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5章 雙方博弈,顧瑾破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事情的發展并未出乎顧瑾的預料。

  王應琛確實是個有能之人。

  同樣,他也知道顧瑾與趙匡的才能,縱使顧瑾已經將所有能做的都做了,包括王應琛麾下乃至遼國眾將都在不斷地請戰,但王應琛卻仍是將這些人全都攔了下來。

  這就是王應琛的恐怖之處。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王應琛、顧瑾、趙匡這般人物。

  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劉繼元終是忍不住了!

  其實他也沒得選擇。

  遼國此次出兵,就是在時時刻刻的詐出北漢的一切,舉國上下都在時刻負擔著遼國的精銳。

  這是北漢不可承受之重。

  再加上劉繼元本就是一個十分暴虐之人,他自是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劉繼文這個偽帝活著。

  這可是代表了皇族的正統。

  他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與遼國站在一處。

  自然而然要去抓住一切的機會去爭取自己的利益。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

  他毫無征兆的便發動了自己麾下的大軍。

  ——局勢驟變。

  面對襲擾而來的北漢人馬,顧瑾自是早已有了應對,當即便率領著麾下的精銳,直接從外鑿穿了正在與劉繼文廝殺的北漢軍。

  以雷霆之勢,直接將劉繼元的大半精銳全都留在了此地。

  甚至比以往的攻勢還要兇猛。

  要對付王應琛這種人,便不可能是十分容易的。

  顧瑾早就已經看出了這一點,所做的一切自是也始終考慮到了這一點。

  就在此戰結束。

  他當即便總領了宋軍,駐扎于太原。

  旋即令趙匡所統帥的禁軍向著后方緩緩撤退。

  他也不知道王應琛到底會不會上當,但他已經將一切能做的都做了。

  掛咸魚壓氣味兒.通過小仗的勝利及顧氏的聲望來穩定軍心。

  再到以一場大勝來震懾敵軍。

  讓中軍緩緩撤退。

  再加上趙匡從始至終都未曾露面。

  這一切的種種甭說是別人,甚至就連知道詳情的一眾將軍們都產生了動搖的想法。

  陛下是不是真的死了?

  顧瑾也不知道王應琛到底會不會上當,但無論如何對于大宋而言,這一仗都已經夠本了。

  太原城破。

  北方的門戶已經徹底打開。

  在當今的天下局勢之中,誰占據了太原便可以說是占據了主動。

  就算是王應琛仍舊不上當。

  他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將趙匡送回開封。

  這樣拖下去,是沒有意義的。

  上京臨潢府,丞相府。

  宋軍的種種動向都在第一時間被人送了過來。

  王應琛凝視著一封封急報,面色凝重。

  “宋軍.竟然退了?”

  他語氣復雜,仿佛直至此刻,仍難以相信眼前的情勢。

  而他帳下的謀士們,卻大多面露不滿。

  說到底,無人不貪功——尤其是在大遼這個以法家耕戰立國的體制下,軍功之重,關乎前途。

  王應琛在遼國雖位高權重、一言九鼎,但如今看來,他卻成了眾人立功之路上的一塊巨石。

  就連他的心腹,也難免心存異議,只是無人敢明言罷了。

  “丞相,”見王應琛再度遲疑,一名年輕文士終于忍不住開口,“眼下大勢明朗,趙匡必死無疑。”

  “何不趁此機會——”

  話未說完,王應琛已抬斷:“不可!”

  “爾等這是小看了顧氏,更小看了宋主!”

  “絕不能貿然進攻。”

  “維持當前局勢,再穩幾年,我大遼必可一統天下!”

  他的態度仍舊是十分的堅決。

  聞言,一眾心腹自然而然的便默默低下了頭,將眼神之中的不滿全都給隱藏了過去。

  時間匆匆流逝。

  當前的局勢就是這般,遼國既能窺探宋軍動向,那宋軍自然也能洞察遼廷之變。

  顧瑾第一時間便捕捉到了遼國朝中的暗涌。

  這一變動,讓他瞬間察覺到一個新的契機——

  王應琛既不肯上當。

  那便主動出手,逼他出手。

  朝堂向來就不是一個人的游戲,縱使是昔年那一位位極具輝煌的顧氏子弟,除了最耀眼的幾個,在這朝堂之上卻仍是做不到一言九鼎。

  其實就連他也不得不承認,王應琛的想法確實很對。

  在這仍以農為本的時代,憑借遼國遼闊疆域,切實推行法家那一套耕戰體系,確能在數年之間強兵富國、倍增國力。

  但他終究太年輕了。

  這也恰是法家士子常陷的窠臼——

  過于執信“法、術、勢”之道,篤信嚴刑峻法、權謀馭下,卻輕忽了人心相背、利益交織之復雜。

  如同商君立法而秦強,卻亦埋下怨望之種;

  韓非論君勢,卻難終自身之局。

  王應琛眼中只見律條與君權,漠視了舊族權益、朝堂平衡,乃至人情緩急之間藏著的變數——

  而這,正是顧瑾可以借力破局之處。

  其實甚至都無需顧瑾去琢磨該怎么下手,還未等過去多久,就已經有人送來了密信,想要與顧氏聯手,共同除掉王應琛。

  他已經影響到了太多人的利益。

  以他的底蘊。

  還不足以讓所有人都甘心受他脅迫。

  對于這封密信,雖然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王應琛的再次試探,畢竟這送信之人甚至都未曾表明身份,但顧瑾自是順之行事,只不過確是未曾在其中明著出力。

  于他而言。

  有著這一封密信其實便已經足夠了。

  就在此事過后,顧瑾當即便再次利用起了顧氏早已隱藏在各國之間的暗探,聯絡起了北漢境內的各家學子。

  ——尤其是劉繼元。

  沒錯,顧瑾雖是大敗劉繼元,但卻并未取他性命。

  這種人就是個攪屎棍。

  留其一名反倒是會有可能又想到很多東西,顧瑾又豈會去成全劉繼文?

  劉繼元本就是個十分暴虐之人。

  尤其是再次戰敗之后。

  他雖然名為帝王,但如今已經完全就沒有了半點的地位。

  這對于他這種人而言,本就是折磨。

  顧瑾就是要通過這些人來煽風點火,推動遼國內的暗涌,這絕對可稱之為當前局勢之下,最好的破局之法。

  整個計劃也是頗為順遂。

  但可惜的就是趙匡的身體確實在當前局勢之下越來越差。

  宋軍主帳。

  看著臉色越來越差,甚至已經難以起身的趙匡,顧瑾的表情同樣也是愈發復雜。、

  “懷瑜.”

  “朕,能否死在戰場之上?”

  趙匡強忍著身體所帶來的痛苦,就那樣緊緊的盯著顧瑾說道:“此生,中原能否一統?”

  其實若是沒有顧瑾的話。

  以趙匡的性子,絕對會選擇直接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就如原本歷史之中那般。

  當然,這并非是代表著趙匡相比于原史沒有任何的長進,畢竟在原本歷史之中,趙匡數次北伐皆是惜敗,最終還死在了途中。

  但以如今的局勢而言。

  大宋的國力哪怕是強攻,也并非是沒有可能拿下整個北漢。

  但主要問題就是,國力不是這么消耗的。

  遼國疆域本就遠超大宋。

  哪怕這一仗能夠拿下整個北漢,那宋軍所付出的代價也一定不小,而這所引起的反應就只能是一個。

  那就是大宋可能百年之間都難以一統整個天下了。

  顧瑾就是因為這一點,才始終都沒有選擇強攻。

  而這也正成為了趙匡的遺憾。

  他想要一統中原。

  想要會讓自己的這一生最后落幕在戰場之上,至少不能就這樣毫無意義的死去。

  聽到這話,顧瑾不由得輕輕嘆了口氣,但只是默默的朝著趙匡拱了拱手,認真的道了句:“陛下放心。”

  并非是他沒有自信,無法做出承諾。

  相反,如今的他遠比以往有自信。

  但這其中所需要的時間到底要多久.顧瑾就不能確定了。

  趙匡的身體太差了。

  可以說現在的他就如同風中殘燭,時刻都會死去,就僅僅只剩下一個執念所牽掛著。

  顧瑾又能給出什么回答?

  這一句話,其實便已經足夠了!

  整個天下的局勢在雙方的不斷博弈之間悄然生變。

  王應琛在針對宋軍;

  顧瑾在著手于遼國內部的矛盾。、

  雙方手段齊出,一方是想要分清其中的真偽,另一方則是要激發其潛在的矛盾。

  如今的百家之人確實是變化非凡。

  尤其是對于劉繼元這種極為情緒化的人面前。

  他們的每一句話都能直接戳中劉繼元的痛點,讓他愈發失去理智,幾乎日日都在想著該如何復仇,該如何奪回疆土。

  而當他的這種情緒愈發無法控制之后。

  劉繼元這種人,就會產生出很多不同的想法來。

  “壞人絞盡腦汁,不如蠢人靈機一動。”

  這句話在如今這種情況之下可謂是彰顯的淋漓盡致。

  劉繼元先是不斷給王應琛送去禮物。

  想要讓王應琛直接下令。

  但眼看著王應琛不答應之后,他又改為了給耶律賢這個皇帝送禮,并且誠懇的請他救救北漢,甚至是直接提出了做遼國附屬之事。

  若是換做了耶律璟執政的那段時間。

  耶律璟絕對會答應此事。

  但耶律賢不同。

  這個在原本歷史之中便是遼國中興之主的皇帝,面對這一切時絲毫都不以為意,甚至還主動幫著王應琛穩定國內的矛盾。

  這終是讓劉繼元感覺到了絕望。

  而就在這種情之下,他將目光對準了遼國的那些極為貪財的宗室與將軍們身上。

  換做任何一個皇帝或許都不會做出這種事來。

  哪怕就是劉繼元自己在沒有失去理智的情況之下,都絕對不敢如此。

  私自聯絡他國的宗室與將領。

  這無論怎么看,對于他而言都是亡國之舉。

  縱使擊退了宋軍。

  耶律賢和王應琛也絕對不會再容忍他。

  但現在的劉繼元就是做了。

  對于他而言,只要能夠殺了劉繼文,他甚至可以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而這種行為也是十分有效。

  別忘了,遼國的這些將領們,包括不少的宗室,早就已經不止忍了多久。

  而縱使王應琛制定了十分周全的法度。

  也終是會有人在這種情況之下,仗著自己的身份選擇去冒險!

  劉繼元就是一個成功的引子,去牽動遼國之中的種種矛盾。

  王應琛并不是顧氏。

  縱使是顧氏,顧瑾都需要通過一次次的對外作戰,對內整頓來穩住自己的地位。

  更別說王應琛了。

  他于內所做的確實夠了。

  但他卻差了戰功!

  而無論是曾經的遼國也好,亦或是現在的遼國也罷,戰功都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

  而這,也正是顧瑾所等待的良機!

  “立刻傳令。”

  “不可與遼軍交戰,大軍立刻退回太原!”

  太原,剛剛收到消息的顧瑾立刻便站了起來,整個人的眼神在這一刻亦是有了變化。

  “喏!”

  甲士瞬間便沖了出去。

  不多時,一眾的將軍也是紛紛趕了過來,皆是收到了遼軍有了動作的消息。

  剛剛走進堂內,便立刻紛紛請戰。

  “太傅!遼國這群蠻子終于出來了,末將愿為先鋒,定破賊寇!”

  “末將愿為先鋒!”

  聲聲喊殺之音不斷響起。

  這群將軍其實也一直在憋著一口氣,如今可謂是終于看到了曙光,又豈能不激動?

  “不可!”

  顧瑾直接擺了擺手,肩胛骨眾將士們的聲音全都壓了下去:“此一戰,任何人不可出戰,違者立斬!”

  他的表情十分嚴肅。

  聞言,眾將的臉上皆是露出了疑惑之色。

  不是一直都在等著遼國動兵嘛?

  如今好不容易等到了機會,又為何還不動?

  “太傅!”

  就連一向沉穩的楊業也按捺不住了。

  北漢乃是他的故土,他豈能眼睜睜看著家園長久陷于戰火?

  他當即踏前一步,高聲道:“如此良機,千載難逢!”

  “我軍若能一舉吞下遼軍,便可破開防線,直插腹地——太傅,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聽到這話,眾將士不由的點頭附和。

  臉上皆是充滿了不甘。

  但顧瑾的表情卻仍是十分的平靜,就這樣迎視著眾人的目光,淡然說道:“釣魚——”

  “要釣,就要釣大魚。”

  他不僅僅是要攻占整個北漢之地。

  同樣也要除掉王應琛!

  這,絕對是當前最好的機會了!

(Ps:跪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