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三十二章 遇妖論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北俱蘆洲,灌靈州。

  火靈真仙立在一座山峰上,看著下面林泉中許多正在集會的妖怪,目光中不禁透露出一絲深邃的光芒。

  雖說北俱蘆洲天地法則限制了法力,但火靈真仙還是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把北俱蘆洲大體走了一遍。

  經過前面一番巨大的動蕩之后,如今的北俱蘆洲可以說呈現出一眾欣欣向榮的趨勢,甚至比東勝神洲和西牛賀洲還要安寧平和。

  但惟一的問題就是,她沒有找到能夠在北俱蘆洲擔任天斗閣閣主的人。

  天斗閣閣主如果僅僅只是為眾生辦取天玄玉符,這般事務其實隨便是誰都可以。

  但今后還要肩負‘監察部洲’的職責,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南瞻部洲的交給靈臺道宮,不僅僅是因為靈臺道宮有莊衍的背景。

  就說靈臺道宮現任宮主鐵拐李,他可是得太上老君授法,是太上老君的弟子,不管是誰都要給他三份薄面。

  而且就算鐵拐李今后離開了靈臺道宮,靈臺道宮的宮主的人選也都是莊衍來決定的,所以這點沒有任何疑慮。

  西牛賀洲給了丹赤嶺虎先鋒,且不說虎先鋒本身的實力就很強,單說丹赤嶺神府代表什么,滿天神佛不會不知道。

  然后是東勝神洲,讓佛門的摩利支天菩薩來擔任天斗閣主,作為佛門二十四諸天菩薩之一,她本身就有隱形自在的大神通力,更是佛門隱身消災的保護神,其本身實力是不容小覷的。

  再加上摩利支天菩薩本身佛門的身份,監察東勝神洲諸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至于北俱蘆洲,這邊說實話還真沒有可信且能夠升任此職的人,蓋因此前也不曾布局北俱蘆洲。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直接把這個職位交給北岳神府,但火靈真仙不會做出這一選擇。

  本來天斗閣主就是監察一方部洲的,給了北岳神府不是讓他們自己監察自己嗎?這怎么能行?

  所以天斗閣是一定要脫離于神岳之外的,且完全不受神岳影響。

  聽著下方林泉中傳來的交談聲,火靈真仙收起了思緒,隨后縱身一躍飛下了數十丈的高峰,然后踏著被溪水沖刷得極其干凈的石頭來到了眾妖集會的小溪邊。

  只見眾妖服色各異,面目形象也是各不相同,正坐在那里飲酒高論,談天說地。

  見火靈真仙到來,眾妖停住交談,扭頭看向了火靈真仙。

  當火靈真仙走到眼前時,一位峨冠博帶,清俊秀氣的男子起身拱手道:“道友從何而來?”

  火靈真仙拱手還禮,笑著說道:“我從外洲云游至此,聽見諸位在此高談闊論,故而停運逐步,下來一會。”

  那男子聞言笑了笑,接著又問道:“敢問道友名諱?”

  “火靈。”火靈真仙說道。

  那男子稽首見禮,道了聲:“見過火靈道友。”隨后又自我介紹道:“我乃良邪洞洞主,姓‘王’名‘逸之’。”

  接著王逸之又將身后眾妖一一介紹:“這位是陽夏洞主安石公。”

  “這位是桌靈洞主孫錯。”

  “這位是道源洞主靈韞仙子。”

  “這位是衡天洞主陶明子。”

  “這位是山喬洞主溫太真。”

  “這位是玉鑒洞主郗徽。”

  安石公、孫錯、靈韞仙子、陶明子、溫太真、郗徽六人紛紛起身朝火靈真仙稽首見禮,火靈真仙目光一亮,這些妖怪與別處妖怪不同,身上雖然妖氣濃郁,但氣質卻溫和明凈,身上并無多少惡煞之氣。

  火靈真仙拱手還禮,說道:“想不到在這北俱蘆洲能遇到諸位隱逸高士,實在令人倍感欣悅。”

  雙方互相見過之后,王逸之抬手一指旁邊一塊干凈明亮的青石說道:“火靈道友既然來了,便與我等暢飲一番,如何?”

  火靈真仙笑道:“承蒙厚邀,理當奉陪。”說完便走上前去,在那青石上緩緩坐了下來。

  待火靈真仙落座之后,王逸之將一只玉盞送到火靈真仙手中,又將一壺酒放在了火靈真仙身旁,“道友,請自行斟酒。”

  “好。”火靈真仙點了點頭,然后拿起玉壺,自己倒了一盞酒,輕輕抿了一口后贊道:“好酒。”

  王逸之笑道:“這是采山中十六種靈果所釀的美酒,若非今日集會,否則還舍不得拿出來喝呢。”

  火靈真仙點點頭,問道:“諸君集會都談些什么?”

  溫太真笑道:“談天說地,論道品佛,交流修煉心得,體悟天地自然。”

  說到這里,溫太真朝火靈真仙問道:“道友修的是哪家真法?”

  火靈真仙道:“我便修的雜了,有自己天生的本法,也有道、佛兩家的法門。”

  陶明子道:“我等方才正在談論道、佛法門的精要,火靈道友既然也有學兩家法門,不妨賜教一二?”

  火靈真仙連忙擺手道:“不敢不敢,面對諸位高士,我怎敢言賜教二字?”

  “火靈道友,你但言無妨,我等只在切磋道法,印證修為,不涉及其它爭論。”王逸之說道。

  火靈真仙聞言點了點頭,旋即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說一說佛法,我要說的這部佛法,名為《大品梵心經》。”

  火靈真仙便開始講起了《大品梵心經》,王逸之等人安然靜坐,除了不時飲酒之外再沒有任何動作。

  隨著火靈真仙講的越發深入,王逸之等人聽得也越發認真,就連手中的酒都忘了喝。

  不知又講了多久,火靈真仙身上竟然泛起一絲淡淡的佛光,同時整片山林里的走獸飛禽全都匯聚到了此處,且圍繞著他們安靜地坐在那里。

  當火靈真仙講完《大品梵心經》的那一刻,伴隨著最后一個字吐出嘴巴,竟然還伴隨著一朵金色的蓮花飛了出來。

  其后四面八方響起梵音陣陣,凡聽講的所有人、走獸飛禽全都閉上了眼睛,去感悟那玄奧的道理和縹緲的境界。

  又不知過了多久,那朵金蓮飛到天空中突然‘啪’的一聲炸開,化作漫天蓮華飄灑下來。

  而下方的眾人以及走獸、飛禽都在這一刻猛地醒轉過來,悠然徜徉,神思飄忽。

  過了片刻,王逸之才發出一聲驚嘆,說道:“舌燦蓮花,天生梵音,如此精妙的佛法,我已多年不曾聽到過了。”

  溫太真說道:“也只有當年我等天音圣境中聽諸位菩薩講經時,才有這般異象,才有這般玄奧的感悟。”

  陶明子道:“你們看四周。”

  眾人扭頭看去,只見無數的飛禽走獸正蹲在那里,似乎正在朝火靈真仙行禮參拜。

  靈韞仙子說道:“它們好像在朝火靈道友禮敬。”

  眾人又是一陣驚嘆,紛紛朝火靈真仙看了過去,而此時火靈真仙站起身來,朝四周的飛禽走獸揮了揮手。

  下一刻那些飛禽走獸立刻四散而去,各自歸山入林,須臾散盡。

  此刻眾人對火靈真仙再無任何輕視,甚至孫錯還禁不住發問道:“火靈道友,你莫非是佛門高士?”

  火靈真仙搖搖頭,笑著說道:“我并非道門弟子,也并非佛門弟子,只不過在參研經籍之上有些悟性罷了。”

  “這可不是有些悟性,不時佛門弟子,卻能將佛經講的舌燦蓮花,天生梵音,這種悟性千萬中無一!”郗徽贊嘆道。

  火靈真仙笑道:“道友過譽了。”

  隨后火靈真仙拱手道:“接下來,便請諸位道友賜教了。”

  眾人聞言紛紛一臉慚愧之色,安石公更是搖頭喟嘆道:“有火靈道友珠玉在前,我等就不敢賣弄了。”

  “欸!道友何出此言?我們談經論道,只在印證修為,相互借鑒,何必要有高低之分呢?”火靈真仙說道。

  眾人聞言面色稍緩,隨后王逸之率先說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先來獻丑了。”

  火靈真仙一臉肅然道:“道友請。”

  于是眾人輪流宣講自己修煉的道法經籍,雖然沒有火靈真仙的異象,但眾人對自己的道法卻各盡其妙,研習至極。

  很快三個多時辰便過去了,眾人都講了一遍,火靈真仙聽完后道:“聽諸位道友講法,我也是多有感悟,受益良多。”

  眾人連忙自謙道:“哪里哪里,火靈道友所講的佛經才是真正的上品法門,讓我等大有感悟。”

  說到這里,靈韞仙子朝火靈真仙問道:“道友佛法境界這般高深,想來道行不淺,定是他方名仙,不知此來北俱蘆洲是為何事?”

  聽到靈韞仙子的話,王逸之等人也反應了過來。

  是了,火靈真仙這樣的仙士,若是北俱蘆洲的修士,他們不可能不知道。

  但卻從來沒聽說過有這樣一個仙人,所以定然是從別的部洲而來。

  火靈真仙聽到靈韞仙子的問話,當即笑著說道:“不瞞諸位道友,我此來北俱蘆洲是要拜訪此間高士,不知北俱蘆洲之地,都有哪些大德真仙?還望諸位道友不吝賜教。”

  眾人恍然大悟,原來是來訪仙問道的。

  聽到這里,安石公便笑著說道:“道友要是來找高人的,那北俱蘆洲多的是,如果要找大德真仙,那幾乎沒有。”

  “哦?”火靈真仙詫異道:“何出此言?”

  安石公笑道:“北俱蘆洲古來特殊,因為有天地法則的限制,以及本土生靈在肉身武藝上的優勢,所以幾乎沒有本土修道法境界的大德仙人。而外來的除了最早傳道的道、佛兩家,也再沒有其他仙人過來了。”

  靈韞仙子道:“最后就連道門的仙人都不來了,只有佛門的北方佛,在這里鎮守天音圣境。”

  火靈真仙不禁詫異道:“難道北俱蘆洲就沒有修道法的?”

  “有。”王逸之道:“都是從別的部洲逃來的妖魔,他們都修道法,而且個個道法高深,但要么是為了躲避天庭抓捕,要么是得罪了道、佛兩家的高人,所以亡命至此,躲藏了許多年歲了。”

  火靈真仙眉頭一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真是麻煩,至少那些妖魔她是不可能用的。

  突然,火靈真仙眼睛一亮,朝面前幾人問道:“既然如此,那似諸位道友這般的本土妖修之中,可有大德真仙?”

  眾人聽到這話,互相對視了一眼,隨后紛紛搖頭。

  “又沒有?”火靈真仙詫異道。

  王逸之道:“我們之所以能在這里集會論經,是因為我們的先祖曾得真經以修行,得道之后便離開了北俱蘆洲,但卻留下了傳承,所以我們各洞傳承不息,才有了今日的光景。”

  聽到這話,火靈真仙心中有數,看來眼前這幾人都是有傳承的,而且憑著這份傳承,在北俱蘆洲還有一定的勢力。

  想到這里,火靈真仙當即放下酒盞,起身拱手笑道:“今日與諸位道友一會,大慰平生,使我終生難忘。但聚散有時,我還有別事要辦,就先告辭了。”

  眾人聽到這話十分驚訝,紛紛起身挽留,但火靈真仙去意已決,于是便也停止聚會,將火靈真仙送出了山,看著火靈真仙駕云而起后方才返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