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印乘坐在馬上,內穿僧服,外套官衣。
整個人的神色,都帶著鄭重與些許的興奮。
本來按照陛下給他們的時間,他們是不用走這么早的。
過了初五再動身也不遲。
但吳印,卻不準備等了。
清丈田畝之事,越早進行越好。
而且,他也迫不及待的想要過去看一看,山東那邊是一個什么情況。
那可是千年孔家!
他這邊先前,就是已經在江西那邊和龍虎山的有了一些爭斗。
事實證明,龍虎山那邊的人也不過如此,沒有多強硬。
還沒有怎么動作呢,就縮了腦袋。
以至于讓他這邊的滿身力氣,都無處使。
這一次,希望孔家這個千年的家族,如今已經被捧到了天上去的存在,能稍稍的有些骨氣。
能強硬一些,別和龍虎山張家那樣跪的那么快。
能讓他和他們好好的斗一斗,如此才有趣!
什么龍虎山,什么千年的孔家,他倒是想要看一看,他們的腦袋硬不硬。
他握住了腰間的刀,神色帶出了一些凌厲。
他是不介意來到山東這邊清丈田畝,多殺一些人,血流成河的。
至于身后名……他并不在意。
他一個和尚,都已經脫下僧衣為官,操起了刀,辦起來江西那邊的事兒了。
還在意什么身后名?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罷了。
只要這個時候能過得安穩,將一些自己想要辦的事給辦了,那也就足夠了。
至于其余的……倒是不必考慮太多。
這可是千年孔家,能和這樣的人交交手。
能讓這樣的存在,在自己這里變得干凈,那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兒。
宋朝不遏制土地兼并,至于元朝,那不知道比宋朝粗放到了哪里去。
那些草原蠻子,根本就不會治理國家。
各方面做的實在是太糙了。
先有宋,又有金,接下來又有元朝,而孔家的地位又非同一般,
種種相加之下,這孔家的財富,土地,都早已變得啊,特別驚人。
根深蒂固,樹大根深,乃是一個活脫脫的龐然大物。
但這樣的龐然大物斗起來才有意思。
孔家也好,別的家也罷。
拋開外面的光鮮華麗,神圣的外袍,里面大多都是不堪入目的藏污納垢的污穢之地。
高門大戶之間,骯臟事不知有多少。
這也就罷了,更為重要的是,吳印可記得,如今這看起來格外神圣的衍圣公這邊,當年都干出了什么事兒。
金人來了投降金人,蒙元人來了投降蒙元。
那是格外的順服,骨頭特別的軟。
干出這等事情來,很難讓人對他們產生多少的尊重和敬意。
他們的日子,過得太好了。
如今可以適當給他們清理清理一下,感受一下國朝的新氣象!
衍圣公孔希學,此時也在朝著山東這邊快速的趕路。
以往,每次來京師參加正旦大朝會,孔希學都要出了正月才會動身往回返。
畢竟孔家地位本身就高,而他身為衍圣公,那地位也就愈發的崇高了。
不知有多少人想要與他相交。
這還是他每年都要拒絕很多人的情況之下。
不然的話,他一年都走不出這京師來。
可這一次則不同。
這一次,他連在京師這邊多停留片刻的功夫都沒有了。
只想趕緊趕回去曲阜去。
就這個事兒,再進行一番交待,免得再出現什么樣的差錯。
雖然他覺得,有了他先前的那些布置和安排,這一次朝廷這邊清丈田畝,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可是這等大事,他這邊不回去坐鎮,終究還是覺得有些不太安心。
這次的事兒很重要,可不能讓有什么人犯了傻。
雖然他覺得不會有人犯傻,但是,小心一點總是沒錯的。
時間匆匆而過,很快就過了正月十五。
元宵佳節過后,體驗了一把超長假期的洪武朝移動官員,再度開始上班。
很多人的精氣神,都變得不一樣了。
當然,也有不少人頭一天開始工作,總是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這就是典型的假期綜合癥了。
而頭一天開始工作,各方面的事情,那是一點都不少。
大多還都是大事兒。
比如往將往西南等地運送糧草物資,再比如山東和福建那里的清丈田畝……
重要的事情太多,以至讓在北平那邊,創建軍事學院這一件事,兒都變得不怎么顯眼了。
不過劉伯溫卻從這件事情里,覺察到了很多的不同來。
一方面,軍事學院是一件關乎根本的事。
打破了以往只有儒學才能有學校進行教授相關知識,武學只有家傳和自學的界限。
由官府出面,建立了正式的學校。
另外一方面,則是他從這件事情里,看到了一些別的方面。
不少人都覺得,上位將軍事學院設立到北平,是因為大將軍徐達,常年在北平那一線進行駐守。
而且,今年又進一步的要在北平那邊修建長城,將東面的長城直接給修建到海里面去。
將軍事學院弄到北平那邊,有利于大將軍徐達,及其一些人進行教學。
也有利于軍事學院的那些人,能更好的去學習。
畢竟北面那邊是經常有戰事的。
但是劉伯溫在這件事情上,卻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他總覺得,上位在這件事情上,有更有深意的用意。
很有可能是想要將都城,給遷徙到北平那邊去。
他覺得,很有可能自己的想法是真的。
上位對于都城在應天這邊,一直不太能看上。
覺得應天這邊風水不太好。
歷朝歷代,在應天進行建都的王朝,壽命都不太長。
而且,在應天這里建都,對于北面的大片土地不容易進行統治,容易偏安一隅。
而這些年來,上位也一直在想著遷都的事。
比如考察開封,包括之前在中都鳳陽那邊修建皇城,都是一個明證。
如今上位要將軍事學院往那邊建立,而且在治理黃河的同時,還讓薛祥來順道梳理了一些京杭運河。
看樣子,今后是一直要梳理到北平那邊去了。
而且,往北平那邊去還可以直走海運。
幾者相加之下,他覺得上位往那邊遷都,不是不可能。
不過這樣的想法,他也只是在心里面想一想。
別的人誰都沒有說。
宦海沉浮多年,他可不是楊修那種人。
很多事兒可以看透,但并不能太過于張揚……
對于上位準備在北平這邊建都這事,劉伯溫從心里面是很支持的。
其實,在北平建都,他老早之前就有考慮過。
覺得相對于關中洛陽開封等這些古都所在地。
北平更適合建都。
地方寬闊,后面又有大片的平原。
又有京杭運河,還有海運相通。
南北往來物資運輸方便。
就這一條,就不是開封,洛陽這些地方能比。
但他卻一直都沒有提。
一方面是因為,在北平這邊建都,是有著不少爭議性的。
因為元朝大都就在這里。
而上位對于元朝,那是特別的痛恨。
先前之時,他又因為種種事情,和上位之間有著很深的隔閡。
若是在這上面提議建立大都,就上位的那小心眼兒還不知道能想多少的事。
那個時候,他這邊同樣也有著一定的私心。
覺得都城在如今的應天,對江南等地方是有很多好處的。
所以就一直沒有在這上面多言語,
哪能想到,到了此時,上位竟然自己準備往那邊遷都了。
如此也好,這等事兒能辦成了。
那大明的江山將會更加的穩固。
他已做好準備,等到接下來上位這邊正式宣布進行遷都之后,若是有什么人要對這件事兒進行反對的話。
他必定要擺開架勢,和對方好好的爭一爭,論一論。
必然要把這事兒給促成了。
北平那邊建都,確實要比應天這里建都更好……
時間匆匆而過,冰雪消融,春回大地。
青草自泥土當中露出頭了。
杏花,桃花,梨花相繼開放。
齊魯大地上,被裝點出來不少的姹紫嫣紅,分外好看。
一覽眾山小的泰山,沒有后世那般的游人如織。
這個自從被趙恒封禪了之后,就再無帝王前來問津的泰山,此時多少是顯得有些落寞。
不過,齊魯大地上眾多的耕田之中,卻顯得熱鬧。
不僅僅是春回大地,不少地方忙著耕種。
更為重要的一大原因,乃是齊魯大地上,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變化。
那就是朝廷開始在這邊,進行清丈田畝了。
田畝的清丈還挺順利的。
尤其是和江西那邊,來進行一個對比的話,就更加的明顯了。
雖然有了一些小摩擦,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阻力也是遠遠小于在江西那邊進行清丈。
這讓憋著一口勁兒的吳印等人有些失望。
覺得孔家名不副實,怎么就能這樣老實呢?
怎么就不鬧出一些事情來呢?
龍虎山那里縮了頭,他以為孔家這邊或許會有所不同。
現在來看,發現是自己高看他們了。
想想也對,現在的這種反應才符合孔家的做派。
先降金,又降蒙元的人,指望他們能多有骨氣呢?
衍圣公孔希學坐鎮孔府,喝著茶。
心情變得還算可以。
雖然清丈田畝之人來勢洶洶,接下來孔家這邊會損失慘重。
但是,孔家這里到現在也沒有鬧什么亂子,已經讓他長松一口氣。
這說明,自己先前的那些分說,是有效的。
這些人也都能認識到如今情況之緊急。
知道朝廷這邊不好惹,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不明智,干出一些不要命的勾當來。
如此就好。
如此,這次的危機就能暫時的度過去了。
不過是一些田畝,錢財,和一些奴仆罷了。
今后該是他們的,還是他們的。
朝廷的這些政策,很多不過是一陣兒風。
等風聲過去了,一切就又好說了。
只要別頂風作案,就沒什么太大的問題。
隱忍嘛,他們孔家最擅長的就是這個。
事已至此,孔希學心里的擔憂,徹底的放了下來。
也終于能夠睡一個安穩覺了。
應天這邊,也同樣在進行春耕。
朱元璋這個皇帝親自下地,進行施肥,播種,以示重視農桑。
他的這些作為,也并不僅僅只是在作秀。
因為對于干農活,他是真的熟悉,真的會干。
而且就算是作秀,有些秀也是要做的。
他身為皇帝,做這種事能夠明確的傳遞出一個信號來。
那就是皇帝重視農桑。
最為關鍵的是,他這一次所施的肥,還不是一般的肥。
而是有自己家老四,從海外帶回來的鳥糞石。
這東西,可是個寶。
在化肥沒有被研發出來的時候,上到地里面去,不知道能提高糧食多少的產量!
甚至于,西方那些國家,早先之時,因為爭奪鳥糞石,干仗的都有。
這一次,是他這邊大明這里第一次用鳥糞石,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他這個當皇帝的,有必要親自來動下手,做個示范。
這些田是試驗田,為農業科研院所有。
做農業科研,不下地可不行。
試驗田更是不能少。
“做好記錄,精心照顧,先看看,今年收獲之時,這田里面的產量差距有多大。”
施完肥之后,朱元璋對試驗田的那些科研人員們出聲進行交代。
“還有,這鳥糞石你們也要多研究。
仔細看看它那里面都有什么樣的成分,要研究透徹了。
再想辦法,從別的地方將這些成分給提取出來。
那么,便是大功一件。”
鳥糞石便是一種很好的化肥。
現在西方的大航海都還沒有開啟,自己大明妥妥的走到了最前面去。
在外還有不少的海島上面,有著數量不少的鳥糞石。
但是尿糞石這種東西,終究數量還是太少。
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
或者說是再生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遠遠比不上對它的需求。
所以,終究是不夠用的。
且從海外大量的進行運輸,有些時候成本上面也需要考慮。
真正的王道,還是弄出相應的化肥來。
只有研制生產出好用的化肥,加以進行推廣。
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可持續性發展。
能讓大明的糧食產量,都有一個飛速的提升!
京師這邊,朱元璋做的這些安排的時候。
山東曲阜這邊,一個身穿長袍之人,暗中下達了命令。
臉上帶著一抹的狠辣與果決。
這清丈田畝,進行到此時,也該動上一動了。
是時候送給朝廷,送給衍圣公送上一個大驚喜了!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