,反而像繞過海岸線繼續向南,難道是還想奇襲論頓不成?
一看戰情地圖,剛好帶英的50多架飛機就在那一片!
而特倫也正好聲稱發現了額外幾艘戰艦,表示其似乎落單愿意主動出擊,讓更寶貴的魚叉留給第三艦隊主力。
接近30架鷂式在手,還用擔心2艘偷跑的戰列艦?
約翰遜大手一揮:準了!
快速艦隊此時彈射了約270架蚊蚋助戰,慢速艦隊的也有100來架,但他大手一揮,直接命令后續110余架戰機全部壓上去,同時讓在內陸徘徊的26架B1B出擊!
其中16架帶著384枚魚叉撲向快速艦隊,剩下10架收起機翼低空加速北上,帶著240枚魚叉進攻慢速艦隊!
23時10分至23時30分之間,在鷹弗尼斯到洛西茅斯之間的100多公里先是爆發了混亂而空前的戰斗,600多架第三艦隊的戰機和180架聯軍戰機展開大范圍空中對決,失去了V1掩護的蚊蚋和雨燕面對aim120掛滿的聯軍很是吃力,不斷有戰機掉下。
而滿速艦隊更不妙,雖然已經放出近2000枚V1,但卻沒有形成陣型除了制造雷達和聲學噪聲無法發揮有效作用,200多架蚊蚋也沒能前出發現低空突防的B1B,只顧著和約40架聯軍戰機空中纏斗。
與此同時,埋伏在凱恩戈姆山脈中殘存的8個飛魚機動發射車發射了16枚魚叉。
23時50分,超大范圍空戰進入后半場白熱化最激烈的階段時,26架B1B近乎同時釋放了所有導彈并頭也不回的返航。
快速艦隊瘋狂迭BUFF已經將防空火力密度拉到5倍,靠近的魚叉像是撞到一面實質化的墻紛紛爆炸解體,但依靠著絕對的數量優勢,384枚魚叉也有170余枚突防成功。
一枚枚標傷13500的魚叉撲向殘血的戰艦,哪怕全力開火也無法阻止沉沒的進程。
數百枚導彈的爆炸此起彼伏,但還是沒能掩蓋住戰列艦殉爆時堪比核爆的驚天動靜,連十多公里外岸邊建筑的玻璃都被巨響震破。
北方的慢速艦隊更是不堪,那240枚魚叉簡直跟打氣球一樣以難以置信的速度飛快消除著足足100多艘戰列艦。
那些明明應該是鐵王八的早期戰列艦不可思議的脆弱,一旦被命中就在火光中毀滅,像是毫無裝甲的民船一樣。
前線的飛行員也意識到了不對勁,終于反應過來龐大的慢速艦隊居然是民船偽裝,真正的主力和第二艦隊一樣還是快速艦隊的十幾艘戰艦!
這讓聯軍既興奮又有種被戲耍的憤怒,他們心心念念擔憂不已的一百多艘裝甲艦其實都是假的?!
約翰遜為此懊惱不已,假如自己膽子大一些組織敢死機隊沖一把,第三艦隊的虎皮早就戳破了!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