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四十四章 舅甥和睦,劫數之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話表斜月三星洞府外,劉沉香一家子正在府外等候。

  二郎神站在旁處,望著那府門前,正在與三圣母歡喜攀談的劉沉香,其心中亦有喜色。

  早在三圣母勸導之下,劉沉香便是放下了對二郎神的芥蒂,更是因二郎神以功績抵罪,換取三圣母出來,教劉沉香心懷敬意,故此舅甥二人終是重歸于好。

  此間而來,便是為再賀喜于真人,亦是三圣母要來道謝,真人愿教劉沉香在山中修行,孫悟空愿收劉沉香為弟子。

  三圣母說道:“等下我與你入內,你當是要為我引薦你師父。”

  劉沉香面露猶豫,說道:“母親有所不知,我卻是入不得里邊。”

  三圣母不解其意,問道:“何出此言?莫非因你非真人門下弟子,故不得入內?”

  劉沉香搖頭說道:“非是如此,非是如此。”

  沉香口中言說‘非是如此’,但一時之間,又不知該如何開口說明其中之事。

  三圣母等待許久,仍是不明其中,索性問得二郎神。

  二郎神自是不曾隱瞞,即是將沉香之事,與三圣母言說個清楚。

  三圣母在得知劉沉香乃是信守承諾,故不曾踏入,一時無言。

  劉沉香朝三圣母一拜,說道:“故請母親寬恕,我不能與母親同是入內。”

  三圣母說道:“你不過一時戲言,何至于此?但你與我入內,真人必不會說些甚。”

  劉沉香搖頭說道:“母親,南瞻部洲孔氏曾與弟子子貢有言論,是以國柱有三,乃食,兵,信。子貢曾聞孔氏,若必然要去之其一,可去何等。孔氏答得,當去兵。子貢再問,若必然要去之其二,可去何等。孔氏再答,去兵,去食。是以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請母親恕罪,我不能從之。”

  三圣母聞聽,欲言又止,終是嘆氣,說道:“沉香。你有如此之說,足以見你的德行,我自不強求,既如此,我且入內便是,你當在府外等候于你。”

  劉沉香應聲。

  二郎神見之這等,即是要上前叩門。然不待其叩門。

  斜月三星仙洞府內,孫悟空忽是走出。

  劉沉香一瞧見孫悟空,急是拜禮,說道:“弟子見過師父。”

  孫悟空上前將劉沉香扶起,只道不須多禮。

  二郎神與三圣母亦是拜禮,稱是‘大圣’。

  孫悟空先是與二郎神回禮,遂望向三圣母,說道:“早前便曾聞三圣母之名,神交已久,今時方才相見。”

  三圣母笑道:“我亦曾聽聞大圣威名。大圣驍勇善戰之名,三界內外,人人皆知,但我于華山之下,亦曾聽聞。”

  說著,三圣母又是拜得一大禮,說道:“我方是謝于大圣。大圣收得我子沉香為徒,教導其成才,我不知如何言謝,只得拜此大禮,全一二恩情。”

  孫悟空如何敢受,閃身躲開,說道:“三圣母,不必多禮,但我乃是得真君之言,方才受沉香為弟子。沉香成才,亦是其勤勉修行,老孫所助不多,故不必與我拜得此等大禮。”

  劉沉香在旁聞聽,朝二郎神張望一眼,心緒難寧。他這位舅舅,似乎曾做過許多他不知道的事情,且都是相助于他,連他的開山斧都是對方的寶貝,他屢屢揚言要斬殺于對方,對方卻不曾記過半分。

  二郎神亦是知劉沉香所張望,其目光平和,與之對視。

  沉香沉默許久,說道:“舅舅,為何如此?”

  二郎神笑著問道:“你問得何等?”

  沉香說道:“我曾多有無禮。更口出狂言許多,舅舅為何不曾罪我?”

  二郎神說道:“舅甥何有隔夜仇?人間尚且有言‘娘親舅大’,我如何會罪你。”

  沉香聞聽,跪伏在地,朝其叩首。

  二郎神將沉香扶起,說道:“你且起來。但我往日對你所為,皆欲要教你好生修行,莫要有顛覆之危。”

  沉香說道:“外甥知得,絕不敢有忘。”

  一眾在府門前談說許久。

  孫悟空遂請三圣母與二郎神走入府中。

  劉沉香執意不入,便在府外等候。

  不多時,一眾已是行至瑤臺之中。

  三圣母與二郎神在瑤臺中窺見真人,無不以大禮相待。

  真人登坐高臺,拂袖一招,二人即起,他笑道:“查花圣母,真君。你二人所來之意,我已知得,那等道謝之言,不言也罷。真君與我相識許久,互為好友,今此微末相助,不必再提,真君以為如何。”

  二郎神聞得此言,即知真人此間乃大法力,知得他等所來之意,任萬般心意,皆難逃其眼,他笑著點頭,說道:“真人既是如此言說,我自當不再多禮,然其中謝意,若不言說,教我難安。”

  真人說道:“若果真如此,那便是更不須言謝。來日真君見著我之門人有難,可搭救一二,便是算作此謝禮。”

  二郎神自是應從。

  真人同二郎神,三圣母談說了一陣,方才使其離去。

  三圣母在離去之前,言說欲要將沉香帶離山中,問及真人意。

  真人笑而不語,指向孫悟空,意思再清楚不過,沉香說到底乃是孫悟空弟子,要去要留,他做不得主。

  孫悟空抓耳撓腮,說道:“三圣母意思,老孫知得,但沉香去留,憑己心即可,若其不愿離去,不可強求,若其愿是離去,老孫縱有莫大神通,亦留不住他。”

  三圣母明得其言,說道:“既如此,晚些我自是前去問得沉香。”

  孫悟空應聲。

  真人深知二郎神等人此來,一為謝意,二為沉香,此間事了,自不必再留二郎神他等,他即是教二郎神與三圣母離去。

  二人知得真人方才開府,成就大法力自有要事,不敢耽擱,再是拜禮后,離去府中。

  真人則在瑤臺之上,與孫悟空,豬八戒等人談說開府之事,又是為他等修行之事,進行解惑。

  此一來二去,不覺光陰迅速,有半月馀去。瑤臺班中此方才散去。

  真人離去瑤臺后,即得祖師之令,相送太上老君出得府中。

  待是出府,太上老君教真人止步,又是抬頭朝靈臺方寸山中望去,但見山中‘古松蟠虬,龍鱗鶴骨,承甘露而愈蒼翠;琪花吐馥,瑤草含英,沐靈風而自婆娑。苔痕沁玉,石髓凝膏,幽泉漱石,泠泠若環佩之輕叩;空谷傳音,杳杳似天籟之初聞’。

  自真人成大法力,而昭法旨后,山中仙家氣相與日俱增,如今以觀,果真是一上等福地。

  太上老君笑道:“此靈臺方寸山本是一處等閑福地,比不得些許天上洞府,然自菩提而來,有仙家之氣孕育其中,教此有變,后又有你成道,福澤山中,今你成大法力,更是教此成一上等福地。此間,靈臺方寸山可為勝境也。”

  真人躬身道:“不敢當老師所言。”

  太上老君搖頭說道:“此山中今四時如一,無寒暑之侵,絕俗氛之擾。一塵一石,一花一木,莫不涵泳道韻,吐納真靈。足為勝境。”

  真人說道:“山中今有些底蘊,然若是論勝境,弟子所觀,尚是不足。”

  太上老君說道:“如你所言,何為勝境?”

  真人答道:“萬劫不滅,府皆仙靈,可為勝境。”

  太上老君聞聽,錯愕半晌,指定真人,笑罵道:“你卻是敢想的。我卻不與你多說這等,你且在此處少待片刻。”

  真人遵令,站在身旁。

  太上老君亦在旁處,似在等待些甚。

  約莫半炷香后,見著青牛從后山那邊走出來,行至太上老君身旁,畢恭畢敬見禮,又是朝真人拜禮,規規矩矩。

  太上老君指定青牛,說道:“廣心,你且與我言說,這廝如何,他在你這兒,可有作亂作祟,若是有那等所為,你便是與我言說,我定是要將之帶走,教其歸于兜率中受罰。”

  青牛一聽,戰戰兢兢的,不敢多言,只能站在旁處。

  真人望了望青牛,笑道:“老師,兕大王在我山中修行,十分安寧,未有惹出甚禍端來,但其多有相助之處。”

  太上老君笑意盈盈,問道:“這牛兒竟有相助你之處?你且與我言說,他如何助你。”

  姜緣沉吟少許,答道:“但若是我有難處,分身乏術時,兕大王便會為我而行,平日便是無事,亦會為府中管得后山,但今后山之處,嘉木森然,萬木競秀,青黛如潑,更是不知有多少果子自其而生,山下亦有不少人偶得果子,得了福緣。兕大王之功,自在其中。”

  太上老君聞言,指定青牛,說道:“不曾想你還有這般功績。”

  青牛低著頭,似有些心虛,說道:“些許功績,些許功績。”

  太上老君說道:“既如此,我便不與你多言,不教你離去,你且在山中耍子,莫要給廣心添亂,好生在此處修行,若是廣心須相助,定要全力以赴,若事不可為,可遣人去往兜率。”

  青牛拜得大禮,說道:“老爺,我自知得,定當遵從真人吩咐。”

  太上老君笑道:“善。”

  說罷。

  太上老君即朝真人擺手,教其不必相送,止步于此,遂駕祥云離去。

  真人目送太上老君離去,方才望向青牛。

  青牛瞧著太上老君離去,大松口氣,忙是起身,朝真人拜得大禮,說道:“多謝真人恩情,此方若非真人仗義執言,恐我便要教老爺帶走,卻不得自在。”

  真人擺手,笑道:“可擔不起真人一言,你當稱我作‘廣心’,我于你而言,乃小童爾,何以擔你口稱真人。”

  青牛一聽,即是說道:“真人怎個這般記仇?我昔年戲言罷,你怎個記這般光陰,我卻不再言說。”

  真人說道:“怎個戲言?昔年我尚未成道,你便是了得的兕大王,我于你身前自是小童,此無有錯矣。”

  青牛連連告饒,說道:“再不曾有此胡言,真人你便饒我,莫要打趣于我,若教老爺知我稱一大法力作小童,其不知該如何取笑我。”

  真人擺手笑道:“不與你多言,你且去后山之中修行,但來日若是偶遇登山者,其有難,或是不知路,你可相助一二。”

  說罷。

  真人便是要離去。

  青牛上前相攔,問道:“真人,你且說個明白,怎個遇到登山者便要相助,可是因那登山者乃來拜師的?”

  真人笑著點頭。

  青牛再是問道:“可無論如何登山者都相助,乃是個甚理,若是一些等閑誤入的人,我亦當相助不成。”

  真人搖頭笑道:“昔開府之時,我便曾言,是以‘有緣者,可見三星引路,無心者,縱臨洞門難窺’,故你可寬心,但能入靈臺方寸山者,多少與我有緣法,若登山者果真有難,你可相助,此便勞煩兕大王。”

  青牛說道:“登山者皆為有緣者,我便是記下,真人且寬心,若是我這一遭,果真瞧見有登山者,但其有難,我定是相助,只消他能踏入山中,任有何般危難,我皆會保全。”

  真人笑著點頭。

  青牛不敢再阻攔真人,朝其再是拜禮,遂是朝后山而去。

  真人則是入府,朝祖師靜室而去。

  少頃,真人行至祖師靜室,瞧見靜室室門大開,他即在室門前拜禮,遂是走入。

  靜室中,祖師靜坐蒲團,閉目養神,似在等候于他。

  姜緣走入靜室,拜禮道:“師父,弟子到來。”

  祖師睜眼,笑道:“你何以知我教你前來?”

  姜緣說道:“弟子自有感應。再者,便是師父不教弟子來,弟子亦是要前來,與師父言說功成。”

  祖師說道:“你這童兒。既你我師徒有感應,我便不與你故弄玄虛,我此方教你前來,乃有一事,須與你言明。”

  姜緣即是跪伏,說道:“請師父吩咐,任何般之事,弟子皆當為師父操持,不敢有違。”

  祖師指定姜緣,笑罵道:“非是教你去操持甚事,你今方才成大法力,更為開府,如何能離去?今我與你言說,乃是天地劫數之事,你當細心聽之。”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