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5章 猛龍過江上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港島電影的蓬勃發展,給了很多人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的機會。

  李小龍只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趙任飛現在也算是一個小典型。

  就連黃仁植這樣的外國友人,也能在這里混口飯吃。

  猛龍過江最終定檔在1972年的12月30日。

  在這一天之前,嘉禾電影公司已經在1972年,制作發行了10部電影,電影產量已經能排到港島電影公司的第二梯隊。

  現在的港島電影市場,仍然是邵氏電影公司一家獨大,每年產出的電影數量,能有二三十部。

  嘉禾電影公司能在成立的第二年,就發展到能對邵氏電影公司的霸主地位,發起挑戰的程度,靠的正是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和精武門兩部電影。

  唐山大兄以319萬港幣的票房成績,斷層高居1971年度港島電影票房榜第一名。

  排在第二名,邵氏電影公司探聽到唐山大兄的影片類型,集合公司最強陣容打造出來的那部拳擊,票房只有172萬港幣。

  到了1972年,李小龍的精武門,港島票房再創輝煌,達到了498萬港幣,距離突破500萬港幣大關,只差一哆嗦。

  暫時在1972年度港島電影票房榜,斷層領先。

  邵氏電影公司對標精武門,邀請東南亞國術比賽冠軍陳觀泰,拍攝的那部馬永貞,因為上映時間比較早,曾經以200萬港幣的票房成績,短暫登上過年度票房榜榜首。

  不過很快就被精武門反超。

  邵氏電影公司在后面幾個月,接連推出幾部大制作!

  有從寶島回歸的大導演李翰祥,聯合港島影壇第一代喜劇大師許關文,打造出的喜劇電影大軍閥,以及開創了港島電影圈限制級片先河的風月奇譚。

  還有邵氏電影公司的另外一位大導演程剛,召集邵氏電影公司幾乎所有數得著的女演員,根據民間傳說楊門女將改編的歷史戰爭片十四女英豪。

  說起程剛,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的兒子程曉東,做為港島電影輝煌時期的代表性動作導演,更為觀眾熟知。

  程曉東執導過倩女幽魂,擔任過周星詞的功夫、張一謀的英雄的武術指導。

  這部十四女英豪,正是程曉東第一次擔當武術指導的電影。

  十四女英豪、大軍閥、風月奇譚的港島電影票房,相繼超越馬永貞。

  十四女英豪獲得257萬港幣票房。

  大軍閥以346萬港幣的票房成績,成為邵氏電影公司第一部票房突破300萬港幣的電影。

  風月奇譚的港島票房也有202萬港幣。

  這三部電影的票房成績,單獨拿出來,都十分亮眼。

  但是和精武門一比,就相形見絀了。

  即便是創造了邵氏電影公司出品影片票房新紀錄的大軍閥,346萬港幣的票房成績,也和精武門的498萬港幣,相差了足足150萬港幣。

  只是,截止到猛龍過江上映之前,1972年度港島電影票房榜前十名中,就只有這一部精武門,出自嘉禾電影公司。

  嘉禾電影公司出品的其他電影,票房最好的獨臂拳王,港島票房也只有102萬港幣。

  兩三年前,票房過百萬,在港島還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到了1972年,港島電影市場票房過百萬港幣的影片數量,已經多達21部。

  直接反映了港島電影市場的火熱。

  此時此刻,很多人認為,精武門498萬港幣的票房成績,已經是港島電影市場單部影片票房的極限。

  港島目前只有400多萬人,精武門498萬港幣的票房,意味著平均下來,每一位港島人,都為這部電影貢獻了1港幣多票房。

  電影雖然已經成為港島民眾最重要的消遣方式,但不能要求每一位港島人,都喜歡電影。

  人口基數,限制了港島電影市場的規模。

  猛龍過江做為第一部完全由李小龍掌控的電影,選在1972年的倒數第二天,一個星期六上映,用實例說明這個時候的港島電影市場,還沒有所謂的熱門檔期。

  精武門在本應最冷門的春季檔上映,仍然創造498萬港幣的票房佳績。

  猛龍過江,只靠“李小龍”三個字,就可以任性地選擇任何檔期。

  港島電影界,對李小龍第一次獨自掌控一部電影的效果,態度比較謹慎。

  普通觀眾可管不了這些,只沖李小龍的名字,就讓他們愿意花幾塊錢,走進戲院看一看他的新電影。

  猛龍過江的影片質量,沒有讓港島的觀眾失望。

  用趙任飛50多年后的眼光看,猛龍過江故事很簡單,人物設定也比較臉譜化,沒有什么思想深度。

  這部電影的最大賣點,自然是李小龍的打戲。

  這部最能體現李小龍武術理念的影片,動作設計和唐山大兄、精武門,差別十分明顯。

  真正的功夫高手對戰小蝦米,哪里會有來回套招,三拳兩腳解決戰斗都算慢,往往一招一式就能解決對手。

  唐山大兄的打戲,李小龍的個人風格彰顯不多,能夠看到很多這個時代港島武俠片對打套路的影子。

  精武門中,李小龍的話語權增多,對動作設計能夠提出更多自己的見解,令他的個人風格,更加凸顯。

  與當下港島電影時興的武俠片套路,截然不同的動作場面,是精武門成功的關鍵。

  猛龍過江的武打場面,比精武門更進一步。

  李小龍飾演的唐龍,面對反派龍套的時候,招式凌厲,幾乎一出手,就能解決一個對手。

  只有在影片末尾,面對大反派特意從米國邀請來的武術高手的時候,對戰招數才相應增多。

  影片的大高@潮,自然是李小龍的截拳道,對戰羅禮士的空手道。

  這場長達10分鐘的對戰,可以用來當做截拳道和空手道的實戰范例。

  更是在世界影壇,留下一段經典的銀幕對決。

  看完電影,從戲院走出來的觀眾,對猛龍過江的劇情,可能記不太清,但是對最終的大決戰,絕對印象深刻。

  李小龍在唐山大兄、精武門中樹立起來的銀幕形象,在猛龍過江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和精武門借助民族認同、愛國情緒,刺激觀眾走進戲院不同,猛龍過江更傾向于單純的動作爽片。

  李小龍雖然沒有從頭打到尾,中間穿插了不少過場文戲,但是幾場精彩的打戲,已經滿足了觀眾的要求。

  李小龍最大的標簽,是動作明星,觀眾走進戲院看他的電影,就是沖著打戲來的。

  而且,絕大部分觀眾看電影,只是為了消遣。

  工作已經很累了,誰還想在看電影的時候,接受教育?

  這也是像大軍閥這樣的喜劇片,以及后來的無厘頭喜劇,能成為港島電影的一個重要門類,并在國際影壇也占據重要位置的原因。

  猛龍過江如果真的像精武門那樣,繼續以愛國情緒刺激觀眾,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像猛龍過江這樣,讓觀眾在電影院單純感覺到“痛快”、“爽”,已經足夠了!

  猛龍過江上映第一天,港島的報紙上,影評人對影片的評價,沒有精武門那么高。

  因為,這個時候的港島,影評人都是讀書人,讀書人書讀得多了,亂七八糟的情緒就多,更愿意看精武門這種帶有一些家國情懷元素的電影。

  猛龍過江這種單純的動作爽片,不太合讀書人的胃口。

  這一次,觀眾和影評人,站到了對立面。

  觀眾用實實在在的電影票,表達了對這部動作爽片的喜愛。

  猛龍過江在港島上映第一天,單日票房便歷史性地突破50萬港幣!

  是港島電影市場第一部首映票房超過50萬港幣的電影。

  精武門上映的時候,單日票房也突破過50萬港幣,不過是在上映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影片口碑醞釀發酵之后。

  猛龍過江能取得這樣的首映票房,主要得益于李小龍的票房號召力。

  當然,影片內容,也讓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感覺值回了票價。

  上映第二天,是星期天,猛龍過江的單日票房再創新高,達到了63萬港幣。

  上映僅僅兩天,猛龍過江的票房,累積已經達到115萬港幣。

  對嘉禾電影公司出品的其他電影來說,100萬港幣的票房,仍然是一個非常難以邁過的門檻。

  李小龍的猛龍過江,卻只用了兩天,就完成了票房破百萬港幣!

  猛龍過江的制片費,最終高達250萬港幣,再加上宣發費用,總成本超過了300萬港幣。

  按照嘉禾電影公司,與目前合作的港島戲院之間達成的分賬協議,猛龍過江的港島票房,需要達到600萬港幣,才能收回成本。

  周文懷在猛龍過江上映之前,根本沒有想過,單靠港島一地的票房,收回制作成本。

  但是,猛龍過江上映之后的票房走勢,卻讓嘉禾電影公司,看到只靠港島票房,就收回制作成本的希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