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股市可以做空,但有一定的資金門檻,最早是在2010年拿了90只股票當試點,去年已經擴容至將近900只股票。
俞興是半真半假的對李松表示不解,而李松拿著半真就奉為圭臬。
是啊,為什么就非要學過山峰在國外市場廝混呢?
過山峰有過山峰的路,真實研究有真實研究的橋。
如俞總所說,自己接觸的是在國內,妻子接觸的各行各業是在國內,這些都是恰當的過橋信息,甚至,俞總的思考和言論也是極具價值的。
李松心里捏著圭臬,酒意已經完全消散,轉而立即意識到自己今天的失態……
自己拿錢去國外做空,又想著在國內做空,這適合讓俞總知道嗎?
他知道俞總向來是連過山峰都看不上的。
既然學過山峰,當然是連它的作風一起學,真實研究只要以“真實”作為武器來批判“騙局”,暗地里的資金動向完全可以和它剝離。
李松的眼神閃動,慢慢的喝了兩口茶,輕輕的嘆了口氣,往回找補:“哎,我也就是說兩句氣話。”
俞興眨眨眼:“我懂。”
李松佯裝難堪:“哎,今天實在是心情不好,多喝了幾杯酒。”
俞興立即點頭:“我明白。”
李松不知道俞總到底怎么個懂和明白,猶豫兩秒后又說道:“我這個人就是喝了酒喜歡說大話,什么做……”
俞興擺擺手,推心置腹地說道:“李總,我剛才也就是隨便聊聊,就算你在國內市場有興趣做空,也是基于你自己對市場和公司的認知嘛,又不是專門搞成過山峰那樣的空頭。”
“俞總,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李松見俞總說話真誠,也這么斟酌著說了句。
“哈哈,李總,咱們都是自己人,且不說徐總對我的支持,咱倆也認識這些年了。”俞興真誠的說道,“現在又有什么不當講的話。”
李松點點頭,說道:“好,俞總,大眾造假,過山峰做空,很多輿論都指責過山峰掀起危機,難道你也這樣想?難道不是大眾那樣的車企先犯錯?你為什么對過山峰有那么大的意見?”
“這個嘛……”俞興沉吟道,“李總,我可能確實帶著點情緒,但全球市場里那么多空頭,就算他們剛開始是奔著抓住造假公司的漏洞來做空,后來往往都還是為了利益而混淆視聽。”
他舉了個例子:“就像這次悄悄去做空的查諾斯,他是全球聞名的大空頭,按他自己的陳述,至少有3成的信息是錯的,李總,你說他是不小心錯的還是故意錯的?又或者會不會因為投了錢進去而將錯就錯?”
李松沒想到俞總竟然對空頭的事跡還挺了解,一時難以回答。
他沉默一會后說道:“至少過山峰到目前為止都是有理有據,即便是之前的凡利亞制藥公司,雖然是談它的商業模式,最后也證明了它內部確實存在很大問題。”
俞興反問:“世界上有幾個過山峰?”
李松沒有說這個很明顯的答案。
俞興并不追著討論,只是感慨道:“混淆視聽,見利忘義,這才是空頭的常態吧,不過,國內要是搞這一套,恐怕也未必能長久,終究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李松覺得這話有些偏激,又懷疑俞總是在點自己。
他今天酒后失態,鐘情的事業又被貶斥,雖然心里感謝俞總,還是想找回點場子,故意說道:“俞總,雷諾、大眾集團這樣的全球車企都在造假,你做碳硅集團,一定要守住道德底線啊。”
俞興頷首,認真的說道:“是啊,所以,我一早和徐總他們就聊碳硅集團進入汽車行業的宗旨就是老實造車,但這次的行業巨震還是讓人警醒,值得吸取教訓。”
李松睜大眼睛看俞總,瞧著他坦坦蕩蕩的絲毫不因自己的擠兌而生氣,不由得心里生愧。
他今晚情緒震蕩,忍不住說了句:“國內市場要是能出個像過山峰那樣的空頭,也是不錯的。”
俞興微微一笑,不再討論這個話題,真實研究要是真轉到國內,你惹出禍來,不要提我便是。
李松帶著重重思考離開碳硅集團,臨走前表示了衷心的歉意和感謝。
俞興幾經猶豫還是沒把電話打給徐欣,他不清楚“真實研究”到底是怎么運作的,但看李總這樣不痛快的模樣,還是別添堵了。
他本來還想在辦公室里聊聊電話,被李松這么一搞也沒了心情,干脆就一個人開車到了海邊,吹著海風,瞧著月亮,隨即才把電話打給劉琬英。
劉琬英最近是最忙的,既要調動資金,也要關注動態,又得頂著時差。
晚上十點鐘,她的聲音反而格外清醒。
劉琬英聽著俞興聊起李松,倒不全當是解悶,若有所思的說道:“從雷諾被做空,歐洲車企的股價就在震蕩下跌,等到大眾被做空,資金再進來做空的成本就高很多,李松大概在跟風資金里也屬于比較晚的,又碰見歐盟的連番政策……這樣一個大手壓下來,確實很難。”
“最賺錢的是在我們之前就在做空大眾的資金,雖然停牌,雖然有禁令,但除了無實體CDS,都還是能賺的。”
歐洲這次在金融市場的政策主要是為了切斷更大風險的傳導,至于之前的做空資金雖然也在追查異常,但并非主要目標,當然,這仍舊帶來很大壓力。
劉琬英喝了半杯苦咖啡,提到她手里這幾天在忙的事情:“雖然德國和美國空頭很針鋒相對,但似乎還是起了作用的,德國那邊有給寬限時間,我們的部分CDS合約正在轉為合成CDO,這可以規避德國針對無實體CDS的監管。”
CDO是擔保債務憑證。
這樣一個轉化過程就是規避德國最新政策審查,以CDS為基礎,改造成可以交易的證券,讓信用風險可以在市場里轉移,對于過山峰來說,這樣既不用購買實體證券,也可以轉移自身持有的CDS風險。
這種操作并不罕見,恰恰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里就是出現了太多的合成CDO,最終遭遇系統性風險時而出現全面的問題。
俞興簡單的聽了一會,問道:“查諾斯他們也在這樣轉嗎?”
“查諾斯他們的成本比我們高。”劉琬英聽到這一個問題就明顯變得愉快,“本來少賺了錢,但看到查諾斯他們大概在虧錢,我就忽然覺得也還挺不錯。”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