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三聲敲門聲傳來,王節庵一下子就警惕了起來。
“誰!”他開口喝問了一句。
不管是他的妻妾還是管事、奴仆,都沒人會這么敲門。
只有不知他習慣的人,才會這么做。
所以這必然是個陌生人。
他是有練武的,只是并沒有多強,在江湖上也只是中等水平。
能夠悄無聲息潛入他府邸,瞞過府上的侍衛、門客、供奉,絕對不是一般人。
“客人。”楚丹青應了一句,他沒想到王節庵會這么警覺。
要么是做賊心虛,要么是常有刺殺。
王節庵聽到這話卻也是眉頭一皺,按理說這個時辰拜訪,必然是沒有什么好事。
但事已至此,自己若是拒之門外不僅無用,還顯得自己心虛。
“請進。”王節庵舒展眉頭,開口說道。
楚丹青則是推門而進,王節庵一見楚丹青,身后跟著郭銘和大寶。
“客人深夜來訪,是有什么要緊事嗎?”王節庵隨手合上了手上的公文,問道。
“事是有,不過現在應該不要緊了。”楚丹青說著,取出了當初從蠟丸里拿出來的紙條。
“這是斡亦剌太師朱世昌.”
楚丹青把情況一說,包括鐘皓之死等等。
“那圣旨是假的。”王節庵嘆了一口氣說道:“可惜了這等忠臣良士。”
雖然他看鐘皓不爽,但還不至于去添油加醋。
對方臨死的表現雖然雙標,但行為確實是忠臣。
論跡不論心,不要看他的想法,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這事周總兵也說了,但是他過不去這個坎,半路就喝藥死了。”楚丹青說道。
王節庵是兵部尚書,從某種意義上,發圣旨這種大事肯定會知道的。
圣旨可不是皇帝寫一下然后蓋個印就可以往下傳了。
那是有專門的流程,除非你是開國皇帝或者李世民這類能給開國皇帝封太上皇的太宗。
不然肯定不會直接出門。
而作為兵部尚書的王節庵,這種發向邊關的圣旨他在流程范圍內。
“至于文康走私販賣之事嘛。”王節庵說道:“此事我早已經知曉了,然而沒有證據。”
“他在朝堂上權勢滔天,得著陛下的寵幸,若是按那朱世昌所言保住鐘老大人確實不難。”
“可要想扳倒他,怕是難之又難,除非有走私販賣的實證或者他失去陛下恩眷才有可能。”
話一出來,楚丹青就立刻明白了。
這文康就是縉帝推出來的刀。
真正的權力怕還是集中在縉帝的手上,否則王節庵這么一個實權的兵部尚書也不可能被壓制。
“皇帝不知道他做了這么些個事?”楚丹青問道。
王節庵沉默了,嘆了一口氣:“應當是知道的。”
走私販賣所得銀兩,怕是大部分進了縉帝的內帑。
至于假傳圣旨之事,皇帝肯定也知道。
之所以放任,也簡單。
等文康用的差不多了,成為殺他的證據之一。
至于死的鐘皓?說實話,別說縉帝了,王節庵都覺得他除了忠心真沒什么用處。
若是真有能力,也不至于會連這么一點小事都辦不好。
當年使團之事發生后,縉朝也和斡亦剌溝通過,甚至邊境都出了摩擦,也打過兩場。
后面兩國也是再繼續互相出使使團,都沒有出什么問題。
然后就把鐘皓的事情冷處理了。
王節庵乃至是朝廷,那時候都以為鐘皓死了,畢竟一點消息都沒了。
誰能想到對方居然如此堅強的活著。
而且他也是真不濟,去的時候把事情搞砸,回來更是折騰了一大圈什么都沒辦成。
因此他就算是歸國回朝,也只會被縉帝安排成泥塑菩薩供著當標桿。
“這樣啊。”楚丹青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王節庵并沒有說謊。
那就很好了,皇帝和文康這兩個都別想看見明天的太陽了。
待會出了府邸,他就直奔皇宮而去。
“三位來的正好,王某有一事相求。”王節庵轉移了話題,臉色一肅說道。
“請說,只要不是太麻煩,能幫的我出一份力。”楚丹青倒是沒有直接拒絕。
聽到這話,王節庵說道:“三位今日入城時,應當也是聽說過了斡亦剌使團之事吧。”
“倒是聽說過,是因為比武之事吧。”楚丹青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肯定是王節庵看到他們能悄無聲息的摸到書房,想著借他們的武力扳回面子。
“正是。”王節庵直接說道:“我想請三位為國出力,與那斡亦剌胡人斗上幾場。”
王節庵自然是默認了楚丹青他們三個人是縉人了。
不然為什么要如此千里迢迢的去救人,又還給他送信。
這等人肯定是忠君體國之輩。
“有兩個問題。”楚丹青說道:“你一個兵部尚書,管什么禮部的事情,再不濟也還有鴻臚寺吧。”
“然后就是偌大個神華京,還找不到幾個高手,非得用我們哥仨這籍籍無名之輩?”
“縉朝真要虛弱成這模樣,我看還是早點滅了吧。”說到這里,楚丹青都無語了。
郭銘可是感知到了神華京里有不少高手在,年輕一代的也有不少。
并沒有出現人才斷代的情況。
“文康收受了斡亦剌使團的賄賂,進了讒言。”王節庵無奈的說道:“這差事本不應該落到我手上的。”
“也正因為此事,朝野上下內外的兵馬,都出現了換防、調將的情況。”
“至于神華京內確實有不少高手,然而這次比武乃是年輕一代。”
“朝野中人人藏拙不出,文康似乎有意要釣出江湖少俠,以作清剿。”
“這才.唉。”
楚丹青忽然發現了一個盲點。
在大多數人看來,王節庵確實是忠臣,所作所為也確實能夠讓縉朝強盛起來。
但是在皇帝眼里可不一樣。
你王節庵不僅手握重權,還行事離經叛道多有狂悖。
這也就算了,你居然還和江湖門派牽扯甚深,結交各大江湖豪俠。
為人更是德高望重,一呼百應。
這要是哪天真想開了要當皇帝怎么辦?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削,這才有了這些事。
玉劍關換總兵之事,也是對王節庵打壓的一個縮影罷了。
可現在,王節庵還沒有發現這一點,只是以為皇帝單純的在平衡朝廷權術。
不出意外,等斡亦剌使團離開后,王節庵就要借著本次辦事不利而被清算了。
只能說看待事物的方向不同,則是另一種觀感。
“但你們三位不同,你們年紀輕輕便是江湖上遠超同輩的高手。”王節庵臉上浮現出笑意:“這等武藝,報于朝廷必不負日夜磨煉。”
“這個.可能沒辦法。”楚丹青拒絕了:“我們練武是為了修身養性,不是為了打打殺殺。”
“再說了,朝廷能人輩出,若是讓我們三個出了風頭,難免遭到嫉恨。”
“我們還年輕,不想英年早逝。”
楚丹青后面的話就說的相當的直白了。
王節庵一聽,也是一愣,隨后細細思考了一下,拱手說道:“是王某考慮不周了。”
“文康既然盯著我,若真讓你們三位當這出頭鳥,確實不妥。”
他并沒有拿大義綁架楚丹青,之前確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那些個少俠確實無妨,畢竟初出茅廬。
可楚丹青這種武藝火候都夠的人,很容易被看成是他的黨羽。
至于使團的事情,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還有一件事,斡亦剌那邊有變故,你知道吧?”楚丹青問道。
“倒是聽說過。”王節庵開口說道:“據說四十二部內亂廝殺,伏尸萬萬人。”
“內亂應當是真的,至于伏尸之數,怕是以訛傳訛。”
主要是人數太夸張了,萬萬人,那是億。
說到這里,王節庵也頓了一下,這才低聲說道:“陛下暗中調動天下兵馬,御駕親征閃擊斡亦剌,趁其虛弱一舉殲滅。”
顯然這是機密,不過楚丹青的魅力和初始好感度過高,所以才跟他說的。
“什么時候走?!!”楚丹青眼珠子都瞪大了。
“今夜子時便動身,或許還會帶上文康隨行。”王節庵說道。
楚丹青是真沒想到,對方居然這么勇,真殺過去了。
“準備帶了多少人?”楚丹青又問道。
如今就帶了千八百人過去,那無所謂,死在戰爭門徒手上也省了他動手。
“陛下動身時輕裝上陣,也不過是八百騎兵,不過天下兵馬匯聚五十萬,最多兩日便可匯合。”
“屆時長驅直入,必滅斡亦剌。”王節庵對于縉帝還是很有信心的。
畢竟這一次去的還有一眾高手和武將,人數優勢加上傾巢而出,何愁大事不成。
至于這所謂五十萬大軍和皇帝,別想了,死定了。
到時候讓其他使徒在路上檢測一下。
楚丹青就不去了,不為別的,就因為子時已過,縉帝已經動身離開神華京。
他把這事在公共頻道里一說,很快就有使徒去處理,估計天亮之前應該就能夠得出結果。
縉帝的實力可不低,也是5階。
如果不算上他們三個陣營,能夠和縉帝過招的,只有斡亦剌王庭的可汗了。
所以要想滅掉斡亦剌,縉帝是必須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