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勸人不要鐵飯碗?你瘋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錢主任很喜歡,不過他并沒有多吃,嘗了兩塊之后就讓李龍包起來,他放進了柜子,又問起了李龍關于溫棚的事情。

  過年前李龍就給錢主任送了一些新鮮蔬菜,當時因為人多,錢主任沒細問。

  “我買的院子原來的主人就研究過這個。”李龍說道,“當時他就在大院子后面蓋了個玻璃溫棚。只不過沒研究好就去滬上工作了。后來他父親把房子賣給我,我就把玻璃棚給改造一下,想著冬天種個菜不錯。

  剛開始就只能種個小白菜啥的,后來慢慢摸索著,就能把普通的菜種出來了。不過說實話,真麻煩。畢竟早上起來要把蓋在玻璃棚上的棉簾子拉起來,晚上要放下去。下雪了還要清雪,每天還要給爐子加煤,菜長起來開花了還要對花……”

  麻煩是真麻煩,但這玩意兒真種出來,希罕也是真稀罕。

  李龍還記得過年的時候家里的大飯上出現那幾種蔬菜的時候,哥姐他們吃驚的表情。

  能在大冬天吃到新鮮蔬菜,辛苦一些也值了。等過幾年溫室大棚都建起來了,李龍也就不那么辛苦的去種了。

  但眼下,想來這個過程還要很久,畢竟北疆大規模普及大棚建設還得菜籃子工程廣為人知之后。

  當然這個偉大的工程,一度或者說一直被許多人忽視的。社會主義制度搞出來的以人為本的優越性,被大家普遍享受著,卻又忽視了其偉大之處。

  社會主義巨嬰啊。

  李龍腦海里思緒很多,不過很快就被拉回來了,錢主任這時候說的話,是在想著這個溫棚種植蔬菜是不是具備可推廣性。

  李龍沒說,因為這是領導要考慮的事情,這玩意兒投入產出要有一個性價比,如果達不到一定的利潤,做不起來的。

  眼下,普通老百姓可能還不可能很大方的去買冬天的新鮮蔬菜,畢竟種出來成本還是挺高的,除非大規模普及才能把本錢降下去。

  這個算題外話,畢竟供銷社不是主做這個人,所以錢主任就只是琢磨了幾句后,就開始問李龍其他方面的事情。

  “你這個肉干是打算怎么做?零售還是批發?價格應該不便宜吧?”

  “都做。”李龍說道,“已經做了一批,口里有兩個地方的合作伙伴要了幾百公斤,說是看看市場反應。我這邊在縣里的市場有個鋪面,有個大姐會做這個,我們打算抽空看看能不能兼賣這個。

  價格的確不低,賣給口里的那些老板,一公斤是十二塊錢,不過這個本身就算是高檔零食,我們用的也是真材實料,所以價格高一些可以理解。”

  “是的,畢竟純肉,這玩意兒得好幾公斤新鮮肉才出一公斤肉干吧。能精準定位到市場,也不錯了。”錢主任贊賞的點點頭。

  以前州社里千方百計想要打通口里的市場,把這邊的一些特產銷出去,哪怕補貼一些都行,然而一直沒做起來。

  現在可好,有李龍在,往口里銷售的特色東西已經有好幾種了,而且李龍自己目前還自創一種,甚至于剛做出來就已經賣出去了。

  這人和人,真不能比啊。

  他以前半玩笑的和李向前說過,說李龍是有大氣運的,當時是開玩笑,現在看來,指不定還真有啊。

  李龍在錢主任這里沒停留多久,錢主任也忙,沒留他。

  回到小車班,吉普車已經保養得差不多,油也加滿了,李龍和小司告別之后,去了北庭市供銷社,給魏主任送了東西,婉拒了魏主任留他吃飯的邀請,然后就去找了陳紅軍。

  因為知道陳紅軍家的位置,而現在也快到下班時間了,李龍想著就等著吧。

  果然,下班時間過了沒十分鐘,就等到了騎著自行車回來的陳紅軍。

  陳紅軍也看到了吉普車邊上的李龍,笑著下了車,和李龍使勁的握了握:

  “小李,好久沒見啊!”

  “是啊。”李龍笑著說道,“陳哥最近忙不忙?”

  “不忙,都閑出病來了……先不說這個,還沒吃飯吧?走走走,我請你吃飯——家里做飯肯定不夠,我回去說一聲,咱們出去吃。”

  “剛好,我給你帶了一些東西,放家里,然后咱們出去。”李龍說道。

  這時候家里人做飯,通常情況下都是按人來做,多也多不了多少。

  所以如果有人突然來家吃飯,那注定就會有一個人不夠吃飯甚至沒飯吃。

  而這個人通常都是做飯的女主人——這時候不像后世。后世外賣多,而且家家戶戶冰箱里都會有些存貨,爐灶也方便,所以來人了想要加個菜什么的會很快。

  這時候做飯很麻煩,那做出來的飯大都定量,重新做的話,和面就要很久,蒸米飯同樣很久,一般人家也不會存掛面什么的。

  所以陳紅軍說家里飯不夠,這很坦然,一般人都懂。

  而李龍也能理解,畢竟意外的情況都碰到過,他可不想當陳家意外的人。

  剩下的飯下午能熱了吃,那要不夠了,自己豈不成了被討厭的人了?

  “你這來人就行了,還帶啥東西啊?”陳紅軍埋怨著。

  “我那邊搞出來的新東西,拿過來讓你們嘗嘗鮮。”李龍笑著說,“保準你們沒吃過。”

  等到了陳家,李龍把東西拿出來,還真就很吸引人。

  別說肉干了,就那西紅柿、辣子也夠誘人的了。

  陳家人原本對李龍就非常有好感,沒有李龍,他們還住在那一里一外的平房呢,哪可能住進這大院子里來?

  雖然這個冬天大院子掃雪比較麻煩,但那也比平房好太多。

  一家人各有各的房間,住著舒服,而且還私密,空間也大,多好!

  所以李龍到來,一家人都很熱情,包括放了學的孩子都主動叫了叔叔,給李龍倒了水喝。

  原本陳紅軍的妻子要給李龍盛飯的,陳紅軍自己說了,要帶著李龍出去吃,讓妻子不用管他們了。

  “那就吃點好的,不要光吃面,點幾個菜,雖然中午不怎么能喝酒,但吃幾個好菜還是沒問題的。”陳紅軍的妻子說道。

  “行,我知道了。”陳紅軍應了一聲,帶著李龍出門。

  “這是肉干?聞著挺香啊。”陳紅軍的母親在人走后,目光落在了那包肉干上,“來,咱們嘗嘗。”

  陳紅軍的妻子倒是把目光放在了那些菜上,想著這大冬天能吃到這新鮮菜,還真是新鮮啊。

  至于肉干,李龍帶的比較多,可以慢慢品嘗。

  陳紅軍帶著李龍去了先前去過的那家飯館,他讓李龍坐下,自己去那邊點菜。

  李龍倒沒強行要吃面,他看得出來,陳紅軍是想和自己聊聊的。要吃面的話,那可沒幾分鐘聊的時間。

  陳紅軍要了米飯,紅燒肉,辣子雞兩個菜,還要了一瓶酒。

  “不是說中午不喝嗎?下午你還要上班的吧陳哥?”李龍有些意外。

  “沒事,喝一點兒不影響啥。我現在啊,上班跟沒上班區別不大,這大冬天的也沒啥事情干。”陳紅軍接過服務員遞過來的兩個剛刷過的杯子說道,“你不知道啊,其實我現在……唉,咋說呢,總感覺這個班上的沒意思。”

  李龍其實是明白的。畢竟上一世經歷了那么多,怎么可能不知道?那些新聞報道還有段子故事里,領導退休后,無所事事,心理空虛,還有自家所在的小隊里,合作社成立后,那些把地交給合作社的人一天到晚沒事干,只剩下打牌打麻將,不是一樣的嗎?

  合作社剛一開始的時候,因為機械化還沒完全,所以不少人還能在合作社里打工——年底領分紅是一部分錢,在合作社里打錢還能賺一份錢,多好。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合作社里種棉花的技術越來越先進,到后來連打工都沒得打了。一些勞作了半輩子的人就轉而去找其他的活干,比如割苦豆子、撿麥子、拾玉米等等,騎著電動三輪車甚至能跑出去十幾公里撿別人收完地里的殘余洋芋。

  現在大規模種植,機械化收割,地里剩下的莊稼其實很多,只要下得了那個苦,一個夏秋能撿不少的東西。

  賣幾千塊錢是沒問題的。

  哪怕不賣,撿來的莊稼無論是人吃還是喂雞喂羊喂豬都是好東西。

  還有些下不了苦的,就在村子里打牌打麻將,然后很快就會得一身病——勞動這件事情,一旦丟下來,想撿起來很難。

  反倒是那些一直干活的,身體好像一直挺好,八十多歲還能騎著電動車去下網逮魚……好吧,扯錯地方了。

  所以李龍能理解這種心情,就是說原來陳紅軍是收購站的站長,他是雞頭,帶著大家收東西,分配任務,那都是有活干的。

  心氣也旺。

  現在到了州里,干的是辦公室的活,一杯茶、一張報紙,能看半天——這樣的閑有些人是夢寐以求,但在陳紅軍這里,有些落差,極不習慣。

  所以他才會心情不好。

  “那你想過沒有,”李龍開玩笑的說道,“出來干啊,出來干個其他事情,保準讓你忙的連想這些事情的功夫都沒有。”

  “出來干?”陳紅軍愣了一下,“出來干啥?”

  “那看你想干啥了。”李龍沒動酒杯,喝了一口茶隨口說道,“現在發展機會很多,干你的老本行收購站也行,做個小買賣也行,實在不行找關系搞個收廢品的證,你開個廢品收購站,也能賺個萬元戶出來。”

  “真的假的?真可能這么賺?”陳紅軍眼珠子動了動,感覺有點興趣了。

  李龍突然覺得自己的這個玩笑開的有點大,陳紅軍好像當真了!

  他看向陳紅軍:

  “陳哥,你不會……”

  “你先說說吧。”陳紅軍給李龍的杯子里添了些茶,然后說道:“就當給我解惑了。你也知道,從縣里回來后,我就成了機關人。我知道現在外面發展太快,但具體的機會,我不知道,也沒有多少渠道了解。”

  李龍突然想到一個詞,試探著問道:

  “停薪留職?”

  “你知道?”陳紅軍有些意外了,隨即想想李龍的人脈關系,又自嘲的笑笑,“是啊,你早就不是當初的小李了,知道這些不稀奇。是的,我有這個想法……家里人還沒說。”

  “為了賺錢,還有有實在的事情做?”李龍繼續比較深入的問。

  “都有點。”陳紅軍說道,“家里不算太缺錢,但說實話,看著別人一個個賺了錢,我心里也挺癢癢的。另外也的確是想找點具體的事情做,現在的生活,真的……太無聊了。”

  “那我說的是真的。”李龍說道,“就比方收購站吧。如果做這個,前期的投入,一個是院子,一個是人手。手續什么的,我想陳哥你那邊應該容易辦。院子租一個大點兒的,一年也就幾百塊錢;人手嘛,找一個勤快一點兒的,一年也就幾百塊錢……

  剩下的就是初始的流動資金,有個幾千塊錢就能應付起來,后面只要出貨快,現金回流快,那就能良性循環……如果能開起來,哪怕是小打小鬧,一個月幾百上千塊錢,半年回本然后剩下的就開始賺錢是很容易的。”

  他看向陳紅軍認真的說道:

  “尤其是你,陳哥。你是有現在的人脈的,收的東西都有去處。而且你手底下有經驗,收的東西成色什么的你也都能看出來。唯一需要短時間熟悉的,就是價格——現在的價格和以前比不一樣,但這玩意兒,從我這里,你半天就能摸清楚。”

  聽李龍這么說了,陳紅軍還真有想干的意思了。

  畢竟李龍說的太簡單了,而他陳紅軍是真的有這些人脈和經驗基礎的。

  “那……廢品收購站呢?”陳紅軍勉強把自己馬上就要開收購站的念頭給壓下去,就那幾千塊錢的流動資金,他是拿不出來的。

  想來廢品收購站應該會容易一些吧?

  “一本萬利啊。”李龍感嘆著,“就是臟了點累了點兒,名聲不好聽。”

  后世廢品收購站不是誰都能開的,那玩意兒資質就能把絕大多數人給卡掉。

  拜網絡信息發達所賜,后世人都知道廢品收購站賺錢,但怎么賺錢,許多人不知道——無非是低買高賣罷了。

  李龍也不很清楚,但知道很賺錢。

  陳紅軍果然被李龍提出來的缺點給嚇住了。

  的確,名聲不好聽。

  “還有呢?”

  “文具店,小吃店,賣衣服……只要下得了苦,認真去了解市場,這些店現在開起來,都能賺錢。說不好聽的話,就現在的市場,你隨便租個門面去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開個小飯館子都賺錢。”

  口里人多,思想碰撞比較多,所以但凡賺錢的生意,許多人都會想,能想到就去做,怕別人搶了先。

  北疆這邊因為人口少,信息閉塞,哪怕在口里都已經賺了錢,大批人涌入甚至成藍海的行業,現在可能都沒流行起來。

  這時候,大把的機會,但許多人沒本錢、瞻前顧后做不起來,當然也有不少想做沒經驗最終做失敗的。

  少,真少。

  陳紅軍愣愣在那里想著,連服務員把菜端上來都沒反應,還是李龍接了過來擺好。

  “陳哥,你要真想做,我覺得還是做收購站。”李龍看著陳紅軍是真動了心思,便說道:“你有人脈經驗,如果流動資金不夠的話,我這邊有,先借你一些。

  只要你把人一招,手續一辦,這開春就能趕上收一波春皮,到時趙輝過來收皮子,不出一個月資金久能回籠……賺起來快得很。”

  李龍要是給陳紅軍出主意,還真就希望他開收購站。

  陳紅軍開也是在北庭開,不會和他有多大的競爭關系,而他是真心希望陳紅軍能發達起來——不然真就埋沒了。

  如果陳紅軍做收購站的生意,不說一定比自己強,至少一年成幾個萬元戶應該是沒問題的。

  李龍重生后頭一筆錢就是從陳紅軍這里賺到的,而且后來他在收購站對自己照顧有加,在離開瑪縣,自己開收購站的時候陳紅軍還給介紹了人脈。

  要說李龍發展到今天有重生的優勢,其中陳紅軍給的助力也是功不可沒的。

  所以李龍覺得,如果陳紅軍真的想出來干,那他必然是要幫一把的。

  陳紅軍還有些猶豫。

  他一直覺得呆在現在的機關里,整天要做的事情,可能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就處理完了,剩下的就無聊。

  一開始還覺得輕松,但后來就真的感覺是浪費生命了。

  他還年輕,還不是到養老的時候,他也有自己的抱負,既然在升職方面做不了什么,那他寧愿在其他的事業上有所突破。

  但真要到下決心的時候,陳紅軍又猶豫了。

  鐵飯碗啊,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就這么放棄了,行嗎?

  家里人會同意嗎?別人怎么看?

  “找人的話,我建議最好別找你以前的那些同事。”李龍還不知道陳紅軍現在想什么,他繼續說道,“你們是上下級,但一旦你出來干,那你們就是老板和員工的關系,你能轉變過來,他們不一定,還是找地方上那些勤快的年輕小伙子比較好……”

  陳紅軍能聽得出來,李龍給出來的都是中肯的建議。

  他現在最重要的不是這些,而是——,這個決定,能不能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