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407章 感覺自己強得可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就說嘛,這小子除了那些大框框里的想法,必定是有自己的考慮的,否則他不會那么肯定的說在排在載人航天之前,有更急需的事情要做。

  高振東沒有說口水話的習慣。

  不只是他,其他同志也是很有興趣。

  “還有?能做的事情,應該都被找得差不多了吧。”一位同志對旁邊的人低聲說道。剛才大家七嘴八舌的說了那么多,還能剩下?

  “不知道啊,不過他既然這么說,那肯定是有的,他的風格你又不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放過空炮來著。”

  “倒是從來沒有,只是我很難想象,得想得多久、多刁,知識儲備多廣,才能在大家暢所欲言之后,還能找到應用方向,畢竟能干的事情,差不多都被我們說完了吧。”

  “不知道,聽聽就知道了。”

  就在一片好奇中,高振東開口了。

  “我考慮的,一個是遙感,一個是通信類,但核心目的不是為了通信。”

  這話說得同志們有點懵,遙感這個倒是好理解,不管是什么手段吧,反正都是為了遙感,但是通信類的核心目的不是為了通信?

  這不就跟“來碗牛肉面,不要牛肉不要面”差不多么?

  不過同志們都沒說話,而是等著高振東往下說。

  “遙感類的,我的考慮是搞一種遙感衛星,做到全天時、全天候、高分辨、大幅寬的遙感衛星。”

  高振東這十二個字,頓時就把會場給炸了。

  主要是這十二個字,每三個字為一組,都是同志們想要渴求而不得的。

  全天時,說明不分白天晚上。

  全天候,說明不管刮風下雨,云霧雹雪。

  高分辨就不用說了,這算是遙感的最基礎要求,但是往往很難做到。

  而大幅寬同樣麻煩,對于光學衛星來說,幅寬和分辨率不可兼得,因為成像單元面積是有限的,都說大底吃八方,但是如果幅寬太大,大底也不好使,容納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

  這十二個字,前六個字是可用性,后六個字是基本性能,基本上涵蓋了同志們對遙感技術的最基礎需求。

  可見光遙感有很多優點,但是全天時和全天候就別想了,夜晚、云霧、雨雪,都能給它造成很大麻煩,以國內的某些省份為例,一年365天,能看得見的大概也就1/3,再扣掉光線不足的夜晚什么的,就更少了。

  而高分辨率和大幅寬,別說可見光遙感在這兩項上成問題,就連紅外波段,同樣成問題,畢竟這兩貨不管怎么弄,光學系統擺在那兒呢,以當前的技術條件,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同志們原本以為高振東是想搞紅外波段的遙感,畢竟有部分同志知道,在紅外成像方面,特別是紅外成像材料,高振東是國內妥妥的第一。

  “還以為他要搞紅外成像,沒想到他直接不陪你玩,看不上,自己找了條新路。”

  “估計是把紅外留給我們吧,畢竟那東西有基礎了,雖然基礎還是他打下的。”

  “這本事,佩服佩服。”

  “那他到底是要搞什么東西才能達到這個效果?”

  別的同志在想什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在場的部隊的同志卻是激動起來。

  “真能有這個效果?”他盯著高振東,雙眼精光四射。

  高振東點點頭:“有的有的,包有的,不過也不是沒缺陷,這種遙感成像,是沒有色彩的,不過放心,雖然沒有色彩,但是能形成含有一定細節元素的黑白圖像,不是純粹的地形變化。而且發展到一定程度,能探測地形地物輪廓的改變,也就是三維成像。”

  他想做的,其實很簡單,把SAR雷達上星!

  SAR雷達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特性,那就是分辨率不隨距離的改變而改變,只要雷達功率足夠,收到的回波信號信噪比達到要求,那分辨率就不會變,20公里是這個分辨率,200公里還是這個分辨率,屬于是沒有就沒有,有了就不變。

  實際上,合成孔徑雷達的特殊之處還不僅僅如此,理論上,這貨的成像分辨率,和波長都沒關系。選用不同波段來做SAR,僅僅是因為不同波長的穿透性、后向散射等成像特性不同。

  “是什么技術?”部隊的同志問出了一句實際上不太適合問出來的話。

  不過好在這里都是高級技術人員,而且SAR這東西是早就存在的,并不算什么保密的事情,略有所知的委總工拉住了想要制止的委領導。

  “SAR雷達!”高振東道。

  “SAR雷達?”這里的同志都是懵的,因為這里就沒有一個人是搞雷達的,對SAR不說是一無所知,至少也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就算是少部分搞通信的同志也是這樣,雖然都是射頻,但是射頻和射頻還是有區別的,畢竟連專業的雷達所都還在摸索的新技術,非專業的同志不清楚也是正常。

  “對,這是一種新型雷達,總之,能達到這種效果,當然,想要放到衛星上去,難度還很大,但是我覺得這個方向值得一試,太多好處了。”高振東笑道。

  別人還沒反應過來,部隊的同志反應卻是最快的,畢竟剛才高振東說的“地形”二字,大約是除了火力、情報等少數幾個詞之外,最能觸動他的詞了。

  “也就是說,如果搞成了,這個衛星能隨時透過大氣,隨時隨地生成黑白照片,甚至監視地形的變化,或者說,能隨時生成全球范圍內的地形圖?”

  這有多大好處,都不用多說。

  高振東點點頭,補充道:“不只是地形圖,如果做得好,還能根據回波的不同特征,把水面和陸地、沙漠等不同地貌給區分開來,甚至它能分辨出水面的波浪。”

  聽到這里,委總工“啊”了一聲,想起來了,這不是高振東曾經說過的,用雷達發現潛艇涌上海面的尾流的反潛方法嘛!

  “分辨率能到多少?”部隊的同志同樣想起了很多事情,這東西能干的事情太多了!

  “0.510米量級吧,更高的理論上也能做,不過現在奔著13米的量級級去,是個比較合適的范圍。”高振東笑道。

  其他同志差點爆出粗口來,現在的光學衛星,都不見得能到1米啊。

  “哈哈哈,好好好,這個值得搞!值得搞!”部隊的同志高興不已,這東西和可見光衛星結合起來,簡直完美!

  高振東笑道:“其實不只是你們能用,國土、災害、農業等部門都能用,估產、預警、后評估等等,都用得上。”

  委總工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他還是那么喜歡農林牧漁,災害應急。

  部隊的同志倒是不以為意,這樣更好,大家都能用,利用率就高了,而大家都能用,就意味著這東西更容易上馬。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可是這么遠的距離,雷達的作用距離夠么?功率和供電是不是供應得上啊?”想到這里,他反倒是有些擔心起來,還別說,在這里的同志,對雷達最熟悉的,反倒就是這位來自部隊的同志。

  高振東笑道:“這就不用擔心了,近地軌道最近的也就200300公里距離,正常大一點的雷達都能起作用。想想辦法,還是能把雷達打得上去的。”

  只要近地軌道有幾噸的發射能力,這東西就有希望,而這個級別的發射能力,本來就是現在正在尋求的方向,不論是軍用火箭還是民用火箭。

  大推力火箭嘛,剛才分出五條路線的時候就說了,這作為基礎技術,本來就要搞的。

  “嗨,忘記這事兒了,光想著太空很高很高,忘記了近地軌道也就那么點高度。不過這么遠,是不是會造成分辨率的下降?畢竟距離越遠,可能就需要選擇更長的波長,同時信號強度也會下降。”

  2、300公里這個距離,說遠不遠,但是說近,倒也不近。幾乎在當前雷達的極限作用距離上了,特別是衛星上的雷達不可能太大的情況下。

  不得不說,能參加這種技術類會議的同志,對技術都相當了解,至少大方向上的問題是清楚的。

  高振東笑了:“不用擔心,SAR的特點之一,就是在理論上其分辨率不受波長、距離、飛行高度的影響。”

  所有的同志都很吃驚,而且是對雷達越熟悉的越吃驚,還能這樣?

  “好!那這東西,是不得不搞了!就算不上衛星,也要搞!航天口不愿意上馬的話,回頭我找部隊這邊,也要推動它的研究工作。”部隊的同志完全忍不住,這么好的東西,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還能放過?

  他是識貨的,這東西用處大著呢!就算搞不出上星的,至少也要搞出上機的!

  委總工笑著擺擺手,他已經把所有的脈絡串起來了:“不用那么麻煩,有單位正在振東同志的帶領下,研究這個雷達,就不用你們費腦筋了,航天口的同志,專心考慮怎么把這東西打上天就行。”

  說到這里,他都禁不住為高振東在技術體系上的布局拍案叫絕。這個SAR衛星,最難的就是SAR,衛星本身倒是有一定基礎,要知道我們從北方交換過來的返回式衛星技術,本來就是一顆重達幾噸的載人飛船改的。

  而針對SAR的技術難題,高振東早就在張羅,現在已經步入了初步研究階段。

  原來已經在上馬了!難怪高委員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部隊的同志重重的一揮手:“嗨!太好了!高委員,我們可就等著你們的好消息!”

  在這之前就開始搞,明顯不只是奔著上星去的,或者說反過來,上星是順帶,這事兒穩了啊!肯定能用上這種新型雷達!

  當然,能上星就更好,畢竟在現階段,衛星一般是敵人夠不著的,加上這個遙感技術全天時全天候的特點,這在天上隨時都有雙眼睛!

  黑白不黑白的,無所謂,哪怕是振東同志說的3米分辨率乃至10米分辨率也無所謂,只要能大致分得清楚大型船舶,那作用可就大了去了。

  不對不對,只要能估產、防災,作用就很大。

  連領導都對高振東這大手筆給搞得充滿了期待,忍不住問道:“那你另外一個通信類的衛星,是什么?廣播電視衛星?”

  要說同志們想得到的通信類衛星,但又不是為了通信的,大概就只能想到這個。

  高振東搖搖頭:“不是,那個還是……我還是不太熟,我想的是別的。”

  他好不容易才把“還是留給別的同志去搞”這話給吞回去,但是在場的大部分同志,都多多少少猜到了他吞回去的半句話是什么。

  還別說,高委員還挺講究,把容易的留下,而且還自黑一把將面子也留下。

  至于為什么說廣播電視衛星比他想說的要容易,同志們都是猜的,但是一個個的都很自信,這事兒沒跑!

  “那是什么?”

  高振東指了指這年頭會議室墻上必掛的一幅地圖:“導航!”

  系統剛升級了的他,感覺現在自己強得可怕!至少這件事情,可以推動起來,什么時候搞成先兩說,步子可以大步邁起來。

  “導航??!!!”

  在座的同志無不震驚,但是細想之下,又覺得這個主意是真的絕妙。

  導航定位有多重要,所有的同志都知道,這不只是打仗用得上。測繪什么的,用得也挺勤快的。

  “我們現在不是已經有單基站戰術導航定位系統了嘛?”

  高振東笑道:“可是它沒法提供全天候、全地域的導航能力,而且受地形影響比較大,在山區,差不多也就只有天上的飛機能用,地面使用是非常受限制的。衛星就不同了,俗話說得好,高燈下亮嘛。”

  這大家都明白,有位同志想起一點什么來:“高委員,你是準備搞類似花旗Transit(子午儀)導航系統那樣的導航系統?”

  子午儀導航系統,在GPS之前的第一代試驗導航系統,一直用了30年,中間有一段時間是和GPS平行使用。

  這個導航系統部署完成交付花旗海軍使用,是在去年,但是北方的同志搞到并交流了一些情報過來,不是很清晰,但是部分搞航天的同志們還是多少有些耳聞。

  實際上,這個系統那邊并沒有太保密,到67年就部分放開用作民用了。

  高振東搖了搖頭:“不是,那個導航系統雖然細節沒有公開,但是我研究過它的軌道,這套系統有個很大的問題——導航是間隔的,沒法提供聯系導航,間隔時間短的幾十分鐘,長的一個多小時,這有時候用起來是很要命的。”

  Transit的6顆衛星,軌道大概都在1000公里高的地方,也是繞著地球轉,但是因為工作衛星數量只有6顆,屬于是試驗系統,所以覆蓋情況并不好,有時候需要等著衛星繞過來。

  “還有這個問題?”同志們都不清楚。

  “對,所以我覺得這個還是有些不太適用,我考慮的,是另外兩條軌道。”

  “另外兩條……嘶……該不會是GEO吧?”同志們滿臉的驚訝。

  GEO,地球同步軌道,好處衛星相對地球,是完全不動的,壞處嘛,就是遠……

  36000公里,遠到通信困難的程度。實際上同志們廣播電視衛星一直沒搞好,這是最大的原因,即便此時模擬信號通信相對要簡單一些。

  “對,GEO,還有IGSO!”高振東補充道。

  IGS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說得簡單一點,這個軌道是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繞“8”字,軌道同樣是在差不多36000公里的高度。

  “嘶……”同志們再吸一口涼氣。

  “我的考慮,是先用用兩顆GEO提供基本的導航,一顆IGSO后打,提供信號增強。”高振東先沒說通信怎么解決的為難題,而是公布了自己的軌道計劃。

  “為什么要用這個比較復雜的軌道系統?”雖然3顆衛星看起來簡單一些,但是就3顆衛星就用了2條軌道,這讓同志們有些不解。

  “我只考慮提供我們全境和周邊部分地區的導航,所以用兩顆GEO,就可以提供基本的導航和短報文通信服務,而那顆IGSO,是利用其8字繞行的軌道,提升在我國高緯度地區的信號覆蓋的,有當然好,如果沒有,暫時也不影響提供基本服務。”

  GEO的另外一個缺陷,就是位于赤道上空,對高緯度的信號覆蓋不是太好。

  高振東站起身,在黑板上隨手畫了個球,以及大致的區域,然后打了幾個點,畫了個小蜜蜂跳舞時的“8”字。

  這個衛星和軌道組合方案,實際上是高振東結合了我們后來衛星導航系統的一代和二代,并將服務區域只限制在我們周邊的結果。

  兩顆GEO星,是一代的基本盤,而一顆IGSO,則是來自二代的內容,這幾乎是高振東能想出來的最省錢最合理的方式,有源定位。雖然和三代的無源定位相比還差點意思,但是有源定位這年頭也基本夠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