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743章 確定死亡原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你看這片出血范圍,從肌腹延伸到肌腱附著點,面積達到4x5厘米,這不是一般的外力能造成的。”他讓小林調整顯微鏡焦距,“肌纖維斷裂的形態呈銳角撕裂,符合扼頸時持續施壓的特征,而且左側的出血密度明顯高于右  側,說明兇手的左手用力更猛。

探針轉向舌骨大角的骨折處,斷裂面的骨質呈象牙白色,邊緣還掛著細小的骨膜碎片。“舌骨骨折的位置很關鍵,”張凱的聲音透過口罩變得低沉,“大角與體部連接處的骨折線呈斜行,伴有骨膜下出血,這是典型的拇指按壓  所致。”他對比著解剖圖譜,“這種骨折在扼頸案件中的出現率約68,尤其是在體重超過70公斤的男性死者身上,需要至少30公斤的握力才能形成,結合死者頸部的肌肉厚度,兇手的力量應該不小。”

球結膜下出血點在放大鏡下呈星芒狀分布,從角膜邊緣一直延伸到眼瞼內側。“這些出血點的密度達到每平方毫米8個,”張凱用標尺測量,“而且波及到穹窿部結膜,這是窒息死亡的特異性體征。”他讓小林拍攝照片,“當  呼吸道被阻斷時,胸腔內壓力驟升,導致眼結膜的小血管破裂,這種彌漫性出血與心臟病發作的點狀出血有本質區別后者不會出現在穹窿部。

心血樣本的檢測結果剛傳進解剖室的電腦,張凱滑動鼠標查看數據:“血氧飽和度42,二氧化碳分壓89mmHg,這組數據是機械性窒息的鐵證。”他指著血氣分析圖譜,“正常動脈血氧飽和度應該在95以上,而死者的  數值不到一半,同時伴有嚴重的呼吸性酸中毒,這是缺氧超過6分鐘的典型表現,與扼頸致死的時間窗完全吻合。

對于胃內的豬食成分,張凱用鑷子夾起一粒完整的玉米粒:“這些食物殘渣的形態很關鍵,”他放在載玻片上,“玉米粒的種皮沒有破裂,胚乳的淀粉粒還保持著完整的層狀結構,說明咀嚼程度很低,更像是被強行灌入的。”他  對比現場豬食的樣本,“養殖場的豬食經過粉碎處理,顆粒直徑不超過3毫米,而胃里的玉米顆粒平均直徑5毫米,顯然不是同一狀態的食物。”

小林突然在十二指腸的食糜中發現了異常:“張老師,這里有段2厘米長的豬毛,毛囊已經脫落了。”她用顯微鏡觀察,“毛干上有明顯的機械性損傷,像是被外力扯斷的。”張凱接過樣本,在紫外線燈下照射,豬毛表面泛起淡  藍色的熒光:“這是被唾液浸泡過的特征,但缺乏吞咽時的摩擦痕跡,進一步證明是死后被塞入的。

他讓技術人員提取胃壁組織樣本:“做組織病理學檢查,重點看黏膜下層的血管。”初步切片顯示,胃黏膜的出血點局限在黏膜層,沒有累及肌層,“這種淺表性出血是瀕死期或死后灌入異物導致的,與生前嘔吐造成的黏膜撕  裂完全不同后者會有縱行的黏膜破損和凝血塊。

  對比肺部切片,“肺泡腔內的巨噬細胞數量正常,沒有吞噬任何豬食顆粒或細菌,徹底排除了生前吸入豬食導致窒息的可能。

“所以這些豬食只能是死后進入體內的,”張凱把載玻片按順序排好,“要么是兇手為了偽裝現場故意灌入,要么是尸體被扔進豬圈后,饑餓的豬群拱動時自然落入。”他指著死者嘴角的皮膚褶皺,“口角的表皮沒有挫傷,也沒  有食物殘渣的擦痕,更傾向于后者如果是強行灌食,嘴角肯定會留下外力痕跡。

  小林突然注意到食管入口處的括約肌收縮狀態:“張老師,這里是關閉的!”她用探針輕輕挑動,括約肌沒有松弛的跡象,“如果是生前進食,食管括約肌應該處于松弛狀態,尤其是在進食后34小時,食物已經進入胃內,

  括約肌會恢復正常張力,但不會這么緊。”這一發現徹底否定了生前入豬食的可能,也解釋了為何胃內容物沒有反流到氣管。

  張凱最后檢查了死者的顳肌,肌肉深層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這是窒息死亡的另一個佐證,”他用解剖刀切開,“當顱內壓升高時,顱骨與顳肌之間的小血管會破裂,形成這種特異性的‘肌肉出血,在法醫病理學上被稱為Tar

  dieu斑的深部表現形式。”他合上解剖記錄,“綜合舌骨骨折、頸部肌群出血、球結膜下出血、血氧異常以及肌肉出血這五大體征,機械性窒息的診斷可以100確立,至于胃里的豬食,不過是兇手混淆視聽的障眼法罷了。

  小林正在記錄最后的解剖數據,她抬頭問道:“張老師,死者左小腿的舊傷會不會影響死亡時間推斷”她指著一處愈合的骨折痕跡,“X線顯示是陳舊性脛骨骨折,已經愈合,但可能影響血液循環,進而影響尸溫下降速度。

  接下來是死亡時間的腿短。

張凱俯身查看死者左小腿的X光片,屏幕上的脛骨中段有一道清晰的愈合折線,骨痂呈梭形包裹著斷裂處,密度明顯高于周圍骨質。“這處骨折至少愈合了8個月,”他用手指在屏幕上劃出弧線,“骨痂已經塑形完成,髓腔通暢,從影像學上看,血液循環應該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他讓小林調出腿部的血管造影圖,“你看脛前動脈和脛后動脈的顯影,雖然在骨折處有輕微的迂曲,但血流速度與健側相比只差3ml/min,這種差異對整體循環影響微乎  其微。

  他拿起直腸溫度計的記錄數據,在解剖臺上鋪開死亡時間推斷公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