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雪大了要防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李龍坐在哈里木的冬窩子里,一邊喝著奶茶一邊說道:

  “我這一次要的不多,如果方便的話,你們每家給我拿五只羊一頭牛就行了。給你們錢也行,給你們準備轉場時候的物資也行。不過你們得幫我把牛羊宰了,我只要克郎子,對了最好宰完后,給我把肉卸了剔了。”

  面對哈里木他們,李龍能夠很坦然的把自己的所有要求都提出來也不會不好意思。

  就如同看哈里木他們給李龍提要求,讓李龍給帶米面油鹽等物資的時候,也會說得很坦然。

  朋友之間不需要遮遮掩掩,我需要你幫我買這些東西,我這里能給你的都給你。我需要從你這里拿一些東西走,你們需要什么,我拿過來直接換。

  就這樣。

  “給你湊夠一百只羊,夠了吧?”旁邊的玉山江說道,“再加十頭牛,應該差不多吧?”

  “夠了夠了。”李龍笑著說道,“說不定還用不完。”

  “嗯,兩天吧,今天我去給各家通知一下,然后呢,就開始宰殺。明天……明天宰殺,明天下午或者后天早上就夠了。”

  李龍讓各家出牛羊,就是不希望單獨一家出了會傷筋動骨。

  畢竟現在各家的牛羊數量都不是特別多,這只是一個小牧場小部落,經不起大折騰。

  李龍有把握過來搞這個還是因為這個冬天部落里的牛羊沒有凍餓而死,不然的話,他也不會過來說這個。

  李龍過來的時候先找的哈里木,正好玉山江過來找哈里木也是在談最近冬窩子的事情。

  外面下的雪大,山里已經下過了,而且比外面的雪還大。玉山江過來找哈里木是想商量一下看需要不需要再用清雪機把路給清一下。

  結果就碰到了李龍了。而按李龍的意思,沒必要專門清了,拖拉機來回跑幾趟,壓一下就把雪給壓平了。

  畢竟眼下已經不像年前,那時候雪十天能下三場,現在十天能下一場就不錯了。

  畢竟已經到了二月中下旬,再過幾天山外面的雪都要化了。

  “是啊,要防洪水。”正事說完,李龍想起來玉山江的來意,也想到了一件事情。

  隊里的小海子,也需要防洪了。

  前兩年,用錢,用道理,讓隊長許成軍帶著隊里的人在開春的時候修了防洪干渠,至少后面幾年,山上再下來洪水,小海子基本上不會被波及。

  但今年呢?

  都不用說,今年洪水的量絕對是前后十年最大的,所以小海子還能保住嗎?

  雖然這幾年經歷了連續不斷的捕魚,小海子里面大魚的數量急劇減少,甚至于這個冬天,已經沒人砸冰窟窿逮魚去賣了,最多也就砸開抄上了一些小魚,過年的時候燉魚湯喝。

  但李龍知道,小海子里面,大魚還是有的,這是根基。

  真要讓洪水把小海子給沖垮了,那后面再就不可能有大魚了。

  所以他想著是不是等回去后,再找找許成軍,或者直接就讓大哥開著拖拉機,在化雪后趕緊把小海子兩邊的防洪渠再開大一些,這樣至少洪水來了,能從兩邊的防洪渠流到下面葦溝里,再帶到大海子里去。

  一來名義上小海子是他在承包,算他自己的。二來,他是真不想小海子就此直接變成了一個水塘。

  歷史上記憶里的那次大洪水算是避過去了,但今年這情況,感覺明顯比那次還要危險。歷史上那次洪水過后,洪水帶下來的淤泥直接把小海子差點淤平,后面就變成了地上水庫。

  而隊里后面就算掏一掏,也是小打小鬧,沒徹底改善,再往后小海子里就蓄不住多少水,變成了一個葦塘。

  雖然一直有魚,但再沒有長過大魚——因為冬天蓄不住水,魚長的略大一些,冬天就凍死了。

  所以李龍想著一定要把小海子保下來,至少不能像后世那樣,看著疼心。

  玉山江這邊說好了,李龍也就同意了。他的意思是,后天開卡車上來,拉一卡車物資,把物資卸下來,把牛羊裝好之后直接拉走。

  部落里是真心覺得這樣比較好,省得他們拿了錢之后,再去買一次物資,多跑一趟,很麻煩。

  “上次我走之后,你們冬窩子周邊再有沒有狼群和其他的野牲口出沒?”李龍續了一碗奶茶,一邊喝一邊問著。

  現在他越來越喜歡喝奶茶了。這玩意兒,需要奶皮子。家里的奶山羊的奶,雖然也能熬奶茶,味道是羊奶的味道,不太一樣。

  當然,也是挺香的。

  不過只是總感覺沒有在冬窩子喝的正宗一些。

  喝完奶茶后,李龍也沒留著吃飯,他得趕緊回去。

  既然這邊的肉已經聯系好了,他就得趕緊回去準備調料東西。家里雖然有一些,但只是夠家用的。要搞幾百公斤干肉,那調料量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鮮肉鹵過,以牛肉打底,一公斤牛肉能出半公斤肉都不錯了——不像后世有鎖水劑什么的,現在就是純天然工藝,差不多就是半公斤。

  再搞成肉干,那就差不多能剩下兩三百克。

  李龍從哈里木他們這里搞來一百只羊和十頭牛,聽著多——一百只羊的克郎子能有兩千公斤重,十頭牛也差不多得有兩三噸重。

  但問題是這是帶骨頭的啊。

  好在李龍是打算搞兩種,一種風干肉模式,那就是帶著骨頭,這樣有份量,另外一種就純肉,就跟后世的牛肉干一樣,當然也不是真就做得那么干,太干了嚼不動,影響口感。

  無論哪一種,需要的調料都不少。鹽比較好買,其他調料,李龍還得去看看能不能買得全。

  從山里回到縣里,李龍看到各單位這時候都還在掃雪。這場雪下的很大,雖然距離雪化的時間連半個月都不到了,但這雪一下下來,天氣又冷了幾分。

  為了讓路上和單位里面干凈一些,大家都在清雪。

  不少單位都有清雪機,突突突的聲音此起彼伏,空氣里彌漫著汽油和柴油尾氣的味道。

  李龍開著車去了百貨大樓,購買孜然、鹽、辣椒面子、大香等調料。

  百貨大樓里,小劉剛把一家子人送走,松了口氣——剛才的那個小孩太調皮了,一會兒要這個一會兒要那個,還伸手去夠臺面上的東西,夠到就往嘴里塞。

  他的父母不僅不管,還護著孩子,嘴里都是“他是個孩子”,最終卻只買了半公斤芝麻餅走了。孩子走的時候手里還緊攥著一塊水果糖,沖小劉扮著鬼臉。

  每天都能碰到形形色色的顧客,有些時候挺開心,有些時候是真的身心疲憊。

  “小劉,剛才那一家子,你就該對他們嚴厲些!”旁邊的張姐馬后炮的說道,“你看那個小氣的樣子……還有那個孩子真沒家教!”

  小劉笑笑,沒說話。剛才這一家子過來的時候,原本應該是張姐負責的,她一看這家人過來,立刻就轉過身去找水,沒辦法小劉只好頂上來。

  現在又說這樣的話——百貨大樓里的職工,也并不都是很團結的。小劉知道為什么——自己年輕,去年年底又獲得的先進,有些人眼紅了。

  李龍進來后,左右看了看,然后就直接走向小劉——熟面孔,在他看來,應該好說話:

  “你好同志,調料在哪里買?”

  “就這里就這里。”旁邊張姐搶著說,“同志你要什么?”

  百貨大樓里的那些老員工對李龍都是很有印象的。從最初開始牽個馬車或者騎個自行車過來買糖買芝麻餅,到后來買許多收音機,再后來就是開著吉普車過來了。

  等知道李龍的身份,已經是在看電視和看電報了。這是一個傳奇人物,成長變化的過程算是他們親眼看著的。

  李龍不知道這些,他看小劉愣愣的沒說話,便笑笑,跟著張姐過去看調料了。

  這人,是不想和自己搭話嗎?隱約記得以前不是這樣的啊?

  等李龍跟著張姐過去稱東西,小劉才反應過來,有些后悔,但這時候過去又顯得有些殷勤,便糾結著。

  “……十公斤加碘鹽?你怎么要這么多?三公斤孜然?你這是批發啊?咱們這邊孜然存貨本身就不多……辣面子要五公斤?這個倒是有……”

  小劉隱約聽著張姐報著李龍要的東西數目,她腦海里立刻就有了對應的庫存數量。

  除了孜然不夠,其他的都是夠的。

  張姐正在翻著本子查找著庫存,小劉下意識說道:

  “庫房里孜然就只有兩公斤半,其他的都是夠的。我們柜臺里擺不下這么多,得去庫房里取。”

  “小劉你記得庫存數字啊?我這年紀大了,有些記不清了,那你去庫房里幫我拿一下?”張姐順嘴就說道。

  小劉默默的看了她一眼,張姐臉上帶著笑,仿佛這算是一個正常的互相幫助。

  原本準備拒絕的小劉抬頭看了李龍一眼,鬼使神差的點點頭,說了一聲“好”。

  等李龍把這些東西都買齊,已經是半個小時之后的事情了。

  一袋袋東西裝上車,吉普車里的味道就比較復雜一些。他連打了兩個噴嚏,和小劉打了個招呼,離開了。

  就算再笨,也知道因為自己,這個小劉被那個張姐給支使了一回。

  下班的時候,和小劉關系不錯的另外一個售貨員過來等著她下班,出了門之后便小聲說道:

  “你管那個姓張的干啥?好干的活她搶著來,不好干的推三阻四的,我們都離她遠遠的……”

  小劉笑笑,沒說話。

  孜然不夠,李龍就想著先拿回去,后面再想辦法。畢竟賣調料也不只百貨大樓這里一家。

  不過先解決吃飯的問題。眼下已經過了吃中午飯的時間,他想著回去再熱也麻煩,干脆就去國營飯館吃了個面。

  一進門就看到里面人不多,讓他有些意外的是看到了鐘國強。

  “嘿,李龍同志,好久沒見了啊!”鐘國強一看到李龍,眼睛一亮,主動伸手過來握了握,“你現在也是大忙人了啊。”

  “哪里哪里,就自己瞎折騰。”李龍笑笑說,“鐘經理年過得怎么樣?”

  “還行還行。”鐘國強笑著說,“現在大家兜里有點錢了,過來吃飯的多了,我們這里情況就好很多。你過來吃飯是吧?吃啥?面嗎?我請客!”

  李龍推辭,鐘國強堅持,李龍便由他。

  鐘國強吃過了,在李龍等飯的時候,他坐對面給李龍倒了水,聊了起來。

  “其實也就是你忙了,不然的話,以前你提供的魚啊,野味啊什么的,我們這邊一直需要呢。只不過想來你現在可能也不搞那些了……”

  “的確是不搞了。”李龍搖了搖頭,“我弄了收購站之后,就再沒空搞那個了。偶爾打個獵,打到的東西不多,肉都自己吃了。至于魚,現在是真沒精力去捉了,而且我們以前逮魚的海子現在魚也少了。”

  聊起來的時候鐘國強問李龍現在除了收購站還在搞啥,身上這么大的味兒,他就把肉干的事情說了一下,鐘國強倒是有些興趣,說做出來后,可以給他這里放一下,他可以給客人推薦一下。

  李龍答應了,這也算是一個嘗試著的出貨渠道。

  等面上來,鐘國強給李龍拿來了蒜和醋,便離開了。

  李龍把菜倒面碗里,拌好,放進蒜和醋,美美的吃了起來。

  回到大院子,李龍把調料卸到廚房,楊大姐看著這么多的東西,說是不是多了。

  “多肯定是不多的。你想想啊,我們要做幾百公斤肉干,光鮮肉就要兩三千公斤,算起來這些不光不多,可能還少呢。不過百貨大樓里就這么些孜然粉,我還得去其他地方看看。”

  “市場里有賣調料的,”楊大姐說,“下午我去看看?”

  “不用,我去吧。”李龍說,“我開著車比較方便一些。”

  自從市場開了之后,李龍先是把門面租了出去,后來又在里面買過幾次馬具,再后來就基本上沒怎么去過了。

  反倒是偶爾還逛一逛石城老街市場,縣里的這個市場,他感情不深。

  和明明昊昊玩了一會兒,又去后面的溫棚里把一些已經需要鋤掉的菜清理了,又種上小白菜,給爐子里加了煤,李龍才開著吉普車去了市場。

  路面上的雪清的差不多了。天空中還飄著細微的雪花,但西邊的空中,有陽光已經透射下來,形成特殊的丁達爾效應,說明雪,已經過去了。

  有清潔工拿著大掃把把一些清雪機沒完全清干凈的雪掃到路邊,再用鐵锨鏟到樹田子里,還有些已經干完活的單位職工、學校學生或三三兩兩,或排著整齊的隊伍扛著工具往回走。

  李龍開著吉普車到了市場的時候,這邊停車區真的沒幾個人。以前滿滿當當的自行車,現在看不到幾輛,看自行車的老大爺籠著袖子來回走動著。

  有個小伙子抱著一個紙箱子,里面是半箱子炒葵花籽,上面擺著一個報紙迭的紙杯子,嘴里喊著“一毛錢一杯”,只要有人過來,就急忙過去招攬生意。

  可惜本身就沒幾個人,也沒人買。

  李龍把車停好后,那老大爺也不過來給牌子,估計想著這么大家伙,這么獨特,也不需要搞個牌子,那是多此一舉吧。

  李龍看那小伙子看到自己,有些畏縮著不敢過來,便說道:

  “給我來一杯,對了,多給個紙杯子,我裝瓜子皮。”

  “好好好。”小伙子急忙過來,給李龍滿滿的盛了一杯,邊盛邊說道:“大火炒的,香得很!”

  李龍接過杯子,小伙子又給了李龍一個紙杯子,李龍從兜里掏出一塊錢讓他找。

  拿回一沓毛票,李龍一邊磕著瓜子一邊往里走。

  磕下的瓜子皮就吐進了空的紙杯子里,倒不是他道德潔癖,主要還是習慣問題。

  市場里的雪清的倒是挺干凈的,不過來回進出的人腳上帶著的雪渣子,化了之后,在里面弄出來的印子看著就挺臟。

  李龍過來的時候也沒問楊大姐那個賣調料的店在哪里,他想著逛到哪里算哪里。

  進門就想起來原來的那個收購站,順著記憶里的方向找過去的時候,發現那個收購站,關門了,這時候店面已經換成賣衣服的了。

  嘿,還真沒堅持下去啊。

  李龍倒是挺感慨的,原以為會百花齊放,卻沒想到最后是一枝獨秀。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賣馬具的店,門口沒人,門開著,里面店老板正在火爐子跟前烤著火,時不時看著外面。

  他看李龍有點印象,不過李龍今天沒打算買馬具,和老板點點頭,就繼續磕著瓜子往前走了。

  市場里賣衣服、鞋子、面料的店比較多,竟然還真沒有賣吃食的。李龍心說如果按這樣下去,九月份楊大姐在這里開個飯館,還真能火起來。

  是沒人開,還是開了沒火,還是自己沒走完沒碰到?

  果然,再往前走,就讓李龍有些意外,這里面竟然有打馕的店了。別的店里人少,這打馕的店門口倒是有兩個人在等著要吃新出炕的馕。

  李龍聞著那馕的味道,頓時覺得手里的瓜子似乎也不是那么香了。

  好在他肚子是飽的,而且新馕還沒出來,便繼續往前走,然后就聞到了一股子好聞的調料味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