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九十七章 魔障助心欺正主,心猿意馬再無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斜月三星洞中,祖師講道天地之理,乃有月馀,待講完道,班中散去,獨留二人于瑤臺。

  一者為姜緣,二者為真見。

  祖師道:“童兒,你今習全矣。”

  姜緣拜禮道:“勞師父教導,弟子今方學成,未曾精之。”

  祖師道:“既如此,你且下山去,尋你緣法。”

  姜緣問道:“師父,往翠云山去即可?”

  祖師點頭道:“你教翠云山中去,那山中有個芭蕉洞,里邊有個精怪。此精怪乃是你護法神之妻,你若尋到那護法神,那就作罷,若尋不得,在其洞府中等候,那護法神定歸。”

  姜緣笑道:“師父,有道是‘守株待兔’,正是此說。”

  祖師指定童兒,道:“你待的,非是個兔,乃是個牛。且去,且去。”

  姜緣唱了個喏,應聲離去,他臨行張望真見,暗道:“真見師弟,道將成矣。”

  想罷。

  真人往靜室去,取紫袍出府。

  瑤臺中,真見拜與祖師跟前,深感祖師海恩。

  祖師將真見扶起,問道:“真見,你隨我修行,有多少年數?”

  真見道:“師父,有幾百年矣,卻數不清。”

  祖師道:“你修行覺如何?”

  真見聞說,悲添心上,止不住兩淚交流,說道:“師父,弟子修行數百載,修行之初,不識真門,誤將左道作心用,不修德行,遭財色酒氣傷根,幸得大師兄庇佑,師父教導,方有修行之機,又一葉障目不知何等光陰,今終有所悟,將成道矣。”

  祖師笑道:“你所悟,為何?”

  真見道:“弟子道不出。”

  祖師問道:“為何?”

  真見道:“道不出,便是道不出。”

  祖師含笑,指定班中蒲團,說道:“那是何物?”

  真見答道:“蒲團。”

  祖師點頭道:“善。若教你悟時,你當離山,亦教府中修行?”

  真見道:“愿府中修行,與師父,大師兄作伴。”

  祖師笑著點頭,未再多說,教真見離去。

  卻說三星仙洞外,姜緣穿著日月紫袍,腰間系豫鼎,他望東去,心中暗道:“那鹿兒吃苦十幾載,該是知道分寸了,且將之帶回,方去翠云山。”

  想罷。

  真人口中念訣,跌足而起,使個‘慶云法’,一起祥云二十四萬里,往南瞻部洲灌州去。

  少頃間,真人自西牛賀洲行至南瞻部洲灌州灌江口,真人踏祥云,但見那灌江口,酒樓歌館,一應俱全,熱鬧繁華,他方運氣雙目,知識真君廟。

  姜緣又見廟后一白鹿拴著,雖不得自在,但肉肥膘滿,定是茶飯不差,他暗笑道:“好個鹿兒,我使來受苦,怎料此真君禮待。”

  他落廟前,說道:“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座下大弟子廣心前來一訪,望真君一見。”

  說罷。

  不消多時,廟中梅山六兄弟現身,鷹犬隨行,搭弩張弓,十足威氣。后有鬼判,大小官員,俱是現形。待諸般齊全,二郎顯圣真君持三尖兩刃槍,神光隱現,威威殺氣。

  姜緣細細一看,心下堪嘆真君法,真是個了得的,這般威氣,不輸悟空,金丹有成,天家親眷,仙體無漏也。

  真君亦看姜緣,見此人頭戴紫金冠,身著日月紫袍,豐神俊秀,雙目如電,正道有成,全天地數,圣胎住泥丸,乃道法真人。

  真君道:“真人乃那白鹿之主?”

  姜緣行禮道:“正是。本教其護一友人歸南瞻部洲老家,未想其冒犯真君,望真君寬恕。”

  二郎神道:“我正教知此白鹿之主,乃是何人,縱精怪張狂,怎料是真人這等有道仙真。這般說來,乃是此白鹿心性不定,非真人之責,斷無需與我言寬恕之說。”

  姜緣道:“如此,多感真君也。”

  二郎神遂令人將白鹿牽出,又喚梅山六兄弟將路放開,刀兵收去,鷹犬盡退,不得冒犯。

  有鬼判將白鹿牽出,白鹿方見姜緣,化作人相,跪伏在地道:“老爺,老爺!知錯哩!”

  姜緣指定白鹿,笑道:“你這鹿兒,你且說,你知何錯?”

  白鹿磕頭不計其數,道:“老爺,我錯在未曾修心。功成在即,不想生了口舌欲,功敗垂成。”

  姜緣道:“你果知錯?”

  白鹿道:“知錯,知錯。他日未功成前,定不泄氣,生了災害,以至功敗。”

  姜緣道:“此番作罷,若教我再知你錯,我定不饒你。”

  白鹿道:“謝老爺恕罪,謝老爺恕罪!”

  說罷。

  白鹿現原形,行至真人身旁,泯耳攢蹄,再無貪心。

  姜緣拜禮與二郎神,說道:“多擾真君。”

  二郎神回禮道:“不敢當。真人既來,不若隨我入廟一敘。”

  姜緣應下,將白鹿交與梅山六兄弟,同二郎神入廟中,設席入座,時有香茶獻上,獻畢,二郎神取玉拂塵還與姜緣,真人接過手拈拂塵,仙氣盈空。

  二郎神說道:“真人何年何地成道,我卻不知真人這般妙人。”

  姜緣道:“前些年數在西牛賀洲成道。”

  二郎神道:“我方居廟,卻不知這般事,日間只管點查香火,有的是拜還的三牲,有的是許下的保福,有的是求子的文書,有的是告病的良愿。多不知外事。”

  姜緣道:“真君護佑一方有功也。”

  二郎神道:“卻不知,真人怎個未受仙箓。成道天賀,玉帝當著天仙相迎登天,莫不是遺漏?若是這般,我為你請封。”

  姜緣道:“非也。真君,乃我道淺,一心修行,故未曾上天。”

  二郎神笑道:“真人是個妙人。”

  姜緣笑而不語。

  二郎神復令人將時果遞上,不失禮數,方是說道:“真人法深,我見之心喜,多年不曾試弄武藝本領,今見真人,但請真人賜教一二如何?”

  姜緣道:“真君相邀,不敢不從。”

  二郎神喜道:“既如此,但請真人隨我出廟,尋個地兒試弄一二。”

  姜緣欣然應允。

  二人說罷,出二郎廟,行至廟外,二郎神駕起云霧,往灌江口外去。真人知二郎神有心試弄騰云之法,口中念訣,使個‘慶云法’,將祥云一起,躍過二郎神,一路云光無影。

  少頃間,二人行至一惡山中,二人駐足,但見‘山前怪石成雙雙,冷冷颼颼無影蹤,惡風刮起天地變,撥土揚塵寂靜地’,地惡無人,正是個試弄好去處。

  二郎神持定三尖兩刃槍,說道:“真人好本事!”

  姜緣手拈拂塵,道:“微末騰云本領罷。但請真君賜教。”

  二郎神道:“真人當心。”

  說罷。

  二人不再多言,試弄彼此神通,但見二郎神舉三尖兩刃神鋒,朝真人劈去,真人不急不躁,亦有武藝在身,他揮拂塵遮擋神鋒,二人半空半霧,一場惡斗。

  這個是二郎顯圣神,那個是菩提門真人,兩人俱是初試弄,皆是盡興來相斗,真君神鋒如舞鳳,真人麈尾顯自然,神鋒一心攻殺伐,麈尾遮擋隨來往,三尖兩刃本神兵,玉柄麈尾非凡寶,二郎道玄法更妙,姜緣三家本如然,你攻我防,你來我往,大羅斗太乙。

  二人這般相斗,二十合去,平分秋色,不顯勝敗。

  姜緣知得真君神槍鋒利,只以麈尾遮擋,將神力卸去,任是二郎神何般招數來攻,他自招架不敗。

  此武藝乃祖師所傳,自得奧妙。

  二郎神亦知姜緣麈尾奧妙,其持拂塵非白鹿手中相較,將神鋒一轉,剛強盡去,攻勢綿密,以巧破面,教破拂塵。

  二者間武藝有所差距,終是真人不善斗,二郎神武藝絕倫,識破麈尾攻勢,便是敗象已勝,三四合間必敗。

  姜緣量身中武藝如何,故不再試弄武藝,只往后退,張口一吐,三昧真火噴出,燒往二郎神,風狂火勢,教二郎神不敢相迎,只管后退,方退要使神通與之相敵。

  然真君尚未行神通,姜緣將袖袍一展,迎風籠來,使個‘袖里乾坤’的手段,將二郎神收入袖中,神通不斷,真個神速。任二郎神有甚神通,無有用處。

  勝負分明也。

  話表,花果山水簾洞中,此時猴王歸山,正是與猴子猴孫,一眾妖兵,連同六兄弟談說,此說道玉帝識人不明。

  猴王道:“老孫何等本事?上天下海,無所不能,那玉帝將我招上天,我本覺他有識人之明,未想是個有眼無珠的,活活的羞殺人!老孫這般,竟教我去養馬,乃是個末等的官兒,說甚心猿,談甚意馬,糊弄老孫,今教我所知,我打出御馬監,下界來了。”

  眾等道:“有眼無珠,有眼無珠!大王何等本事,怎作馬夫?”

  猴王道:“正是此理,我方下界逍遙快活。”

  六兄弟道:“莫惱,飲酒作樂就是,那玉帝不知兄弟本事,我等自知。”

  猴王道:“是該此理!小的們,快辦酒來,與我釋悶。”

  猴子猴孫聞令即動,無有不服者。

  猴王正開酒席,與一眾作樂。

  忽有猴子來拜道:“大王,大王!門外來了兩個獨角鬼王,要拜大王。”

  猴王聞說,遂請其入內。

  少頃間,二鬼王整衣入內,面見猴王,倒身下拜說道:“久聞大王招賢,今特來拜,獻赭黃袍一件,望請大王收我二人。”

  猴王大喜,穿此赭黃袍,將二鬼收下,拜為前部總督先鋒,此間正是‘魔障助心欺正主,心猿意馬再無縛’。

  二鬼拜道:“我二人聞說,那玉帝有眼無珠,奉大王作馬夫,大王這般神通,怎能如此?要做,該做個‘齊天大圣’方是。”

  猴王歡喜不勝,道:“好,好,好!依你等,就做個齊天大圣。”

  猴王傳令四方,自號齊天大圣,立竿張掛,不懼天庭。

  卻說,灌江口二郎廟。

  姜緣與二郎神不知花果山種種事,二人試弄神通,勝負分明,自歸此處。

  二郎神敬于姜緣神通,擺了桌席,與姜緣談說神通。

  二郎神說道:“真人神通廣大,非我能敵。”

  姜緣道:“真君武藝精妙,我亦非敵,若教我與真君再斗數合,我定敗陣。”

  二郎神道:“真人怎說得此言?若教始初,你以神通來敵,我走不過二三合。”

  姜緣笑道:“真君,你我二者卻不同,若教你始初知識我拂塵奧妙,你亦二三合敗我。你乃善斗之將,我善使神通,說不得這般。”

  二郎神聞言大笑,說道:“真人果妙,不知真人方往何處去?若教無事,不若廟中與我常以論道說法,豈不妙哉。”

  姜緣道:“實不瞞真君,我尚有要事,此來乃為這不省心的鹿兒,今與真君試弄神通,已是心滿意足。”

  二郎神道:“今不盡興,真人既有要事,我不留你,真人將去處與我說道一二,他日閑時,我當上門拜訪,那時再與真人論道。”

  姜緣說道:“家中正在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二郎神拜禮道:“我本以為此作師承處,未料想真人乃衣缽也。”

  姜緣回禮。

  二郎神不敢再留姜緣,恐誤正事,遂與梅山六兄弟,廟中大小官員相送。

  姜緣騎白鹿,與二郎神辭別,遂離灌江口去,往西牛賀洲翠云山,此行當收護法神。

  二郎神張望姜緣遠去,領眾等歸廟。

  梅山六兄弟問道:“此真人本事怎說?”

  二郎神道:“此乃有道仙真,我不如。”

  梅山六兄弟聞說驚怪,自家兄弟,他們自知本事如何,今聞自家兄弟親說,不如此人,怎教不驚。

  二郎神道:“我久不聞事,不知這等真人成道,今四大部洲,尚有何事?”

  有鬼判閃出班中說道:“真君,尚有一事,是以東勝神洲曾出一妖猴,成道多時,有降龍伏虎的本事,欺了四海龍王,搶神兵披掛,打鬧了地府,勾銷生死簿,無惡不作,教天上收去做神仙去了。”

  二郎神說道:“這等事說甚?妖猴罷,比不得真人神通,有無如真人這般?”

  鬼判道:“未有,未有。”

  二郎神聞說作罷,與眾等同入廟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