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二十四 袁某人の八字真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盧植是一位合格的托塔天王,袁樹也是一位合格的輸出者。

  他看著滿臉正經的盧植,微微一笑。

  “若要致良知,首先要明確的是志向!”

  袁樹緩緩道:“古人曾說過,師出有名,萬事萬物,最重要的起始點便是一個名,而對于求學者來說,這個名,便是志向,人無志立。沒有志向就像沒有根的樹,沒有源頭的水,長久不了。

  志向不能是違背良知的,比如從讀書開始就立志要做一個貪官,上任之后就要貪腐一千萬錢,兩千萬錢,這種志向違背人生來便有的良知,自相矛盾,為人所不齒,根本是立不住的。

  志向應當順應良知,能對父母、親族、好友、同僚訴說,不會覺得羞恥,不會覺得愧疚,不會覺得無法開口,而是可以堂堂正正大聲說出來的,那便是符合良知的好志向。

  確立了志向之后,又該做什么呢?接下來,便是要勤學了,有志向是好事,可人非生而知之者,若要實現志向,非要勤奮的學習知識充實自己,然后才能利用知識達成志向,否則志向又該怎么達成呢?

  諸君之中,有勤奮學習的,也有假裝勤奮學習實則懈怠的,諸君可以反思自己,凡是懈怠于學問的,都是沒有志向或者志向不符合內心良知而無法確立的,由此才沒有發自內心的動力,不能勤學。

  而有志向的學子們也要注意,正如我此前所說的,人有聰明者,也有中人和愚鈍者,聰明者少,中人和愚鈍者多,所以勤學的人,未必能取得很好的成果,拼盡全力,也未必能勝過聰明者的隨意為之。

  但是,聰明者不應為此而感到驕傲自滿并且輕視他人,中人和愚鈍者也不應為此感到自卑憂傷并且自暴自棄,需知,立下志向并且為此而努力前進的人,都是值得稱贊且尊敬的人。

  聰明與否,是天資,是生下來便有的,不是后天彌補所能改善的,假使竭盡全力也不能追上聰明者,應該為之懊惱嗎?不,應該自豪,因為你竭盡全力了,你做到了你所能做到的全部,這是值得稱贊的。”

  說到這里,袁樹頓了頓,深吸一口氣,提出了一個問題。

  “那么,就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了,中人和愚鈍者沒有聰穎者那般的聰慧,那么他們有沒有價值?”

  袁樹環視學子們一圈,見他們的眼睛都死死盯在自己身上,滿意地點了點頭。

  “當初,蕭何去世,曹參拜相,他一上任就罷免了積極進取、想要有所作為的聰明官吏,提拔了一群只知循規蹈矩按章辦事的官吏,然后天天飲酒作樂,不做實事,于是有人為此狀告孝惠皇帝。

  孝惠很生氣,召見曹參,指責他辜負了自己的期待,曹參便詢問孝惠,是陛下您優秀,還是高祖優秀?孝惠說,自然是高祖優秀,曹參又問,是蕭何優秀還是我優秀?孝惠說,你比蕭何差遠了。

  曹參點頭,說,既然如此,我為何要變更蕭何制定的策略?他的策略不是執行的很好嗎?我的才能不如他,根本沒必要變更他的策略,只要按照他的策略繼續執行下去就好了,何必多此一舉?

  罷免那些聰明官吏也是一樣的,聰明的人總是不滿足于現狀,總是要推陳出新,不斷進取,但是政策的落實需要時間來檢驗成果,黎庶黔首也需要時間去適應政策,頻繁變更政策會讓天下人無法適應,就會鬧出亂子。

  所以,我才會提拔那些老實官吏,這些人雖然沒有大的才能,但是他們能照章辦事,不會做出格的事情,是優秀的執行者,對于廣大黔首黎庶來說,他們才是最合適的管理者,孝惠聽后,恍然大悟。

  后來的人,都把曹參和蕭何并列在一起,稱作賢相,諸君,曹參的才能不如蕭何,那是天下公認的,但是他們兩人卻并列成為賢相,原因在什么地方?通過這個故事,我想,諸君應該都有所了解了。”

  場面安靜了一段時間,每個人似乎都在思考。

  盧植頓了一會兒,適時地開口了。

  “袁君的意思是說,聰明人和中人、愚鈍者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只要志向堅定、勤奮學習,不論才能的高低,總會找到用武之地?”

  “盧君明白我的意思了!”

  袁樹笑道:“諸君,只要建立起符合良知的志向,為此勤學苦練,不恥下問,積累學識,那么就算成果不如天資聰穎者,如何不能期待成為第二個第三個曹參呢?”

  圍觀眾人似有所悟,面露恍然者不在少數。

  于是袁樹趁熱打鐵,接著講學。

  “除了立志、勤學之外,還有沒有重要的事情呢?當然是有的,那便是改過,我之前也說過,人非圣賢,且就算是圣人、賢人,也是犯過錯誤的,他們之所以被稱作圣賢,不是因為他們不會犯錯,而是他們勇于改錯。

  犯了錯誤不要緊,關鍵在于改正,這種改正的勇氣,是非常珍貴的品德,因為這世上多的是不敢于改正的人,有些人覺得自己犯下的錯誤太多,已經無法改正,干脆自暴自棄,繼續犯錯,直到死亡。

  這種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而是沒有改錯的勇氣,這種人不僅做了錯事,還是個懦夫,是十分可恥的人,所以古人才會著重強調,犯錯不要緊,改正最要緊,若是犯了錯而不敢改正,那是最讓人絕望的。

  最后,我還要說的是,與自我的改正息息相關的,責善,諸君現在都知道,改正需要勇氣,而勇氣從何而來?有些人內心強大堅定,自己就能由心而生出勇氣,自我改正,這種人非常優秀,值得稱贊。

  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這種勇氣,犯下一種錯誤,畏懼懲罰,于是處處遮掩、不讓人知道,直到錯誤越來越大、無法彌補,人也由此走向滅亡,這種情況是很多的,而這個時候,責善就非常重要。

  人行走于天地之間,不可避免和會和其他人打交道、交朋友,有些人交朋友只是為了吃喝玩樂,互相拉著對方一起墮落,此之謂狐朋狗友,而有些人則會互相督促學習,此之謂良師益友。

  我希望大家彼此都能成為彼此的良師益友,且與此同時,更要注重互相責善,身為朋友,要勇于指出朋友的錯誤,并且要督促他改正,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責善也需要方式方法。

  人皆有自尊羞恥之心,若為了責善而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指出錯誤,不免傷其自尊,使人產生厭惡、逆反之心,如此不僅不能責善,還將起到反效果,把朋友往更加錯誤的道路上推,這不是好朋友該做的事情。

  我推薦諸位,在互相責善的時候,盡可能的注重維護朋友的自尊,要在私人場合較為委婉、溫和的指出他的錯誤,并且督促其改正,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便認為,那是比良師益友更優秀的良師益友了。

  為學子,為人,為朋友,如果能做到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遵循內心的良知,將良知貫徹于行動,一生堅守,那么這個人就算只有中人之資,甚至較為愚鈍,我也認為他可以被稱作圣賢。”

  袁樹將自己和盧植商議出來的成果精煉了一番,提取出重要的東西。

  當然更多的是“參考”了王陽明先生的意見,由袁某人代表尚未出生無法反對的王陽明先生傳授給了圍觀的學子們。

  王先生應該不會不高興吧?

  袁樹如此揣測。

  不過說到底,這八字真言真就是走向致良知之路的重要方式方法,若能遵循,謹守本心,在做到這八個字的同時,便已經是一個具有精氣神的讀書人了。

  也是一個正氣凜然、不會走歪路的人。

  而對于袁樹所“提出”的這八字真言,最先知道的盧植是大為贊嘆的。

  其中,他尤為贊嘆“責善”。

  他認為,奸佞小人、貪官污吏總會成群結隊、互相抱團,把風氣變壞,而正人君子卻只能單打獨斗,勢單力孤,這是很不正確的。

  過往的學問只教會大家怎么做是對的,卻沒告訴大家該如何堅持。

  而袁樹提出來的新觀點卻給大家指了一條明路,告訴大家該如何堅持,甚至還為此引入了團結一心、組成團體的觀念。

  小人能抱團,君子為何不能抱團?

  一人之力有限,眾人之力無限,懦弱之徒總是說勢單力孤,不敢對抗邪惡,那好,我結合一大群正義之人一起行動,集中對抗,你還有何說辭?

  對于盧植的這種感悟,袁樹感到很驚喜。

  他只是開了一個小頭,盧植立刻就想到了這一點,于是他進一步順著盧植的想法,表達出了成立一個組織的初步想法。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人之力,千萬人之力,當致良知的浪潮滾滾而來形成規模,再深沉的黑暗也要為之膽怯。

  且對抗黑暗與邪惡的時候,總會遇到危險,會有人受傷,甚至會有人為此犧牲。

  這個時候,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值得信任的組織為其后盾,照顧他的家人,為他守好后院,給他敢于斗爭的底氣。

  “人皆有其家,最大的弱點往往也在家人,奸佞之輩無法壓制一個正人君子,便以家人相威脅,往往能起到好的效果,而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后盾能保護他的家人,那么,他也就無需擔心,可以全力與之斗爭了。”

  袁樹建議道:“小人可以結黨營私,君子也應當團結起來與之抗衡,盧君以為呢?”

  盧植當時對此很是贊同,認為袁樹很有前瞻性,但是對于如何結成一個組織,如何架構這個組織,兩人還沒來得及商榷。

  畢竟現在就算出現了組織,也只有他們兩個人,沒有其它更多的人。

  待更多人加入其中,成為致良知之人,再尋求組織也不遲。

  盧植對袁樹的講學有充分的信任,他認為,這套初步的理論方法只要開始傳播,勢必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再加上袁樹的學識聲望、出身背景,必然能夠吸引很多人的興趣。

  讓他們感興趣,讓他們聽講學,讓他們去思考、權衡,自然會有醒悟的人和具有羞恥心的人匯集而來,團聚在袁樹身邊,這些人,便是心懷良知、愿意前行之人。

  當團結起這樣一群人的時候,就是新學派、新理論嶄露頭角之時。

  為此,盧植與袁樹同臺共演了這樣一出戲,首場演出就取得了堪稱爆炸的效果。

  講學結束的時候,袁樹和盧植還不知道具體效果如何。

  但是只是過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上午,在外頭打探消息的盧植就急急忙忙跑了過來,告訴袁樹,傳開了,昨天的一番講學已經在外頭全面傳開了。

  聽過講學的人已經把他們聽到的東西帶了出去,一個晚上的時間,基本上整個馬氏弟子門生群體實現了全覆蓋,并且引發了極其熱烈的反響。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