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后。
蕾拉妮女士經歷了第四次“平生第一次”。
她和隨員跟著大夏軍官,人生中第一次登上了一架軍用運輸機。
中年軍官介紹道:“女士,這是去年才服役的‘雷鵬’運輸機,機身長度45米,屬于大型運輸機。
“以前這種尺寸的運輸機,最大載重也就60噸到70噸,現在雷鵬的最大載重達到了360噸,比機體重量還高了一大截。
“以前的軍用運輸機根本不考慮舒適性,坐在里面吵得要死。
“而雷鵬擁有超高的靜謐性設計,乘員艙內比民航客機更加安靜。”
蕾拉妮女士本來還不太相信。
剛才她乘坐過鸞鳥公務機,坐在乘員艙內只能聽到輕微的引擎聲響。
難道軍用運輸機還能比鸞鳥更優秀?
很快。
蕾拉妮女士就完全相信了軍官的話。
當雷鵬騰空而起的時候,她根本聽不到一丁點引擎發出的噪音,甚至感覺耳朵稍稍有點悶。
這是環境太過安靜帶來的副作用。
因為人類的聽覺系統,有著某種“適應性”需求。
它適應了有背景音的環境,需要持續接收外界聲音信號,以維持正常的感知狀態。
而過于安靜的環境,導致聽覺神經突然變成了“低負荷”甚至“無負荷”狀態。
這將打破大腦對聲音感知的平衡,進而產生緊張、耳鳴或耳朵發悶等不適感。
蕾拉妮女士忍不住搖了搖頭:“這也太安靜了。”
兩名隨員跟著點起了頭。
中年軍官笑道:“馬上就好了。”
就在這時。
細微的“沙沙”聲響了起來,聽起來就像是森林中下起了細雨的聲音。
蕾拉妮女士馬上感覺到,耳朵的不適感消失了。
中年軍官解釋道:“乘員艙設計了背景音系統,可以極大緩解耳部不適。”
蕾拉妮女士卻感覺有點荒謬:“既然雷鵬的靜謐性這么好,已經到了需要設計背景音系統的地步,為什么不把靜謐性做得稍微差一點呢?”
中年軍官給出的回答,讓她有一種“這是在故意炫耀”的感覺:“沒辦法,找不到隔音稍微差一點的材料。
“而研發一款新材料的周期又有點長,相比之下,還是增加一個背景音系統反倒更簡單一點。”
不多時。
雷鵬運輸機進入了平飛狀態。
中年軍官拿著一塊平板電腦,開始給蕾拉妮女士展示海洋機器人的性能。
“女士,蟹將機器人的長度僅有一米,屬于小型機器人的范疇,這注定了它不會擁有太強的戰斗力,所以軍方給它的定位是‘海岸守護者’。
“簡單來說,蟹將肩負的使命,就是驅散、攔截淺海區域的變異海洋生物,阻止它們登上陸地襲擊沿海居民。”
電腦屏幕被擺在桌面上,同步播放相關的演示視頻。
蕾拉妮女士本來以為,蟹將機器人像真正的螃蟹一樣,只會在水底爬行。
但視頻告訴她,這個想法大錯特錯。
只見一只蟹將混身展開了不少甲片,身體外形明顯變得流暢了不少。
它的后背還豎起一道金屬鰭,后部以及兩只金屬鉗,分別噴出三股水流,推動著機器人在水下快速前進。
通過調整鉗部噴口的方向,以及噴水水流的速度,蟹將可以非常靈活的改變方向。
毫不客氣地說,就連一條魚都沒有蟹將靈活。
蕾拉妮女士親眼看到,蟹將以螺旋運動的方式,在水中連續轉了十幾個圈,緊接著無比絲滑地改成了水平游動狀態,留下一條清晰可見的尾流。
過了幾秒。
視頻畫面為之一變。
水中出現了一個結構復雜的水下迷宮。
蟹將毫不停留的沖了進去,在迷宮中快速鉆來鉆去,時而翻轉身體時而劃過一個弧線,速度一刻也沒有慢下來過。
屏幕左下角顯示著實時速度,數字一直在每小時40到50公里之間變化,這是一個相當快的速度。
由此可見,蟹將的靈活性達到了何等程度。
蕾拉妮女士忍不住贊了一句:“真厲害!”
憑著有限的見識,她立即判斷出來,蟹將的運動與控制做得非常高明,這絕對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海洋機器人。
蕾拉妮女士觀看了一會視頻,問了一個問題:“蟹將使用的是什么武器?”
中年軍官介紹道:“蟹將配備的武器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智能微型魚雷。
“之所以叫智能魚雷,是因為它能夠自動識別目標,并自動追擊威脅最大的目標,所以發射了完全不用管。
“第二種是一種黑科技武器,叫做‘震蕩水錘’,它能夠操控流體瞬間形成巨大的水壓,以此攻擊十米范圍內的目標。”
說到這里,視頻隨之發生了變化,展示出震蕩水錘的攻擊效果。
只見蟹將猛然揮動一下兩只金屬鉗,鉗子周圍一下子變得模糊起來,還“咕嘟嘟”冒出大量水泡。
“砰!”
只聽一聲爆響。
一塊厚厚的鋼板,竟然被硬生生砸出了一個洞。
可想而知,如果這一下砸到人類,或者怪物,會造成什么樣的傷害。
蕾拉妮女士頓時看呆了眼。
中年軍官繼續介紹:“第三種叫做‘震蕩水刀’,它與第二種是同類型的黑科技武器,只不過攻擊效果不一樣。”
視頻里的蟹將,開始演示震蕩水刀的效果。
它猛力揮動鉗子,一股肉眼可見的水流,帶著大量氣泡,急速射向了鋼板。
“噗!”
只聽一聲輕響。
鋼板表面瞬間留下一條長長的裂縫。
蕾拉妮女士又看傻了。
她真心沒想到,一款一米長的水下機器人,居然裝備了兩種黑科技武器。
中年軍官笑著說道:“震蕩水錘適合對付體型比較大的目標,這一錘砸下去,可以對內臟造成相當大的傷害。
“震蕩水刀更適合對付小型目標,它的攻擊距離也更遠,最遠達到了三十米。”
蕾拉妮女士聽出了潛臺詞,開口問道:“這么說蟹將有過對付海怪的實戰嗎?”
中年軍官重重點頭:“當然!效果令人非常滿意,否則上頭也不會下令大量生產。”
他頓了一下,又道:“實戰的圖片非常血腥,這里就不給您展示了,否則您可能會吃不下飯。”
蕾拉妮女士也沒有興趣看血腥圖片,只是追問道:“神木群島什么時候可以裝備蟹將機器人?”
中年軍官回答道:“軍方正在神木群島進行調查,如果判斷海怪的威脅程度較高,軍方會以最快速度空運一批蟹將過去。”
蕾拉妮女士這才放下心來:“那就好!”
她注視著屏幕上的蟹將張牙舞爪,發自內心的感覺到,夷夏人可以得到大夏的保護,真是太好了。
十分鐘后。
演示結束了。
另一名女空乘人員,將蕾拉妮女士帶到了一間艙室中。
女空乘笑道:“女士,這是為您安排的休息間,勤務機器人將里面的東西全都換過了一遍,您可以放心使用。”
蕾拉妮女士問道:“大夏軍方也在使用機器人做勤務嗎?”
女空乘點頭道:“是的,大夏軍方已經裝備了50萬臺勤務機器人,未來還將裝備250萬臺,總數量將突破300萬臺,這樣可以讓大夏軍人更專注于戰斗和更重要的事務。”
蕾拉妮女士又覺得長了一番見識。
女空乘又叮囑了幾句,便告辭離開了,還貼心的關上了門。
蕾拉妮女士脫掉外衣,走到單人床旁躺了下去。
她馬上察覺到,床墊開始緩緩蠕動,然后完全貼上了自己的身體曲線。
這顯然是最先進的智能床墊。
同時也是舒適度最高的床墊,它不會壓迫肌肉、骨骼,可以讓人體最大程度的放松。
這是她平生第一次體驗智能床墊。
確實很舒服!
這也是今天的第五個“平生第一次”。
蕾拉妮女士心中滿是感慨:“整個神木群島連一張智能床墊都找不到,大夏軍方的運輸機都配備上了智能床墊。”
先前公務機的女空乘告訴她,會給她換一架更舒適的飛機,她還不相信軍用運輸機會比公務機更舒服,現在她完全相信了這一點。
過了一秒。
一個溫柔的女聲突然響起:“尊敬的女士,檢測到您的疲勞指數達到了72點,需要為您開啟‘智能輔助睡眠模式’嗎?”
女聲還介紹道:“這種模式能夠讓您最快在五分鐘內進入深度睡眠模式,從而幫助您盡快恢復精力。”
蕾拉妮女士第一次聽說這東西,心中很是驚奇。
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回了一句:“開啟吧。”
女聲回答道:“好的,女士,第一次體驗可能會稍有不適,如果您想要中止可以隨時提出來。”
下一秒。
蕾拉妮女士感覺頭皮出現了輕微的異樣觸感,像是有細微的電流在上面爬動。
不知不覺之間,這位女士感覺眼皮開始打架,整個人變得昏昏欲睡。
徹底睡著之前,她腦中閃過最后一個念頭:“大夏的科技真先進,居然連睡覺都有科技輔助。”
這是第六個“平生第一次”。
當蕾拉妮女士再次醒過來之時,時間已然流逝了三個小時之久。
為了節省燃料效果,雷鵬并未進行超音速巡航,而是以每小時1100公里的亞音速飛行。
故而從龍島到大夏東部沿海某個軍事基地,整整飛行了三個小時。
“叮鈴”
蕾拉妮女士被鬧鈴驚醒之時,只感覺渾身精神奕奕。
昨晚她本來沒有休息好,白天偶爾感覺腦子里有點疼,現在頭疼已經不翼而飛。
溫柔女聲適時響起:“尊敬的女士,歡迎來到東方大夏,本次航班將于五分鐘后降落,請您做好準備。”
蕾拉妮女士愣了一下。
飛機到大夏了?
她“唰”一下從床鋪上坐起來,隔著舷窗向下俯瞰,當即看到了大夏的海岸線。
由于今天是晴天,天空恰好沒有云層,故而能見度非常高。
蕾拉妮女士瞄了幾眼,當即看到了一條條白色物體,沿著海岸線排列著。
她低聲念叨了一句:“萬里海堤!”
所謂的“萬里海堤”,是大夏從天災時代的第一年起,開工建設的海防堤壩。
根據新聞報道,大夏前前后后動用了數百萬工程兵,沿著海岸線修建了一座又一座堤壩。
直到現在,這項龐大的工程,仍舊沒有完工。
因為大夏本土的海岸線太長了,不算海島和海外領土,單單本土就達到了驚人的2.4萬公里。
只不過如今的建設工程,全部由智能化工程機器人負責建設,建筑工地幾乎看不到人類。
這是她平生第一次親眼見到聞名世界的萬里海堤。
也是第七個“平生第一次”。
蕾拉妮女士記得非常清楚,當初全球的新聞媒體都報道過萬里海堤,聯邦控制的媒體紛紛嘲笑這是新時代的馬諾防線,除了耗費寶貴的人力物力以外沒有任何作用。
現在蕾拉妮女士回過頭再看,才明白大夏人做了一個高瞻遠矚的決策。
當初全球大地震,導致每塊大陸都遭到了海嘯襲擊,大夏為沿海的每一座城市建起了堤壩,極大減少了人員和財產損失。
如今海怪危機即將爆發,這些堤壩將會成為了大夏沿海各個城市的一道鐵閘。
這哪里是馬諾防線?
分明就是一項了不起的世紀工程!
放眼全球,恐怕只有大夏人,才有能力完成如此偉大的工程。
本來她還對“小行星撞擊滄藍星”事件憂心忡忡,此刻她忽然對大夏充滿了信心。
既然靈鴉先生說過,大夏有能力應付危機,那么大夏人肯定有辦法攔截小行星。
五分鐘后。
蕾拉妮女士只感覺腳下輕震了一下。
這自然是雷鵬運輸機降落了。
乘員艙內根本聽不到輪胎接觸跑道的聲音,可見雷鵬的靜音性能達到了何種程度。
在中年軍官的帶領下,蕾拉妮女士經歷了第八個“平生第一次”——空中穿梭機。
所謂的“穿梭機”,是一種新型交通工具。
這東西本質上就是一條接近真空的管道,被架設在數十米高空。
一個個如同膠囊一樣的座艙,也就是穿梭機,在管道中高速運動,將乘員送到目的地。
軍官介紹道:“空中穿梭機是大夏三個月前才開工建設的項目,到目前為止已經建設了超過十二條線路,總長度超過5600公里。”
蕾拉妮女士吃了一驚:“這么快?”
三個月就建設了5000多公里?真是瘋狂的速度!真是瘋狂的大夏人!
軍官笑道:“智能工程集群的建設效率非常高,這個速度只能算一般吧。
“現在上頭只是打算實驗性的建幾條,所以沒有建太多,如果全速開工的話,一年建設幾百萬公里都不算什么。”
蕾拉妮女士被鎮住了。
5000多公里還只能算是試驗?她忽然發現,自己實在難以理解大夏人的腦回路。
軍官繼續講解:“由于管道里空氣阻力很低,所以穿梭機的速度非常快,目前設定的最大速度是每小時800公里。
“聽說極限情況翻一倍,也就是1600公里都不是問題,只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所以現在是保守運行,以后說不定會提速。”
蕾拉妮女士咋舌不已:“我覺得800公里已經夠快了。”
她記得天災時代前的民航客機,飛行速度通常也就是每小時800公里。
“嗡”
伴著輕微的震動聲。
穿梭機開始加速了。
蕾拉妮女士親眼看到,短短三秒內,速度便飆升到了驚人的每小時300公里。
按理來說,她應該會感受到了強烈的推背感。
可實際上推背感非常輕微,并不比汽車在三秒內從零加速到四十公里更大。
這完全違背了直覺。
蕾拉妮女士震驚了:“這是什么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