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施詩閑下來刷手機,托著香腮隨便一劃,
想找點跟杜笙有關的新鮮事,簡直一找一個準。
她點開YY微博,一眼就瞅見熱搜榜首掛著“2008年總結”,
話題熱度飆到400多萬,后面還跟著個往上跳的小箭頭,看樣子還在漲。
“這啥呀?”
劉施詩好奇地點進去,發現是個叫“負負得正”的博主發的長文。
標題是“盤點2008年我的十個難忘瞬間”。
博主開頭寫道:
“每年這時候,媒體都愛盤點一年的大事。
2008年這年,估計誰都忘不了,媒體從各種角度說它的意義。
我就一個普通人,想從自己的視角,跟大家說說我這一年最記掛的十個瞬間。”
因為微博有限,博主特意做成了圖片,整整十張,每張都記著她心里的事兒。
劉施詩一張一張點著看,每張圖都配著博主手寫的字。
第一張圖的標題是:
“最激動的時刻——京城奧運會開幕式點火!”
博主感慨:
“奧運會的各種精采瞬間和代表意義,媒體都快說爛了。
但在我眼里,最絕的還是點火儀式。
整個開幕式都特驚艷,那些火焰大腳印、卷軸畫,還有‘少女時代’唱的主題曲,都特別棒。
可杜笙騎著熊貓扔龍標槍,最后騰龍吐火那一下,真把我看傻了!
到現在回看視頻,心臟還砰砰跳。
這絕對是奧運會史上最牛的點火,沒之一。
得謝謝導演團隊和所有工作人員,更得謝杜笙,這創意太絕了,演得也帥!”
除了字,博主還自己畫了張背景圖,把杜笙騎熊貓的樣子畫得活靈活現,瀟灑又帶點俏皮。
劉施詩看著忍不住笑了,這說得在理,畫得也挺像,趕緊點進下一張。
第二張圖的標題挺沉:
“最難過的時刻——大地振”。
“我所有的心情都在畫里了,那段日子一輩子都忘不了。
備選的是冬天雪災。
2008年1月底,好多地方下大雪凍雨,路堵了,電也斷了,看著就揪心。
我那會兒過年回家,在火車站堵了好幾天,幸虧義工和工作人員照顧,還有華邦慈善捐的5000萬,真的很感謝。”
字里行間全是對災難的心疼和對幫忙的人的感激,劉施詩看著也跟著嘆了口氣。
第三張圖有點火氣,標題是:
“最騙人的時刻——一群明星捧葉問”。
博主氣呼呼地說:
“這事兒剛過去沒多久,大家估計都知道。
葉問本來就是個漢殲,很多人愣說把他成愛國英雄、武術大師,
李聯杰、梁超瑋、黃秋珄這些明星明明知道,還一個勁兒吹,安的什么心?
我因為這事兒,直接把李聯杰粉轉黑,厭惡了一堆明星。
還好有杜笙的《大宗師》直序,不然真被這些假東西騙了。
在此忍不住喊一句:笙哥牛逼!”
后面還加了個備選:
“毐艿粉事件,案子快判了,真心希望主犯直接五馬分尸!”
又提到杜笙,劉施詩心里美滋滋的,趕緊點開第四張。
這張標題是“最嘆羨的時刻——室友買了奇跡手機”。
博主興奮地回憶:
“9月5號這天,我記一輩子。
開學的時候,室友抱了個奇跡手機回來,我們一群人圍著看,她演示各種功能。
我拿過來試了試,劃著屏幕玩《閃客快打》,感覺跟用了未來科技似的。
這哪是手機啊,比花了幾大千買的電腦還實用!
從那天起,我就立志要掙錢買一個,于是開始靠畫畫攢錢。
謝謝大家捧場,跨年那天終于買到了,幸福得想轉圈!”
后面還加了段:
“備選是坐了室友爸爸的奇跡汽車。
那車是真豪華,坐上去跟別的車完全不一樣,啟動快,車里還特安靜,科技感爆棚。
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買輛奇跡汽車。
這倆玩意兒都是2008年出來的,全是笙哥公司搞出來的科技品。
他不光改了咱華夏人的生活,連‘華夏制造’的檔次都提上去了。
再說一遍:笙哥牛逼!”
劉施詩越看越起勁,接著往下翻。
第五張圖是:
“最熱血的時刻——杜笙兩奪國際影帝”。
“以前總覺得威尼斯、戛納這些是外國人的游戲,咱們只能看熱鬧。
結果杜笙直接兩奪最佳男主角,上臺說中文領獎,那叫一個揚眉吐氣!
我跟我爸在電視前激動得差點跳起來,我媽還特意炒了倆菜慶祝。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獎,是咱所有華夏人的驕傲。
備選是‘少女時代’演唱會場場爆滿,每次看她們演出視頻,都覺得這群姑娘太颯了!”
第六張圖標題是:
“最震撼的時刻——《盜夢空間》上映”。
博主感慨:
“這輩子沒看過這么帶勁的電影!
杜笙演的柯布,還有諾蘭的腦洞,看得我看完三天還在想劇情。
最后那個陀螺到底倒沒倒?
我跟同學吵了整整一周,還特意二刷找答案。
這片子不光在國內火,國外也炸了,聽說票房破了好多紀錄。
杜笙不光能打能演,選片子的眼光也絕了。
備選是《寶貝計劃》重映,杜笙的電影真是越看越有味道。”
第七張是:“最勵志的時刻——杜笙捐建希望小學”。
博主貼了張新聞截圖:
“看到新聞說杜笙捐了100所希望小學,還都是帶科技教室的,瞬間覺得這人太靠譜了。
他自己從底層拼上來,火了之后沒忘了幫別人,這種才叫偶像。
我現在畫畫攢的錢,除了買手機,也開始捐點給公益,希望能幫到別人。
備選是村口修了新路,再也不用踩著泥上學了。”
這個叫“負負得正”的博主,粉絲不算多,五萬出頭,簡介里寫著“大學生,兼職繪圖師”。
劉施詩覺得這人挺有意思,不知不覺看得入迷。
第八張圖的標題是:
“最動人的時刻——校友合唱《平凡之路》”。
“2008年6月17號校慶,我看見一群頭發花白的老學長學姐,站在臺上合唱《平凡之路》,眼淚唰地就下來了。
現在在學校學習累了、煩了,知識不入腦的時候,就翻出這段視頻看看。
想想前輩們當年白手起家搞建設,給咱們攢下這么好的條件,我這點苦算啥?
立馬就有勁兒了。
真得謝謝笙哥,搞了這么多好節目,讓前輩們圓了夢,也把我們這些年輕人給勉勵到了。
備選時刻是殘奧會火炬手用身體護火炬,那股子韌勁兒,看一次感動一次。”
看著這些字和配圖里老人們唱歌時的認真模樣,劉施詩能感覺到,這個“負負得正”是個心里敞亮的女大學生,踏踏實實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還總往好里琢磨。
她指尖一劃,點開了第九張圖。
“最傷心的時刻——全球經濟危機”。
標題旁邊畫了個哭喪臉的小人。
博主吐槽:
“今年這股市,簡直是來搶錢的!
我手里的票虧了五成,肉疼得半夜睡不著。
年中看同學都在炒股,說華夏大A能沖2萬點,我腦子一熱跟著買了華夏能建,
結果股價跟坐滑梯似的往下掉,現在想想都心疼。
還好我手滑,就投了2千塊,虧了就當買教訓,以后再也不碰了。
怪不得杜笙給人提投資建議,從來不帶高倍率,還是他看得透啊。”
看到這兒,劉施詩忍不住笑了。
這博主說話真逗,跟身邊吐槽大A的朋友一個樣。
她繼續滑到下一張,也是最后一張。
“最喜悅的時刻——妹妹考上北大!”
標題旁邊畫了個蹦起來的小人,滿是歡喜。
“我妹太厲害了!今年高考考了669分,全市第五,穩穩進了北大。
全家高興得跟過年似的,這可是爺爺臨走前最惦記的事兒。
我問她‘你覺得誰幫你最多?’
本以為她會說媽媽或者哪個長輩,結果她說是人人網。
她說人人網的知識庫有好多學習筆記和資料,都是往屆高分學長學姐傳上去的,幫她少走了好多彎路。
備選時刻是我學術論文獲得獎勵,哈哈!
妹妹說人人網有用,我是百分百贊成的。
畢竟我也靠這上面的資料補了不少課。
只要你想學,那兒啥都有。
對了,人人網知識庫也是笙哥牽頭弄的,必須再謝一次笙哥!”
“負負得正”這條微博,從一個普通大學生的視角,絮絮叨叨說了自己2008年最難忘的十個瞬間。
比起媒體總結里那些“重大意義”“歷史影響”的官話,她的文字全是家長里短的實在話,反而火得很快。
微博底下點贊16萬,評論也堆了上萬條。
有網友說:
“博主寫得太真實了!
2008年真是有哭有笑的一年,雖然每個人經歷不一樣,但好多回憶都是共通的,
看你這總結,一下就把我拉回去了。”
另一條評論被頂得很高:
“這些事兒有個最大的共同點。
全有笙哥的影子!
之前沒覺得,經你這么一盤點,才發現笙哥是真厲害,方方面面都能影響到咱們的日子。”
“可不是嘛,真正的國際人物,就是能變成一代人的共同回憶。
以后說起來2008年,繞都繞不開杜笙。”
“何止2008年啊,往前數哪年沒有他的事兒?
每年文化輸出的影響力都爆棚。”
還有人補充:
“其實這總結里,也就提了笙哥微不足道的些許閃光點。
我覺得2008年的特工系列,必須有姓名!
打賭今年春晚肯定有‘華夏特工,飛檐走壁見誰秒誰’、‘笙哥牛掰普拉斯’這些梗,太火了。”
一條長評論看得劉施詩直樂:
“時間過得真快,千禧年跨年好像就在昨天,轉眼都2009年了。
我也來湊個總結:
最好聽的歌是《一起向未來》,最好看的電影是《大宗師》,最驚喜的手機是奇跡,
最想要的車是奇跡幻影,最大的騙局是葉問美化及隱瞞,最可愛的人是奮不顧身救災的子弟兵,最大的收獲是我家閨女牙牙學語了!”
劉施詩翻著評論,看見這么多人稱贊杜笙,心里甜滋滋的。
她覺得“負負得正”總結得是真好,小手一點就給這條微博點了個贊。
她卻忘了,自己登的是倌方大號。
“少女時代劉施詩”,這賬號粉絲千萬,她一點贊,關注列表里的粉絲全看見了。
這相當于她親自下場推薦:
“2008年總結”的詞條熱度噌地又漲了一大截,直接掛在了熱搜第一。
旁邊楊蜜湊過來看,見劉施詩盯著手機傻笑,也不打擾。
大家都知道她有個愛好。
喜歡上網看別人夸杜笙,不光她這樣,楊蜜自己也愛翻這些評論,每次看都覺得特驕傲。
這會兒劉怡霏正跟劉施詩頭挨著頭,一起看網友們的留言,倆人臉上都笑開了花。
唐鄢端著水果走過來,見她倆這模樣就知道在看啥,笑著說:
“又在看大家夸你們啊?”
劉怡霏抬頭,眼睛亮晶晶的:
“你看這條總結,寫得可好了,好多人都提到表哥呢。”
唐鄢湊過去掃了兩眼,點頭道:
“這博主挺真誠的,不像有些營銷號光說漂亮話。
其實普通人的回憶里能有笙哥的影子,才說明他是真的做事了。”
杜笙從書房出來,看見幾個姑娘圍著手機笑,好奇地問:
“看啥呢這么開心?”
“看你的年度成就展!”
楊蜜把手機遞給他:
“一個幾萬粉的博主總結2008年,十條里八條有你,現在全網都在跟著回憶呢。”
杜笙接過手機翻了翻,摸著下巴笑:
“這姑娘觀察得挺細啊,連人人網知識庫都提到了。”
“那當然。”
劉施詩自得一笑:
“我還給他點了贊呢,現在更火了。”
杜笙挑眉:
“你大號點的?”
“對啊……”
劉施詩才反應過來,吐了吐舌頭:
“忘了切換小號了。”
劉怡霏笑著打趣:
“這下好了,全國人民都知道‘少女時代’認證了這條總結,表哥的排面更足了。”
窗外陽光正好,屋里的人聊著網上的熱鬧,偶爾傳來幾句笑。
2008年已經過去,但那些藏在普通人回憶里的瞬間,那些關于杜笙與少女時代的點點滴滴,還在被大家念叨著,慢慢變成了歲月里閃閃發光的碎片。
就像那個博主說的,無論苦甜,總歸是往前走的一年。
而有些人有些事,就成了這路上最難忘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