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485 雙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前腳以一個較低的價格,從德豐杰手中拿下NGN百分之二十的股權,等到這部分股權到了貝萊德手中之后,只是極短的一段時間之后,其價格便出現了一個暴增的波動。

  且不說貝萊德能夠從這樣一筆投資中賺到多少錢,僅僅是對其公司的聲譽便有一個倍增的效果。不要忘了,貝萊德的主要業務始終都是資產管理,它手中巨額的資產并不是單純屬于它自己的,而是大部分都來自于全球各地的投資人。

  貝萊德要想獲得這些投資人的信任,讓對方心甘情愿的將大筆資產交到他們的手里,憑著的可不單純是來自于華盛頓的鼎力支持,還需要它自身日益增長的聲譽,它得幫投資人們賺到錢,并且讓投資人們確信它能夠賺到錢。

  所以,貝萊德方面并不介意將NGN的估值提高一些,多在它的身上投一些錢,因為它投入的越多,賺到的就越多——在貝萊德的眼里,NGN就是一個正在膨脹的鮮美蛋糕,它現在需要做的,并不是將這塊蛋糕一口吃下去,而是要將它進一步做大。

  更進一步的說,對NGN的投資,貝萊德想要實現的,并不僅僅是從NGN的發展上賺到錢,它還需要將投資NGN的項目做成一個成功的范例,向全世界的潛在投資者們證明,它貝萊德不僅有深厚的背景實力,還有絕佳的投資眼光。

  所以,投資NGN的這個項目,貝萊德不僅要從NGN的發展中賺到錢,還要從潛在投資人那里拿到更多的代管資產。從這方面看,目前貝萊德與安如松的立場其實是一致的,雙方都希望NGN能夠得到迅速的發展。

  因此,蘇珊對安如松開出的要價其實有兩方面的不滿:首先就是安如松對NGN公司的估值過于保守了,其次便是他拿出來吸納投資的股權太少了。

  按照蘇珊,或者說是按照貝萊德方面的計劃,他們是打算通過本輪融資,拿到NGN公司至少百分之十五股權的,這樣的話,貝萊德手中所控制的NGN公司股權,便能夠超過百分之三十五,這個股權占比是對貝萊德比較有利的。

  蘇珊的態度很明確,貝萊德方面不在乎投資的多少,安如松手中股權的賣價是高一點還是低一點的,都無所謂。貝萊德關注的是股權占比的問題,在這方面,作為公司最大股東的安如松,必須做出一定的讓步。

  另外,蘇珊表明的立場還有一個,那就是貝萊德在NGN公司的發展過程中,不能做一個僅有分紅權的旁觀者,為了保障貝萊德所代表的投資者們的利益,他們必須擁有一定的發言權,至少是在NGN公司利益受損的情況下,他們需要有做出改變的權力。

  就像之前所說的,安如松知道他不可能永遠獨享NGN公司的掌控權,而不受任何投資人的監督,那樣的NGN是不健康的,只是他并不會那么痛快的對貝萊德做出讓步,否則的話,對方如果這次能夠輕易達到目的的話,那么下次他們必然會得寸進尺。

  不過,蘇珊提出的條件中,有一條是安如松非常感興趣,甚至可以說是令他感覺驚喜的,那就是按照蘇珊的說法,如果NGN與貝萊德達成合作,后者成為NGN的主要投資人,那么,貝萊德將會在清算完ICQ現有的資產之后,將其以部分投資的形式,并入到NGN的體系內部。

  就這個問題,安如松與蘇珊有過一次深談,按照對方的說法,貝萊德的確是已經關注NGN很久了,而他們之所以與美國在線方面接洽,做出收購ICQ的規劃,其本意就是想要將ICQ與NGN整合到一起,從而在規模以及市場占有率上,進一步推動NGN公司的增漲。

  實話實說,在美國在線掌握ICQ的這些年里,由于發展戰略方面出現的錯誤,再加上一系列同類軟件的出現,的確導致整個ICQ的業務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縮水。如果放在競爭層面上,如今的NGN的確并不畏懼ICQ,但若是放在并購的層面上,對于高速發展中的NGN來說,ICQ卻是一塊濃香四溢的甜美蛋糕。

  就像之前所說的,如今的NGN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不久,其在歐洲的業務擴展非常有限,而ICQ卻正好相反,其主要的活躍用戶幾乎都集中在歐洲地區,最重要的是,ICQ在歐洲還設有兩個主要的服務器。

  如果能夠將ICQ兼并過來,以用戶互通的方式,將對方的整體業務并入到NGN的體系內,那么NGN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在歐洲地區拓展開業務,這不僅能夠幫助NGN拓展用戶,還能夠推動其本地化策略的迅速實施。

  另外,ICQ手中掌握的一系列專利及其龐大的技術團隊,也是安如松心存覬覦的。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NGN在這一場并購中,任何實實在在的東西都拿不到,只能吞并掉一個ICQ的空殼,其對NGN的發展來說,也是有著明顯益處的,畢竟收購了ICQ就等于是為NGN的未來發展掃滅了一個競爭對手。

  與此同時,對ICQ的并購,也會增強市場對NGN未來發展的信心,從而進一步推高NGN的市場估值。

  所以,歸根結底,并購ICQ這件事,不僅對NGN,對安如松來說是有利的,對始作俑者的貝萊德集團,同樣也是有利的,雙方屬于是雙贏。

  也正是因為有了并購ICQ這件事,使得安如松愿意在后續的談判中,對貝萊德方面做出一些自身能夠接受的讓步。

  房間內,原本躺在床上的女孩兒已經掙扎著起身,她扯了一條巾被裹在身上,小心翼翼的下床,磨磨蹭蹭的朝著衛生間的方向走去。

  安如松沒有理會對方,他繼續看著電視機的方向,腦子里卻依舊在考慮著與貝萊德集團合作的事情。

  在兩天前與蘇珊進行了第一次非正式洽談之后,最近這兩天,NGN與貝萊德之間的談判再次陷入停滯。

  由于這次談判受到了多方關注,因此,在談判陷入停滯的這兩天里,NGN公司的大門外,每天都圍堵著大量的記者,而安如松本人的電話,也快要被方方面面的人給打爆了。

  就連坐鎮青瓦臺的李民薄,都專門打電話過來詢問了具體情況,聽的出來,這位總統先生很擔心雙方的會談失敗。

  不過,外界雖然對這件事充滿了種種臆測,但安如松卻是清楚的很,他與蘇珊的會談之所以陷入了停滯,并不是對方對談判不滿,因而想要晾著他,蘇珊之所以不露面,是因為這家伙目前根本不在首爾,她瞞著各方關注的目光,偷偷跑回了美國,在那邊,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她參與處理。

  蘇珊秘密離開首爾,返回美國本土的消息,是安如松從“StockMavericks”群的小伙伴們口中獲悉的,這件事對于韓國本土的新聞媒體來說,是個絕密,但對于華爾街某些消息靈通的人士來說,卻不是什么難以打聽到的事。

  按照群內小伙伴們的說法,蘇珊這次秘密返回美國本土,與AIG集團,也就是鼎鼎大名的“美國國際集團”有關。

  美國國際集團是美國最大的一家保險公司,按照整體實力來排名的話,其全球排名高居第18位,公司股票一直以來都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成分股,其實力之強可想而知。

  可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在過去半年多的時間里,卻迅速陷入了瀕臨崩潰的險境,半年多時間里,其股價暴跌將近百分之八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該公司發行的一款名為“信用違約互換”的保險單,被徹底玩崩了。

  美國國際集團發行的這種“信用違約互換”,可以看作是為次貸抵押債券擔保的,大概可以理解為如果投保的次貸抵押債券違約的話,相關的賠付就由美國國際集團來償付,而且還是翻倍的償付。

  說白了,就是這種特殊的保險單已經被美國國際集團給玩成了對賭工具了,如果沒有這場次貸危機的話,它自然可以大賺特賺,但很不幸,隨著次貸危機的爆發,次貸抵押債券出現了大范圍的違約,其涉及金額超過了七萬億美元,而這就意味著美國國際集團搞出來的這款“信用違約互換”保險單,按照正規的程序,可能需要賠付幾十萬億美元。

  因此,從對美國金融的傷害程度來講,貝爾斯登的破產危機與美國國際集團相比起來,只能算是小兒科。

  之前,美聯儲對貝爾斯登的拯救,便可以看作是對美國國際集團的間接性挽救舉措,畢竟貝爾斯登的手里便掌握著海量的次貸抵押債券。

  如今,對貝爾斯登的拯救計劃才剛剛走出第一步,相應的流程還沒有走完,對美國國際集團的拯救便又提上了日程,只不過在美國國內,這方面的消息還沒有正式公布出去罷了。

  實際上,在拯救貝爾斯登的問題上,美國國內便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聲音,尤其是在民間,反對美國政府利用稅金拯救華爾街的聲音,從一開始便非常大,只不過這種聲音被主流媒體刻意忽視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