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百二十章做皇帝? 似乎很有趣的樣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翌日上午,李寶山帶著一隊武衛來到北城門前。

  此時城內可謂是人心惶惶,無論是城內的百姓還是兵丁,其實都非常害怕城外的賊軍。

  那些兵丁幾乎沒有任何士氣可言,一個個都非常緊張的守在城門處和城墻上。

  李寶山來到城門前時,城外的太平軍已經聚集在城門外來,這讓守城的兵丁更加緊張了。

  不過當他們看到李寶山過來后,他們緊張的情緒稍微舒緩了一些,一個個如同看救世主一般看著李寶山。

  李寶山騎馬立在城門前,看著那些不堪大用的兵丁,高聲喊道:“開門!”

  “啊!”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大人,賊軍就在城外,現在打開城門的話,城外的賊軍會沖進城的!”李寶山身邊的親信提醒道。

  李寶山瞥了他一眼,然后看著駐守城門的兵丁,說道:“開門投降!快點!”

  這下所有人更蒙了。

  誰也沒想到李寶山會投降。

  眾人面面相覷。

  李寶山皺眉,再次催促道:“少說廢話,打開城門!”

  一眾兵丁還在發愣,但尚武衛的武衛已經想明白了,幾個武衛立即上前喊道:“沒聽到大人的命令嗎?還不打開城門!”

  他們不知道李寶山為何投降,但他們相信李寶山不會做傻事。

  既然李寶山選擇投降,那就說明投降之后對他們并沒有太大的壞處。

  兩道厚重的城門打開,兵丁和百姓們都沉默的看著城門外面。

  城門外,李大貴滿面笑容帶著一千營兵和兩千農兵緩緩進入城門,通過甕城,再進入城內。

  隨著他們的進城,兵丁和百姓們都變得緊張無比,大氣都不敢喘。

  遠處,李文春、徐福生、孫德榮急匆匆的趕來,看到這一幕,都有些不知所措。

  “這,這,李大人這是為何?”徐福生緊張的都結巴了。

  孫德榮咽了咽唾沫,“李大人投靠了賊軍!”

  李文春深吸一口氣,爾后跨步上前,繼續走向城門處。

  他不知道李寶山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但是他知道事到如此,已經沒有回轉的余地了。

  太平軍已經入城,現在再想擊退太平軍已是千難萬難。

  李大貴進入城中,笑著跟李寶山點點頭,爾后他伸手一揮,身后的將士立即分散開來,登上城墻。

  “放下武器,退下城墻!”

  “放下武器,退下城墻!”

  將士們喊道,一個個兵丁在懵逼中放下了武器,離開了城墻。

  緊接著有更多的太平軍的將士涌入城內,喊道:“城內戒嚴,各回各家,莫要生亂,趁機生事者格殺勿論!”

  三千太平軍雖然無法攻克這座城池,但維護城內的治安還是很容易的。

  雖然將士們已經在盡力安定民心了,但城內還是出現了一些慌亂,好在慌亂并沒有持續多久,百姓們就紛紛躲回家中了。

  偌大的城池陷入了寂靜之中,直到這個時候,楊明昭才騎馬進入城內。

  “臣,李寶山拜見主公!”李寶山見到楊明昭,立即跪地拜道。

  李文春、徐福生、孫德榮三人就站在他身后不遠處。

  孫德榮扯了扯李文春的袖子,“太守,我們要不要拜?”

  然而徐福生卻是已經跪在了地上,還大呼道:“恭迎主公入城!”

  孫德榮見他跪的如此順滑,整個人都僵了一下。

  瑪德,這家伙太沒有骨氣了!

  你跪就跪吧,為何不帶我一起?

  于是孫德榮也跪了。

  不跪還能怎么著,難道他們還能反抗不成?

  李文春沒有跪,他直直的盯著楊明昭,目光中充斥著不可思議和難以置信。

  楊明昭跳下馬,連忙扶起李寶山,親切的說道:“李師兄,給你添麻煩了!”

  李寶山也算是楊正山的弟子,楊明昭叫他師兄也沒有錯。

  “不麻煩!能為主公效力,是屬下的榮幸!”李寶山心中一緩,笑道。

  “哈哈”楊明昭大笑起來,“李師兄不嫌我胡鬧就行!”

  李寶山卻是認真的說道:“主公英明神武,憫天下昏濁以至鼎沸,心切安民,起兵再造乾坤日月,實乃天下之幸,萬民之福!”

  “臣不才,愿為主公沖鋒陷陣,攻城掠地,助主公再造太平盛世!”

  楊明昭愣住了,眨眨眼用一種非常古怪的目光看著李寶山。

  李寶山這話是什么意思?

  簡單點說就是四爺你要當皇帝,一定要當皇帝,必須要當皇帝,你若是不想當皇帝,那就是辜負我的一片忠心。

  什么心切安民,萬民之福,那都是虛的。

  只要楊明昭能成為皇帝,那他就是從龍功臣,他就能飛黃騰達。

  他選擇投靠楊明昭,一方面是因為楊家的強大,另一方則是覺得如今天下已經大亂,大榮可能已經到了覆滅之時,所以他想要押注,搏一個王侯將相!

  楊明昭以前還真沒想過要做皇帝,不過他聽了李寶山的話,心里竟然涌現出一片振奮。

  做皇帝???

  似乎很有趣的樣子!

  好吧,楊明昭其實沒有很大的野心,但是他也不介意自己做做皇帝!

  至于大榮,還是那句話,楊明昭對大榮沒有什么忠誠可言。

  若是楊明誠、楊明志和楊明浩三人,他們應該不會有這樣的想法,畢竟他們做過大榮的官,效忠過大榮的皇帝。

  可是楊明昭沒有做過大榮的官,對大榮對朝廷都沒有太多的情感。

  相反,他還非常厭惡大榮朝廷,厭惡各地官府的貪官污吏。

  楊明昭微微頷首,“以后還請李師兄鼎力相助!”

  說罷,他越過李寶山朝著李文春走去。

  其實他剛才就已經看到了李文春,對于這位李太守,楊明昭自然是有過了解。

  而且今日一早,李大貴還跟他說過李寶山的條件和提議,而他又特意了詢問了一些李文春的情況。

  “在下楊照見過李太守!”楊明昭姿態恭敬的對李文春施禮。

  他討厭貪官污吏,同樣他也敬佩清官干吏。

  注意他敬佩的是清官干吏,不是清官,是清官干吏,即清廉又能干的官員。

  而眼前的李文春無疑就是他敬佩的清官干吏。

  李文春看著楊明昭有些愣神,眼眸似乎有些呆滯的盯著楊明昭的臉龐。

  “你姓楊!”

  楊明昭一怔,“正是!”

  “遼東楊氏?”李文春再次問道。

  楊明昭愕然,遼東楊氏,這是對楊氏一族的稱呼。

  最初的楊氏一族只是安寧楊氏,后來變成了靖安楊氏,現在則變成了遼東楊氏。

  地名的變化代表著影響力的擴大。

  雖然楊家已經搬到了星月島,但楊家依然是遼東楊氏的一份子。

  當然,如果實在東南海域,那就沒有什么遼東楊氏了,只有星月島楊氏,就如地火島朱氏一樣。

  李文春居然道出了楊明昭的身份來歷,這讓楊明昭有些慌。

  “李太守認識晚輩?”

  李文春微微點頭。

  楊明昭心中更慌了,“李太守請借一步說話!”

  他跟誰很像?

  自然是跟他老子很像!

  楊家四兄弟中,楊明浩的身材和外貌與楊正山最像,除此之外便是楊明昭。

  父子兩人若是站在一起,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對父子。

  但是如果只是見過楊正山,應該不會猜出楊明昭的身份,畢竟這世上長得相像的人有很多。

  可若是見過楊明昭那就不一樣了。

  楊明昭將李文春拉倒旁邊沒人的地方,壓低聲音說道:“李太守見過晚輩?”

  “在京都時見過!”李文春深吸一口氣,也回過神來了。

  “這”楊明昭有些頭疼,居然真見過自己,“那李太守與家父?”

  李文春搖搖頭,“老夫不認識老侯爺,只是在京都時見過老侯爺和小公子!”

  楊明昭恍然。

  這事并不稀奇,李文春已經做了很多年官了,他肯定是去過京都很多次,在京都見過自己也不稀奇。

  “延平六年,老夫回京在吏部等缺,曾見過老侯爺在吏部大發神威!”

  李文春神色復雜的說道:“也是那時候,老夫曾有幸見過小公子出城游玩!”

  楊明昭恍然,就是當年楊正山大鬧吏部的時候,當時吏部門外有不少官員在排隊等著,不少官員都親眼看到楊正山大鬧戶部。

  至于說楊明昭出城游玩,那時候楊明昭十一二歲,正是愛玩的時候,經常跟著侄兒們出城游玩。

  想通這些環節,楊明昭有些訕訕的笑道:“還請李太守為晚輩保密!晚輩在此胡鬧,家父并不知情!”

  李文春卻是問道:“小公子意欲何為?”

  此時李文春的心緒十分繁雜,靖安侯府的小公子成了反賊,這實在是讓他難以置信。

  可是事實就擺在眼前,他不愿相信也不行。

  不過聽說楊正山并不知情,他心里多少安定了一些。

  “晚輩只是看不下去了,想為那些老百姓做點事!”楊明昭老實的回道。

  雖然這是他第一次見到李文春,但他卻有種做壞事被家長發現的感覺。

  李文春陷入了沉默。

  楊明昭看了看他的臉色,見他神色頗為復雜,咬了咬牙,說道:“還請前輩助晚輩一臂之力!”

  “好!”李文春道。

  楊明昭又是滿臉錯愕。

  這么快就答應了?

  都不帶猶豫的!

  李文春長長的吐出一口氣來,復雜的神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微笑。

  只見他捋著灰白的胡須,輕笑道:“若是老夫再年輕三十歲,說不得也要造反!”

  “這官做的實在是沒意思,還不如造反來的爽快!”

  楊明昭雙眸一亮,“老前輩仁義!”

  “走吧!老夫帶你去接手府衙!”李文春轉身說道。

  他沒有說假話,如果不是年紀大了,他是真的很想將府衙的那些官吏全部砍了,把那些作惡多端的劣紳豪強全給抄家了。

  年輕時,他就是一個剛烈的性子,這年紀大了,碰壁多了,他那火爆的性子也就磨平了。

  如果沒有見到楊明昭,他大概是一直如此消沉下去。

  但今日見到楊明昭之后,他欲要將這些年憋得火全部發泄出來。

  “前輩,晚輩現在名叫楊照,晚輩的身份還請前輩保密!”楊明昭跟在他后面,小聲說道。

  李文春不動聲色的點點頭。

  隨后兩人又重回城門前的大街上。

  就這樣,楊明昭很順利的接手了府衙,并且在李文春的配合下,全面的接收了府城。

  投靠楊明昭,李文春一點心理負擔也沒有。

  一是因為他對朝廷的現狀早有不滿。

  二是因為他的家人都在保寧府城,他只有一個兒子,兒子一家都跟在他身邊,所以他也不怕朝堂會追責。

  還有第三個原因,那就是他很看好楊明昭,不是因為楊明昭的出身,而是因為楊明昭在太平縣做的那些事情。

  而李文春的投靠也讓楊明昭如虎添翼,李文春的作用可要比李寶山大多了。

  李寶山只能做個沖鋒陷陣的將領,而李文春卻能做個封疆大吏。

  楊明昭現在不缺將領,只缺文官。

  馬巖、陸波、齊章等等,這些人都能做官吏,但說實話他們管理一個縣都很費勁,或許他們有能力,但是他們嚴重缺乏經驗。

  李文春能填補這方面的缺陷,他為官數十年,一直都在做地方官,論管理地方的經驗,那絕對是豐富無比。

  果然,有了李文春的幫助,楊明昭等人很快就把保寧府的事務理順了。

  府衙里那些官吏能用,那些官吏不能用,李文春一清二楚。

  保寧府內那些鄉紳該殺,那些鄉紳可以善待,李文春心知肚明。

  還有保寧府內那些問題需要盡快解決,那些問題可以徐徐推之,李文春了然于胸。

  并且李文春還對楊明昭制定的分田政策提出了很多補充性建議。

  有了李文春的幫助,楊明昭等人做事變得越發的有條不紊,一切事務都是井然有序。

  而就在楊明昭占領保寧府的時候,楊正山和郁青衣還在靈泉空間內研究附靈丹。

  此時距離他們進入靈泉空間已經過去一年多了,這一年多他們一直都待在靈泉空間內,從未出去過。

  當然,他們也不是只研究附靈丹,還在靈泉空間內種植各種植物,豢養各種動物。

  他們從雪原之地一直到武神殿,沿途收集了大量的植物和動物,但是由于靈泉空間內的植物還沒有完全長成,動物還無法維持散養狀態,所以他們花費了一年多讓靈泉空間的生態變得繁榮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