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860章 東西線之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此刻的青州在李基眼中,便宛如是一個殘局。

  取青州,則必須是速取。

  欲速,又往往不達。

  徐盛所率領的大軍推進入青州境內,圍困了安丘、昌安二城,必然會讓曹仁下意識地調動大量兵力匯聚到北海國進行防守。

  北海國的守軍一多,自然會削減青州其余州郡的守軍。

  “若所料沒錯,曹仁已知北伐檄文,亦知安丘、昌安被困之事……”

  李基喃喃地說著。

  “曹仁派往青州各州郡調集兵馬的軍令短則一日,長則兩日方能送達,各地整軍亦需半日到一日的時間,離開駐守郡縣也同樣需要一日的趕路時間。”

  “若是已在邊境整兵待發的子龍與文長現在便出發,或會與部份兵馬碰上。”

  “再等等,再等個半日出發,本侯要讓那些兵馬剛剛離開駐守郡縣便知悉后方遇襲,令他們進退兩難,疲于奔命。”

  司馬懿滿臉佩服地說道。

  “老師高見。”

  李基聞言,瞥了司馬懿一眼,轉而接著開口道。

  “且為爭取更多的時間,曹仁也必會派遣騎兵星夜疾馳趕赴安丘、昌安,既為激勵安丘、昌安守軍士氣,也為了探查徐盛一部的規模。”

  “派人傳信給徐盛,讓徐盛看著辦,想辦法將那一股騎兵給吞了。”

  察言觀色的司馬懿不知自己為何拍馬屁似乎拍到馬腿上了,連忙正色接話道。

  “據錦衣司所收集的情報,曹操通過并州馬場獲得大量良馬進行騎兵訓練,從中又擇優而建立一支名曰:‘虎豹騎’的精銳騎兵,人數約在八千左右。”

  “為鞏固青州防線,曹操調撥了約莫三千之數的虎豹騎至青州,由被曹操譽為‘千里駒’的曹休統領。”

  “若是調來的是虎豹騎,建武將軍手中沒有足夠騎兵,想要攔住對方怕是不易,不如請子龍將軍分兵一支調往相助建武將軍?”

  李基聽罷,低頭思考起司馬懿的這個提議。

  曹操羨慕西涼鐵騎、并州狼騎以及白馬義從的精銳久矣,因而在得了并州那一片養馬地后,曹操就千方百計地收集戰馬,培養騎兵。

  為此,曹操不惜在并州大開互市,以鹽鐵等物從鮮卑換回了不少良馬。

  虎豹騎,無疑就是曹操培養出來的一支精銳騎兵。

  若是趁機吞掉那一支虎豹騎,無疑是對曹魏的重創。

  思索頃刻后,李基開口問道。

  “孔明以為呢?”

  “拙見以為,大可不必。”諸葛亮答道。

  “為何?”李基問道。

  “老師所設大略一成,青州便有若牢籠,既無援兵,又將缺衣少糧,大可于冬季緩緩圖之滅之,那三千虎豹騎縱使再如何精銳,屆時亦能反掌而滅。”

  諸葛亮拱手應了一句,然后開口道。

  “且即便請衛將軍分兵一部分白馬義從,少了同樣攔不住虎豹騎,多了又嚴重影響衛將軍所率兵力。”

  “既然如此,不如不分,更利于子龍將軍奇襲東朝津。”

  李基隨之頷首,諸葛亮與司馬懿迂回的態度,正是由于他們的行事作風有所不同。

  優勢漸顯之際,諸葛亮更喜歡求穩,司馬懿則是不愿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李基略加斟酌后,道。

  “不必分兵,拿下東朝津不容有失。”

  “即便曹仁派來的是虎豹騎,徐文向絕非庸將,又有田元皓為軍師,想必在提前準備的情況下,也足夠那一支虎豹騎喝一壺了。”

  趙云所率領隱于邊境整裝待發的白馬義從,需要深入敵后直取東朝津。

  一萬五之數不少,但終究是輕騎奔襲,缺乏攻堅利器,又沒有后勤補給,成敗與否全賴趙云與郭嘉臨機決斷。

  一旦東朝津有重兵防守,一時攻陷不下來,說不得這一萬五白馬義從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了。

  因此,多給趙云留些兵力,也能讓趙云多些把握。

  而接下來的時間,李基一直坐鎮中軍大帳,翻閱著各方匯聚而來的軍報與情報。

  直至夜深子時,李基方才派出了傳令兵分別奔赴趙云與魏延所在之處。

  待傳令兵趕至趙云與魏延所在之處,已將近天明。

  而趙云與魏延也知戰機稍縱即逝,不敢有絲毫懈怠,一直在等待著李基的軍令。

  即便是夜間小憩一陣,那也是甲胄不離身。

  待李基的軍令送達后,趙云幾乎是當即就出發,率領著大部騎兵穿插入泰山郡內,直奔濟南國。

  自收到軍令起的七日內,拿下東朝津,這便是趙云的任務。

  一旦七日內沒能拿下東朝津,待遠在冀州的曹操得知北伐之事,必然會迅速往青州派遣援軍。

  作為從冀州橫跨黃河抵達青州的主要渡口,東朝津的防備力量也必然會隨之大大提高,再想奇襲攻陷東朝津可就不是如此容易的了。

  與趙云的兵貴神速不同,魏延在收到軍令后,匆匆便喚來了龐統進行商議,開口道。

  “士元,依我之見,出兵之事宜再緩數日。”

  龐統聽罷,幾乎是瞬間就明白了魏延的意思,道。

  “文長是打算等齊國境內大部分的兵力都被調離后,再出兵入北海國走東線攻臨淄?”

  臨淄的位置,恰好處于東朝津到都昌城的中間,也正是因此才會被曹仁囤放了大量的糧草。

  不過,由于泰山山脈的阻擋,正處于瑯琊國西北角的邳鄉屯兵的魏延,想要進攻臨淄,僅有東西兩條線路可行。

  西線,那便是尾隨在趙云之后,一路橫穿泰山郡抵達濟南國南部后,再繞行折返往東進攻臨淄;

  東線,則是先入北海國,同樣繞過了山脈阻擋,再反回來往西進攻臨淄。

  西線的路線長,但勝在有趙云的騎兵在前開路以及吸引敵軍注意,更為安全。

  東線的路線短上許多,但則需要自行從側翼攻入北海國,再覓機折返往西進攻臨淄。

  龐統微微皺眉道。“可依丞相的意思,怕是更想讓文長走西線,如此也更為妥當許多。”

  魏延將龐統拉到了做了許多標記的地圖前,道。

  “西線穩妥,但耗時卻是太長,等如此繞了一圈泰山南麓,短則半月,快則一月不可。”

  “且為保糧道安全,沿途還需攻下幾個泰山郡要點,以保障糧道暢通。”

  頓了頓,魏延接著低聲道。

  “如此一來,想要拿下臨淄,怕是要一兩個月的時間不可,且后方糧道的壓力也是極大,于北伐大業不利。”

  “相反,若是選擇東線,路線短上不知多少,即便需要我等自行攻陷數個北海郡城池,但曹軍也只會以為我軍是主力側翼的佯攻,必不重視。”

  “待進一步確認了齊國境內空虛后,再折返奇襲臨淄,大有可為。”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