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天外,還有天。
天界三十三天之上。
離恨天,鴻蒙未開,清氣如乳。
兜率宮矗立于混沌靈機之中,其以青玉為階,琉璃作瓦,巍峨古樸,道韻天成。
宮外的星河隱隱閃爍,紫氣自東方浩蕩而來,綿延數萬里,呈現出一片清靜自在之象。
太上道祖端坐其上,身著素樸道袍,鶴發童顏,閉目養神,似與天地大道融為一體。
他似乎早已知曉李玄的到來,在李玄元神顯化,躬身行禮之時,緩緩睜開了雙眸。
那雙眼中平靜無波,卻仿佛蘊含了萬古的滄桑與無盡的玄機。
李玄剛與太上老君對視一眼,躁動的心思便瞬間沉靜下來。
“坐吧。”
太上老君看向李玄,聲音平和淡漠,卻直透神魂本源。
李玄不敢違背,依言坐下,姿態恭謹。
“李玄。”
太上老君緩緩開口,直指李玄此行核心:
“你之來意,吾已盡知。”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那道‘生死狀’……不過是場應運而生的風波。”
“師尊明鑒,弟子惶恐。”
李玄再次拜下,沉聲道:
“那西海龍族欺我道門太甚,焚我等道場,殺害廟祝性命。”
“更立下如此不死不休的狀書,來損我道門威嚴。”
“弟子等八人齊聚黃鶴樓,心意如鐵,欲赴西海之約,捍衛道統尊嚴。”
“然西海龍王勢大根深,乃汪洋巨擘,麾下能者眾多,其子敖摩昂更是勇冠四海龍族。”
“弟子等恐力有不逮,但若就此退縮,人間道場被毀之辱難消,道基動搖,反墮l了老師威名,更恐折了人間好不容易聚起的向道之心。”
“此非我等所愿。”
“我等進退維谷,故而,我魂游來此,乞老師指點迷津。”
太上老君的目光深邃,穿透了離恨天外的重重云障,落在了那波濤洶涌的西海上,隨后又落回李玄眉間憂慮之處。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此乃天數也。”
太上老君的語氣縹緲玄奧:
“此一劫,于你等而言,既是修行路上的生死歷練,亦是驗證爾等紅塵行法、功德是否圓滿之關鍵試金石。”
說到這里。
他稍稍停頓,殿中丹氣似乎隨其意念凝滯了一瞬。
“道法度人難。”
“蓋因人心紛繁,欲念如火。”
“一人之惡念,或許微如螢火;然萬萬人之怨念糾纏,匯聚成洪流,則熾如焚天大日,灼燒道心。”
“想傳道,想讓萬萬人學道,豈是易事?”
“是以,人間傳道,廣布道德……此乃大功德,亦是大因果。”
“但逢傳道,須得面對千難萬難,歷經劫難。”
“便需要有應劫之人,來以身應劫,祭祀天地,化解此劫。”
“我等‘道門傳道’是如此,日后‘佛門傳經’,也是如此。”
“要在人間立道,想要在萬民心中立道,便須面對此劫,經歷此劫。”
“此次西海龍族之禍,便是爾等八仙成就道果,必須邁過的一道劫關。”
太上老君的目光掃過下方屏息靜立、專注聆聽的李玄,繼續道:
“我等道法在人間顯揚,非止口誦經文,亦需有雷霆手段,破邪顯正。”
“而人間萬民,何以知仙神圣威,何以彰顯道門威儀?”
“降龍斬蛟之壯舉,自古便是顯圣證道之舉。”
“西海龍族既顯于眼前,氣焰洶洶而來,便正好做汝等的磨刀之石,作那應劫之人。”
“你等已在人間行化多年,根基初成。此去西海,正當借‘降龍’之舉,揚‘道門’之名。”
“此番,爾等八人,出身各異……齊聚一堂。”
“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此舉正可向那蕓蕓眾生昭示:向道之心,不分貴賤;求仙之路,不拘形骸;無論男女老幼,富貴貧寒,只要誠心向道,堅定執守,皆可得登彼岸,自成逍遙仙!”
太上老君欲以西海龍族為背景板,完成道門八仙作為“求道榜樣”的最后升華,在眾生心中種下一顆向道的種子。
教世人知曉,求道之士,不拘男女貴賤,但具誠心,砥礪前行,皆可如這八人一般,身具神通,位證仙班。
李玄聽聞太上老君之言,心神大定。
太上老君寥寥數語,直指此劫本質,令他豁然開朗。
一人之惡念,或許微如螢火。
然萬萬人之怨念糾纏,匯聚成洪流,則熾如焚天大日,灼燒道心。
想傳道,讓萬萬人學道,豈是易事?
此自有劫難。
道門傳道,須得面對千難萬難。
佛門傳經,也是如此。
李玄深深一揖,恭敬道:
“弟子愚鈍,蒙老師開示,豁然貫通!多謝老師!”
然李玄心中雖已明了此行意義非凡,但憂慮仍未消散。
他再度躬身,神情凝重道:
“老師教誨,弟子銘記。只是……”
李玄微微抬頭,眼中滿是擔憂:
“弟子所慮,那西海龍宮底蘊深厚,西海龍王父子法力高強,麾下精兵強將如云。”
“弟子等縱懷玄門妙法,若境界法力不及,恐難挫其鋒銳。”
“若被彼輩所乘,反增其勢焰,豈非有負道門威名?”
他心中擔憂的,乃是失敗后可能帶來的連鎖惡果,不僅自身難保,更恐影響道門在人間的聲譽與傳道大業。
“呵呵呵。”
“此事易爾。”
太上老君聞言,幾聲輕笑,似乎對李玄的顧慮早已了然于胸。
隨后,他袖袍輕揮,對金爐童子吩咐道:
“金爐童兒,且取那盛丹葫蘆來,取五粒九轉金丹予汝師兄。”
“是,老君!”
金爐童子應聲而動,走向旁邊一座玉架高處,小心翼翼地捧下一個紫金紅葫蘆。
金爐童子緩緩拔開葫蘆口的塞子。
“嗡嗡嗡!”
“嗡嗡嗡!”
剎那間,霞光噴薄而出,如絢爛的云霞彌漫殿宇,異香盈室,濃郁得化不開的生命精粹之氣瞬間充盈整個宮殿,霞光萬道,令人心神俱醉。
金爐童子從中倒出五枚龍眼大小、渾圓無瑕、通體流轉著金芒的仙丹。
此丹丸表面似有星河氤氳,道紋天成,正是兜率宮之無上瑰寶——九轉金丹!
“此丹能增功益道,能補源續命,穩固道基,增長浩瀚法力,足抵得上你等苦修千年之功。”
“今日,我將此九轉金丹賜予爾等,助你等增長法力,提升境界。”
太上老君示意金童子將五枚仙丹遞予李玄,繼續說道:
“若仍有不敵,屆時,自有人會‘踏破西海波瀾’,了結此劫。”
“多謝師尊賜丹。”
李玄珍而重之地接過五枚尚帶兜率宮紫霞氤氳的九轉金丹。
仙丹入手溫潤,卻重如山岳,其內蘊含的不止是澎湃藥力,更有太上道祖無言的撐持!
心中重負稍減,但李玄慮事周全,想到最后一道枷鎖:
“老師法旨,弟子謹記。”
“只是……那西海龍王,終究是天庭正冊之神君,位在水部要職。”
“縱其門下有惡行挑釁在先,弟子若借老師法寶重創乃至……將其殺死。”
“玉帝顏面之上,恐不好看。”
太上老君聞言,面帶微笑,緩緩說道:
“如今的天庭,還是道門的天庭。”
“區區一方龍君,受天庭敕封,行天規權柄,終非玄門嫡系真傳之屬。”
“道門大業和一方龍君,孰輕孰重?”
“大局當前,自有分寸。”
李玄聞言,心中了然。
說白了。
君不見,縱覽凌霄寶殿、瑤池瓊林,這偌大天庭諸班正神、各部重臣,豈非多是玄門出身,三清門下?
如今的天庭的核心大員,基本都是三清道祖的門生故吏,基本都是道門的人。
關起門來,他們道門才是一家人。
這是天庭的根本。
他們道門八仙在下界行事,是在為道門傳道,是在為道門弘揚香火。
這是有利于道門整體的事情。
多年來,他們在下界顯圣傳道,無數人因之修行道法。
因此。
天庭的道門神仙香火也是更上一層樓,香火愈發旺盛。
這些天庭的道門神仙,皆是從中獲利的既得者,又怎會阻止八仙傳道,砸自己的香火飯碗呢?
反觀龍族,雖也在天庭任職,卻始終處于邊緣化地位。
在天庭的道門神仙聚會中,龍族甚至淪為宴席上的佳肴,這足以說明其地位之低下。
他們道門八仙此次傳道人間的功業,其最終惠及的,亦是這遍布天庭的道門同道們。
八仙傳道成功,人間道統昌盛,道門香火源源不斷,這是他們香火之源和人間的道統根基。
于情于理,天庭的道門神仙又豈會坐視自家事被區區龍族所阻?
道門,才是天庭真正的基石與底蘊。
龍族?
終究只是依附于這天庭秩序下的“強橫仆役”或“編外戰將”罷了。
太上老君這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已為即將爆發的西海風波,定下了無可動搖的基調——這是道門內部,對維系自家于“人間道脈傳承者”的必然維護。
而天庭眾神和道門眾仙,大多是“獲利者”,不會相助龍族。
若將天庭比作一家龐大的公司,那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便是這公司的三巨頭,掌控著公司的核心決策與方向。
三清道門子弟,才是天庭的“正式員工”。
而龍族,更像是天庭的“雇傭工”,即“外包員工”、“編外人氏”。
龍族憑借自身的力量為天庭服務,但卻難以獲得與正式員工同等的地位與待遇。
而道門八仙,更像是考核期,已經內定,即將入職天庭的“正式員工”。
他們在下界傳道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深厚的功德,只待時機成熟,便可正式踏入天庭,成為道門在天庭的中堅力量。
如今。
正式員工(三清門下的道門弟子)和外包員工(龍族)起了沖突,天庭這個“公司”會維護誰的利益呢?
答案不言而喻。
李玄得了太上老君的旨意,心中有了譜。
至此,李玄心中所有陰霾疑慮盡數消散,如撥云見日!
他只覺得一股通明澄澈的道意由內而外散發開來。
李玄再次深深向太上老君一拜,再無絲毫躊躇:
“弟子……了然!”
蒲團消隱,李玄的元神在丹爐升騰的紫氣中緩緩淡去。
只余那兜率宮中,萬年不變的丹香與火光,映照著太上道祖那深邃的眼眸。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悠悠道音似從亙古傳來,在黃鶴樓旁的靜室內回蕩。
李玄肉身猛地一震,如夢初醒,靈臺瞬間歸位,雙眸豁然睜開!
窗外天色,已然蒙蒙亮。
爐中殘香,恰好裊裊散盡。
李玄掌中一翻,五枚九轉金丹光華流轉,剎那間清輝滿閣。
夢中所賜,已是真真切切!
沒有絲毫猶豫。
李玄一步踏出靜室,身影瞬間便至那斷壁殘垣的呂祖廟廢墟之前。
無視周圍殘留的焦糊之氣和隱隱血腥,他目光如電,牢牢鎖定在那散發著龍煞怨念的“生死狀”上。
“呲啦——”
一聲輕響,那份仿佛凝聚了西海所有怒火的“生死狀”,被他穩穩地從斷墻上揭了下來!
“鐺鐺鐺。”
“鐺鐺鐺。”
黃鶴樓檐角的風鈴,在晨曦微風中發出清脆的碰撞之聲,似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敲響戰鼓。
其聲清脆悅耳,卻又帶著一絲肅殺之意,回蕩在天地之間。
李玄手握龍鱗血狀與兜率寶丹,站在獵獵江風中,目光掃過圍攏而來的眾位道友:
“生死狀,已接!”
“此一戰,定要叫這四海八荒知曉,何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于人間界。
這則消息如驚雷乍響,迅速傳遍四方:
“西海龍族與道門八仙立下生死狀,將于西海展開一場驚世賭斗。”
此消息一出,人間皆為之震動,各路仙妖鬼怪皆翹首以盼,欲一睹這場曠世之戰。
北俱蘆洲。
如今,妖師鯤鵬的座下有幾大弟子。
分別是:鯤魔王、赤毒王(蝎子精賀三娘)、蛟魔王、鵬魔王。
此時此刻。
鯤魔王與賀三娘尚在閉關苦修,以求突破境界,故而未涉世間紛爭。
回溯往昔。
在北俱蘆洲那一場驚心動魄的“不周淵之戰”中。
蛟魔王和敖摩昂在不周淵中,接連鏖戰數場。
幾場架打下來,蛟魔王和敖摩昂,雙方從最初的劍拔弩張,到后來的惺惺相惜,竟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了。
男人的友誼,有時候就是這么純粹而直接。
二者本無宿仇,又皆血氣方剛之士,幾番交鋒之后,兩盞濁酒入喉,便一笑泯舊怨,往昔嫌隙皆如云煙消散。
自此。
蛟魔王與敖摩昂結為摯友,情誼日益深厚,就差拜把子,結為“異姓兄弟”了。
敖摩昂常赴妖師宮為客。
蕭辰上天之前,往妖師宮中接金葫朵朵之際,也曾于妖師宮中遇到過敖摩昂。
而蛟魔王亦常至西海龍宮為客,與西海諸龍把盞言歡。
妖師宮中。
蛟魔王聽聞“西海龍族和道門八仙決戰西海”的消息,心思不禁微微一動。
昔日。
其父不肯去天庭,給天庭盤柱子,違抗了天庭的旨意。
他們墨蛟一族,便被天庭屠戮全族。
幸得其父以“覆海珠”助他脫困。
他墨浪方得茍活于世。
自此,他墨浪便立下堅定之志,誓為反天者,欲與天庭抗衡到底。
憶往昔。
他蛟魔王號“覆海大圣”,欲顛覆四海,稱霸水域。
美猴王號“齊天大圣”,欲與天平齊,挑戰天威。
兩妖攜手于花果山反天,掀起一陣風云,令三界為之側目。
后,美猴王去天庭做了齊天大圣,而他蛟魔王仍一心反天。
只是苦天庭勢大,又有師尊(妖師鯤鵬)嚴令在身。
故而一直苦無良機,他只能隱忍待機。
然此次,西海龍族和道門八仙生死狀已立。
生死狀:“既分高下,也分生死。”
生死狀,也是一種“免責協議”。
即,約戰雙方生死兩不追究。
也就是說。
他蛟魔王哪怕光明正大地將這道門八仙盡皆屠殺,天庭與道門亦難以追究其責。
恰好。
如今,他的師父(妖師鯤鵬),和一黑袍道人(無天魔祖)不知道去哪里了,沒在妖師宮中。
念及此處。
蛟魔王又憶起那來歷不明的黑袍道人,即“無天魔祖”,“魔祖羅睺”的傳承者。
上次,那黑袍道人來妖師宮中拜訪師尊,見他亦是使槍之人,便順手指點了他一套“弒神槍”法。
而這弒神槍法,也確實很是厲害,蘊殺伐之道,殺伐果斷。
“此,天賜良機也!”
蛟魔王心中暗喜道:
“弒神,當在今朝。”
“我且去西海走一遭,為敖摩昂助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