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去趟烏城請專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李龍看著那個人在小溪邊翻撿著石頭,找了好一會兒,啥也沒找到,然后就站了起來。

  看著這人年紀不小,五十多歲的樣子,李龍想了想,便提著槍大步走了下去。

  說是上山容易下山難,但他膽子大,往下走的時候步子邁得很大,一會兒功夫就跑到了溪流邊上。

  李龍的動靜很大,把那個人嚇了一跳,他看著李龍背著槍,當場就不動了。

  李龍走到那個人跟前,看這人應該就是今天進來的,便問道:

  “你是哪里的?進山干什么來的?”

  那個人并不像普通采藥人那樣碰到李龍會擔心,他也看出來李龍不像是搶劫越貨的人,說道:

  “我是瑪縣人,你是干撒的?”

  一口蘭銀官話,鐵定是瑪縣無疑了,畢竟石城人要么說普通話,要么說豫省話,雖然只隔著一條瑪河,方言卻完全不一樣。

  “我是護林員。”李龍揚了揚槍,說道,“這里是林業隊管轄范圍。我問問你,你過來干啥?帶火沒有?現在林區嚴禁放火。”

  在聽李龍說是護林員后,那個人放松了下來,說道:“我是縣一中的退休老師。進山過來看看能不能撿到蘑菇啥的。”

  “拿鏟子撿蘑菇?撿玉吧?”李龍笑了笑,“跑這么深的山,你是不是昨天就過來了?不然咋可能跑到這么遠呢?體育老師吧?看你這身體素質不錯啊。”

  “呵呵。”那個人被揭破目的,有點尷尬的笑笑,“退休了么撒事情,聽說山里面有大塊子玉呢,就進來看看。放心,我肯定沒有點火。再說了這六月份山里都是青草,那火咋們也放不起來么。”

  李龍問火的事情就是個由頭,聽他這么一解釋,也就過去了,接著問道:

  “那進山撿玉的人多吧?看來說山里面有玉的消息傳的怪廣的呢。”

  “就是說下的呢,前幾天就聽說了。其實以前就聽說這山里面有玉呢,石城那邊的退休工人不是找見一塊大玉石嘛。現在又有一塊,我們就想著別人運氣這么好,我們說不定也行呢。”

  “那有沒有收獲?”李龍問道。

  “唉,哪那么容易呢。蘑菇倒是撿了一些,玉石根本就沒見著。再說了,我們也是外行,光聽說玉石長的樣子,見過玉雕的東西,那真正的山里面的玉石也沒見過。

  其實先前在水里撿過幾塊,我看著就怪像玉石的,不過我們一起過來的人說那不是的……”

  這人說著就說漏嘴了,等反應過來已經晚了。

  “你們還是有組織的活動啊。”李龍說道,“一起過來的有多少人?晚上一塊住的嗎?”

  “有七個人。”這個人既然已經說出來了,那也就沒再瞞著,“都是朋友,關系不錯的。反正閑下來也沒啥事情,就約著一起進山。”

  “七個人都沒撿到嗎?”李龍又問道。

  “撿到一塊,不過我們中懂行的那個說是有裂呢,不咋值錢。不過再咋們說,也比沒撿著強吧。我今天跑的遠一些,就想著看能不能撿到吧。”

  李龍又問了一些細節問題,大致知道這些人雖然沿著路過來,但甚至上還是往西靠近瑪河方向在找。畢竟那兩塊大玉石都是在瑪河上游找到的。

  在他們看來,玉石的源頭應該就在瑪河上游某座山上。進山的路雖然開的比較深,但距離瑪河還有段距離,所以他們找到住的地方后,散開就是往西。

  但也不會跑太遠,擔心迷路。

  問完,李龍告訴他山里還是有野獸的,注意安全,然后就離開了。

  這么一折騰,看時間也差不多要到吃中午飯了,李龍便拐向東北方向而去。

  那個人看李龍離開后,長出了一口氣,然后從兜里掏出拳頭大小的一塊青色石頭,看了看,又高興的裝進了兜里。

  他一直擔心李龍會搜身呢。

  李龍回到孟海那里,那邊還沒開飯,但雜碎湯的香氣已經飄開了。

  孟海正在指揮著村民干活,李龍就把那個河攔路的事情給他說了。

  “要還有兩公里多的話,明天我過去看看。”孟海說道,“修橋也不是不行,主要是需要水泥和鋼筋。其他的材料這里就能搞到。

  當然,如果是我們修的話,那就不能期待太好的。畢竟我們不是專業的。如果能從縣里找兩個專業的人來指導我們干活,倒是可以。”

  李龍想著這件事情倒不是很急。兩三公里的路,等修到的時候,孟海他們夏天的修路任務也差不多了,得回去準備忙著收麥了。

  所以先商量著,大家都多想想辦法。

  李龍等著吃過中午飯,又在附近轉了轉,然后就回去了。

  和孟海約定的時間還有幾天,他打算先去一趟烏城。

  去烏城之前,李龍從地窖里取出二十幅畫來,想著先試試水。至于烏城哪里找裱畫的人,那只有到了后再打聽了。

  有劉工在,有吳教授、羅教授,打聽這件事情應該還是容易的。實在不行就開著吉普車逛唄。

  當然去烏城也不光是裱畫,還要去農學院問問水閘和修橋的事情。農學院有農田水利專業的,應該會有專業的人吧?

  第二天吃過早飯,送明明昊昊到了四隊后,李龍開著車就去了烏城。

  途經北庭的時候李龍也沒停,一直到烏城后,看時間差不多吃中午飯了,便把車開到了農學院附近,找地方吃了中午飯,然后去往里面找吳教授。

  吳教授在上課,李龍就去找羅教授,羅教授倒是在,看到李龍挺高興的。

  李龍給兩位教授帶了一些肉干,這也算是自己這邊的特產了。

  “牛肉干?羊肉干?”羅教授問李龍。雖然好久沒見,但他和李龍不客氣,拿起一個打開紙皮包裝問道:“你們自己做的?”

  “嗯,自己做的,我搞了個肉干加工作坊,給口里供貨,用的是上好的牛羊肉,味道怎么樣?”

  “挺好挺好。”羅教授一邊吃一邊說道,“往口里供貨?你這生意做的不錯嘛。”

  “哈哈,就是想到哪做到哪。”李龍謙虛的笑笑,“反正自己想著干唄。”

  “你謙虛了。”羅教授又拿起一個肉干,指著他說道,“最近就在忙這個?”

  “不是不是。”李龍擺了擺手,“這個有人負責呢。我最近在修通往山里的路,現在碰到個難題,想過來找個專家請教一下。”

  “啥難題,說來聽聽。”羅教授一聽來了興趣,“就算我幫不上忙,應該會找到能幫忙的人。”

  “兩件事情,不,應該說是三件事情。”李龍和羅教授也不客氣,“一個,是我們修路的時候遇到了河,要修橋。我們施工隊伍沒這方面的經驗,看能不能找到相關的專家請教一下。

  第二個呢,就是我們村南面不是有小海子,就逮魚的那個地方,年年洪水沖著,北面壩太容易垮掉了。所以我打算在北面對著葦湖的位置開個閘門,這事沒干過,想請專家給個建議。”

  “那第三個呢?”羅教授臉色就不太好看了,兩個問題,他一個也沒能解決,只能聯系人,畢竟都不是他的專業。

  “第三個就是我從燕京買了一些字畫,想找個能裱畫的地方,烏城我也不熟悉,不知道哪里有這樣的專業店。”

  “嘿,這第三個我能幫上忙。”羅教授笑了,“我知道哪有店,我給你說一下位置,你呆會兒就能過去。”

  李龍很高興,三件事情解決一件了。

  其實這是最主要的,另外兩件事情,縣里就能解決,過來問一下只不過是順帶的事情。

  “如果你修橋和修閘門的事情不急的話,我建議你把具體的情況寫出來,我找人問一下,問清楚后你留個電話,到時我給你打過去。你還在不在供銷社了?在的話我就打到供銷社找你。”

  “打到我收購站吧。”李龍說道,“我把收購站的號碼留給你。”

  李龍接過羅教授遞過來的紙筆寫了起來。

  橋和閘門的事情挺簡單,李龍不光寫出來具體的情況,還畫了草圖,上面有一些概略的數據,比如水深、壩高等等。

  等了一會兒沒看到吳教授回來,李龍就告辭了,他離開的時候把送給吳教授的肉干交托給羅教授,讓羅教授幫著給了。

  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吳教授才回來,羅教授把東西交給她的時候,她有些遺憾的說道:

  “唉,早知道我就早點回來了,還想問問小李關于打瓜種植的事情呢。”

  李龍這兩年因為要往口里賣打瓜籽,對目前的打瓜行情知道的不少,吳教授覺得通過他能多了解一些農業方面的實際情況。

  從李龍這里了解到的,和調研得到的數據還是不完全一樣的。

  “沒事,我這里有他收購站的電話。”羅教授把電話報給了吳教授,“你要有什么事情,到時直接給他打就行了。”

  吳教授記下了李龍的電話,拿著肉干回去了。

  羅教授卻在想著自己從哪里能打聽到幫李龍解決這兩個難題的人。

  李龍出了學院,開著吉普車去了羅教授所說的那書畫店。

  這個書畫店主營的除了裱畫,還有寫字畫畫的工具,比如毛筆、墨、宣紙等等。

  店里面就一個老人在,正在裱一條書法作品。

  李龍看著那字寫的龍飛鳳舞的挺漂亮,就在邊上等著。

  說是老人,其實也就是五六十歲的樣子,留著胡子,挺有點藝術人士的氣息。

  李龍看著他不緊不慢的在那里工作,感覺挺好的。這個人動作熟練,旁邊的工具隨手拿過來使用,絲毫沒有停滯,很快,一副書法作品就裱好了。

  這時候那個人材看到李龍,問道:

  “同志你好,有事嗎?”

  “我想裱幾幅畫。”李龍問道,“能不能做?”

  “做肯定能做,你要裱幾幅?”那個人過去到旁邊洗了手,拿毛巾一邊擦手一邊問道。

  “二十幅字畫。”李龍說道,“有大有小。”

  “二十幅?這么多?這一時半會兒可弄不出來。而且我給你說小伙子,這價錢可不便宜。”那個人說道。

  “行,我知道。”李龍笑了笑,“大約多少天你說個時間,到時我過來取。”

  “我手頭上也有些活,你這個還得往后排排。這樣吧,十天,十天后你過來取怎么樣?對了,你把東西拿出來我看看能不能裱,你有什么要求也說一下。”

  李龍便趕緊把自己拿來的那些字畫取出來。

  他是用布包起來的,有些折痕,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這個我是外行,就想著看能不能把這個折痕給消除掉,另外就是這些字畫大小不一,看你們行內人怎么弄,當然要求就是不能破壞畫的原體。”

  “那是當然。”那個人一一看著這些畫,說道,“畫保存的一般,有些潮了,如果再不裝裱,過段時間可能就會破損。”

  他這么說,李龍也不知道這是真實的,還是這個人為了生意才說的。

  兩世加起來見識的人多了,他也不可能從面相就看出來一個人怎么樣。

  所以這一次過來,他拿的字畫,挑的都是后世聽著不是那么出名的,覺得至少這樣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你的這些字畫,有做立軸的,也有做手卷的,還有做冊頁的。裝裱的形式不一樣,用的材料不一樣,價錢也不一樣。”那個人把字畫一一看完后,拿過一個本子開始登記,邊登記邊給李龍說道:

  “我這里的材料比較一般,這個你應該能理解,畢竟咱們這里想要搞到好材料也不容易。所以立軸一副五塊錢,手卷四塊,冊頁是按頁算錢,一頁一塊,你看怎么樣?”

  不便宜。

  以李龍買的這些畫的價錢來算,是真不便宜。當然那些字畫他是從文物商店買的,人家為了賺取外匯,本身就是把價格給降了的。

  不然的話你在市面上以外匯的兌換價,怎么可能買到那么便宜的名家字畫?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那邊是燕京,大家的字畫比較多,那時候還沒興起來。李龍相信現在那些東西放到燕京去,就已經不是原來的價了,肯定漲不少了。

  所以相對而言,這個裝裱的價格倒是可以接受。

  “先付訂金二十塊錢,剩下的我這邊做好再付。”這個人把每幅字畫都登記完,讓李龍簽字,他這邊也給李龍打了個收條,然后說道。

  收條是收到字畫的收條,附了名單,而二十塊錢的訂金,另外打條子。

  還挺嚴謹。

  辦事這么嚴謹,李龍略微放下了心,拿了收條,便打算十天后過來取貨。

  太陽快落山了,李龍便又開車去了玉雕廠看劉工那邊的情況。

  劉工已經準備收工了,他正在把那個玻璃柜子往回收,看到李龍有些意外。

  “劉工你好啊。”李龍把給劉工準備的肉干遞了過去,“這是新做的,你嘗嘗。”

  “謝謝啊,你又帶這些好東西,”劉工樂呵呵的把肉干接過來,“上次那個玉雕,滿意不滿意?”

  “滿意,太滿意了。”李龍笑著說道,“我那個朋友把玉雕拿回去到口里老家,直接就給祭拜上了。”

  “祭拜這個?”劉工先前其實聽李龍說過的,只是沒想到人家還真的祭拜了。

  想想自己雕出來的東西讓別人給祭拜了,偏偏還不是佛像關公像這樣的擺件,就挺神奇的。

  “嗯,我那個朋友以前妻子生不出孩子,也不知道是兩個人誰的毛病。在我家對著那個玉石拜了拜,后面就生了閨女,”李龍把賈天龍的事情給說了:

  “那石頭是別人送我的,沒辦法賣給他,就拜托您給雕一個。您雕的像極了,而且極有神韻,所以他拿回去就給拜上了。”

  “現在還拜,是準備生個兒子?”劉工一邊從抽屜里往外掏東西一邊問道,“他那邊重男輕女吧?”

  這時候重男輕女是普遍現象,劉工倒也不覺得奇怪。

  “是有這方面的思想。還有就是我這個朋友挺有錢的,要是沒個后,他覺得自己賺的錢以后就便宜別人了。”

  李龍不再說話,這時候劉工已經從抽屜里拿出幾件好東西來。

  讓李龍有些意外的是,個頭最大的,反倒是一件翠綠色的彌勒佛。他接過來看了看,就看出材質不是碧玉,而是翡翠。

  “翡翠的啊。”李龍感嘆著,它和碧玉不一樣,似乎是更硬一些。這塊料子看著真漂亮,綠綠的,雖然他對翡翠僅限于從短視頻和里知道的幾個術語,但不妨礙他認為這個料子,非常好。

  “嗯,從廠子里要來的。”劉工樂呵呵的說道,“最近我這個店生意不錯,效益挺好,所以能從廠子里要一些好料子過來。”

  說著他壓低了聲音:

  “我聽了你的,有些料子我就雕了,有些我自己買下來存起來了。”

  李龍樂了,劉工還是挺聽勸的嘛。

  上次和這次來的時間間隔不長,所以大料除了這個翡翠就沒其他的,剩下的就是小料和原料。

  李龍來的時候提了一包肉干,走的時候留下一沓錢,帶走了一包玉。

  挺好的。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