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島上。
楊明誠正在自家的堂屋中來回不停的踱步。
“哎呀,你在走過來走過去的要干嘛,晃得我眼暈!”王氏坐在旁邊,有些不滿的說道。
楊明誠看了看門外,說道:“二弟和三弟怎么還沒回來?”
“到底出什么事了?”王氏有些疑惑。
楊明誠無奈的看了她一眼,“說了你也不知道!”
“你不是我更不知道!”王氏眼珠子一瞪。
楊明誠無語,只能說道:“陳昭玄死了!”
王氏微微錯愕,“陳昭玄是誰?”
“就是代王!”楊明誠道。
王氏忍不住有些氣惱,“我怎么會不知道代王,他不是爹的徒弟嗎?”
王氏與陳昭玄自然不熟,別看陳昭玄以前經常往楊家跑,但他從未進過楊家的后宅,與王氏也有只有幾面之緣而已,王氏都不知道他的姓名是什么。
“他怎么死的?”
“被流寇殺死的!”
“哪里來的流寇?”
“隴南有很多流寇!”
“隴南為何會有很多流寇?”
王氏的問題比十萬個為什么還多。
她已經十多年沒有回大榮了,平日里也不關注大榮的事情,對大榮如今的情況根本不了解。
楊明誠還會經常收到來自大榮的信件,對大榮的情況有些了解,不過他也沒想到大榮如今居然會是這副樣子。
“哎呀,你別問了!”楊明誠感到煩躁無比。
“你個憨貨,居然嫌我煩!”
“我沒有!”
“還說沒有,你就是在嫌我煩!”王氏道。
楊明誠面對不講理的王氏,只能耐著性子解釋起大榮現在情況。
王氏越聽越驚訝,聽到最后,忍不住說道:“大榮現在居然這么亂?”
“嗯,很亂!”楊明誠也靜下心來了。
剛才他確實有些慌亂,陳昭玄的死給他帶來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一是因為陳昭玄是楊正山的弟子,二是因為陳昭玄是大榮的代王。
陳昭玄的死即代表著大榮的動亂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又代表大榮的動蕩已經跟楊家扯上了關系。
今日死的是陳昭玄,明日死的可能就是楊氏子弟,甚至是楊家人。
先不說有多少楊氏子弟散于大榮各地,就說楊家人也是散在大榮各地。
楊承業在重山鎮,楊婉清在南疆鎮,楊婉婷在京都,楊婉寧和楊婉玉在騰龍衛,楊家很多姻親都在大榮,也有很多舊友在大榮,這若是出點事,楊家自然會有人難受。
就在兩人說話時,楊明志和楊明浩兩兄弟總算是來了。
“大哥,出什么事了,急匆匆的把我們叫回來!”楊明浩大馬金刀的走進堂屋,喊道。
“你們總算是來了!”楊明誠長舒了一口氣。
“出什么事了?”楊明志也問道。
兩人坐下,王氏立即讓人端茶倒水。
楊明誠拿出一大疊信件來,遞給他們,說道:“這是我這兩天收到的信件!”
“代王在隴南代州城被流寇圍城,戰死了,據說只有代王的女兒逃出來了!”
楊明志和楊明浩相視一眼,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他們自然知道這兩年隴原三省正在鬧流寇,但也沒想到流寇會這么厲害,居然連陳昭玄都遭到了流寇的圍殺。
兩人打開一封封信件看起來。
信件的來源有很多,有楊家商號自己送來的,也有楊家諸多姻親或舊友通過楊家商號的店鋪送來的。
這些信件都透露出一件事,那就是現在的大榮很亂。
“嗯!這是?”楊明志看著一封信,有些詫異道。
“怎么了?”楊明浩問道。
“皇商司被查,八大皇商被捉拿下獄了!”楊明志道。
自羅裳和甄楊氏退出皇商司之后,皇商司內部經過一番動亂,又補上了四位皇商,都是江南的大富商。
而現在八大皇商居然都被捉拿下獄了。
“看來朝廷是真的缺錢了,都對皇商動刀子了!”楊明浩道。
楊明志放下手中的信件,不屑的冷笑道:“就那群貪得無厭的家伙,早就該把他們給砍了!”
“現在才對他們下手,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皇商司控制好了就是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雞,可若是控制不住,那便是一頭禍國殃民的猛獸。
早在十多年前,羅裳和甄楊氏跟著楊正山來星月島時,皇商司就已經出現失控的征兆了。
可是延平帝不舍的動這只會下金蛋的母雞,只能任由他們折騰。
現在好了,他們如此折騰,朝堂反而越來越窮。
巴蜀和隴原三省的亂局也少不了皇商司的功勞,大旱之下,一群商人在皇商的帶領下一同抬高糧價,本來就沒有活路的百姓,他們又推了一把。
“你們說接下來我們該怎么辦?爹也不在家,我們也該拿個主意!”楊明誠把話題引到正途上來。
楊明志搖搖頭,“我們能怎么辦?朝廷這副局面,我們根本做不了什么!”
“不但什么也做不了,反而一旦我們想要做點什么,可能會成為陛下和朝臣的眼中釘和肉中刺!”楊明浩道。
兩人都看得很明白,他們也清楚楊正山為何把楊家搬到這星月島上來。
或許最開始他們有些不理解,但都過去這么多年了,他們早就回過味來了。
簡單來說,楊家在大榮的勢力太大了,若是不遠離大榮,楊家必然會成為皇帝和朝堂的忌憚。
哪怕是現在楊家已經離開了大榮,可楊家在大榮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覷。
重山鎮和騰龍衛無需多說,就說現在北原鎮,宋大山為副總兵,楊明鎮、楊承澤、楊承旭三人為參將,同時他們麾下也有很多楊氏子弟。
說楊氏一族掌控半個北原鎮都有些謙虛了。
大榮九個邊鎮,楊正山幾乎占據了一個半,皇帝和朝堂若是不擔心那才是奇怪。
“那怎么辦?總不能什么都不管吧!”楊明誠道。
楊明志沉思了稍許,說道:“給他們傳個信吧,若是遇到危險就讓他們去騰龍衛和重山鎮,然后再從騰龍衛和重山鎮來星月島!”
“京都那邊,讓丁秋過去盯著,騰龍衛那邊讓吳展過去,重山鎮那邊讓武錚過去!”
有三位先天武者分別坐鎮,雖然無法確保所有人的安全,但最少能保證他們有一條退路。
“武錚跟著四弟出去了,已經好幾個月沒回來了!”楊明誠說道。
“四弟這兩年在干嘛?怎么總是不在家?”楊明浩問道。
楊明誠搖搖頭,“說是在外面游玩,一去就大半年!”
楊明昭自然不能不會星月島,但他每年只會回來兩次,每次只待一個月左右。
“那就讓承澈去重山鎮,明武還在重山鎮,有他們兩個在重山鎮坐鎮應該夠了!”楊明志說道。
楊明武也是先天武者,而且他現在還是重山鎮的副總兵。
“要不我親自過去!承業在那邊,我不放心!”楊明誠有些擔心的說道。
楊明志說道:“大哥,你就別去了,不但你不能去,我們三兄弟都不能去!”
“為何?”
“我們去了代表的意義不同,一旦我們在重山鎮現身,很可能會引來更多的麻煩!”楊明志道。
楊明浩附和道:“沒錯,我們若是去了,那就是代表著爹的態度。”
他們三兄弟如今身份不同,萬萬不能輕易露面。
特別是楊明誠,身為楊家的長子,意義更加非凡。
一旦他們去了重山鎮,那是不是代表楊家將重山鎮視為楊家的私有領地,雖然事實是如此,但這事肯定不能擺在明面上。
楊明誠有些遲疑,說道:“那我讓承業將升兒和涵兒送來!”
楊承業有三子兩女,長子楊勤遠今年都二十歲了,早就成親了,現在就住在星月島上。
長女楊若塵今年十八歲,一年前剛剛嫁給了吳展的小兒子,現在也住在島上。
次子楊勤銘今年十五歲,現在在島上修煉,王氏也在幫他物色成親的人選。
楊勤升今年十二,楊若涵今年九歲,按理說等楊勤升十三歲也會送到星月島來,因為十三歲來島上修煉正好合適,認真修煉一年多,十五歲多點就能成為武者。
這在楊家基本上形成慣例。
楊明誠擔心自己的孫兒和孫女在重山鎮吃苦,所以就想著先把人接過來。
楊明志和楊明浩對此自然沒有異議。
他們兄弟三人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自保。
陳昭玄身死,影響的不只是朝堂,對江湖和民間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連皇族親王都被流寇殺了,這說明如今大榮基業已經不穩了。
如果接下來朝堂無法快速剿滅隴原的諸多流寇,無法在短時間內重新樹立起威勢來,那未來將會冒出更多的賊寇挑戰皇族和朝堂的威勢。
代州城。
當陳昭玄之死的消息傳開之后,流寇首領大梁王立即獲得了巨大的威望,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有數股流寇前來投靠。
大梁王麾下的賊軍立即從二十萬膨脹到三十萬,不說這股賊軍的戰斗力如何,單說其數量就足以讓朝廷頭疼萬分。
而此時代州城內,大梁王正與麾下的軍師和兄弟商量著接下來的計劃。
大梁王名叫張北,他有兩個老兄弟王二山和李高,這二人以前都是大梁山的山賊,已經追隨他十余年,可以說是他最信任的人。
另外他還有三個義子,張子敬,張子豪,張子善,這三位也是他最信重的人。
至于軍師,兩個窮酸秀才,宋晨星和牛肅德,大梁王張北能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宋晨星和牛肅德可謂是居功甚偉。
正是因為他們的提議,張北才不停的整訓麾下的賊兵,讓原本只是一群烏合之眾的山賊變成了數萬敢打敢拼的精銳士卒。
不過眼下他們也遇到了發展瓶頸,隨著麾下的賊兵越來越多,他們手中的糧食也就越發的緊張。
他們圍攻代州也是迫于無奈,因為代州擁有大量的糧草。
本來他們攻下代州后,能獲得最少三個多月的糧草,再加上他們之前擁有的糧草,他們最起碼大半年不會缺糧。
可問題是現在又有大量的流寇投靠了他們,這讓本來充裕的糧草又變得捉襟見肘。
“大家都說說吧,接下來咱們該怎么辦?”張北看著自己的軍師和老兄弟說道。
王二山性格莽撞,直接說道:“還能怎么辦,咱們繼續搶就是,隴南沒有,咱們就去山河,山河肯定有足夠的糧草!”
宋晨星連忙否定道:“不可,山河省雖然富裕,但山河省臨近京都,京都周圍可是有十萬禁軍和數萬皇帝親軍!”
“難道我們還怕他們不成!”王二山有些不滿的看著宋晨星。
軍師什么的最煩人,王二山與宋晨星和牛肅德最是不對付。
牛肅德也開口說道:“宋先生說的沒錯,山河省不可去,我們要去就去漢中府!”
“漢中府?”張北投來問詢的目光。
牛肅德點點頭,“隴南之地,漢中府的旱情最輕,特別是今年,入夏前,漢中府連下了三場大雨,徹底緩解了漢中府的旱情。”
“而且漢中府江河眾多,水源豐富,這也使漢中府的百姓受到旱情的影響比較輕!”
“只要我們能占據漢中府,完全可以讓大軍屯墾,過個兩三年,我們就不會再缺糧食!”
牛肅德和宋晨星已經達成了共識,他們都覺得不能繼續做流寇了,一直做流寇只會讓他們疲于奔命,他們需要一塊根據地,一塊能讓三十萬賊軍休養生息的領地。
張北若有所思,他也覺得繼續四處流竄不是辦法,手底下的人越多,拖累也越大,繼續流竄下去,他們早晚會分崩離析。
“漢中府能養活三十萬將士嗎?”張北問道。
宋晨星道:“若是以前自然不能,但現在不一樣,大旱之下,漢中府的百姓餓死者不計其數,我們帶去三十萬將士正好可以充實漢中府的人口!”
“而且漢中府境內多山林,多峽谷,我們若是占據漢中府,只需要在那些重要的關隘峽谷修建寨堡,就能阻擋朝廷大軍。”
“占據地形之利,我們只需要幾萬將士就能阻擋數十萬朝廷大軍,如此我們才能安心的發展!”
牛肅德微微頷首,接著宋晨星的話語,說道:“漢中府還有一個優勢,其南方乃是巴蜀,而此時巴蜀也是動亂不止,根本無法調集大軍進攻我們,這樣可以減輕我們的壓力!”
“而且如果我們在漢中府擋不住朝廷的大軍,還可以撤到巴蜀之地去。”
兩人分析的頭頭是道,張北聽的連連點頭。
事到如今,漢中府的確是他們最佳的選擇。
“不錯,兩位軍師說的很有道理,我們就撤到漢中府去,然后固守漢中府發展三年再說!”張北一錘定音,定下了他們接下來的發展計劃。
明天有事需要請假一天,后天正常更新,諸位書友老爺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