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急行在走,四五萬宋騎,兩萬余草原之騎,還帶輔兵二三萬人。大軍身后,還有諸多在大同遣散的兵馬,正在各自歸鄉……
諸多草原漢子,此番也是長見識了,好奇也多,一路上到處在看。
蘇武已然就出河東,入得河北境內,一封加急書信就到東平府。
著早已被天子從東京送回去的武松,親自帶輕重步卒三萬,并兩萬余輔兵,押送糧草往京畿去會!
武松在兵馬都總管衙門接到急信,自是立馬開始軍令四出,整個東平府自也是陡然一團忙碌,無數的車架從城外軍營而入,城池之內的糧倉到處在開。
東平府里,能驚動的人,也都驚動了,宗澤更是自己親自打馬往兵馬都總管衙門去尋武松。
武松正在不斷簽發命令,東平府正在全力動員,京東兩路,要不得幾日,自有詳細命令送到各個州府,還有燕云各個州府,自都是要動員起來的……
這一次,可不是玩笑了,獅子搏兔,當用全力。
宗澤入內,遠遠就問:“武將軍,這大軍是往哪里去啊?”
武松才看到宗澤進來了,連忙起身一禮:“哥哥有令,著立馬調撥三萬步卒,兩萬輔兵,押送糧草入京畿!”
“此事……”宗澤想問的話語不必多言,只是一時又沒問出口,便是問一語:“這是怎么回事?”
便是大同之事,京中已然甚囂塵上,東平府這里,還只是聽到一些不確切的風聲,說是蘇武與王黼在大同打起來了之類的……
武松不多言,只管從桌案上拿起一封書信來:“宗相公請看!事無巨細,皆在其上!”
宗澤連忙接過,蘇武寫來的,是急信,但不是秘信,顯然宗澤可以看。
宗澤自是來看,看得一時就驚,事無巨細自也真在其上,迅速瀏覽一遍之后,宗澤還沒來得及消化一下,就問一語:“這般大軍入京去,只怕嚇煞天下人也!”
武松低頭,繼續簽發軍令,一部一部,都要清清楚楚,什么時候在哪里集結,帶什么東西……
便是一語:“我也不知道,反正哥哥軍令來了,只管照做就是!”
“這般怕是少了幾分思索吧……許是要從長計議才是……”宗澤一時也分不清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但他知道,這般干,著實不符合規制。
武松只管不斷寫寫畫畫,一張一張,口中答道:“我也不知,老相公且去問哥哥如何思索,看看如何計議,軍令如山,不可拖沓!”
“那……燕王人在何處?”宗澤著實是沒有消息。
武松只管搖頭:“我也不知,許還在河東,許已然到了河北!”
“那……這大軍入京,這這……這般不妥啊,有不忠之嫌!”宗澤已然腳步團團在轉,他知道蘇武押著王黼,是要到東京去自辯,他也知道蘇武定是無罪,此時更也知道了,京中之人認為蘇武有罪……
這真是一團亂!
卻聽武松一語:“老相公這話也不一定對,上次我等豈不就是這般引兵入京,還得了勤王救駕之功!我還伴隨天子許久,天子欽封我為京東兩路兵馬都總管,賜金而回,何等功勛?”
“那一次與這一次,不一樣啊!”宗澤自是明白的……
“有什么不一樣?哥哥做的事,自是錯不了,哪里錯過?事事都對!”
說著,武松抬頭來看了看宗澤,又道:“老相公你擔心什么呢?這天下之事,哪里還有我家哥哥處置不好的?放心就是,只管在家中等候消息!”
“唉……”宗澤也是無奈,這朝廷,這規制,一切都不一樣了,事事都怪了……
按照以往,哪里是這般能調動兵馬的?沒有樞密院的令,沒有虎符之類,怎么能調動兵馬出州府?
而今是真不同了……
這事,從來不是好事,但有時候,又能做成一點什么好事……
宗澤看著忙碌非常的武松,一時也是無法,只得往一邊條案去坐,說道:“武將軍,我這也寫一道書信,你一并帶去,見到燕王,定要送到親手!”
“嗯,好!”武松言簡意賅。
“唉……”宗澤落座,當真開始寫書信了,只是這書信一時又不知如何下筆……
只待寒暄三五,開始真下筆了,這一寫去,又收不住筆了,連信紙都不夠用,還喚刀筆吏送信紙來……
那邊武松已然起身,還問:“老相公還未寫就?”
宗澤抬頭看了看武松,又低頭看了看自己那一迭信紙:“罷了罷了,就寫這么多了,話語實在是多,說都說不完……”
武松點頭再催:“老相公,快裝好,我這就走了!”
宗澤還落筆最后幾語:話語良多,難以盡言,大王三思,萬萬三思,三思而行!
再落款裝好,給到武松拿起來往胸間一送,龍行虎步出門去,迎面正也碰上來衙門探消息的李迒。
兩人一禮,武松一邊去拴馬石那邊解馬,一邊與李迒閑說幾句。
李迒也問:“將軍,怎么回事啊?”
武松一語來:“一時也說不清道不明了,反正就是我哥哥教人構陷了,就是那構陷忠良,正要入京去自辯自證!”
“啊?大同那邊真打起來了?”李迒又問。
“打起來了!不過,王黼是什么東西?自是被我哥哥擒拿當場,我一時也說不清楚,給你,你自己看!”武松又把急信往李迒一遞。
遞完,武松打馬就去,信也不要了。
只留李迒在門口處站定,開信去看,一時看得也是呆愣當場,心中波瀾在起。
門口,宗澤又出來了,見得李迒在看信,便在旁邊說道:“你當也與燕王寫信才是,萬事三思!”
李迒與宗澤一禮,便道:“我當速速回去與家姐商議!”
說著,李迒快奔,他感覺到了大事要來,具體是什么大事,他心里沒數,但定是風雨飄搖之大事。
自是快快回家去!
宗澤心中哪里能安寧,站在兵馬總管衙門門口,左右去看了幾番,起身去,往蘇武的府邸去,去尋蘇武之妻程氏。
怕就怕一件事,怕蘇武一時激憤,到時候收不得場面了,總是要勸的,多一個人勸,多一份安心。
蘇武府邸門口,也滿滿是人在進出,有些也是來打探消息的,有些正是府內派出去打探消息的……
宗澤來了,只管入內,程小娘早早在正堂迎候。
宗澤先問幾語孩童好不好之類的寒暄之語,程小娘只管說好,蘇武之子,已然四個月大了,是在燕京城里生下來的,蘇武出征的時候,知道了消息,取了名字,卻是一面都沒見到。
寒暄完了,宗澤開始把事情來說,把蘇武與朝廷之事慢慢來說,自也說到抗旨之事,也說到王黼之事,再說打起來之事……
程小娘自是聽得眉頭又皺又松,但一直一言不發,任何評論也沒有……
直到宗澤說完了,再說一語:“王妃當速速與燕王去信才是,萬事三思,萬事三思啊……”
程小娘只答:“夫君之事,那是男人的事,妾身一介女流,著實不知不懂,更不好多言……”
“這……”宗澤有些意外。
卻聽程小娘又道:“夫君身邊,自有諸般謀士僚屬,還有西北諸多相公與將軍,皆是才智非凡之輩,便是令郎,也在夫君身邊走動,更也是允文允武之人,這么多人在旁幫襯,自當是思前想后,萬事安穩!”
這么一說,宗澤好似又真安心幾分,還真不假,蘇武身邊之人,他大多都熟悉,一個個都是才能不凡之輩,當不至于讓蘇武做出什么難以收場之事……
也還有自家兒子在側……
更也還有西北諸多軍將……
便是程小娘又說:“老相公,妾身一介女流,自是沒有什么見識的,但家父在京,京中還有老劉樞相也在,還有家兄在軍中,他們都當明白事情輕重緩急之理,所以,萬事也是安穩!”
宗澤看著程小娘,一臉欣慰:“王妃不簡單啊,幾言幾語,竟能讓老夫心下也安不少……”
程小娘微微一笑:“都是沒什么見識的女流之言,只是知道,男人們不論什么大事,都非一人之事也,都是群策群力之事,夫君從來也不是剛愎自用之人,所以,妾身不憂,老相公也當安心!”
“好啊……”宗澤點點頭,微微笑著:“那我就回了,哈哈……”
“送老相公!”程小娘作請在前。
“留步,王妃留步!”宗澤稍稍拱手,自己快步而去。
卻是宗澤一走,程小娘陡然面色又憂,耳房那邊走進來兩人,一個是孟玉樓,一個自就是扈玉汝,便是扈三娘。
兩人懷中各自抱了一個,女兒蘇旋娘,已然一歲多了,兒子蘇凱,四個多月。
兩人也皆是憂心模樣,扈三娘開口在問:“倒也不知郎君此番事大事小……”
程小娘一語來說:“不必擔憂,那么多才智非凡之輩,自會把諸事都做得穩穩妥妥!”
“嗯……”扈三娘輕輕一聲。
“好了,無妨無妨……這般,咱們在家里準備一些帖子,后日,請諸多在東平府的京東才子詩會!還當親自上門去請易安居士!”
程小娘在做什么?在安京東人心。
“好!”孟玉樓與扈三娘都在點頭,便是要開始忙碌,準備好紙彩紙,還要請那字跡周正之人,也得提前擬定一個名單,自也還要備宴備酒,備諸般雜物,工程量可不小。
那邊李家府邸。
李迒焦急非常:“姐,這……我自看不明白,這都是什么事?”
李姐其實也一頭霧水,手中的書信都看清楚了,但事情也看不明白……
她吸了一口氣上來,重重吐出去,自顧自呢喃:“頭前還收到燕王上奏自辯之書信,條條有理,我自把書信傳閱了許多人去,士子也有,大儒也有,皆說有理,朝廷豈能這般,那王黼豈能這般?”
“姐,這不說了嗎?奸佞,王黼是奸佞,巧舌如簧,挑撥離間,構陷忠良!”李迒指著書信在說。
“那……這般……是好還是不好啊?”李姐就問。
李迒一頭霧水來,搖頭就答:“我……我也不知啊!”
“你是男人還是我是男人?”李姐一語罵人懟人。
“姐,你這話,你這叫什么話?”李迒也氣。
“那你就好好想好好說,這些都是你們男人的事!”
“姐,你巾幗不讓須眉,你女中豪杰,你來說……”
李姐一時來氣,起身了:“那就不說了,出門去,與頭前一樣,讓那些士子也看看,讓那些大儒也看看,且看如今,到底是個什么事……”
“行吧行吧……”李迒點著頭,趕緊往前去安排車駕,姐姐要出門訪客。
訪的自就是京東的名士大儒!
京東之人,自也還不知天子已然被嚇得出走荊湖了,所帶之人,程萬里、秦檜兩個主要,中書門下官員許多,也還有不少樞密院的官員……
許多人,這是第二次隨著天子逃出京去。
所帶之軍,依舊是頭前童貫臨時組建的捷勝軍,捷勝軍統制名叫張師正,乃是陜州一個軍將。
只管是一行人,急忙往荊湖去,第一個目的地是漢陽軍,漢陽軍扼守漢水與長江之要地。
其實就是西北軍走漢中這條路過來的水道,在這里,等的就是西北諸軍。
乃至,過江去也是重鎮,便是江夏與鄂州,若是沿著漢水而上,那就是襄陽,更是重鎮堅城,這里,自是進可攻退可守,眼前最好的觀望之處。
且還有一點,這里四通八達,荊湖南北路,乃至漢中,錢糧人手調配,方便非常。
天子還沒到,自已然有那快馬先去,把天子移駕的消息先通知荊湖之官員。
更也還有軍令調撥的圣旨,漢水為要,管你是禁軍還是廂軍,亦或者鄉勇,只管各地都往漢水沿線的城池去聚集,荊湖南路,自就往鄂州江夏聚集。
至于漢陽軍附近之州府,自就往漢陽軍去聚兵馬。
圣旨就是這么個圣旨,到處去發。
錢也好,糧也罷,暫時一概沒有,后勤如何調配,輔兵民夫如何征召,那自也安排,只管是諸多知府知州知縣,看著辦,都得送,不斷送!
反正事情要做好。
這荊湖之地,本就是魚米之鄉,當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如今天下勤王,只管忠心為國就是!
也是天子一時還來不及與諸多臣子來細致商議這些事,別看這事情好似沒什么,其實很繁瑣。
調撥民夫與錢糧之事,涉及到每個州府人丁幾何,出產幾何,賦稅幾何……
如此,才能按照數據,一一攤派安排,走得急,來不及……
許也還等到了地方,天子見到荊湖諸多官員,再來仔細商議,眼前,只管有多少趕緊弄多少……
天子這邊在走。
北邊,眼看著蘇武大軍已然就入京畿了。
監國之太子趙楷,正也憂心忡忡上那城池去看,要問京畿有兵嗎?
那自也是有的,京畿禁軍賬面上至少還有八九萬之多,京城里諸般衙門的差吏,那自也攏得出二三萬人。
還有趙楷一直以來掌管的皇城司,也有數千人。
此時,城防之上,反正調撥來去,看著也不少,城頭上也站定了許多。
新任太子趙楷站在城墻之上往北遠眺,副樞相劉延慶跟在一旁。
趙楷也問:“劉樞相,此番,當真是那起兵謀逆之事嗎?”
劉延慶雙手負在身后,口中嘖嘖兩聲,一語答來:“許不是,許也是……”
“樞相這是何意啊?”趙楷滿臉焦急,給他留在東京監國,他自是心慌意亂。
劉延慶還真答:“處置得好,自不是什么謀逆了,處置不好,怕是軍中嘩變,不是謀逆也成謀逆……”
趙楷連忙就問:“那那……那如何才是處置得好?樞相教我!”
劉延慶沒有急著說話,而是把趙楷也打量了一二,并未上下打量,只是認真看了看趙楷的臉,想從趙楷的臉上看透趙楷的內心。
其實看得透,一個清秀儒雅的文人!
劉延慶便道:“那臣當真答一答?”
“樞相教我!”趙楷當真有禮有節躬身一禮。
“那臣就說一說,只說那……王黼,一個奸佞小人,定是反復之輩,此時怕早已是把所有事推脫給了官家,他一推脫,豈不全軍皆驚?軍漢們怕尋不到活路,怕真要嘩變!”
劉延慶許不懂其他,但懂軍漢!懂得那些驕兵悍將。
“那只要讓王黼把罪責應下來,是否就……”趙楷并不傻,邏輯清晰非常。
劉延慶卻是搖頭:“只怕……王黼做不到!”
“為何啊?”趙楷大急。
“因為……他怕死!”劉延慶篤定一語。
“何以見得?”趙楷又問。
“昔日女真圍城,他跑得比誰都快!”
趙楷連忙去想,還真是,急切再言:“那……那當如何是好?”
劉延慶一語來:“殿下可有……”
“什么?”趙楷問。
“殿下……如今乃是太子……這里,更是東京,三省六部,二府三司,諸般衙署所在之地!”劉延慶這么一語。
趙楷聞言大驚:“這是何意?”
劉延慶不言,他知道,趙楷很聰明。
還能何意?太子自立,先皇罪己,新君安撫軍心,諸事可解,不論蘇武內心里是如何,至少名義上難以發作。
劉延慶顯然也不愿天下大亂,打成一鍋粥!
趙楷顯然聽得懂,他卻早已惶恐不安,身形瑟瑟在抖,劉延慶目光還盯著他看,他連忙又道:“樞相,萬萬不可,萬萬不可,我豈能做這般不忠不孝之事?萬萬不可!”
劉延慶眼神里帶著幾分失望,搖頭嘆息:“殿下忠孝!”
“萬萬不可再說此語,我豈能如廢太子那般行事,豈能落得那般下場?豈不教天下人笑話?豈不青史萬代,臭名昭著!不可不可,不可再言!”
趙楷不斷擺手。
“老臣之罪也,一時胡言,殿下恕罪!”劉延慶躬身去拜。
“可還有妙策?”趙楷又問。
劉延慶微微抬眼,去看北方,來了……
那旌旗已然如云在來,北邊寬闊無垠的平原上,許不得多久,就將遮天蔽日。
劉延慶輕聲一語:“真來了……”
趙楷連忙也轉頭去看北方,脫口而出:“這可如何是好啊?”
“殿下勿憂,殿下安危無虞!”劉延慶很篤定。
“兵將嘩變,我如何應之?”趙楷心中,生出了恐懼。
“唉……”劉延慶左右看了看,看著城頭上的軍漢,鐵甲也穿著,弓弩也拿著,長槍也鋒利……
只是每一張臉上,都是呆呆愣愣的模樣……
劉延慶并沒說話。
趙楷卻慌忙在說:“樞相啊,此般城防之事,一應付與樞相之手,樞相定能化險為夷,能把此事應對過去!”
“老臣,遵旨!”劉延慶拱手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