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五十八 馬融的傳承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馬融就這么笑著,笑了好一會兒,仿佛因為這美麗的春色而高興,又恢復了一些精神。

  他讓袁樹轉過身子,面對著身后的盧植和眾多弟子門生,進行了自己一生最后一次的演說。

  “為師一生授徒數以萬計,得意者,寥寥無幾,無非鄭生、盧生,以及,袁生,而其中最得為師心者,乃是袁生,袁生雖年幼,卻有圣賢之資,驚才絕艷,為師遠不及之,是以袁生必能將為師之學說發揚光大。

  為師欲以袁生傳承學問,為師死后,爾等若自覺學有所成,可出師離開,自行傳播學問,不負為師教導,若自覺學問不足,可跟隨袁生,袁生必可將為師一生心血傳授爾等,不會藏私,若然如此,為師死而無憾……”

  雖然大家都隱隱有些預料,可是當馬融真的這么說了的時候,還是足夠讓人震撼。

  作為一位學術大宗師,馬融沒有選擇其他年長、學有所成的弟子,而是選擇了年幼、只跟著他學習了一年多的小弟子傳承學問、繼承衣缽。

  這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很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

  但是袁樹這個能耐,這個身份,還有他所做的事情……又讓眾人覺得馬融這么做,倒也不是真的就老糊涂了。

  倒不如說,馬融真的很勇敢,勇敢的選擇了袁樹。

  在他最后的時刻,他做了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

  “術雖年幼,然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為師信任他,就如同諸君信任為師一樣。”

  馬融看了一眼袁樹的側臉,露出了溫和的笑容。

  “術,他一定可以繼承為師的學問,并將其發揚光大,到一個讓后人為之驚嘆的地步,屆時,所有人都會明白為師今日的選擇,是正確的。”

  說到這里,馬融仿佛重新煥發了活力一樣,面色變得紅潤起來,精神又變的昂揚起來。

  “昔年,為師因為膽怯,屈從于故大將軍梁冀,在權柄鋼刀之下卑躬屈膝,茍且偷生,為世人所恥笑,也讓為師痛苦半生,時至今日,為師不想犯下過去一樣的錯誤,為師再也不想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后悔。

  術,和為師不一樣,他從來不需要卑躬屈膝于鋼刀權勢,他從來不會考慮茍且偷生之事,為師選擇他,是為了告訴當初的為師自己,也是為了告訴諸君,向權貴卑躬屈膝,可以換回豪奢的生活。

  但代價就是,為世人所恥笑,痛苦半生不得伸張,心里就像是被挖走了一塊肉一樣,不停的流血,多難受,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卑躬屈膝,從來都是錯的!如術所言,致良知,知行合一,方為人間正道!”

  馬融的話震得在場聽到的人的腦子都是嗡嗡的,距離馬融最近的袁樹當然也是如此。

  他不曾料到馬融居然會選擇他來傳承衣缽。

  不曾料到馬融會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最后一次為他背書,把自己的身后名和他的一生功過綁定起來。

  馬融用自己的命促成了馬氏家族與袁樹的綁定,加上他自己的身后名一起,做了他一生最大膽的一次豪賭。

  袁樹成功了,馬融就是圣人的老師,過去的一切都可以一筆勾銷。

  袁樹輸了,馬融就要被后人嘲笑到永遠,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

  他的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短短一年多的相處,為什么能讓這個老人做出這樣的決定。

  馬融幾乎是把自己的全部和馬氏家族都托付給了袁樹,他要押注袁樹,與袁樹一起進行一場豪賭。

  一場輸不起的豪賭。

  要是輸了,可就真的完蛋了啊。

  袁樹很想這樣告訴背上的老馬。

  老馬啊老馬……

  你在到底是病糊涂了還是認真的?

  我自己都沒有對自己那么相信,你卻那么相信我?

  萬一我翻車了,萬一我不幸也走上了翻車的老路,那你和馬氏怎么辦?

  但是馬融顯然不在乎這些。

  他漲紅了臉,聲音漸漸高亢起來,將自己壓在心底里幾十年的話語全部傾吐而出,就像是在進行生命最后的宣泄一樣,震驚了幾乎所有人。

  不,不是像,這就是最后一次。

  馬融將自己心中的痛苦宣泄完畢之后,幾乎是耗盡了全部的力氣,身子軟軟的癱在了袁樹的身上,下巴也重新擱在了袁樹的肩膀上,緩緩閉上了眼睛。

  馬融就那么去世了。

  在袁樹的背上,他將自己的遺言公諸于眾,將自己一切的痛苦、期待都公諸于眾,然后,就那么直截了當的走完了自己八十八年的人生歷程。

  在眾目睽睽之下,在袁樹的背上,閉上了眼睛。

  對于人均壽命不到三十的東漢帝國來說,他毫無疑問是個長壽的壽星,所以,他的喪禮一點都不哀傷,反而可以被稱得上是喜喪。

  人們用最大的熱情送了馬融最后一程,按照他的遺言,薄葬了他,并沒有給他留下什么值錢的陪葬品。

  馬融去世之后,根據他的遺愿,馬氏家族的主導權交給了他的侄子馬日磾,馬日磾成為馬氏家族新的話事人。

  而馬融在學術方面的衣缽,則全部傳承給了他的小弟子,袁樹。

  對此,馬氏弟子門生群體內部有過一點小小的風波,一些和袁樹關系不好的人表示難以接受,他們在馬融喪禮結束之后便離開了茂陵縣。

  這批人大約有五百多人。

  他們一方面接受不了袁樹對他們的惡劣態度,一方面也對袁樹主導的未來有些莫名的心虛,知曉自己難有出頭之日,不如盡早離開。

  “大丈夫豈能與垂髫小兒為伍!”

  他們這樣替自己強行挽尊。

  然并卵,很多人都知道這群離開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思。

  無非是和袁樹的關系處的不好,或者不認同不想學習袁樹的學說,或者加入不了一心會,又或者被一心會趕了出來。

  比如馬氏高足北海王駿,還有潁川郭啟。

  這兩家伙就當眾宣稱不與小兒為伍,頂著人們嘲諷的眼神,選擇離開。

  絕大部分人都留下來了。

  因為袁樹的能耐,袁樹的志向,袁樹的意志,袁樹的背景,他們都看在眼里,大部分人對于袁樹,是真心服氣、信任的。

  所以愿意留下來的三千多人里還沒有加入一心會的也開始陸陸續續申請加入一心會了。

  盧植沒有選擇離開,而是選擇留下來和袁樹一起繼續發展打理一心會。

  他相信袁樹的為人,對他的未來懷有充分的期待,相信致良知之學在未來能夠給大漢帶來的變化。

  所以作為馬氏弟子當中長期的第一人,他帶頭表示愿意接受老師臨終前的安排,愿意承認袁樹對馬融學問的傳承。

  雖然不至于和其他沒有學成的門生弟子那樣直接拜師,但是他被袁樹引為助教,成為致良知學派的重要核心人物。

  而袁樹也做出了自己的決定——他要為馬融服喪三年,以報答馬融的恩重如山。

  做出這個決定之前,袁樹寫信給了袁逢,希望可以得到袁逢的諒解。

  袁逢得知馬融居然把學術衣缽傳承給了袁樹,大驚之余,也懷著難以遏制的喜悅,允許了袁樹的行為。

  在他看來,兒子本就才十二歲,就算服喪三年,滿打滿算也就十五歲,依然很是年輕。

  倒不如說這三年可以很好的讓他磨練心境、增進學問,三年之后,稍稍成長的袁樹一定會展現出不一樣的風采。

  而且更重要的是,雖然古文經學沒有今文經學這般如此明確的傳承體系和官方地位,但是馬融將自己的學術地位傳承給了袁樹,意味著袁樹從此時此刻開始,就已經具備了另立門戶的資格。

  他甚至可以脫離袁氏家族,以自己的名義立足于關中之地,以自己的名義收徒教學、單獨行走在大漢的學術領域之中,展現自己的風采。

  他可以和當年的袁良一樣,掌握自己的學問,然后脫離汝南袁氏,另外在關中某地建立屬于他自己的袁氏家族。

  如果他愿意,袁逢雙手雙腳贊成,并且會竭盡全力為他籌措人力物力,助他在關中成功立足,就此成為袁氏一支的開山始祖。

  這一點,整個袁氏家族已經好久沒有人做到了。

  要不是因為有孟氏易的經典傳承權力,袁氏家族甚至不會被承認為一個學術家族。

  而現在,袁樹的出現,為家族補齊了這塊短板。

  比起傳承后代,開支散葉也是一個傳統家族的愿望之一,與傳承延續幾乎是同等重要的。

  汝南袁氏傳了六代人,終于又一次出現了一個具備開支散葉資格和能力的族人了。

  而那個人,就是他的親生兒子!

  袁逢狂喜之余,暗暗下定了決心,要為袁樹和袁氏的未來做點事情。

  于是,袁樹將在茂陵縣為馬融服喪三年的事情,就成了定局。

  而他的這一舉措也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稱贊,他們紛紛稱贊袁樹知恩圖報,品德高尚,是個合格的士人、繼承者。

  也正是因為袁樹的這個決定,讓大部分人的心都定了下來。

  因為這就代表袁樹在未來三年內都不會離開茂陵縣。

  本來還有人覺得袁樹會把馬融的傳承帶回汝南,但是袁樹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就地停留三年,這就確保了未來三年內馬氏學術團體的基本穩定。

  那么三年之后,馬氏學術團體順利過渡到袁樹旗下,全體學子以個人名義加入一心會,成為袁樹的學術團體,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到時候,袁樹想要怎么做,那就是袁樹自己的意志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