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在威楚府,楊護正拿在手中看,看了好一會兒,倒也沒說什么,只管讓人往羊苴咩城去轉,也是三百里路。
從善闡府到威楚府三百里,從威楚府到羊苴咩城,還是三百里。
只待又一天,捷報又來,高量成在善闡府東,擊敗燕軍前鋒五千人。
只待再一天,捷報還來,燕軍數萬攻城,鎩羽而歸,毫無進展,更還有高量成寫給國主之書信,誓言要效仿先輩之志,與城池共存亡,上報家國,下報百姓!
這一封捷報,看得楊護是眉頭緊皺,卻也問左右之人:“頭前派出去的斥候可有回報?”
“回家主,昨日斥候來報,善闡府東,真有一戰,打得當是很慘烈,喊殺之聲震天作響……”
“嗯?今日呢?斥候可有回報?”楊護還問。
“今日斥候消息也回來了,但報得不太準確,便說是燕軍的游騎與斥候,到處在堵在截,難以真正靠近城池,唯有遠遠爬上山頂眺望一二,燕軍當真在圍城,也列陣攻城一番,許是試探吧,打得不算太久,燕軍敗退,城池無礙,燕軍在城前留下的尸首不少,也看得那車架反復去裝載……”
楊護眉頭大皺:“這么說……這善闡府,燕軍輕易怕是破不得?”
“破不得,絕對破不得,那燕軍其實不多,攏共三萬左右,還有許多征召之民,征召之人,自不可能爬城去用,善闡府乃堅城,其中部曲更是久戰精銳,城池必是無礙!”
答話之人,自不知楊護所想,還一臉高興在說,便也是他心中的期待如此,畢竟燕軍是敵人,擋住敵人不得寸進,最后無奈退去,豈不就是大勝?豈能不喜?
楊護心中便覺得這件事有些不好,把眼前之人退去之后,立馬自己也動筆寫信,然后隨同捷報,一并發往羊苴咩城去。
羊苴咩城里,自也連連收到捷報,再等楊護又一次把捷報送來之后,國主段和譽就有些坐臥不寧了,自是招人前來商議。
他所招之人,不是任何其他家族,而是他段氏自己人,兩個老和尚,一個法號六鉉,一個法號妙澄,這兩人既是段和譽的叔伯,也是段和譽的師父。
段和譽許多決策,都會與兩人商議,顯然面對此番局勢之謀,包括燕軍與高家之事,都是經過三人仔細商議決斷而出。
事情好似有變,段和譽便也著急來問:“二位大師,若是那高量成當真如此少年英杰,真就此番在善闡府的大勝燕軍,可當如何是好?”
這是頭前萬萬沒有算到的事情,為何?
因為不論是誰,都在說燕軍極其能戰,特別是趙構所言,那是信誓旦旦,蘇武麾下燕軍,戰無不勝,野戰對壘也好,攻城拔寨也罷,那是百戰百勝。
換句話說,就是誰也不會想到高量成在無外援的情況下,以殘兵敗將萬余,真能守得住善闡府這一座廢墟之城……
但眼前捷報連連,甚至高量成不僅守城池不吃力,還主動出擊迎敵,在城東大勝燕軍先鋒……
這就有點不對勁了,完全脫離了當初的預料。
便是兩位大師,此時也是面色難看,顯然也在思索。
段和譽更急來說:“二位大師,當有定計才是,若是那高量成當真擊敗了燕軍,其士氣自是大作,人心名望,皆在其身……只怕到時候,大理之軍民,無不對他尊崇有加……”
六鉉終于開口了:“可再待一兩日看看……再派斥候多探,看看戰局如何……”
妙澄也言:“是啊,那蘇武百戰之能,當不至于如此被一座廢墟之城擋住去路才是……”
段和譽又道:“會不會是……錢糧不濟?亦或者,異國他鄉,燕軍心思不定?”
有時候,真是糾結非常,又怕燕軍不能打,干不掉高量成……
但若真燕軍太能打,段和譽只怕又要擔驚受怕了……
“國主勿憂,再待兩日再說……”妙澄大師在安慰,其實二位大師修行之地,本來是在善闡府的寺廟之內,上次從善闡府逃出來之后,便就在這行宮后面的佛堂之中。
幾番商議之后,大師自有大師的定力,便又往佛堂而回,自去修持。
趙構又來了,便是捷報在城池里到處在傳,許多人在說,趙構其實是欣喜的,對于他個人而言,只要蘇武能敗,就比什么事都好……
至于大理國內的這些紛爭,他并不在意誰勝誰負,來日他終究是要從大理出去的,一路去川蜀,一路去廣南……
最近趙構也在思索,到底是出廣南好,還是出川蜀好,想來想去,還是定的川蜀,畢竟上一次把廣南許多江湖好漢坑了一把大的,名聲有點差了……
只要蘇武一敗而歸,名聲一失,趙構便會立馬出川蜀,川蜀之地,最是蘇武勢力薄弱之處,哪里的高門大戶,忠義者眾,只待趙構去振臂一呼,那是錢糧烈士,多如牛毛。
若再得漢中與關中那些舊日宋將支持一二,得屬入隴,豈不就是昔日諸葛亮北伐的謀劃?
若真得漢中關中,更也是漢朝劉邦問鼎之局。
大事可期!
趙構來見段和譽,便是想知道一件事,已然當面在問:“國主,那城中之流言,說善闡府捷報連連,可是當真?”
段和譽看了看趙構,微微點頭:“不假!”
趙構頓時就喜:“如此,甚好甚好!”
段和譽是一點都喜不起來,看著趙構,莫名有些來氣……
本來是利益共同體,怎么忽然之間,趙構得利了,他卻越發危險了……
趙構立馬也感受到了這一點,開口來說:“國主勿憂,若是那蘇武當真在善闡府久戰不克,國主還有一法可以壓制國內亂臣賊子。”
“是何法?”段和譽立馬就問。
“自就是立馬派大軍去援,這不是圍城之戰嗎?那蘇武若是久攻不克,見得還有大軍前來支援,這氣候也越來越熱了,自當退兵而走,那解圍之功,退敵之功,豈不都在援軍身上?”
趙構是有點腦子的……
段和譽聞言,面色緩和不少,卻又道:“嗯,威楚府楊護,也是此策……”
楊護來的書信,便是搶功之意,他最近,自可以搶到頭功,都是各自有打算的……
“哦,那這位楊將軍,謀略著實也高!”趙構倒也不搶功,他對大理的事情,沒那么上心,更也不會在乎大理這一點點什么功勞。
段和譽擺擺手:“只待過兩天再說吧……”
這是謝客之意,自就是讓趙構回去。
不想此時,門外有軍漢大呼:“稟告國主,善闡府捷報,善闡府六百里加急捷報!”
這話語,雖然帶著點口音,但聽在趙構耳邊,真如仙樂。
只看趙構幾步走到殿外,看了看那送捷報之人,他甚至忍不住越俎代庖:“還不快快進去,國主就在里面,速速呈去!”
軍漢當真也往里進,只以為是國主傳來的話語。
捷報自是呈在段和譽面前,段和譽打開就看,趙構在旁,多少有些猴急,猴急得抓耳撓腮,他甚至想著湊過去一起看,但也知道,這般就失禮了,只管等在一旁,巴巴望著段和譽……
只待段和譽看完書信,面色更沉,又看了看趙構那期待的模樣,還真也通情達理,把捷報往前一遞:“大王也瞧瞧……”
趙構連忙來瞧,捷報內容不多,又是大捷,燕軍再攻城,全軍三萬余盡出,三面圍攻,打得昏天暗地,死傷無數,城下躺著的燕軍尸首,至少五六千具,夜半了還有車架來收尸拉回……
高量成,大勝!善闡府,固若金湯!
趙構喜不自禁,激動都在雙眼之中,腳步下意識來去幾番,好似恨不得一步跨去,就入川蜀,立馬站在成都府的城頭之上。
那邊,段和譽在看隨著捷報來的另外一封信,楊護之信,教國主速速下令,援軍皆出。
否則……否則高量成就真成了救國救民的護國神將了,那高家兩代人名望之大,那真是耀眼如日,無以復加。
這封信,段和譽看完之后,又看了看趙構,倒也并不藏著,也一并遞給趙構去看。
趙構接過就看:“國主,此言不假,此言不假啊,當速速進兵,與城池為掎角之勢,速勝蘇武!蘇武之軍,連番大敗折損,異國他鄉幾千里,此時此刻,定是軍心士氣衰敗非常,正可速勝!若是慢了,那蘇武久攻不下,許就自去,那功勛名望皆在高量成一身……”
段和譽嘆息一語:“大王先去,我自再思索一二,也與朝中之臣商議商議……”
“好好好,國主速速決斷!”趙構,顯然等不得了,一刻都不愿多等,只想馬上聽到蘇武兵敗大理倉惶而逃的消息!
蘇武金身一破,趙九四千大軍入川蜀,川蜀之地,膏腴所在,天府之國,錢糧無數,大旗一舉,天下之勢,風起云涌,起義之兵,定也不可勝數……
西北諸多軍將,本多是見風使舵之人,更還有種家相公坐鎮,到時候,入漢中關中,不過書信來往之事也,定是可以不費一兵一卒!
西軍精銳,如此,盡皆在手!
趙構懷著激動的心情快步回去,好消息源源不斷,更也要回去告訴麾下曹成與諸多軍將,軍中本士氣低落,此時,正當振作!
行宮之內,段和譽倒也不多等,親自去佛堂,再見六鉉與妙澄二位大師。
事情清楚,段和譽只問一語:“二位師父,楊護之策,不可謂不佳,此時此刻,好似也唯有此法……”
六鉉來言:“此驅虎吞狼之策,那楊家,又是什么好人家嗎?來日得勢,豈能不是禍患?”
楊家人,祖上那是真殺過段家國王的,六十年前的事,對于六鉉而言,那是有記憶的……
妙澄也言:“總也好過高氏一家獨大,如此,最壞不過高楊并舉,此帝王心術也,平衡之道,許也能換得國主權柄穩固!”
六鉉在嘆:“萬沒想到,高量成年少至此,竟真有這般才能在身。”
“許也是那蘇武,言過其實!”妙澄也說,反正,說來說去,都是在為之前計策不可實現而解釋……
段和譽也嘆息:“唉……唯有這么一招驅虎吞狼了……”
妙澄又道:“來日,且讓這虎狼相爭,也不是沒有辦法……”
此時六鉉才點頭:“虎狼相爭是個辦法,就怕虎狼決出勝負了,又成一家獨大……”
這些話語,就是大理不到二百年的歷史,以上情形,都是發生過的歷史舊事。
段和譽再問一語:“二位師父,那就如此決斷了?大軍皆出……”
“去吧去吧,但也要防備一番,命那楊護等候幾日,只待諸軍皆至,再一同出兵,如此,解圍退敵之功,也不至于全在楊護一人身上!”
六鉉之語,反正是防了這個要防那個,都得防著,也不能讓楊護坐大太快。
段家人,一直以來,其實活得挺累……
段和譽點頭:“好!議定如此,就這般行事了!”
說著,段和譽起身一禮,飛快往前去,諸般命令,一一要發。
此番發兵之數,四萬五千,羊苴咩城兩萬左右,周遭郡府,一萬余,威楚府楊護,一萬余……
若是再加善闡府高量成一萬余,差不多就是六萬人。
幾乎就是此時大理國所有能臨時調動的人馬了。
諸部大軍,得令而動,有些能先走,只管先往威楚府去聚集,主要都是明日才能出發。
段和譽自己也要出發,他自不去戰場,但他得到威楚府去,原因很簡單,他得是名義上的領兵統帥……
如此,將來真說起來,怎么也當是他段和譽領兵打敗了大燕皇帝蘇武犯境……
諸多大軍,次第而發。
段和譽不得三日,也到了威楚府處,倒是速度極快,這三日,還來了一個捷報,說是燕軍沒攻城,但高量成夜半率部出城劫營,收效甚大,火燒燕軍營帳三四百個,燒死燒傷不知幾何,高量成安然而回……
便是把段和譽急得不行,入了威雄城第一件事,便是在問:“善闡府燕軍未退吧?”
楊護連忙來答:“回國主,未退未退,但斥候來答,近幾日燕軍皆不主動攻城了,只怕那蘇武已然萌生退意,國主若是再不來,咱們若是再不進兵,只怕要晚啊!”
楊護之言,一來也是他所知道的事實如此,二來是他等不及真要這個頭功了。
果然,段和譽一語就來:“那還等什么,前鋒先出,大軍接著再出,開拔開拔,出擊善闡府,擊退犯境之敵!”
楊護大喜:“臣愿為先鋒!”
段和譽看了看楊護,點點頭:“好,將軍速去,旗開得勝!”
沒辦法,楊家而今式微,是要抬一手了,不然制衡不了高家。
只愿將來,兩家真能再打起來……
反正大理國這一百幾十年,都是這么過來的……
楊護哪里還等,躬身一禮,出門就去,早已來去準備幾番了,什么都準備好了,只待出擊了,國主命令一來,片刻之后,楊護已然打馬出城而去。
一日之后,善闡府外,燕軍營寨之中,還真別說,真有三四百個營帳被燒了去,燒得是一片黢黑……
這火,倒也不知是高量成親手點的,還是蘇武親手點的……
三四百個營帳,說多不多,三四千人的營帳而已,沒有營帳之人,到處去擠一擠,也算不得什么大麻煩……
說少也不少,反正三天前的夜里,定是真燒出一片火光來,遠近之處,皆能清晰看到,白日來望,自也真有那一片焦黑……
蘇武坐在大帳之內,閉目養神起來,他其實也等得有些煩躁了,心中只問,怎么還不來?
門外陡然有那軍漢在報:“陛下,斥候急報!”
蘇武頓時而起,吳用更快一步往前去,只管把情報拿在手中,快步回來遞給蘇武,蘇武一拆,便把小小信紙往桌案一拍,一語:“成了!”
吳用大喜:“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陛下謀無不成,戰無不勝!”
“好了,休要說這些話語,戰事才是主要,傳令各部,備戰!”蘇武邊說著,也邊往大帳之外去走,感受著帳外之風,一語在說:“倒也不知京中會試如何了,怕是趕不上了,要去信京中,會試閱卷,不必著急,等某回去再定奪,嗯……春節當是能回得去的,到時候加班加點,上元節當也能放榜,附一道秘信去,會試題目……”
吳用湊耳去聽……
蘇武看了看吳用,沒說,只道:“某寫在紙上,密封好,火漆其上加印,囑咐宗澤等人,任何人不得提前開啟,更不得提前知曉!”
“遵旨!”吳用好似真有些失望,他沒聽到會試題目。
蘇武心中想定,策論之題:上下四千年。
這題目,著實寬泛,愿意議什么,就議什么……
歷史,傳承,家國天下,中原正統,華夷之辯,興亡得失,繼往開來……
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蘇武要看,親自看!
潤十一月,要過完了……十二月了,今年多出了一個月,其實南方氣溫已然在升,春節也不遠了……
吳用卻也有擔心:“陛下,是否真能如期趕回去?是不是留一些余地?”
蘇武擺擺手:“大軍許趕不回去,但某,定能趕回去,這恩科上元節定要放榜!”
吳用看了看蘇武,其實在咋舌,這位皇帝陛下,怎么越來越勤政了?這邊還將是一場血腥廝殺,那邊已然想著要回去加班加點閱卷放榜……
這么連軸轉,這是人能扛得住的?
吳用有些擔憂,本想說幾句諂媚之語,比如勸天子愛護龍體之類,但看了看蘇武那嚴肅的面龐,便也說不出口來……
只能再說正事:“陛下,當去信城內高量成,教他最近,定要嚴加巡查城防,不可露餡,一定要等大理之兵,皆聚而來,到時候戰起之時,他再從城內沖殺而出……”
“嗯,你說得有道理,這些陰謀詭計之事,倒是無出你右,就照此辦理,你立大功!”
蘇武如此一語。
吳用心中大喜,正要說點什么謙虛之語。
卻聽又是蘇武一語說來:“此番回京,加參知政事!”
說完,蘇武轉頭去,上馬,巡查諸營,大戰將至,蘇武常常如此,把每個士卒都看一遍,或者,是讓每個士卒都把他看到!
留得吳用,站在大帳門口,呼吸急促,雙手在抖……
參知政事,就是副宰相了,已然是宰相之名!
此時此刻,豈能不是夢想成真?
“拜謝陛下隆恩浩蕩!”吳用對著已然遠去的蘇武,跪地而拜,這一刻,拜得是涕淚俱下,是激動的淚!
人生所有的價值,這一刻,都到了頂峰,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兄弟們,是要完結了,但也不是馬上,還有許多要寫,甚至很多人物,興許還有一些番外……但完本也不會太久了。)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