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九零章 咱說完了,你們誰支持,誰反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奉天殿內,隨著朱元璋一句話的說出,氣氛瞬間就變了。

  在場的眾多人,一個二個都顯得很懵。

  有被朱元璋所說的這話給驚到。

  不少人一時之間都在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不是……這皇帝在說些什么啊!

  廢了中書省,以及丞相制度?

  皇帝……這沒有喝多吧?

  人傻了吧?

  居然能說出這等話來?

  這可是丞相制度啊!

  延續了那么多年的丞相制度。

  他居然想要將之給廢了?

  這也太過于不可思議了!

  簡直離譜到家了!

  他知不知道他在說些什么?

  知不知道如此做,將會掀起多大的波瀾?

  不少人在此時,迅速的交換目光。

  也有不少人,心里面犯起了嘀咕……

  但是,別管都是什么反應,有一點能確認,在場眾人心里面沒有一個能平靜的了,這倒是真的。

  就算是劉伯溫,在此時都不由得心頭巨震。

  心中感受難以訴說。

  這些時日以來,他一直都在思索,接下來陛下這里關于宰相的人選。

  可以說是,將能考慮到的都給考慮到了。

  而汪廣洋被逮捕這事兒,也同樣是證實了,他在之前關于汪廣洋的一些推斷是很正確的。

  汪廣洋接受胡惟庸送過去的犯官之后,作為小妾,只是一個其中的誘因罷了。

  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汪廣洋對于胡惟庸,沒有起到牽制作用。

  再度被上位升入中書省之后,根本不做事兒。

  下棋喝酒,沉迷女色,很多事情一問三不知。

  用這樣的辦法,來對抗上位,發泄對上位的不滿,這才是事情的關鍵。

  可是,哪怕他猜中了汪廣洋的結局,在更大的方面,還是沒有猜中陛下的心思!

  原以為上位趁此機會,將汪廣洋,胡惟庸這兩個丞相一并弄下去,并且將中書省這里來個刮骨療毒,好好清理一下,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大,非常了不起的大手筆了。

  可事實又一次證明,在這上面自己還是想錯了。

  還是太過于小家子氣。

  上位所想的,居然是直接要將丞相,以及中書省制度,一并給廢除了!

  不是……這上位他是怎么想的?

  他又怎么敢的?

  這種事情,竟然都敢做?

  這是在此之前,自己所想都不敢想的。

  結果上位竟然打算如此做!

  不光是劉伯溫,李善長此時也同樣是特別的吃驚。

  一時間,都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夠用了。

  心中的震驚無以復加。

  話說,在得知胡惟庸居然造反,然后還如此順暢的就被上位,直接一巴掌給拍死了的事情之后。

  他在為胡惟庸的結局,感到解氣的同時。心里面也禁不住升起了一些期盼來。

  在想這接下來,皇帝那邊會不會任命自己為丞相,讓自己重回中書省。

  畢竟這些時間以來,自己表現的不可謂不好,不可謂不聽話。

  而且,到了此時,自己已經和那些人全都斷了來往。

  而自己能力還是有的。

  便是名聲很大的劉伯溫,論起在上位得天下的過程立下的功勞,那都遠遠比不上自己。

  如若不然,為什么自己被封為韓國公,他劉伯溫只是一個誠意伯呢?

  在這種情況下,而除了自己和劉伯溫之外,目前也沒有別的人,更加有資格進入中書省,來當丞相的了。

  雖然知道這種情況可能性不大,可是,未必不能期待一番。

  結果此時,卻從上位這里,聽到了這么一個消息!

  李善長一時之間,心情簡直別提了!

  上位……他居然要廢了中書省!廢了丞相制度!

  不是……上位他到底是如何想的?

  居然連這等事兒都能想得出來?

  這可是中書省,可是丞相,延續了那般久!

  若是覺得中書省統領六部,權力過大。

  那么完全還可以,再將中書省給拆分成為三省,繼續用三省六部制嘛!

  這三省六部制,早就已經被證明了很好用。

  怎么到了上位這里,出手竟如此之果決。

  竟然把中書省,還有丞相全部都給廢了!

  這怎么能如此?

  都廢了后,事情誰做?

  就像是千百年來,一直有皇帝,沒了皇帝在上頭,許許多多人都會覺得別扭。

  覺得沒有皇帝在,根本沒有辦法生活一樣。

  這么多年下來,眾多的人也早就已經習慣了有丞相這樣的一個存在來統領百官,進行做事兒。

  沒了丞相在上頭,總讓人覺得別扭,無所適從。

  看著自己一句話說出,如此反應的眾朝臣,朱元璋那是一點都不意外。

  “廢了丞相和中書省之后,六部歸咱管。

  和咱這個皇帝做對接,不要中間商來賺取差價了。”

  朱元璋再度開了口,告訴這些大約都在懷疑人生,覺得自己所說的是假話的人,一個更為明確的答復。

  讓他們明白,他們沒有聽錯。

  自己這個當皇帝的也同樣沒有說錯。

  自己就是要廢除丞相,廢了中書省。

  就是要將權力握在當皇帝的手中。

  六部才是真正辦事的人,這點兒朱元璋早就明白。

  這也是為什么,自從三省六部制出現之后,上面的三省各種改來改去。

  結果到了這六部上,卻穩定的利害,一直不動如山。

  也正是因為明白這些,他才敢對中書省,還有丞相下手。

  而他在此時,會說出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樣的話,也不僅僅只是后世影響,說話習慣使然。

  覺得這樣的表述,能夠更為清楚簡潔明了的,傳達出相應的意思。

  更為重要,則是如今這商業的地位還是太低。

  他這邊既然已經推動商業的發展,那么就要從方方面面,來多做一個推動。

  用來提高商業的地位。

  這個事兒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流于表面。

  需要從方方面面,體現出自己對于商業的重視,以及相應的支持。

  如此,才能一步步的引導社會風向。

  才能推動和促進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

  “上位……上位您的想法是很好的。

  胡惟庸這個逆賊,居然敢刺王殺駕,種種行為,令人發指!

  他能做到這一步,和其身為丞相,并且中書省權力太大,有很大的關系。

  陛下做出這樣的決斷,再正常不過!”

  一片的沉默當中,劉伯溫開了口,打破了平靜,說出這話來。

  發生了這么大的事,他不可能不說話。

  哪怕知道,在此時開口,很有可能會惹得上位不高興,他也必須要說上兩句。

  中書省和丞相權力確實是大,畢竟更之前時,是三省分立的。

  結果到了元朝那里,把尚書,門下兩省都給廢了,只弄了一個中書省。

  等于說是將三省的權,都給匯集到了中書省。

  那中書省的權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確實不利于皇權。

  當上宰相的人,也的確容易通過中書省攬權。

  但是,還有一點其實他并沒有說。

  中書省的宰相,權力如此之大,并不僅僅只是因為元朝那邊在制度上面胡改,得不到精髓,過于粗放。

  很多事只圖簡單。

  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則是制度上面的不健全。

  準確的來講,是科舉被停了,所帶來的一個嚴重影響。

  沒有了科舉這個選官的渠道,可官員卻是不能缺少的,還是要任命。

  那么如今任命官員,都有哪些渠道?

  除了上位所創辦的太學,讓太學生為官,以及蒽蔭官之外,最重重要的是舉薦。

  舉薦為官,在任命的官員總人數里,有著特別大的比重。

  超過一半了都。

  科舉為官,雖然有著一定的操作空間。

  哪怕宋朝開始,徹底將殿試制度化,科舉上來的官,統稱為天子門生。

  可是,在這科考當中,依然也避免不了相應的拉關系等等事情。

  但是,相對于舉薦而言,那已經不知道是高明了多少。

  畢竟通過科舉來考上的官員,大部分人就算是心里面不認同自己是天子門生。

  不感恩天子。

  但同時,也不會認同和感恩其余人,認為自己能做官和別人有關。

  因為他們是真的憑自己的本事,當上了官。

  可舉薦上來的官員,天然就會對舉薦他的人,形成了一種感恩的情緒。

  因為,他能當官是真的靠人舉薦。

  彼此之間更容易抱團,形成一個個的派別。

  這其實更加不利于朝廷的統治。

  這其實也是科舉,取代舉薦的一重要作用和原因。

  而在舉薦官員之時,誰的權力最大?

  自然而然便是丞相。

  也就是說,在很大程度上,官員的舉薦權力都在丞相手里。

  那些被任用的官員,承的是誰的情?

  自然是丞相的恩情。

  如此,很容易就會培養出眾多的黨羽來。

  這也是李善長門生故吏遍天下,手中力量極強,敢和皇帝進行叫板的一大重要原因。

  同時,也是胡惟庸當上丞相之后,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就已經有了這般大的力量。

  哪怕是想要造反,都能調集這么多人,來幫助他做這事兒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他知道,上位對于這科舉制,一直都有著不滿。

  覺得科舉考試上來的人是廢物。

  這點,他并不否認。

  很多通過科舉考試上來的人,辦事能力確實不行。

  可是,卻能將選拔任命官員的權力,給握到皇帝手中。

  那些通過科舉選拔上來的官員,就算是不感恩于皇帝,那也基本上不會感恩別的什么朝廷大員,這便已經足夠了。

  不過,這樣的話,他也只是在心里面想想,并不準備對上位去說。

  不是說他自私自利,不想著大明。

  而是因為到了此時,他已經明白上位對于這些,肯定是心里清楚的。

  尤其是最近一兩年來,陛下興新學,興辦了諸多的學院,增加了諸多的學科之后,再想一想上位關于最近幾年里,就重開科舉的承諾。

  他哪里還不明白,上位只怕是有一個連招在的。

  之前直接廢除科舉,只是他的一個手段。

  是為了給算數,物理等諸多新的學科,擠出一席之地。

  把他們給抬進科舉中去。

  若是沒有幾年前,上位來的這么一手。

  那么接下來,在重新開科舉之時,上位這邊想要輕易的把這些學科,給加入到科舉考試當中,用來選拔人才,是很難的。

  必然引起極為強烈的反對。

  不得不說,上位考慮當真長遠。

  很多事情,那都是走一步看兩步,甚至看到三步。

  上位的進步,實在是太快了,也太大了!

  這才多少年,就從一個很多事情都不懂的人,走到了如今連他都要看不懂的地步了!

  就像這廢除科舉制度,當初自己只以為陛下是意氣用事,太過于想當然了。

  哪里想到,那不過上位所用的一個手段而已。

  而且,若不是在那個時候,選擇廢除科舉,采用舉薦任官制度。

  胡惟庸這幾年里,權力又怎么可能膨脹到這種程度?

  會在此時造反?

  那么上位想要廢除中書省,廢除丞相制度可就不容易了。

  回頭想想看,上位真的是下了好大一盤棋!

  復雜精妙到了一個,令人不敢置信的程度!

  其實,劉伯溫在這上面,顯然是想的有些多了。

  上一輩子時,朱元璋停科舉時,并沒有想那么多。

  就是因為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和他想象的差距太大了。

  他原本以為,通過科舉能夠選拔出諸葛亮那等人才。

  再不濟,也能選出張良,蕭何,陳平之類的人。

  為他治理天下。

  結果,他滿心的期望,在遇到了選拔出來的那些人才之后,全部化為了烏有。

  一惱怒之下,下了這樣的命令,要將科舉廢除,改用之前的舉薦制任命官員。

  并加了一個,自己通過太學來培養官員。

  發展新學,并準備改變科舉取士的制度等等,不過是他意外的來到了后世,返回來后才做出來的……

  “可是……上位,六部直接歸于上位,這政務太過于繁雜,也太多。

  上位這邊,只……只怕難以承受。

  上位的龍體才是最為重要的。”

  劉伯溫斟酌著言辭開了口。

  在劉伯溫開口之后,其余的人也都紛紛跟進。

  在這事情上發表他們的意見,委婉勸說。

  朱元璋靜靜的聽他們說完,笑道:“這事,咱同樣有所考慮。”

  當下便將內閣制度給說了出來。

  待到他說完,眾人又一次陷入到了安靜之中。

  朱元璋靜靜的等待了片刻,而后看著他們道:“咱的話說完了,這事你們誰支持,誰反對?”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