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846章 白晶人文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莫蘭輕輕嘆了口氣。

  這幸運術究竟有沒有真正起效,她心里也沒底。

  說它沒效吧,星海方舟尚未完全駛離這片被探索者反復踏足的星域,就發現一個集“零級世界”與“瀕危世界”于一身的目標。

  若能在此同時解決智慧種族的存亡危機、引導它們踏上超凡之路、并推動世界晉升,屆時獲得的回報必然極為豐厚。

  可要說它有效吧,偏偏這個世界的智慧種族,是她從未見過、也毫無記載的陌生存在。

  她完全不知道它們的魔法天賦會體現在何處,更不清楚它們該如何學習魔法。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引導”又從何談起?

  而且她對這一種族的文化、語言、社會結構一無所知,想要精準地介入并化解整個族群面臨的滅亡危機,也不是件容易事。

  但是,想要讓她就此放棄,也絕無可能。

  記憶,是理解一切智慧的基石。

  想要真正了解一個陌生的智慧生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讀取它的記憶。

  就在這時,莫蘭注意到一個體內光芒凝滯、顯得格外黯淡的半透明類人生物,它獨自走出了晶簇建筑群。

  “好機會!”她立刻控制著飛毯悄然跟上。

  待其走入野外無人的晶簇林深處時,莫蘭當即施展心靈魔法迷惑術將其控制。

  隨后,用精神魔法讀取了他的記憶。

  無數記憶的碎片如潮水般涌來。

  莫蘭精神力強大,習慣性的用最快的速度將讀取到的所有記憶瞬間用精神力拓印、封存在了自己的精神海中。

  隨后之后,她解除了控制,任由那生物茫然片刻后,繼續起了它原本的行程。

  而莫蘭則乘著飛毯,隱于高處,開始潛心梳理那些拓印而來的記憶畫面,仔細剔除其中無用龐雜的信息,試圖從這個類人生物的視角,了解這個陌生的種族與世界。

  在紛繁的記憶碎片中,莫蘭逐漸拼湊出了這個世界和其中智慧種族的信息。

  這些半透明的類人生物自稱為“白晶人”,并將它們賴以生存的這顆星球稱作“白晶星”。

  白晶人從白晶星上那些隨處可見、高聳入云的奇特“植物”白晶樹,也就是那些巨大晶簇上,如同果實般凝結而出的。

  白晶人的肌膚,與孕育他們的白晶樹一樣,呈現出相同的乳白半透明質感,觸感冰冷而堅硬。

  它們天生擁有豐富的情感,身體還能夠將不同的情緒能量,轉化為肉眼可見的彩色微光,在體內脈絡中流轉。

  喜悅時,脈絡會閃耀溫暖的金色;悲傷時,則彌漫開靜謐的藍色;憤怒會點燃熾烈的紅色;深沉的愛意會暈染出柔和的粉色;而濃烈的恨意,則會凝結成壓抑的墨黑色。

  至于那雙巨大的蝶耳,莫蘭原本推測那是某種用于接收信息的生物器官。

  看了這個白晶人的記憶后,她才知道,那對蝶耳并非與生俱來,而是特意佩戴的情感采集器。

  白晶歷100年,學者瑞文·光痕在長期觀察白晶樹如何將日光轉化為能量后,于論文《情感光譜中的能量場假說》中首次提出:強烈的情感波動,會產生一種獨特的“心靈力量”,其能量強度遠超日常光能汲取。

  這一石破天驚的理論,在當時被視為脫離實際的空想。

  然而,十年后,一位出身工坊世家、卻因情感過于豐富而難以維持精密工作的天才工程師諾頓·棱鏡,在目睹一場因能源短缺導致的大型白晶樹農場枯萎事件后,深受觸動。

  他利用白晶樹的特性,結合微雕技術,成功制造出了第一臺“心光共振儀”,這便是初代的情感采集器。

  當他將儀器的觸角貼合于額頭時,身體內因悲傷而形成的藍色微光便涌入了儀器末端的儲能晶石,儲能晶石瞬間被點亮,其亮度震撼了所有旁觀者。

  白晶歷111年,“第一能源法案”頒布,正式確立情緒能源的合法地位。

  隨后,以情緒能源驅動的各種器具迅速普及,社會效率極大提升。

  白晶歷115年,由諾頓·棱鏡與合作者創立的“心光能源公司”在“晶冠城”建立了第一家“情感交易所”。

  白晶人自此可以在此出售當日采集的“過剩情緒”以換取通用貨幣“光幣”。

  交易所門前排起長龍,人人欣喜于能將虛無的情感變為實實在在的溫暖與光明。

  白晶人的文明自此從初期的共情時代,進入了理性時代。

  一開始只是過剩的情感和激烈的情緒被轉化成情感能量,后來又開發出了情感刺激器,來專門激發情感和情緒便于采集更多的情感能量。

  白晶歷118年,心光能源公司創始人諾頓·棱鏡在一場實驗中意外中去世。

  他去世前,曾多次公開警告“情感不應被徹底物化”,并已著手研究能保護使用者精神健康的“安全閥”技術。

  他的突然離世,使得這項研究隨之擱淺。

  此后,公司的控制權落入純粹的技術主義者塞繆爾·冷輝手中。

  他迅速推動了“蝶翼”型情感采集器的強制普及法案,理由是“為了更高效地收集維系文明存續的能源”。

  這形如華麗蝶翼的設備,能無差別、高效率地采集所有強度的情感,人們不用再使用情感刺激器,也能隨時將自身的情感通過它轉化為能量儲存起來,并且還能通過貼“耳”的動作,將這些能量轉交給別人。

  自此光幣被廢除,利用蝶形情感采集器交易情感能量成為了主流。

  在情感采集器全面普及后的最初幾年,白晶樹農場在人工情緒的照耀下豐收,城市日夜通明,人口迎來爆發式增長,整個社會似乎都在蓬勃發展。

  然而,塞繆爾·冷輝及其背后的財團,始終牢牢壟斷著情感采集的核心技術與能源分配權。

  他們通過調整情感能源的“匯率”與“稅率”,無聲地掠奪著社會絕大多數產出。

  階級于此徹底固化,頂層“光耀貴族”依靠早期積累的能源和專利,過著情感充盈的生活;而底層“塵光之民”則不得不每日透支自己的喜怒哀樂,才能換取維持基本生存的情感能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